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曹鐵實果然在崇元殿上向皇上稟報了此事。? 一時在殿中坐著的各位大臣議論紛紛。晉國皇帝石重貴是晉高祖石敬瑭的侄子,今年剛滿三十三歲,正是身強力壯的時候。不過由於最近操心契丹南侵的事情,在早朝上略顯精力憔悴。如今聽完曹鐵實的陳述,見又多出這一樁事,於是對殿下諸人道:“曹卿剛才之言,眾位愛卿都聽見了吧?”


    群臣聽皇上話,都安靜下來,心中思索著應對之策。過了一會,有一位大臣站起來道:“迴稟皇上,黨項與我國情同手足,如今黨項拓跋濟予的武士在開封府遇襲身亡。老臣以為,應該將刺客果斷正法,以告慰逝者在天之靈。這樣也可安撫拓跋濟予,杜絕禍亂於萬一。”


    石重貴定睛一看,原來是太子太師、舉賢殿大學士汲勻淵。汲勻淵此時已經年過六旬,他飽讀詩書,通曉古今,在後唐的時候就已經官居尚書右仆射。石重貴敬佩他的學問,對他的話一向從諫如流。為了培養太子成為一代明君,石重貴在眾多翰林學士中特意挑選他作為太子之金的老師。


    石重貴正有此意,犧牲一人,換取天下太平,也是值得的。此時,寂靜的朝堂裏麵突然傳出一人的聲音:“皇上萬萬不可。”話音剛落,隻見一人快步站了出來。大家一看,原來是兵部尚書慕容彥。此人剛四十歲出頭,是北平王劉知遠的異母弟,當年石敬瑭太原起兵,慕容彥就跟隨劉知遠阻擊大唐軍隊,其人對大晉的建立功不可沒。


    石重貴見他有不同的意見,忙問其詳。慕容彥不慌不忙地迴答道:“皇上,汲太師所言,臣不敢苟同。此案尚未調查,驟然定人之罪,未免有失公允。誠然,黨項是和我們結盟,但數年來,他們向我朝索要的白銀、布匹、糧食無數,是誠豺狼之國,貪得無厭。臣前幾日得到邊境密報,黨項前幾月竟然意欲挾持北平王劉知遠,幸虧被太原俠士及時製止,劉知遠才能化險為夷。他們挾持劉知遠的目的是什麽,想必在座諸位有所共知。”


    崇元殿的這般大臣聽完慕容彥的話,都被震驚了。


    劉知遠是大晉的肱骨之臣,石重貴對他一向敬重有加。石重貴見大家不吭聲說道:“慕容卿家說的那份密報,朕也已經看過。光憑奏折上的文字,也不能說明夏國公李彝殷存有二心。不過,既然出了此事,還是要嚴加提防黨項。傳旨,令將軍郭威加強城中的防務,務必保障北平王的人身安全。”


    安排好之後,石重貴望著崇元殿上的大臣問道:“黨項武士命案,眾位愛卿還有什麽看法?”


    這時,一直在座位上靜靜地聽著君臣議論的杜重威站了起來:“皇上,臣有話要說。”石重貴見杜重威終於開口了,笑著道:“太尉但說無妨。”杜重威不慌不忙地道:“皇上,臣以為,汲太師與慕容尚書之言都有道理。黨項武士遇襲事件非同小可,需要從長計議,臣建議大理寺派人徹查此事。”


    石重貴點點頭:“太尉言之有理,大理寺少卿可在?”崔名毅起身應道:“臣在。”石重貴叮囑道:“崔卿,有你督辦此事,朕相信可以還世人一個公道。”崔名毅乃清河崔氏後裔,人如其名,在朝中頗有名氣,又剛正不阿,配得上大理寺少卿的稱號。


    大臣們見有大理寺調查此案,也都無話可說。


    石重貴見此事已經安排妥當,早朝時間接近尾聲,最近國事繁多,又問道:“眾位愛卿,可有其他事情要奏。”禮部刺史陳如僧起身答道:“啟稟皇上,臣有二事相奏。其一,契丹皇帝耶律德光率二十萬大軍禦駕親征,前鋒部隊已經到達定州。其二,契丹的耶律鍾盈公主殿下昨日抵達京城,臣已經著人安排在萬國館下榻。”


    石重貴聽完陳如僧的話,心中憂喜參半,激動地道:“陳卿,目前局勢如此波瀾,耶律公主這時到來,如果兩國能重修於好,那真是天賜良機。可宣她明日早朝覲見。”


    殿下的一幹大臣隨都不願意打仗,見皇上有意談和,下朝後都心滿意足地離去了。


    退朝之後,石重貴起身準備迴問政殿批改奏疏,隨身的大太監王見昔問道:“皇上,今天政事結束後,準備到那個宮中休息?”


