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部尚書趙大人,帶著戶曹,後麵還跟著幾個小吏抬著幾籮筐戶籍文書,急匆匆趕到興慶宮。


    陛下一張嘴,下麵跑斷腿。


    光是開庫房拿文書,就花費了不少時間。


    戶口統計,都是多少年前的事了。


    戶籍文書,早就丟在庫房不知哪個角落裏麵。


    還是靠著稅曹幫忙,才把文書湊齊。


    大冬天,戶部尚書趙大人愣是走出了一汗。


    到了興慶宮,一看,媽呀,詔夫人竟然也在,肯定沒好事。


    就算是好事,也是伴隨著風險。


    先是見禮,接著說起正事。


    “陛下,京畿地區下轄各縣戶籍文書皆在此。”


    文德帝說道“顧玖說,她知道京畿地區每個村的況。你隨便翻一本,考一考她。”


    戶部尚書趙大人瞪圓了眼睛,盯著顧玖,“詔夫人沒說大話”


    “這等大事,豈敢說大話。大人盡管問,我盡力迴答。”


    戶部尚書趙大人半信半疑,示意戶曹挑選一本最偏遠縣的戶籍文書。


    戶曹心領神會,從籮筐最下麵挑選了一本,“道濟縣麻花村。”


    顧玖張口就來,“麻花村是個雜姓村,足有十個姓氏。其中姓白的人的最多,裏正就姓白,是上一代裏正的兒子,度過三年書,能寫會算。麻花村,共計八十二戶,人口四百七十八人。其中五十以上老人”


    “不對,文書上登記麻花村共計六十四戶,人口不足四百。”戶曹出聲打斷顧玖的話。


    顧玖嗬嗬


    “敢問你這文書上登記的況是哪一年的”


    戶曹說道“開耀十二年統計過一迴,開耀二十五年又補充過一迴。”


    顧玖含笑說道“你那都是十幾年前的老皇曆。而我所說的數據,來自於去年的統計。據我所知,去年年底的時候,麻花村有四個孕婦,不出意外,今年麻花村又添了四口人丁。”


    戶曹張口結舌。


    文德帝眼睛發亮,心突然變得很美。


    戶部尚書趙大人同樣心很美,而且很激動。


    他直接撇開戶曹,隨意地從籮筐裏挑選了一本戶籍文書。


    “道濟縣下溪村。”


    顧玖侃侃而談,“下溪村兩姓雜居,是個大村落,而且靠近水源,比較富庶。但是兩姓爭鬥從未斷絕,以至於下溪村裏正都是一年一換,兩姓輪流”


    “山頂村。”


    “山頂村顧名思義,位於大山深處。村共計三十二戶,人口合計”


    “平遙村。”


    “平遙村位於官道旁,村共計”


    戶部尚書趙大人一口氣提了十幾個村落。


    無論多偏,顧玖都是張口就來,沒有絲毫猶豫。


    她說她了解京畿地區每一個村落的況,是真的,絕非說大話。


    戶部尚書趙大人激動得不能自已,“敢問詔夫人,你的數據,都是去年統計的保證準確嗎”


    顧玖說道“部分村落是去年統計,部分是今年上半年統計的。”


    “能否將這份數據,借給戶部抄錄”


    戶部最困難的工作,不是收稅,而是統計人口。


    這項工作真的好難好難。


    他萬萬沒想到,顧玖的夥計,花費幾年時間,竟然將京畿地區每個村落的況都給摸透了。真是自愧不如啊。


    趙大人對顧玖生出了由衷的佩服。


    “詔夫人巾幗不讓須眉。”


    不,她比男人還要能幹。


    顧玖倒是爽快,“數據在商行那邊,明兒我讓人給戶部送去。”


    “多謝詔夫人。”趙大人十分感激。


    顧玖笑了笑,“大人客氣。”


    趙大人不由得感慨,顧大人那個死腦筋,竟然能生出這等聰慧的閨女,果然是蘇家的基因吧。


    聽聞蘇家已經有人出仕,要不要將蘇家那個小子弄到戶部當差。


    蘇政萬萬沒想到,好運從天而降。


    就因為沾了沾顧玖的光,他一下子就少奮鬥七八年。


    當然,以他的聰明才智,也不會辜負戶部尚書趙大人的提拔。


    關於蘇政,此乃後話,暫且不表。


    大內,氣氛突然變得很興奮。


    就連文德帝也跟著興奮起來。


    他問道“顧玖,你為何要派夥計調查京畿地區每個村落的況”


    顧玖老實迴到,“一開始,是為了收購農產品。後來是為了推廣養殖業,再後來,是為了推銷工坊生產的小商品。”


    “哦事進展得如何”


    顧玖說道“收購農產品這一塊,進展很順利。四海商行名下的菜店,已經擴大了三倍。養殖業進展一般,養殖家禽牲畜需要耗費糧食,鄉農們舍不得。不過這個問題,現在已經有辦法解決。”


