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亞加拉瀑布位於美國與加拿大邊界,五大湖區域,而且美國境內的部分就屬於紐約州,所以並不遠,與紐約相距隻有五百公裏左右,坐火車當天就可以抵達。


    來到瀑布後,大家對自然界的鬼斧神工還是非常震驚的。


    即便李諭此前在網絡上看過很多小視頻,但還是親眼看到更加壯麗。而且此時還沒有什麽商業氛圍,能夠來到這兒的人也不是很多,觀看體驗挺不錯。


    這種自然界的奇觀與人文或者曆史都沒有關係,完全是地球本身的偉大,因此能夠更加純粹地震懾人的心靈。


    坐上輪船,他們可以更加近距離觀看,伊士曼則拿著手裏的照相機不斷拍攝。


    此前已經有人拍攝過這座瀑布,不過如此近距離手持小巧照相機拍照還沒有人做過,所以將來放到《國家地理》雜誌後,仍舊會非常有吸引力。


    不僅拍了風景,眾人還依次站到船頭拍照,然後拍合影,有四人的合影,也有兩兩拍攝的。


    輪到李諭和呂碧城拍照時,伊士曼拿著照相機說:“先生、夫人,請靠得近一點!”


    呂碧城臉微微一紅,站在那兒一動不動,李諭摟住她肩頭,“做個pose!”


    呂碧城靠近了他懷裏,心中一緊,沒聽清李諭的話,問道:“你說什麽?”


    李諭笑道:“比個心,就像這樣。”


    李諭兩個手指頭在前麵一捏。


    呂碧城有樣學樣。


    伊士曼說道:“非常好!”


    “哢嚓!”


    “再來一張,這次比個yeah!”李諭說。


    他又伸出兩個手指在身前。


    呂碧城也照做,她以為拍照就應該這樣。


    “哢嚓!”


    拍完後呂碧城立刻又往旁邊挪了一步,然後胡亂捋著發絲。


    伊士曼說:“院士先生,您是我見過所有人裏拍照最自然的,剛才的姿勢非常不錯!”


    李諭樂道:“隨便擺的。”


    好吧,後世最俗最土的拍照姿勢在這時候都是新潮。


    拍照時,李諭一直留意伊士曼如何擺弄手裏的口袋式照相機,還是稍微有點繁瑣的,反正肯定比不上後來的“傻瓜式”照相機,更沒法和手機這類數碼拍攝產品比。


    不過對當下的人來說,已經是超級新奇的產品。


    尤其是女人,更喜歡拍照。


    呂碧城問道:“這麽個小盒子,真的可以拍出照片?”


    “當然可以。”李諭說。


    呂碧城說:“看著挺有趣。”


    李諭聽出了話中意思,於是說:“我們買幾台,迴去就能夠隨時隨地拍照片。”


    李諭接著對伊士曼說:“先生迴到公司後麻煩給我寄幾台照相機,膠片也多一些。”


    伊士曼本來就非常想把產品賣給李諭這種大紅人,聽到他的意向後立馬說:“李諭先生,我完全可以贈送您十台甚至更多,膠片也可以足量給予,隻要您許可我用您的星戰係列進行產品宣傳。我認為科幻作品正好符合我這種新穎產品的定位。當然了,我還會付給您宣傳費用。”


    星戰係列的確火,許多公司都想把產品和它沾上邊,李諭想了一下就說:“可以。”


    伊士曼高興道:“太好了!我的產品絕不會有損您的聲名。”


    其實這幾年柯達公司發展得已經不錯,在世界很多大城市有了分部。


    毫無疑問,攝影是人類的一個剛需。


    哪怕到了李諭穿越前的時代,手機已經如此發達,重點還是放在了卷影像上,很多發布會隻是攝影部分就要占甚至一半時間。


    柯達算是抓住第一個攝影普及的風口實現了騰飛。


    拍完照片後,需要到專業的暗室洗照片,貝爾順便讓船隻開去了位於五大湖邊的布法羅市。


    布法羅與底特律遙遙相望,是紐約州的第二大城市,不過光芒全被紐約吸引走了,導致都沒有幾個人聽過這座城市。


    大部分旅美僑胞都喜歡稱它水牛城,因為城市名字英文就是水牛“buffalo”。


    美國很多城市名字其實挺奇怪的,好多甚至和歐洲的城市名字完全重合。起名真是太隨意了……


    貝爾讓李諭來的目的,是因為他在這兒有一個實驗基地,李諭早前答應成為航空實驗協會的創始人。


    到地方李諭才知道,原來他可不是之前嘴上說的“剛剛對航空萌生興趣”,其實已經研究了好多年飛機。


    貝爾已經做了不少研究,不過他本人並不完全了解萊特兄弟的實驗,對飛行器的研究尚且屬於自己摸索的階段。


    可能是由於沒有成功,所以上次說的內斂了一些。


    而現在,貝爾似乎有了一些成功,他得意洋洋地給李諭展示自己設計的飛行器,“院士先生,請你看看我另一項偉大發明!我認為它將來的意義不亞於電話!”


