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來吧,說實話何罪之有!以後不光要說,還得多說,有些事你們不說,朕永遠也不知道。肯定有不愛聽的,但朕向蒼天起誓,絕不會因言降罪。”


    看著跪地不起的兵部尚書,洪濤能體會到那份矛盾心情,卻無法給予足夠的安慰和解釋。這事兒確實是老朱家做得太絕了,為了一家的興旺發達,幾乎把有功之臣屠戮殆盡。


    將心比心,有了那種先例,做為臣子確實會對皇帝掌控兵權非常忌憚。而做為朱家的後代,自己不管如何掩飾和解釋也顯得蒼白無力。


    “兵權的問題,朕覺得可以找個折中方案,既不讓臣子們擔驚受怕,又不至於讓朕束手束腳,王尚書覺得如何?”


    但該做的事情還得做,絕不會因為某些人的反對而停滯。自己可以做出一定程度的讓步,現在就看對方肯不肯放下成見也退一步海空天空了。


    “臣願洗耳恭聽!”王象乾說完剛剛那番話馬上就後悔了,如果不是被這場匪夷所思的大勝影響了心情,打死也不會如此直白的指責皇帝祖上,大逆不道啊!


    眼見皇帝並沒半點不悅,還指天發誓以後也不會追究,提起來的心才算放迴去一半。另一半依舊懸著,冰雨雖然不下了,可冷汗卻順著耳根流了下來。


    全天下如果評選誰說話最不靠譜,皇帝應該也有能坐穩前三的把握,這種發誓既不能全信,又不能完全不信,太麻煩了。


    “朕是這麽打算的,既然要建立新軍,就不該蕭規曹隨繼續走原來的老路。現在的衛所、邊軍、京營皆不堪用,隻能仿效海軍,由朕親自監督、訓練。


    為了讓愛卿們放下芥蒂,新軍的指揮權不能在朕一人手裏,也不能交給兵部和五軍都督府。朝廷可以成立一個新的部門,由五軍都督府、兵部、戶部和朕共同組成。


    今後凡是對國內用兵,朕一個人說了不算,要由大家投票,采取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凡是對外戰爭,朕有權動用新軍,即便有人反對也無效。


    但為了防止朕窮兵黷武、勞民傷財,每次對外作戰都要有明確的目標和收益。如果達不到三次,朕自動放棄發動對外戰爭的權力,以後新軍的所有調動都必須做到多數人通過才可成行。


    空口無憑,如果眾愛卿同意朕的辦法,可以將其編入大明律,還可以由聖旨昭告天下。不過朕身為天子,必須要有點特權,為新衙門起名責無旁貸,就叫做總參謀部吧!”


    雖然借著三大營被打殘的機會強行建立新軍也可以,不過那樣一來就等於把君臣雙方完全對立起來了,以後每一天都要在不死不休的激烈對抗中度過,損耗有點大。


    洪濤並不想把大明搞成軍政府高壓統治,隻要還有的談,能部分求同存異,再讓一步也沒關係。能獲得係統的支持,新軍建立的過程也會順暢些。通過不斷的磨合,說不定還能影響到更多朝臣的想法。


    <ins ss="adsbygoogle" style="disy:block" data-ad-client="ca-pub-4121986937661579" data-ad-slot="1016693305" data-ad-format="auto"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ins>


    <script>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不明不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第十個名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第十個名字並收藏不明不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