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頁
鳳舞九重天[綜武俠] 作者:莫子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奈何在唐林叛逆著他的叛逆、傳統著他的傳統的年月裏,唐失驚卻一心沉迷在機關之中。
明明一族裏的子弟,竟也轉眼就彼此錯過了去。
等到唐失驚真正為唐林傳下的理念折服時,他卻早已掩埋在黃土之下了。
唐失驚在入落雁幫前,還特意隨唐鐵蕭往尚未種下迷心花的幽穀中祭拜過。
此後歲歲年年,無論身在何方、忙碌何事,心香一柱也從未斷過。
唐失驚無懼於以身殉道、卻也一直努力著要讓自己活得更長久一點,
除了活著才能為大業盡更多心與更多力之外,
也是奢望著能留取殘軀到得大業抵定之時,重返唐林埋骨之所,將他風光迎迴祖地安葬的。
——有如此心思的,並不隻一個唐失驚。
事實上,早期一道拉起小唐門框架的那群人,都和唐失驚一般心思。
在小唐門滿江湖搞風搞雨期間不曾去那幽穀祭拜過哪怕一迴,
導致唐林墳頭草都差點被人挖穿,又是迷心霸王花又是趙燕俠一百四十二人的,都渾然不覺,
不過是因為:
——我尚在泥潭之中,承君大誌跋涉而行的大業未成,就不叨擾閣下安息了。
——待得雲開霧散之時,自有一番道理。
小唐門之中,哪怕並不曾有幸趕在小唐門給趙佶鬧得改了實現誌向的法子之前、隨唐鐵蕭去那幽穀祭拜過唐林的,
但凡是一麵不惜在泥潭之中傷心傷身也髒了手又髒了身地摸爬滾打、一麵竭盡全力留取有用身的,
又有幾個不是這般心思?
隻是在不曾想到,曾經點破了唐門老祖迷障的那個人,卻並不需要他們撥雲見日之後去迎他。
——就在他們仍在泥潭之中可能之時盡量奮且顧身、必要之時卻也能夠悍不畏死的時候,他已經迎著獵獵雄風扶搖而上,直逼九重丹陛了。
要知道本朝雖也有異姓王,但除柴氏這個特例外,哪個異姓親王不是追封所得?
是以皇帝封了一個安王原就叫人矚目,又有為了與安王同坐,寧可自己降了一階——
雖說大朝之時的九重丹陛原就是個孤家寡人的位子,
皇帝別說降一階,就是再降三階,也沒哪個不長眼的敢湊上前去討個位置
——不過這其中的意味著實太過悠長,
再加上又有什麽能夠輕鬆築堤攔壩、平底起高樓的「神粉」,什麽畝產高達七八百斤的良種……
一樁兩樁的盡掛著安王的名頭,
一時之間,安王之名可不就「聞達天下」了麽?
因良種到底能有多良尚未可知,安王的名聲離田間地頭老農隨口也能侃侃還差一些,
但對於小唐門這樣致力於「天下安穩」之「雄心壯誌」的組織來說,卻也已經如雷貫耳了。
隻不過此前都隻把皇帝待安王、做漢時文帝賜銅山的故事,聽著記著、留待有用之時拿出來用一用罷了。
——直到唐鐵蕭和冷血當麵,對方當即「咦」了一聲「安王」。
冷血當時也是極吃驚的,萬萬想不到安王那樣的人,竟會唐門這樣的組織扯上關係。
當然這份吃驚並不足以叫冷血手下留情:
迷心花海本就細思極恐,迷心花海背後挖出的勢力與真相更是叫人觸目驚心。
隱藏在背後的人,別說隻是與安王有幾分像,就是最終查到安王身上,冷血也必不肯因此投鼠忌器,必要據理力爭、爭一個郎朗青天方肯罷休!
——可唐鐵蕭要是沒有拚死拘捕呢?