    可李諭看到時,人都傻了,這尼瑪是什麽東西啊!


    很難形容李諭看到的是什麽,硬要說的話,就像箱型的風箏。它由三四千個小四麵體組成,重量大體100來千克。


    反正肯定不是飛機的樣子。


    見李諭呆愣在原地,貝爾還以為李諭是被自己的偉大發明震懾住了,笑道:“院士先生,是不是感覺非常吃驚?我已經為它花費了十多年心血,今天正好可以讓伊士曼先生拍下首飛的照片。”


    李諭端詳了一下,問道:“貝爾先生,為什麽我沒有看到發動機?”


    貝爾說:“所以我才要在湖邊進行試飛,因為它的起飛需要用速度快的汽艇拖動起來。”


    難怪貝爾會把實驗選在湖邊進行。


    李諭說:“也就是說,它是無動力的?”


    貝爾說:“現在是這樣子,不過如果它可以借助風力實現很好的飛行姿態,我就會繼續考慮增加發動機。但我看到的發動機都太重了,無法拖動。”


    李諭說:“這樣的話,不還是放風箏嗎?”


    貝爾說:“隻需要先把風箏放好,有了足夠的實驗數據,我就能夠考慮下一步。你看,早年的帆船不都是小獨木舟,然後有了大的風帆巨艦,再到後來的蒸汽機船。所以需要一個過程。”


    李諭捂著頭,說了半天,還是風箏啊!而且他想的也太樂觀了。


    李諭尷尬道:“沒有發動機的話,它的駕駛難度會過高,在空中想控製風向實在太難了。”


    貝爾卻很有自信:“十多年來,我已經對很多情況就行了考慮,此前也有一些失敗記錄,不過這次我完善了結構布置,應該會成功。”


    李諭隻得說:“拭目以待。”


    貝爾招唿過來幾個助手:“準備開始!我們今天就要看到小天鵝1號順利升空!”


    貝爾給自己飛行器取的名字也蠻有趣。


    隻見一艘汽艇用牽引繩拉著小天鵝1號來到水麵,整得就像一個水上飛機。


    貝爾用口哨發出了起飛的命令後,汽艇迅速開出。


    真別說,小天鵝還真的被慢慢拖著飛了起來,隻是飛行姿態果然並不好,汽艇上的工作人員一直不敢放開牽引繩。


    ——依然就像放風箏。


    等到小天鵝1好高度達到50米後,依舊歪歪扭扭,牽引繩卻已經馬上放完。


    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時候放開牽引繩它就會墜毀。


    但繩子已經到了極限,貝爾在岸邊瘋狂吹哨,想讓他們放開牽引繩試一下。


    不過船上的人根本聽不見,猶豫間,小天鵝1號再也無法支撐飛行姿態,胡亂轉著栽到了水麵上。


    貝爾生氣的把哨子扔到了地麵上,“廢物!今天的風向這麽好都無法實現飛行!”


    整個“放風箏”過程不過七分鍾,費了貝爾十多年心血的小天鵝1號就這麽沒了。


    貝爾頹喪得坐到地上,喃喃自語道:“完了,都完了!為什麽會這樣!”


    貝爾從1890年左右就開始進行飛行器研究,花的時間簡直比用在電話上的都多。


    李諭安慰道:“貝爾先生,失敗是成功之母,不要灰心喪氣。”


    貝爾是個比較樂觀的人,手撐著地站了起來:“說的是,我要馬上進行小天鵝2號的研製!”


    李諭差點歪倒,他怎麽這麽喜歡放風箏?!