    “什麽辦法”


    “陛下可聽說過紅薯”


    文德帝皺眉,他還真沒聽說過。


    他朝戶部尚書趙大人看去。


    趙大人點點頭,“老臣倒是知道紅薯。聽說這物什產量極高,而且極易成活,耐餓,就是吃多了脹肚子。老臣還聽說,紅薯最初是就出現在詔夫人的田莊。”


    不等顧玖說話,文德帝率先問道“果真產量極高,極易成活嗎產量具體有多高”


    文德帝表很嚴肅,眼睛卻在發亮。


    顧玖說道“兒媳請人花了幾年時間,培育出適合在北方種植的紅薯種子,目前的畝產量大概能達到八百斤一畝,旱地坡地都能種,這東西耐旱。兒媳還準備繼續篩選培育種子,爭取畝產能突破千斤。”


    文德帝和戶部尚書趙大人皆出現震驚的表。


    這年頭,稻穀小麥畝產普遍在兩三百斤,粟米產量更低。


    上三百斤四百斤,那都是肥田,伺候得極好的莊稼,還要保證這一年風調雨順,水源充足。


    但凡有個旱災,水災,或是收割的時候遇到雨水天氣,就得減產。


    別說畝產千斤,畝產八百斤,那都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聽到畝產八百斤,已經嚇了一跳。


    萬萬沒想到,繼續篩選培育種子,還蒙突破畝產千斤。這能不讓人震驚嗎


    更美好的是,紅薯這東西竟然不挑土地,而且還耐旱。


    耐旱好啊


    這年頭,就是缺少耐旱的農作物。


    無論是稻穀還是小麥,都離不開水源。


    耕時,為了爭奪水源發生的械鬥,年年上演,數不勝數。


    文德帝激動得破音,“快,快弄點紅薯進宮。朕要親自嚐嚐紅薯的味道。”


    常恩不由得朝顧玖看去。


    顧玖很幹脆,“王府還有兩籮筐紅薯。這東西耐儲藏。”


    常恩喜出望外,趕緊派人去王府,將兩筐紅薯都搬來。


    文德帝興奮難耐,興奮到不顧形象,雙手在空中揮舞。


    真想大吼一聲。


    畝產千斤是什麽概念


    也就意味著,遇到災荒,不用擔心災民餓肚子。


    脹肚子算得了什麽,能飽肚子才是最要緊的。


    興奮了一陣,文德帝終於冷靜下來,“紅薯果真能達到畝產千斤”


    顧玖說道“紅薯種子,因海貿進入大周。最初隻是在沿海個別地方種植,當地人也不怎麽重視。


    故此多年來,都沒被推廣。前幾年,兒媳派人南下置辦田莊,很巧的就發現了紅薯這種農作物。


    一聽說產量很高,耐旱還不占地,兒媳就動了心思。於是花重金請人培育種子。


    耗費了許多銀錢,好多年時間,終於培育出能在北方種植的紅薯種子。去年小試了一迴,今年多種了幾畝地,稱了稱重量,最高畝產八百斤,最低也有六百斤。不過還沒達到南方那邊的產量。


    兒媳想著,多培育幾年,篩選出更好的種子,應該也能像南邊一樣,畝產輕鬆突破千斤。”


    戶部尚書趙大人激動地說道“詔夫人此舉,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啊。萬千百姓,都會記得你的功勞。”


    顧玖難得羞澀一笑,“趙大人謬讚了,我原本隻是想推廣養殖業,種紅薯不占地,喂養家禽牲畜很合適。養點家禽牲畜,也能給鄉農們增加點收入。”


    趙大人連連點頭,“詔夫人一心為民,本官自愧不如。”


    說完,竟然對著顧玖一拜。


    顧玖哪敢受他的禮,趕緊避開。


    “哈哈哈”


    文德帝大笑出聲,“什麽是祥瑞,這就是祥瑞。”


    趙大人趕緊拍馬,“恭喜陛下,賀喜陛下。有畝產千斤的紅薯,這是盛世吉兆啊”


    文德帝又是一陣大笑,看得出來,他真的很興奮。


    他對顧玖說道“此等大事,你沒能第一時間上報,有錯。但是念在你培育推廣紅薯這一作物,此乃大功一件。”


    “兒媳謝父皇不罪之恩。”


    唉呀媽呀,伴君如伴虎,果不其然。


    文德帝說道“接下來,培育篩選種子的重任,由戶部和少府接管。老大媳婦,此事你不用cāo)心。你放心,該你的功勞朕不會貪墨。”


    “兒媳不敢貪功。”


    “有功不賞,此為不公。朕沒那麽吝嗇。你且等著,隻要紅薯果真如你說得那般,能有畝產八百斤,朕定會重重賞你。”


    畝產千斤的農作物,比什麽商稅重要多了。


    民以食為天,吃飽了肚子才不會造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侯門醫妃有點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我吃元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吃元寶並收藏侯門醫妃有點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