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香江的盜板實在是太猖獗,特別是隨著家庭錄像機的普及,錄像帶租賃業務變得紅紅火火,市麵上超過一半的錄像帶都是盜板貨。


    港片有著午夜場試映的傳統許多電影都是先在午夜場放映,再根據觀眾的反應進行重剪。


    而從午夜場試映到正式公映大概有一個星期的時間差,自從錄像帶行業發展起來了之後,就有不少人跑去午夜場偷拍,搞得許多時候電影還沒在電影院正式上映,路邊攤上盜板錄像帶就已經上市了。


    對於盜板這種上一世禁了幾十年都沒能禁掉的頑固牛皮癬,徐存也沒有什麽治本的好辦法。


    好在


    盜板的質量普遍極差,是那種追求感官享受的人從心底厭惡的!


    而徐存對付盜板的唯一辦法就是,將正板的質量提高,提高到盜板遠遠不可及的地步,進而多從盜板手裏搶迴來一些觀眾。說得直白一點就是,徐存準備促進3d電影的發展。


    3d電影可以拍得更加逼真、給觀眾帶來更多的視覺衝擊,而要想欣賞3d電影,就必需要有特定的放映條件,這是盜板根本就不具備的條件。


    這也是為什麽徐存要將《侏羅紀公園》拍成3d版的最主要原因。


    說起3d技術,很多不了解它的人多會認為它是二十一世紀的產物。


    其實


    這是一個錯誤。


    3d電影最早其實可以追溯到電影發明之初的十九世紀末當時,英國電影先驅威廉姆?弗萊斯?格林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套放映和觀看3d電影的裝置:他在銀幕上同時放映兩個畫麵,觀眾通過專門的眼鏡來觀看獲得立體感。


    不過


    威廉姆的這套裝置繁瑣複雜,缺乏實用推廣性,所以,盡管他申請了專利,但並沒有戲院采用。


    3d電影的第一次商演是一九二二年九月二十七日在洛杉磯大使飯店戲院放映的《愛的力量》,該片由電影人哈利?費爾奧和攝像師羅伯特?艾爾德製作,采用了紅綠立體電影模式,同樣隻有一名觀眾哈利?費爾奧後來在紐約向院線經理們推銷這部影片,但沒人願意買,這部影片也漸漸被人遺忘。


    後來,寶麗來公司創始人埃德溫?蘭德發明了偏光膜技術,這種技術可以讓光線振動方式發生改變。埃德溫發明偏光膜的初衷是想用它來避免汽車頭燈過於刺眼,但這種技術後來卻對3d電影的發展起到了深遠影響。


    整個四十年代,由於二戰的原因,人們沒有對3d電影的研究和製作投入太大興趣,3d電影也因此蟄伏了起來,直到戰後重新興起。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隨著電視的發明和普及,電影業遭遇到了第一次嚴峻的挑戰。為了生存和發展,電影業開始了一係列的創新和探索,好萊塢拍攝了大量寬銀幕的史詩片,試圖用大場麵把觀眾從小電視前拉迴來,而也就在這時第一部彩色3d電影《博瓦納的魔鬼》橫空出世。


    從《博瓦納的魔鬼》播放的過程中看到商業前景的哥倫比亞和華納公司在次年推出了兩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3d電影,《黑暗中的人》和《蠟像館》這兩部影片都取得了巨大的票房成功,尤其是後者,還首次采用了立體聲,使得觀眾不僅在視覺上,同時也在聽覺上實現了身臨其境。


    這兩部影片的成功讓好萊塢一夜之間醒悟,原來3d電影也是可以賺錢的,此後主流製片公司的3d商業電影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迪士尼、環球、二十世紀福克斯都加入了這股洪流,迪士尼還把這種電影帶進了迪士尼樂園,展現了3d技術在娛樂業中的其他應用前景。


    不過


    隨著3d影片產量的增多,影片質量開始良莠不齊起來,有些影片製作周期隻有兩個星期,其效果可想而知。再加上當時的技術仍有大量不足,對銀幕、角度、放映都有著苛刻要求,因此隻過了一兩年,3d電影就成為了明日黃花。


