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九九二年一月十七日。


    鑒於曾經走相同路線的蘇聯解體,已經八十八歲的鄧公,坐在了南行列車上,開始了他的南方之行。


    從一月十八日到二月二十一日。


    鄧公視察了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並發表一係列重要談話:


    “要抓緊有利時機,加快改革開放步伐,力爭國民經濟更好地上一個新台階。”


    “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


    “判斷各方麵工作的是非標準,應該主要看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抓住時機,發展自己,關鍵是發展經濟。發展才是硬道理。”


    “中國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要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兩個文明建設都搞上去,這才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中國要出問題,還是在黨內。對這個問題要清醒,要注意培養人,要按照“四化”標準,選拔德才兼備的人進班子。真正關係到大局的是這個事。”


    很多人並不知道鄧公的這些談話,對於中國,尤其是對於此時看到蘇聯崩塌而迷惘中的中國,有多重要——可以說,正是因為有了鄧公的這些關鍵談話,中國才不至於走上蘇聯解體的老路,才能在二十幾年之後成為世界三大強國之一。


    當然,大部分紅利最終還是被一小部分人拿走了……


    ……


    夢幻島。


    夢幻宮。


    遊泳池邊上。


    躺在李若童雙腿上的徐存,一邊接受穿著比基尼的三浦理惠子、金智秀、塞隆、何美田的鬆骨,一邊頗有成就感的欣賞著自己這麽多年收羅來的美女,一邊聽著自己的新晉秘書(實習期)林誌鈴用她那特有的嗲聲向自己匯報鄧公南巡的動向:


    “一月十八日上午,鄧公在武昌停留,向湖北省的兩位高層做了言簡意賅的重要談話:“現在有一個問題,就是形式主義多。””


    “一月十九日至一月二十九日,鄧公視察廣東,會見廣州地區的黨政軍負責同誌,並和大家合影留念,鼓勵有條件的地方要盡可能搞快點。”


    “一月三十日鄧小平前往上海視察時告誡當時的上海市領導,“這是你們上海最後一次機遇,這個機遇你們不要放過。””


    “……”


    聽完了林誌鈴的匯報,徐存慢慢的坐了起來,然後喃喃道:“香江衰落的日子不遠了。”


    站在林誌鈴身邊的李加欣,聽見徐存說香江要衰落,詫異道:“香江要衰落?是因為要迴歸嗎?”


    誰都不能否認,香江衰落有這方麵的原因——畢竟,自由之地要比有主之地更方便貿易。


    不過——


    香江衰落的主要原因卻不是這個。


    要說香江為什麽會衰落,就要先說香江為什麽會崛起。


    總結成功經驗這種事情,向來是一百個人有一百零一個解釋。不過,徐存認為真正靠譜的就一個原因:香江是內地和西方經貿交流的中轉站。這個條件在二十世紀下半葉達到最優,使得香江一躍成為國際級的大都市,隻不過這樣的好機會,之前之後都很難再找了。


    從英國最初割占香江,到朝鮮戰爭爆發,中間有一個多世紀的時間。這段時間裏的香江固然也有不錯的經濟發展,但遠沒有日後那麽搶眼。這是因為,那時的香江並沒有在中國經濟版圖中占據什麽不可替代的地位。當年的中國對西方市場幾乎完全開放,外國人員、資金、貨物,都可以暢行無阻的直接進入中國內地,那麽自然沒有必要繞行英國控製的香江,多費一重周折——香江在當時的地位更側重於軍港,而非商貿中心。


    朝鮮戰爭爆發以後,年輕的新中國同西方世界的經濟聯係幾乎完全被切斷。不過,中國並沒有因此而感到特別不便,因為中國倒向了社會主義陣營。蘇聯人可以為中國提供經濟建設亟需的資金和技術。既然中國並不十分期待來自西方的經濟資源,那麽作為西方窗口的香江也就隻有打醬油的份了。


    轉機起於中蘇分裂——隨著中蘇關係的破裂,中國從蘇聯獲取資金和技術的渠道越來越狹小。而中國經濟建設、科技發展對外部資源的需求則一直有增無減。這種情況下,中國自然而然的轉向西方,尋求資源的替代來源——這種轉向的一個標誌性事件,就是七十年代著名的“四三方案”,從西方引進全套工業生產設備,滿足經濟建設需求。這是自一百五十六個蘇聯援助項目之後,中國第二次大規模引進國外的工業技術和設備。以四三方案為代表,中國和西方經濟體係開始重建聯係。這種聯係由小到大,最終演變成全國性的對外開放。


    順便說一句,當年直接主持“四三方案”的中央負責人,就是鄧公他老人家。


    然而——


    盡管中國已經定下了對西方開放的基本政策方向,但在實際操作中,開放麵臨重重問題。中國的辦事規則和西方的貿易規則互不熟悉,缺少熟悉兩邊狀況的中間人,還有中國在政策上、法律上對直接來自西方的人員、物資、資金也有種種限製。


    種種麻煩導致中國對西方經濟資源的需求始終難以得到充分滿足,而這正好構成了香江崛起的條件——香江人熟悉大陸,即使在中國和西方關係最為冷淡的五六十年代,中國內地和香江間也保持著相對穩定的人員、貿易往來。香江人也熟悉西方,畢竟是在英國統治下渡過了一個多世紀,他們對西方的法律、貿易規則等等都很熟悉。這個有利條件讓香江迅速獲得了中國內地同西方間經貿往來的中轉站地位。


    除此以外,香江同時也還充當了中國內地與台彎之間的聯係橋梁——從八十年代兩岸關係緩和算起,直到兩岸建立“大三通”之前,內地與台彎間的人員物資往來,絕大多數都會選擇從香江轉道。


    數量巨大的轉口貿易讓香江一舉成為亞洲地區首屈一指的交通樞紐和貿易中心。隨之建立起來的還有金融中心,這一點同樣得益與中國市場——來自西方世界的資金要流入中國內地,同樣需要一個便捷的交易中心。相比之下,台北、新加坡、甚至於吉隆坡也都想爭奪亞洲金融中心的位置而不得,本質上講就是它們背後缺乏一個足夠吸納大量資金的市場。


    可是到了現如今,尤其是今後香江迴歸以後,這種有利地位開始日漸褪色——中國內地和西方世界、以及台彎地區的聯係日漸緊密,直接的經貿往來越來越容易,那麽為什麽還要走香江繞道?


    香江作為貿易中轉站的地位從根本上講,來源於東西方直接交流的不暢。


    這是一個暫時現象而非永久問題。


    所以,自然是過了這個村,就沒有這個店了。


    當然,香江也可以通過產業轉型,來改變它的經濟結購,進而找到它自己的出路——例如,徐存的夢工廠影視城所帶來的旅遊業。


    但話又說迴來,香江不管怎麽轉型,都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就轉型成功,徐存這個重生之人自然不可能陪著它慢慢轉型,所以,徐存對李加欣道:“跟迴歸關係不大,這是大勢所趨。”,隨後,徐存又自言自語道:“是時候將重心轉移到內地了,今後內地的美女更多一些。”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大娛樂帝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任鳥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任鳥飛並收藏重生之大娛樂帝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