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欒廷玉就起床了,直覺的頭很疼,狠狠揉了幾下太陽穴,稍稍緩解了一下,走出門外。


    “都統您老早飯吃什麽,小的給你去準備!”小廝殷勤道。


    欒廷玉腦子正是一團漿糊,沒留意小廝的稱唿,吃了聲隨便,抬腳就要走。


    “等等。”


    欒廷玉停下腳步,疑惑道:“你剛才叫我什麽?再叫一遍。”


    小廝撓撓頭,說道:“都統說什麽,小的怎麽聽不懂?”


    欒廷玉大唿不好,他知道梁山頭領都是掛著都統一職,隻是自己為何也成了都統?


    沒理小廝,欒廷玉直接找到鄧龍問道:“鄧寨主,我為何成了都統?”


    旁邊的李助大笑道:“欒兄忘了,昨晚我們大家在一起喝酒,酒至半酣,你哭著鬧著要入夥梁山。哥哥見你武功還算可以,就收下你了。


    對了,當時還說,要是哥哥不收留你,你就一頭撞死在柱子上,好多人都看見了,要不是貧道手疾眼快,怕是……嘎嘎!”


    李助的演技絕對超越影帝,說的這番話,加上臉部真誠的表情,鄧龍都差點信了!


    欒廷玉愕然道:“不會……,不會這麽誇張吧!”


    “要不我把昨晚那些人找來給你說道說道,反正現在也沒什麽大事!”李助滿臉熱切的建議。


    欒廷玉早有歸順梁山想法,現在有個台階,欒廷玉趕緊拒絕李助熱切的提議。


    開玩笑,要是昨晚走進真的那樣做了,今天大白天的說出來,在江湖上,他欒廷玉算是出了大名了。


    鄧龍溫和的笑道:“欒教頭既然入夥梁山,就要按照梁山的規矩辦事。我等會親筆書信一封,你拿著迴梁山交給宗老,他會安排給你兵馬!”


    欒廷玉感歎道:“幾年前到是見過宗老一麵,隻是我看透大宋官場的齷齪,才沒答應他去做武官,沒想到幾年後,我們又遇在一起了,緣分之說,真是玄妙啊!”


    鄧龍早就知道欒廷玉和宗澤相識的事情,隻是欒廷玉和宗澤關係一般,不然哪能等到今天,才把欒廷玉弄上梁山!


    幾人說了一會話,吃了早飯,泡了一壺茶,圍在一起閑聊。


    真正的戰鬥雖然隻有一天,但是連日來緊繃的精神,還是叫眾人勞累不堪。


    沒什麽好點的娛樂項目,眾人說了一會話,就各自散開,練武的練武,閑耍的閑耍,各自幹自己的事情。


    鄧龍隻練早上列行的晨練,所以此時拿著一卷《左氏春秋》,看的起勁。


    或許是身處不一樣的地位,讀起書來,竟然能多出不一樣的感覺。


    就好像乞丐拿著破碗隻想著乞討,富商


    拿著破碗卻是在想著把這個破碗買個好價錢。


    身處不同的位置,看事情的眼光自然不同。


    鄧龍好像洞悉書中的精粹,時不時的大笑兩聲,看起來從書中受益匪淺。


    每到這時候,旁邊的人都是羨慕的異常。寨主就是寨主,這麽快就悟出書裏的道理,不是我等小廝可比的啊!


    要是鄧龍知道他們這個想法,一定會呸他們一臉。自己隻是認不出那些生僻字,隨便猜猜大概的意思,這就是悟了?


    不管鄧龍真的得沒得到東西,這些屬下都是對鄧龍恭敬萬分。


    一年的時間裏,創下如此大的一份家業,可不是誰都能比的!


    鄧龍在梁山的地位,可謂牢固之極,沒有人可以隨意幹涉梁山內政,哪怕是宗澤也不行!


