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歡辦事,盧德雙還是很放心的,見他應下,就不再過問章通祖的事情,因為相比起章通祖給他造成的這點小麻煩,盧德雙根本就不在意,大不了不參加金像獎了嘛,除非有一天它能夠擁有奧斯卡金像獎般的影響力,要不然,這個香江人自娛自樂的金像獎,在他心中沒有什麽地位。


    “對了,跟亞洲電視台的程主席談的怎麽演了?”


    “程主席並沒有直接表態,說想跟您見一麵!”


    “行,那你就約個時間,我親自登門拜訪!”


    盧德雙跟齊歡口中的程主席,其實就是現任亞洲電視台的行政總裁的程永琪!


    打開他的資料,一看可不得了,簡直小說裏的主角待遇啊!


    而且,程永棋還是高配版的主角,因為程家世代都是生意人,雖然世事多變,但程家的生意曆久不衰,像滾雪球般愈滾愈大,他可以說得上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


    而程永棋的父親程瑞槐也非常的厲害,在香江有“花布陳”稱號,其叔父程瑞球與其父親是“長江製衣”的創始人,父輩們經營的成衣業,在香江有“成衣一枝花”之美譽。


    在二戰後,程家人意識到市場需求的轉變,由日本進口大量布匹,買給香江的製衣商人,換來戰後的第一桶金,而程永棋的叔父程瑞球及陳氏其它後人,更是把握住大陸改革開放的機會,果斷的投資內地。


    虎父無犬子,程永棋眼光也非常的獨到,注意到華夏的發展潛質。


    七八年,華夏改革開放初期,很多人還未想過到國內創業,他卻早就搶占先機,跑到武錫洽談生意,更是在七九年的時候,與國棉廠合資做紡織,隨後逐步將業務北移。


    由於程永棋的快人一步,令長江業務渡過難關,並有持續發展。


    而曾經沉寂十多年的工展會,近年再度活躍,是程永棋製造的第二個神話。


    工展會由一九三八年創辦以來,一度是香江人的盛事,但在一九七四年停辦,直至九四年才再現。負責籌辦的中華廠商會將工展會重新包裝,成功洗脫老套形象,當時已是廠商會成員之一的程永棋功不可沒。


    尤其是當他出任會長後,花了不少心思,將工展會活動搞得更加有聲有色,包括重點宣傳工展小姐、擴大工展會內容的規模、邀請更多海內外的企業參加、舉辦香江十大名牌選舉等,令工展會再度受到市民注意,成為商家和市民心目中每年一度的盛事。


    ……………………


    當然,程永琪也不是一直都沒失敗過,就比如在亞視身上,他就栽過跟頭。


    事實上,程永棋對投資一直都有個人獨特見解,就算是身邊的小事情,也可觸動他的商業腦筋。就如他帶領代表團到西藏考察的期間,發現當地一種由喜馬拉雅山冰川的雪溶製而成的礦泉水,喝起來特別鮮甜,深覺其極具市場價值,即建議商家爭取其代理權。


    由於程永棋凡事都有遠見,而且奇謀不斷,加上對鼓吹本港中小企業發展不遺餘力,故深得特首董建嘩欣賞,親自邀請他出任中小型企業委員會主席。


    程永棋在工商界打滾了幾十年,突然涉足傳媒事業上,當鳳凰衛視還未上市時,程永棋已看準它奇貨可居,所以入股投資,結果鳳凰衛視上市後,股價狂升,他的身家因而暴漲。


    到了2000年,程永棋更是乘勝追擊,斥資逾二億元,以私人公司名義dragonsheen入股亞視。


    當年5月,程永琪受讓鄭裕同跟何洪燊所持的16.25%的亞視股份,鄭、何二人徹底退出亞視。


    到了2002年6月,程永琪又與鳳凰衛視的創始人柳長樂在英屬維爾京設立vmh公司,全麵收購龍維公司,從而獲得亞視46%股權。


    不到半年後,程永棋再以3.6億將林白欣所持32.75%的股份全部收歸己有。


    前後總共花費了八億多元。


    至此,程永棋和柳長樂最終聯手擊退了香江首富黎嘉誠名下的tom,徹底“稱霸”亞視。


    可惜,事與願違,以實業起家的程永琪遇上了新問題,他發現自己的一套生意手法無法在電視經營上施展,雖然推出的一係列新政策包括大量買入外購劇,縮小開支、減少自製劇,劇集外判給製作公司生產等,可最後,程永琪的亞視生意仍以易手告終。


    盧德雙讓齊歡約程永琪的目的,就是為了從對方手中的亞視股份。


    如果沒有盧德雙的介入,那麽估計到了2007年的1月,查懋生會透過旗下的名力集團,以超過十億港元入股亞洲電視,並擔任主席。4月,前無線董事總經理費稻宜與何定君加盟亞視,任職行政總裁和營運總裁職務。不僅如此,費稻宜與何定君還成功的邀請來了程輝光(無線前任總經理助理)以及程灌明(無線前製作資源部助理總監)擔任挖角行動總司令。


    要知道,當時亞視的挖角名單上,不僅有歐陽鎮華、羅佳良、章家輝、宣萱、郭可迎、程慧珊、蔡邵芬等台前一線明星,還包括何黎全、曾醒民、王岐、鄺業深等幕後重臣,但非常的可惜,這場浩浩蕩蕩的挖角,最終因亞視財力不濟作罷。


    隨後,柴衍明和汪征的加入,依舊沒能夠拯救亞視!


    尤其是汪征的入駐,開啟了亞視柴汪之間的紛爭,兩人的爭鬥,使得亞視更加的動蕩不安,處於一直虧損的狀態,在2012年的時候,亞視就虧損3.4億港元,到了2013年,更是進一步擴大至3.78億港元。


    在2014年9、10、11三個月,亞視更是拖欠員工的薪金,讓亞視員工經濟狀況受到了嚴重的影響,欠薪涉及的款項高達1500萬港元。


    可以說,2010年至2015年期間,由於待遇比同行差,很多資深人士陸續離開了亞視。


    而汪推行的深耕大陸珠三角的策略,也遭到了香江本地觀眾的質疑。


    管理跟營運策略的失敗,加上一些負麵新聞,導致亞視流失了很多廣告商。而在節目收視方麵也出現了長期的低迷,如2013年11月的節目《高誌森微博》《亞視大學堂》,更是獲得了零收視的成績。


    最終,作為香江曆史上第一家免費電視台,也是全球首家華語電視台的亞視,轟隆一聲倒下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華娛之巨星推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殘花葬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殘花葬曰並收藏華娛之巨星推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