    石重貴停頓了一下,若有所思的問道:“皇後近日可好?”王見昔迴答道:“迴皇上,皇後舊疾犯了,太子每日都到得意宮請安伺候。”石重貴聽完舒了一口氣:“太子長大了,知道照顧他的母親。傳朕旨意,命太醫無論想盡何種辦法,一定要治好皇後的病。”


    王見昔仍在侯旨,於是問道:“老奴遵旨。那皇上的意思是?”石重貴答道:“朕想去暖芳殿一趟。”王見昔心中怔了一下,那暖芳殿本是高祖石敬瑭寵妃6司怡的寢殿,自高祖駕崩之後,6司怡就不輕易見人,隻留了一個宮女陪她。皇上即位之後,屢次前往暖芳殿,這自然與倫理不符,朝中大臣對此頗多微詞。現在皇上又欲臨幸暖芳殿,王見昔不敢阻攔,隻得默默退下。


    石重貴心中想著契丹南侵的事情,心中煩惱萬分。石重貴不想像他叔父那樣對契丹人卑躬屈膝,對待契丹使者態度強硬,因此自石重貴登基以來,不到四年時間,契丹已經三次出兵中原。石重貴親自出征,晉軍士氣大振,契丹軍隊望風而逃。這次契丹傾國南下,石重貴心中甚是壓抑,倉促之間還未決定是否再次禦駕親征。


    不知不覺中,他已經來到暖芳殿門外。暖芳殿是石敬瑭為麗妃6司怡修建的宮殿。那年與石敬瑭在潞州相逢,6司怡就跟著迴到開封。等到石敬瑭做了皇帝,他就封6司怡為太妃,其他妃嬪總計約一十八人。在眾多妃嬪中,石敬瑭最喜歡這個麗妃,她不但年輕貌美,而且才智絕倫。可惜石敬瑭福分太淺,隻做了七年皇帝就死了,那年,6司怡才三十一歲。如今石重貴遇到這麽多的事情,突然之間想到去找他的這位叔母妃為她排憂解難。


    暖芳殿大門緊閉。石重貴輕輕敲了門,宮女開門見是皇上駕到,立刻下跪行禮。石重貴示意她平身,問道:“太妃何在?”那宮女答道:“迴稟皇上,太妃娘娘正在院中練劍,她囑咐奴婢,說……”


    石重貴見她欲言又止,一邊進門,一邊問道:“她說什麽?”那位宮女跟在他的後麵,小聲道:“太妃娘娘吩咐了,她舞劍的時候任何人不得打擾。”石重貴心想:“難道朕也不行?”,笑著道:“你放心,朕等會隻在閣樓上看她練劍。”那位宮女諾了一聲,從一旁的走廊退了下去。


    石重貴進入庭院,悄悄上了閣樓,站在欄杆旁欣賞6司怡優美的劍舞。


    6司怡今年雖然已經三十五歲,但平時勤練燕雲劍法,身材婀娜婉轉,看上去仿佛才二十四五歲。6司怡運劍如飛,過了一會,惠風吹落數枚花瓣,她看見這些花瓣,又躍身而起,隻見劍影迷離,花瓣輕輕飄到地上。6司怡靜靜地吸了一口氣,收起劍站在庭院中間。那個宮女跑進院子,撿起地上的花瓣,卻現那些花瓣雖然被劍削為幾層,但看起來仍然完好無損。


    那宮女正驚歎太妃娘娘的劍藝,突然從閣樓傳來鼓掌的聲音。6司怡抬頭一看,現石重貴站在上麵,立刻下蹲行禮。石重貴快步下樓,誇道:“叔母妃,你的武藝較前又有進步了,可喜可喜!”石重貴稱她為叔母妃,是因為他是叔父石敬瑭的妃子,其實他比6司怡隻小兩歲。不過石重貴可要比他那個叔父好得多。耶律德光比石敬瑭小十一歲,石敬瑭還稱他為“父皇帝”,看來這沙陀石氏家族確實讓人難以琢磨。


    6司怡看了那個宮女一眼,吩咐道:“你們都下去吧。”等到宮女都走了,她才柔聲道:“不知皇上駕到,有失遠迎!”石重貴道:“叔母妃,我還是喜歡聽你叫我重貴。”


    6司怡故意臉色一沉,調侃地道:“那是高祖在的時候對你的稱唿,現在你做了皇帝,我不能在僭越了。”石重貴卻道:“做不做皇帝有什麽關係,隻要以後能夠天天見到叔母妃,我就滿足了。”


    6司怡聽罷,看他神色凝重,關心地道:“皇上,你也要注意身體,多加休息。”石重貴歎了一口氣,半響不語。6司怡見他心事重重,心想:“難道是朝中出了什麽事?”她平時並無過問政事的習慣,今日卻主動問起。石重貴坐在椅子上,望著6司怡說道:“叔母妃,朕最近確有兩件煩心事。先是契丹大軍進攻中原,其次是黨項武士在京城遇刺身亡。”


    6司怡心想果然不錯,這石重貴是無事不登三寶殿,於是道:“皇上,契丹之事是高祖皇帝遺留下來的問題,如果“燕雲十六州”在大晉手裏,契丹也不會像現在這樣肆意南侵,就讓太尉杜重威、北平王劉知遠、兵部尚書慕容彥等人去處理。黨項武士的事情,可著大理寺調查,相信他們可以給出一個滿意的答複。”


    石重貴見她分析的有道理,心中甚是欣慰,終於放下沉重的心思,笑著道:“叔母妃,言之有理。朝中的事,就等來日再與他們商議。”6司怡微笑著道:“皇上還是多在朝政上用點心。”


    石重貴連連應諾。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晉漢奇俠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鐧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鐧川並收藏晉漢奇俠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