冷血自然更不可能因他與安王的五分像,就搶先下死手。
唐鐵蕭是自己心甘情願進京的。
這才是冷血能放心叫重傷未愈的郭秋鋒「押送」他進京的緣故。
蕭亮?
冷血對蕭亮的劍法也是極欣賞的,一如蕭亮對冷血的劍也是極欣賞一般,
他們的劍意不同,甚至連練劍的初衷也大不相同,
卻都因欣賞對方的劍從而欣賞對方的人。
但就像蕭亮對冷血的欣賞,完全不妨礙他謀王刺駕一般;
冷血對蕭亮的欣賞,也不妨礙他不會毫無顧忌地將郭秋鋒和唐鐵蕭託付給蕭亮。
倒不是冷血對蕭亮那麽湊巧地出現在他追查吳鐵翼的途中、更用追殺的姿勢加入到那場追緝之中有什麽特別存疑的地方,
隻是職業習慣,沒得將蕭亮那麽個閑雲野鶴牽扯到公門中事裏罷了。
若真有疑,以冷血往京中遞消息的頻率,雙九怎麽可能不知道?
又何至於給攪和了這好端端的京師半日遊。
唉!
好在蕭亮行事雖出人意料,唐鐵蕭倒不算太叫人意外。
唐鐵蕭待唐林果然是極親近的。
哪怕唐林的皮囊如今仍清瘦得隻比皮包骨好一點,
混不似當年唐鐵蕭為他裝殮掩埋時候的風華正茂,
更不及唐鐵蕭那個閉目塞耳隻管埋頭製藥煉毒、餘者萬事不管、連武功都荒廢了、倒是肥肉多了不少、都快趕得上唐門特供毛絨絨們的憨態可掬了的親爹遠矣,
唐鐵蕭仍然一眼就將人認了出來。
並且毫不懷疑唐林是怎麽成為安王的。
反而十分感慨:
「都說小叔煉毒不及我爹、機關不如七叔公,誰又能有小叔這樣輕輕鬆鬆就將皇帝握在掌心的本事?」
</br>
明明一族裏的子弟,竟也轉眼就彼此錯過了去。
等到唐失驚真正為唐林傳下的理念折服時,他卻早已掩埋在黃土之下了。
唐失驚在入落雁幫前,還特意隨唐鐵蕭往尚未種下迷心花的幽穀中祭拜過。
此後歲歲年年,無論身在何方、忙碌何事,心香一柱也從未斷過。
唐失驚無懼於以身殉道、卻也一直努力著要讓自己活得更長久一點,
除了活著才能為大業盡更多心與更多力之外,
也是奢望著能留取殘軀到得大業抵定之時,重返唐林埋骨之所,將他風光迎迴祖地安葬的。
——有如此心思的,並不隻一個唐失驚。
事實上,早期一道拉起小唐門框架的那群人,都和唐失驚一般心思。
在小唐門滿江湖搞風搞雨期間不曾去那幽穀祭拜過哪怕一迴,
導致唐林墳頭草都差點被人挖穿,又是迷心霸王花又是趙燕俠一百四十二人的,都渾然不覺,
不過是因為:
——我尚在泥潭之中,承君大誌跋涉而行的大業未成,就不叨擾閣下安息了。
——待得雲開霧散之時,自有一番道理。
小唐門之中,哪怕並不曾有幸趕在小唐門給趙佶鬧得改了實現誌向的法子之前、隨唐鐵蕭去那幽穀祭拜過唐林的,
但凡是一麵不惜在泥潭之中傷心傷身也髒了手又髒了身地摸爬滾打、一麵竭盡全力留取有用身的,
又有幾個不是這般心思?
隻是在不曾想到,曾經點破了唐門老祖迷障的那個人,卻並不需要他們撥雲見日之後去迎他。
——就在他們仍在泥潭之中可能之時盡量奮且顧身、必要之時卻也能夠悍不畏死的時候,他已經迎著獵獵雄風扶搖而上,直逼九重丹陛了。
要知道本朝雖也有異姓王,但除柴氏這個特例外,哪個異姓親王不是追封所得?
