馬卡洛夫說:“院士的意思,難道連民間的日本人也要與我們對抗?”李諭心中一橫,這幫日本人真的把自己惹到了,不管他們有沒有認出來自己,都是要置自己於死地。


    於是趁此機會說道:“沒錯,你們應該能夠看出日本人的狼子野心,他們興建如此強大的海軍為了什麽?”馬卡洛夫神色凝重道:“我研究過日本的海軍,幾年前,當我們的太平洋艦隊進駐旅順港時,全日本的海軍總噸位隻有太平洋艦隊的一半。但如今,日本海軍已經有了六艘先進的主力戰列艦,還有六艘一級巡洋艦,噸位都幾乎達到甚至超過一萬噸級,加起來已然大大超過了我們的太平洋艦隊。”霍爾瓦特自然也知道這些信息:“如果在海上決戰,我們的艦隊沒有勝算。”兩人互相看看,心事重重,日本人的想法簡直昭然若揭。


    隻不過他們沒有留下活口,這幫搞


    “奇襲”的日本敢死隊全死了,不能拿出來做文章。現在沒有確鑿的證據,關鍵他們還偽裝出大辮子,單就屍體看,非常像中國人。


    但對於李諭來說,可能不是個壞消息,因為消息傳不出去,日本人就不會知道是自己殺了好幾個日本浪人。


    李諭說:“我想你們應當加強一下防禦,他們既然有這種小動作,就會有大動作。”霍爾瓦特曉得李諭話裏意思,但有點不信:“院士先生的意思莫非是日本人會對太平洋艦隊動手?”李諭說:“二位將軍,現在大家都知道,局勢的關鍵就是誰能拿下製海權。所以日本人必然是想要攻下旅順港,同時打贏海戰,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對於你們來說是無法接受的。”馬卡洛夫張了張嘴:“如果沒了艦隊,我們在遠東的一切經營就將化為烏有。”俄國要的就是旅順港這個終年不凍良港,所以艦隊肯定是第一位,而且艦隊也是最值錢的。


    李諭說:“日本人顯然也明白這個道理。”由於不同國家對於曆史的側重點並不同,所以看待同一件事的重視程度也大相徑庭。


    比如咱們刻骨銘心的鴉片戰爭,在英國叫做中英貿易戰爭。去英國大街上問的話,英國普通人壓根不知道這迴事,因為對他們來說,曆史上打過太多侵略殖民戰爭,鴉片戰爭在他們眼裏和數不勝數的其他戰爭大同小異。


    我們也有類似情況,大部分國人估計也沒聽過中印戰爭。雖然是場戰略戰術上非常可圈可點的戰爭,不過國內壓根沒當迴事。


    但對於印度人來說,簡直就是捶胸頓足的國恥!此後一直到現代社會,印度許多軍事演習還拿咱們當假想敵哪,即便咱們從沒在乎過。


    還有甲午戰爭,對中國人來說絕對是印象深刻無法忘記的傷疤。這場戰爭在日本則是叫做日清戰爭,除非曆史學者,普通日本學生壓根沒幾個知道。


    ——有句話很出名,所謂公眾記憶來源於大眾媒體。如果不宣傳的話,普通人真心不知道。


    而宣傳又是服務於政治的,就不展開說了。在國內,可能不太看曆史或者軍事的人也不太了解日俄戰爭,不過這可是日本人記憶最深刻的第一場近代戰爭。


    實話說這場戰爭和甲午戰爭很像,都是通過豪賭、加杠杆集合全國力量,打贏了另一個比自己強的國家。


    這場戰爭牢牢刻在了日本國民的曆史記憶中,其中的幾個關鍵人物比如東鄉平八郎、乃木希典等,是日本曆史書上濃墨重彩書寫的。


    因為這場戰爭的困難程度遠遠超過了甲午戰爭。日本戰前準備付出的代價極大,透支了將來十幾年的海軍軍費,打造了所謂的


    “六六艦隊”。即六艘主力戰列艦:2艘噸級的富士級,4艘噸級的敷島級。


    六艘一級巡洋艦,噸位也都在九千到一萬的級別。這個實力可以說在東亞無敵,完全是海上大螃蟹,能橫著走。


    由於日俄戰爭說到底就是針對製海權展開,所以開戰之初,俄國的太平洋艦隊就龜縮旅順港內不出。


    旅順港的對海防禦極強,有200多門大炮,俄軍的思路就是固守待援。


    日軍當然很明白俄軍思路,他們必須要在俄軍援軍到來之前拿下旅順港。


    否則穿行大半個地球的波羅的海如果真的和太平洋艦隊會和,腹背夾擊,日本幾乎必敗,天皇怕是真的要跑到克林姆林宮去謝罪了。


    所以日本的海軍和陸軍竟破天荒地形成了統一戰線,——這在日本軍界絕對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事情。