    說起來,其實目前飛機的研製路線真的超級多,頗有百花齊放的意味。


    比如法國人阿德爾搞的是模仿蝙蝠的一種飛行器,但用的是笨重的蒸汽機驅動,法國軍方一度很感興趣,不過這種形態根本飛不高。


    還有比較著名的撲翼機,就是完全模仿鳥類的翅膀上下扇動。一直到明年,還有不少人在這個方向上進行研究,尤其是英國,劍橋大學的工程學會也參與過,不過根據劍橋的記錄,撲翼機隻飛起來了0.5米,然後表現出了向前飛的“趨勢”。但也就僅此而已,根本稱不上飛起來。


    此外,英國人還搞了樣子很奇怪的多翼機。很像把一個三輪車中間拉長,然後一層層疊許多橫著的機翼。三年後,英國人菲利普斯仍在搞這方麵的研究,甚至把機翼數量加到了50片,真的很難想象是什麽樣子。


    不用說,也飛不起來。


    另外還有很多其他的形式,比如“腳手架式”(樣子真的很像工地上的腳手架)、蛋形多翼機等等。


    這些項目都持續到了四五年以後。


    反正最後大家總結下來還是萊特兄弟的固定翼最為簡潔並且高效,所有的研究方向才集中到了固定翼上。


    李諭自然知道貝爾繼續研究下去是死胡同,連忙對他說:“貝爾先生,您不是都拉我來當創始人了,咱們應該考慮一下後續的研發方向不是?”


    貝爾說:“有道理,你也是懂機械學的。還有,別忘了創始人可是要投錢的。”


    李諭笑道:“當然,但你要好好聽我說。”


    李諭給貝爾詳細講了講萊特兄弟去年的實驗,並且在紙上大體畫出了固定翼的概念,比此前報紙的報道要詳細很多,尤其多了許多技術的細節。


    貝爾震驚道:“使用汽車的發動機,還能載著人飛幾百米遠?!”


    李諭說:“沒錯,而且隻是初次使用,多做改進,肯定飛行能力會更好。”


    貝爾看著李諭畫的圖沉思半晌:“我倒是很想親眼見識一下。”


    李諭說:“簡單,我們可以去北卡羅來納州直接找萊特兄弟。”


    貝爾其實心中還是有些不服氣的,說道:“想不到一個南方聯盟的州,還有懂得工程學的人!”


    美國南北戰爭時,北卡羅來納州是南方陣營。相比較而言,美國南方比北方是偏於保守的。


    李諭笑道:“我們中國有句古話,英雄不問出處。”


    貝爾說道:“還是喜歡和你這種有文化的中國人聊天,隨時都能說出幾個頗有哲理又言簡意賅的短句。”


    貝爾對飛行器真的非常癡迷,當下就決定動身去看看萊特兄弟的飛機。


    如果沒有李諭的阻攔,貝爾還會繼續自己小天鵝2號的“風箏實驗”。


    幾年後誕生的小天鵝2號形狀更加詭異,密密麻麻的小四麵體組成多層機翼,也裝上了發動機。


    不過試飛時,小天鵝2號還不如1號,僅僅隻是微微飄離水麵。


    而這已經是8年後。


    直到貝爾的航空實驗協會其他人在常規飛機布局上做出了實質性進展,貝爾才放棄了風箏之旅。


    ——


    幾人需要先返迴紐約整頓一下。


    這一期《國家地理》在刊登出近距離拍攝的尼亞加拉大瀑布照片後,的確很火爆。


    而且裏麵還用上了李諭和呂碧城的合照。《國家地理》雜誌也順手蹭了一下當下星戰兩大男女作者的熱度。


    和後世一樣,每個時代的人都喜歡八卦流量名人的生活瑣事。當看到伊士曼這種專業攝影師拍出的合照後,都嘖嘖稱奇:


    “原來李諭先生已經有了一位如此美麗的東方夫人。”


    “你別說,東方的女人竟然可以這樣美,有一股難以形容的神韻。”


    “李諭的樣子也很帥嘛!記得有個中國的成語,叫什麽狼才女貌的。”


    “狼?你沒有說錯吧?”


    “可能錯了,我隻是聽過一次。”


    “我還聽說,中國有一本著名的著作《紅樓夢》稱唿女人為水做的。你們看,他們一男一女站在大瀑布前,柔軟的水組成了壯麗的瀑布,太有藝術的對立美感了。”


    他們還應該感謝伊士曼這種攝影師專業的構圖才是。


    因為李諭的走紅,很多人開始關注一些中國文化的內容。雖然不少地方說得不夠準確,不過沒必要強求,畢竟目前沒有多少中國的著作翻譯出來,——這樣的翻譯人才此時可不多。


    另外,還有一件比較有趣的事:李諭和呂碧城用的拍照姿勢真的開始廣泛流傳


    也算無心插柳柳成蔭。


    迴到第五大道,李諭看到了高露潔寄過來的包裹,裏麵是采用了新款專利的牙膏。


    這些東西倒是很有用處。


    如果它們可以大賣,李諭正好可以賺不少專利授權使用費。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遊走在晚清的亂世理工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三秋空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三秋空城並收藏遊走在晚清的亂世理工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