    一個時辰後,鄧龍放下書本,伸了個懶腰,今天的任務又完成了一條。


    到了大宋快一年了,還沒見識過真正的農家生活。


    所以鄧龍和李逵,扈三娘晃悠著來到田地裏看看。


    青黃色的麥子眼看著就要成熟了,農戶早已備好倉庫準備裝糧食。


    眼下的時節正是無事可做的時候,三三兩兩的在樹下乘涼。


    鄧龍來到一夥老農跟前,笑道:“今年是個好年節,看看地裏的麥子,都是喜慶的不得了啊!”


    其中一個年齡最大的老農撇了鄧龍一眼,愣是沒認出來鄧龍是誰,咂吧了下嘴,訓斥道:“好好的後生不好好種地,跑去做什麽山大王,老漢不想和你說話!”


    說完,慢慢站起身來,佝僂著腰,向著自己的田地走去。


    剩下的三個老農仗著自己六十多歲的年紀,愣是教訓了鄧龍半個小時,直到鄧龍給他們抬來茶水,才停下訓斥聲。


    鄧龍沒有半點生氣,在哪個熟悉的年代,也有這樣一幫老農常常罵自己,現在重溫一遍,也不錯!


    等著老農緩過起來,還想繼續過過嘴癮,鄧龍連忙問道:“今年年景不錯,為何大家還是一副愁苦的模樣,這裏麵還有別的原因?”


    年紀相對稍小的老漢歎息道:“就是年景再好有個屁用,交過夏秋兩季賦稅後,大家隻能勉強填飽肚子。要是年景不好,俺們這些老家夥隻能早死早投胎了!”


    鄧龍跟著老漢一歎道:“也不知道朝廷收了這麽多的賦稅,為何就不派幾個好一點官員治理地方啊!”


    老漢左右一看,低聲惡狠狠的說道:“都是那幾個奸臣幹的壞事,蒙逼聖上,敗壞朝綱,要是落在老漢手裏,一定把他們抽筋扒骨,叫他們不得好死!”


    果然如此啊!


    鄧龍心裏也不是滋味,那個逛窯子的皇帝,根本就不是什麽好鳥,但是這幫勤奮的百姓還是無條件的支持他。


    隻是這樣安然的日子,他們再也過不了幾年了。等金兵南下,生靈塗炭,這天下那裏還有安穩的地方。


    鄧龍沒在說這方麵的事情,而是請教農業方麵的事情。


    老農種了一輩子地,各種道道門清,這一說起來根本停不下來。


    旁邊的兩個老漢也忍不住,加入到討論的隊伍裏。


    李逵和扈三娘在一邊大眼瞪小眼,看誰也不服氣,隻是見到鄧龍身邊的人越聚越多,連忙跑到跟前,隱隱護著鄧龍。


    這些老農都是經驗豐富之輩,沒一會鄧龍便搞清楚現在糧食的大致情況。


    上等的水田,在好年節,一畝地能產四百五十斤糧食。交了地租後,大概隻剩下二百斤糧食。


    中等水田,產量不太穩定,忽好忽壞,好的年景產四百斤糧食,不好的年景,有二百斤的產量,大家都能躺著笑醒了。


    這是給地主種田的情況。


    自己有田的,雖然不交地租,但是朝廷的賦稅絲毫不比地租少,這樣一來,有田的會把土地賣給秀才公,自己再去租田種。


    因為秀才擁有的田地,不用交賦稅,這就是造成土地兼並的最大原因。


    不管是有田的,還是沒田的,都得給朝廷交人頭稅,交的起的就交,交不起的就跑到山野之中,做起流民來。


    流民隻要肚子吃不飽了,馬上聚集幾百人馬,打家劫舍,落草為寇。


    這就是北宋末年山賊成風的誘因。


    加上當今的天子不理朝政,官員大多貪汙成性,北宋末年的天下,可是亂的緊啊!


    ps:要是突然斷更幾天,兄弟們會不會拿推薦票和書評砸死俺?說個笑話,大家勿信!(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水滸之寨主當自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史家閑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史家閑人並收藏水滸之寨主當自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