    一九五五年隨著《怪物複仇記》的下檔,這個短暫的“3d黃金期”宣告結束。


    直到七十年代,環幕電影、球幕電影、imax巨幕電影紛紛誕生,而3d電影技術也有了長足發展以前的3d電影需要兩台放映機同步把畫麵投射到兩邊的銀幕上,稍差一點都會嚴重影響觀看效果,但隨著阿蘭?西裏芬特和克裏斯?戈登發明的“立體視覺”專利技術出現,這一難題得到了解決。這種技術可以把左右兩隻眼睛看到的畫麵交替地印在一套普通三十五毫米電影膠片上,放映機以四十八幀/秒(通常速度的兩倍)的速度放映,放映鏡頭前加上一個周期轉動的遮光板,於是兩套畫麵交替出現,不過由於視覺延遲觀眾並不會察覺。


    而第一部使用“立體視覺”技術製作的3d影片是一部色青片《空姐》,該片以十萬美元成本賺取兩千七百多萬美元的票房,令人詫異地成為了電影史上最賣座的3d電影(按照比例算),在它的帶動下,整個七十年代的3d電影多半是些成人電影和恐怖片,甚至還有把兩者結合在一起的。


    可惜


    技術的發展並未帶來內容上的長進很長時間以來立體電影最大的致命弱點就是有技術無情節,人們看3d電影就如同看馬戲,純粹圖的是一個新鮮勁兒,這使3d電影一直隻是作為一種電影附屬品而存在,從未作為電影業的主流。


    進入八十年代後,3d電影的題材開始變得豐富,故事片、紀錄片、恐怖片、動作片紛紛以3d為賣點,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一九八一年的西部片《槍手哈特》,影片中的拔槍、射子彈、飛刀等撲麵而來的鏡頭讓很多觀眾驚出了一身冷汗。


    整個八十年代早中期誕生了大量的3d電影,如《13號星期五》、《鬼哭神嚎》、《大白鯊3d》等。


    不過即便是如此,主流電影人對這種形式的電影依然抱有排斥的態度一方麵3d電影有很多藝術水準的確不高自降身價,另一方麵3d技術的局限性依然很大,還達不到他們對電影高品質的要求。


    所以,在新鮮感散去之後,3d電影再次被觀眾打入冷宮,以至於很長時間內人們隻能在一些遊樂場所才能看到這樣的電影。


    作為一個先知先覺的人,徐存自然是知道3d電影是電影的必然趨勢,而且它也許還能挽救已經有些頹勢的香江電影。


    另外,身為一個電影人,身為一個兩輩子的電影人,徐存也有義務促進電影行業的發展。


    這跟利益無關,純粹就是個人的興趣愛好,就像上一世的卡梅隆、斯皮爾伯格、傑弗瑞等好萊塢的幾大巨頭一樣,他們在成名之後都是數字3d電影的擁躉,斯皮爾伯格和卡梅隆更成為身體力行的先行者上一世,斯皮爾伯格在早在八十年代初期就製作了《大白鯊3d》,卡梅隆早在九六年就曾為《終結者2》製作了一支迷你的3d電影續集。


    而與卡梅隆、斯皮爾伯格、傑弗瑞等人相比,在促進3d電影發展方麵,徐存還有三大優勢:


    第一大優勢,上一世被3d大片轟炸了多年的徐存對3d技術太了解了,遠不是卡梅隆等還在摸索的人可比的!


    第二大優勢,徐存知道《侏羅紀公園》是一部受全世界觀眾喜愛甚至是吹捧的好電影,用它來推廣3d電影絕對是無往而不利!


    第三大優勢,如今的徐存不差錢又勢力大成現在,徐存已經在全世界絕大多數電影場市大國都擁有院線,一個命令下達,就能讓這些電影院、戲院全都進入到3d時代,這可是即使是巔峰時期的卡梅隆等好萊塢巨頭聯合在一起都做不到的事!


    所以,徐存敢說:“促進3d電影發展,舍我其誰!”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大娛樂帝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任鳥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任鳥飛並收藏重生之大娛樂帝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