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在瞎搞!”


    “這樣搞下去不行啊!”


    “陛下是被人蠱惑了嗎?這麽搞下去,劉氏江山都會分崩離析。狂沙文學網”


    一群宗室,聚在一起,嘰嘰咕咕。


    “陛下這一招實在是太過狠辣!照著這麽搞下去,別管有沒有功名,是不是勳貴,無論皇室宗親,隻要名下有土地,哪怕隻有一畝土地,都要繳稅。陛下這是鑽到錢眼裏去了嗎?”


    “曆朝曆代,就沒聽說過高官顯貴還要繳稅。”


    “聽聞皇後娘娘名下的產業,從成立之初,就一直在繳稅。”


    “少府的產業,自陛下登基第二年開始,好像也在繳稅。”


    “少府繳稅?哈哈哈哈……無非就是從左手倒換到右手。皇後娘娘,哼,她能一樣嗎?”


    “話可不是這麽說的。皇帝和皇後都在繳稅,我們還有什麽資格不繳稅。”


    “十稅一也不貴。”


    “放!這是十稅一的問題嗎?這是原則問題。從不繳稅到繳稅,別說十稅一,就算是二十稅一,也得堅決反對。”


    “是啊,這個口子不能開。今年十稅一,我等要是妥協了,誰知道明年會弄出什麽名堂。”


    “朝堂上那群當官的,到底怎麽迴事。這麽重要的律法,竟然妥協了。平裏不是能噴的嗎,這會怎麽全都成了啞巴。”


    “噓,不可說,不可說。”


    “有什麽不可說的。不就是那幫當官的吃人嘴軟,拿人手短。吃了陛下和皇後娘娘的好處,當然得管住嘴巴。”


    “朝堂上那群當官的,特麽的全都是慫包。”


    宗室們罵得起勁,不敢大聲罵皇帝皇後,專門逮著當官的罵。


    有激動的人,帶著一群小廝,往官員大門上潑糞。


    官員:“……”


    p,這是他一個人的鍋嗎?


    這麽大的事,又不是他一個人能夠決定的。


    他心裏頭還一肚子委屈。


    潑糞又算得了什麽。


    已經有人在報紙上公開抨擊朝堂,認為朝堂官員是在胡搞瞎搞。


    有人抨擊,就有人站出來支持。


    山河書院堅定不移地支持新土地律法。


    盡管這個律法,也在損害他們的利益。


    過去,隻要考上功名,就可以免稅免徭役。


    隻要有錢,土地隨便買。別人要投獻,收下來就成。


    心狠一點,要不了十年八年,就能積攢大筆的家業。


    反正土地都是免稅。


    現在不行啦。


    即便有了功名,照樣要納稅。


    十稅一很少,卻依舊要納稅。


    土地買得多,還要加倍征稅。


    說到底,新出來的律法損害的是讀書人和權貴的利益。


    在報紙上寫文章抨擊朝廷的人,基本上都是讀書人。


    山河書院的學生,有人反對,有人讚成。


    意外的是,讚成新土地律法的人,竟然是多數。


    這幫人天天寫文章在報紙上替朝廷,替皇帝皇後搖旗呐喊,儼然成了皇帝皇後的小粉絲。


    報紙上打嘴仗打得厲害,你來我往。


    市井小民則是樂嗬嗬。


    高興啊!


    歡欣鼓舞啊!


    這迴別管讀書人,地主士紳怎麽忽悠,他們都不會上當。


    大大的十稅一,他們可是看得清清楚楚。


    就算不認識字,也有四海菜店的夥計幫忙解釋。


    曆朝曆代,土地稅率基本上都是十稅三。遇到戰爭年間,十稅四都有。


    加上地方攤派,那負擔就是更重了。


    這是自耕農的待遇。


    佃戶交了稅,還要交租子。最後落到手頭上的糧食,恐怕兩成都沒有。


    而且,隨著土地價格高企,田租也有抬頭的趨勢。


    個別地方,已經出現了五成,甚至六成,七成的租子。


    這要是推廣天下,佃戶就別活了。


    朝廷頒布的新土地律法,隻需要十稅一這一條,就獲得天下小民的堅決擁護。


    大街小巷,小商小販,如今碰麵不是問吃了嗎,而是問知道十稅一嗎?


    “知道,知道!聽說是陛下和皇後娘娘壓著朝堂老爺們,強行頒布了這條律法。”


    “陛下和皇後娘娘心中,惦記著我等小民。”


    “陛下和皇後娘娘萬歲萬歲萬萬歲。”


    “那幫讀書人天天在報紙上亂罵,報業司的人怎麽不管管。”


    “管什麽管啊。沒看見罵的都是朝堂那群當官的,還有內侍省……”


    “內侍省是什麽玩意?”


    “應該算是替皇帝皇後背鍋的衙門吧。”


    “啊?還有專門背鍋的衙門嗎?”


    “沒有人背鍋,難道要陛下和皇後娘娘承擔責任嗎?”