是以皇帝封了一個安王原就叫人矚目,又有為了與安王同坐,寧可自己降了一階——
雖說大朝之時的九重丹陛原就是個孤家寡人的位子,
皇帝別說降一階,就是再降三階,也沒哪個不長眼的敢湊上前去討個位置
——不過這其中的意味著實太過悠長,
再加上又有什麽能夠輕鬆築堤攔壩、平底起高樓的「神粉」,什麽畝產高達七八百斤的良種……
一樁兩樁的盡掛著安王的名頭,
一時之間,安王之名可不就「聞達天下」了麽?
因良種到底能有多良尚未可知,安王的名聲離田間地頭老農隨口也能侃侃還差一些,
但對於小唐門這樣致力於「天下安穩」之「雄心壯誌」的組織來說,卻也已經如雷貫耳了。
隻不過此前都隻把皇帝待安王、做漢時文帝賜銅山的故事,聽著記著、留待有用之時拿出來用一用罷了。
——直到唐鐵蕭和冷血當麵,對方當即「咦」了一聲「安王」。
冷血當時也是極吃驚的,萬萬想不到安王那樣的人,竟會唐門這樣的組織扯上關係。
當然這份吃驚並不足以叫冷血手下留情:
迷心花海本就細思極恐,迷心花海背後挖出的勢力與真相更是叫人觸目驚心。
隱藏在背後的人,別說隻是與安王有幾分像,就是最終查到安王身上,冷血也必不肯因此投鼠忌器,必要據理力爭、爭一個郎朗青天方肯罷休!
——可唐鐵蕭要是沒有拚死拘捕呢?
冷血自然更不可能因他與安王的五分像,就搶先下死手。
唐鐵蕭是自己心甘情願進京的。
這才是冷血能放心叫重傷未愈的郭秋鋒「押送」他進京的緣故。
蕭亮?
冷血對蕭亮的劍法也是極欣賞的,一如蕭亮對冷血的劍也是極欣賞一般,
他們的劍意不同,甚至連練劍的初衷也大不相同,
卻都因欣賞對方的劍從而欣賞對方的人。
但就像蕭亮對冷血的欣賞,完全不妨礙他謀王刺駕一般;
冷血對蕭亮的欣賞,也不妨礙他不會毫無顧忌地將郭秋鋒和唐鐵蕭託付給蕭亮。
倒不是冷血對蕭亮那麽湊巧地出現在他追查吳鐵翼的途中、更用追殺的姿勢加入到那場追緝之中有什麽特別存疑的地方,
隻是職業習慣,沒得將蕭亮那麽個閑雲野鶴牽扯到公門中事裏罷了。
若真有疑,以冷血往京中遞消息的頻率,雙九怎麽可能不知道?
又何至於給攪和了這好端端的京師半日遊。
唉!
好在蕭亮行事雖出人意料,唐鐵蕭倒不算太叫人意外。
唐鐵蕭待唐林果然是極親近的。
哪怕唐林的皮囊如今仍清瘦得隻比皮包骨好一點,
混不似當年唐鐵蕭為他裝殮掩埋時候的風華正茂,
更不及唐鐵蕭那個閉目塞耳隻管埋頭製藥煉毒、餘者萬事不管、連武功都荒廢了、倒是肥肉多了不少、都快趕得上唐門特供毛絨絨們的憨態可掬了的親爹遠矣,
唐鐵蕭仍然一眼就將人認了出來。
並且毫不懷疑唐林是怎麽成為安王的。
反而十分感慨:
「都說小叔煉毒不及我爹、機關不如七叔公,誰又能有小叔這樣輕輕鬆鬆就將皇帝握在掌心的本事?」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