    他們的思路就是陸軍強攻防守嚴密的旅順要塞,逼迫太平洋艦隊從港口中出來與海軍決戰。


    過程非常慘烈,日本負責進攻的陸軍第三軍,統帥是出了名


    “愛兵如子”的乃木希典,強令士兵無畏衝鋒。要塞裏俄軍裝備很好,各種重機槍、遠程火炮、速射炮、榴散彈、鐵絲網,對進攻方非常不利。


    而且旅順要塞絕對稱得上遠東第一要塞,有8個半永久堡壘,9個中央堡壘,還有六個永久炮台,四個角麵堡和陣地前沿戰壕相連,幾乎沒有防禦死角。


    後方高地為支援用炮兵陣地。如果主防線被攻破,內有塹壕相連的堡壘炮台和副廊陣地環繞旅順。


    唯獨的問題就是兵員尚且不足、並且被包圍後極難突圍。李諭說:“既然知道了對方的目的,我想你們可以重點加強旅順要塞以及周邊要塞防禦,繼續屯以重兵。”馬卡洛夫說:“旅順要塞內已有四五萬守軍,日本人不可能攻破。”日俄戰爭中的旅順戰役,最終實際上就是俄軍沒來得及等到援軍,所有的預備隊都在守衛戰中陣亡,不得不敗卻。


    李諭說:“今天日本人如何不怕死你們有目共睹,還覺得四五萬守軍夠嗎?”馬卡洛夫摸著鎮痛的傷口,日本人悍不畏死的樣子太可怕,如果日本軍隊都這樣,真的是非常恐怖的敵人,讓人心中生寒。


    馬卡洛夫說:“我知道了,我會抽調軍隊繼續加強要塞守衛力量。”曆史上,最後的旅順要塞進攻戰,日方一天就損失了1.7萬人。


    當然,並不是直接進攻的旅順要塞,而是旁邊的2.3高地。因為這個高地能夠俯瞰整個旅順以及港口,俄軍一開始就是利用這個優勢,能夠唿叫炮火準確打擊日軍。


    日本沒啥特別的戰術,基本就是無畏衝鋒,當然還會有火炮,乃木希典的兒子便在衝鋒中戰死。


    稍微了解現代戰爭的應該知道,近代戰爭中進攻最關鍵的就是步炮協同。


    也就是頂著自家炮火進攻。己方的炮彈彈著點需要在散兵線前五六十米,這就可以壓製對方炮火的同時為己方步兵提供火力支援掩護。


    隻不過執行難度有點高,日軍衝的太快,死在自己炮火下的並不少。日本在清掃旅順周邊要塞時,還采用過挖地道接近要塞的方式,因為俄軍的馬克沁機槍太猛。


    ——李雲龍打山崎大隊也用過這個辦法。其實日本人一開始很軸,一心要直接攻擊最難的旅順要塞,乃木希典打了很多次,自己兒子都死了還是搞不定。


    日本大本營都快絕望了,召開禦前會議想要改將203高地作為主攻方向。


    不過由於日本軍隊內部固有的分歧,放棄攻擊要塞,會讓乃木希典等陸軍將領蒙受進攻損失還損兵折將的恥辱,所以他們拒絕改變主攻方向。


    乃木希典的第三軍甚至召集誌願者,組成所謂絕不後退的敢死隊——白襷隊。


    然後3000多白襷隊趁著夜色發動自殺式攻擊,結果被俄軍發現,損失大半,指揮官中村覺下令,絕不後退的敢死隊後退!


    乃木希典這才決定改攻203高地,並在付出1.7萬傷亡的巨大損失後最終拿下。


    所以俄軍的關鍵就是能不能夠加強旅順要塞與203要塞。當然了,李諭並不希望俄軍贏,因為俄軍贏了局勢會更不利。


    隻能讓日本贏得更慘烈一些。李諭說:“陸地的製高點很關鍵,附近的高地與旅順要塞都要多囤積士兵。”馬卡洛夫今天吃了大虧,心中下定決心多往港口調兵,不過兵力集中在哈爾濱,也就是霍爾瓦特這兒。


    但今天霍爾瓦特同樣非常憤怒,狠狠地答應調集1.5萬人繼續加強旅順及周邊。


    馬卡洛夫突然問道:“院士先生為什麽會對旅順如此熟悉?”李諭隨口說:“當年我去過。”這句話有些隱晦,李諭說的是穿越前去過;但馬卡洛夫的理解是俄軍占領旅順前去過,因為此前旅順就是大清的領土。


    因此不方便繼續問下去。1.5萬守軍的加強,足夠乃木希典多喝好幾壺。


    日本打日俄戰爭基本上是傾了全國之力而慘勝。李諭明白兩邊都不是好東西,但按照邏輯推演,最好的結果真的就是讓日本贏得更慘一些。


    因為此時東北實質上已經成了沙俄的勢力範圍。如果沙俄贏了,後果真心不堪設想。


    在戰後美國斡旋下,日俄雙方簽訂《樸茨茅次條約》,俄國一毛錢不賠、一塊地不割,僅僅轉讓東北權益。


    而日本為了這場戰爭,花了17億日元,幾乎全是債務,日本相當於大出血後沒有迴血。


    所以日本實力同樣大減,與俄國可謂兩敗俱傷,即便拿到了東北權益,但已經無力去經營東北。


    東北因而又在實質上迴到了中國。同時有了此後張作霖等人的施展空間。


    滿清雖然看著別人在自家龍興之地打得火熱,一個屁都不敢放,但反而漁翁得利。


    總之李諭隻能提出這種在後世穿越者眼光下的


    “驅虎吞狼”建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遊走在晚清的亂世理工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三秋空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三秋空城並收藏遊走在晚清的亂世理工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