    “那不能,那不能。”


    “從今以後,讀書當官,如同我們這群小民,統統都要繳稅。我這心頭,哈哈,都高興了好幾天。”


    “讀書科舉要繳稅,那以後誰還願意讀書科舉?”


    “別看那幫讀書人叫得厲害,該讀書科舉的還是要讀書科舉。不就是一點稅,十稅一能有多少。不讀書,個人名下就隻能有一百畝,超過一百畝就得十稅五,甚至是十稅六……”


    “最高十稅九!”


    “就是說嘛!一百畝就把人給限製了。除非讀書考科舉,或是當兵打仗掙功勞,才能突破一百畝的限製。”


    “隻要考取了進士,就能擁有十頃十稅一的土地,還能萌十個人。這麽好的事,你說那些讀書人能拒絕科舉嗎?”


    “以後科舉的人,隻會越來越多,不會越來越少。”


    “這話沒錯。但凡有點家底的人,都會送孩子去讀書。”


    “這是為何?”


    “因為光是有錢沒有功名,也隻能和我等小民一樣,一人一百畝土地。對有錢的老爺來說,這點土地哪裏夠。想要拿到十稅一的土地,就得督促家裏的孩子讀書。即便隻是秀才功名,都能多出兩百畝十稅一的土地。”


    “有道理,有道理。以後不讀書不行啊!”


    “不讀書就隻能死守著一百畝土地,超過一畝都要被課重稅。”


    “如此一來,豈不是不能隨意開荒。”


    “沒看律法嗎?新開荒的土地,可以賣給官府,官府按照市場價溢出兩成購買。溢出的兩成算是辛苦費。”


    “這還差不多。”


    “不管那些讀書人怎麽鬧騰,新律法實實在在惠民,正兒八經是在替我等小民著想。”


    “這話沒錯。”


    “十稅一,能活很多人啊。”


    “遇到減產,都不用賣兒賣女賣土地。”


    “是啊!家裏倉庫終有一可以裝滿。”


    “你家還有倉庫?有錢人啊!”


    “我這不是想著十稅一,能省下很多糧食。往年遇到青黃不接的月份就沒得吃。十稅一,再遇到青黃不接的月份,肯定有的吃。”


    “這話有理。”


    “等到明年開,就知道能不能剩下糧食。”


    “律法從八月初一開始實施,朝廷是考慮到秋收。擦著秋收,今年大家的負擔都會減輕不少。”


    “有的官府想趕在八月初一之前收秋糧,發一筆橫財,大家千萬不要上當。”


    “多謝提醒!”


    ……


    王學成提著酒水去找嚴辭。


    “還是嚴兄有遠見。當年你說不想收鄉民的土地投獻,那時候我還當你杞人憂天。如今一看,還是嚴兄考慮得周到。”


    嚴辭摸著頭發稀少的腦袋,有些發愁。


    “王兄別誇我了。我如今愁得很。”


    “為何發愁?”


    “我雖然沒有收下鄉民投獻的土地,但是這些年,我家裏人拿著錢買了很多土地,已經超出了朝廷規定的十稅一畝數。”


    王學成愣了一下,“嚴兄有舉人功名,名下可擁有五頃十稅一的土地,還能萌還幾個人。你家名下的土地,已經超過這個數了嗎?”


    王學成很吃驚。


    嚴辭苦笑著點頭,“前幾迴家,翻了翻家裏的地契,這才知道,這些年家裏人拿著錢陸陸續續買進了大約八十頃的土地,超標接近兩倍。”


    哇!


    八十頃就是八千畝,光是購買土地,都得花費大幾萬兩白銀。


    “嚴兄果然有錢。”


    “王兄別取笑我了。我現在正在發愁,多出來的土地要怎麽辦。”


    “何必發愁。律法規定了,過去買賣的土地,有三年的延緩期。三年內,你那些土地照舊。”


    “王兄果然是在嘲笑我。律法規定了,像我們這種況,三年內,十稅一那部分土地可以繼續免稅。超出的土地,就得按照稅率十稅一繳稅。等到三年結束,超出的土地就得課以重稅。”


    “十稅一,這麽一點,對嚴兄來說應該不算是負擔吧。”


    嚴辭抹了一把臉,“王兄,以前這些土地都是免稅的。”


    王學成張口結舌,迴過神來,拍拍自己的腦袋,“是我糊塗!眼看就快到秋收的季節,嚴兄打算怎麽辦?”


    “這個時候肯定不能賣土地。”


    “說的是。這個時候買土地,肯定有人趁機壓價。總有人能吃進大批土地。”


    嚴辭搖搖頭,“王兄還是沒有看透這裏麵的名堂。這條律法的頒布,最終結果就是官府,也可以說是少府,會成為天下最大的地主。看著吧,接下來幾年,會有大量的土地落入少府的手中。”


    王學成有點懵bi),他本就不聰明,這裏麵的彎彎繞繞他是真沒想明白。


    他不恥下問,“這到底是好,還是不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侯門醫妃有點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我吃元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吃元寶並收藏侯門醫妃有點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