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不器說:“蒙元勢大,朝鮮兵不敢反,據探子消息,東線靠南位置,還有朝鮮弓步兵崔真高部、尹射部、殷錫洪部、朝山部,以及漢兵劉國傑部。咱們,還真可能捅了馬蜂窩。”
薑臣道:“如此一來,可有點麻煩了,咱們輕兵簡從,原本就是到鷹嘴岩建立基地。現在,宋院正,把你們安全送到鷹嘴岩,是我的首要任務。百夫長丁聰?”
丁聰跑過來:“薑主事,有何示下?”
薑臣道:“你派一伍傳令兵,迴到棧橋,一定要把情況告知塗元帥和上人。另外現在戰場我都交給你指揮,就算是先遣隊的軍士都拚光了,也要把宋部長和工程院的大匠們,送到鷹嘴岩,保護他們直到大部隊的到來。”
薑臣對宋敖興說:“宋院正,戰機瞬息萬變,我們在這裏漏了底,現在殺光不殺光蒙元殘部,燒光不燒光大柳樹村,我們的底牌都被人已經可以摸走了。所以,我現在隻能做最壞的打算,把你們送到鷹嘴岩。我會在斷後的隊伍裏。你們一路不要停歇,沒有物資,我們就是死路一條。”
宋敖興握住薑臣的手:“好兄弟,鹿死誰手,尚未可知,我們一到鷹嘴岩,先放出孔明燈通知上人。你們不需要抵死拖延,一旦到了鷹嘴岩,我們可以先拿出弓弩進行防禦。”
薑臣說:“好了,為了勝利,為了公義,你們...快走!......”
說著,薑臣掄起皮鞭,抽向宋敖興的馬屁股,馬兒吃痛,長司一聲,向前奔去。
薑臣對丁聰說:“丁百戶,我現在聽從你的號令,你安排吧!”
丁聰命令集結,然後在先遣隊戰鬥人員還有四個伍二十來人,再加上薑臣的衛隊十來個人,總共三十來人,丁聰說:“各位弟兄們,剛才我們遇到了蒙元的殘兵,現在戰事出現變數,我們的任務是護送宋部長工程院的大匠們,前往鷹嘴岩基地發掘武器和物資,隻有發掘了這些物資,我們才會有活下去的機會。但是蒙元此處兵力之多,已經超出了預計,我們必須保護工程院的人建立營地,他們就能夠源源不斷地給咱們提供武器,咱們招募的玄義軍才能夠保護我們。
現在,薑臣薑大人已經把指揮權移交給我,並且承擔斷後阻擊任務。
薑大人都能夠舍生忘死,何況我等。
現在我命令,薑臣所部掩護先遣隊工程院人馬,斷後阻擊,其餘人等,跟隨我前往二灘村建立阻擊線。
之後交替掩護,確保蒙古兵在工程院人馬一裏之外。
都聽清楚沒有!”
眾人轟然應諾,隨後,馬隊迅速分成兩部分,疾馳而去,隻留下後下身後滾滾濃煙。
......
棧橋,煒傑參謀部長正向林夕匯報:“今上,煒傑已經奉命招募2011名文士,時間倉促,無法做細致的甄別,不過,我相信大多數是好的。現在怎麽辦,聽從今上吩咐。”
林夕說:“現在咱們人多了,隊伍大了,再一一讓我指揮,那是不可能的,也不現實,還是要你們多做具體的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甚至方略。我也不是萬能的。”
煒傑參謀部長點頭說是,接著又說:“塗元帥那裏,人員更雜,可能才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出結果。我這樣想,立即派出整編百人隊三到四隊,開辟前往鷹嘴岩的道路。”
林夕說:“方才熱氣球上的裏瞭望哨扔下紙條,說在正東方向約三四裏發現濃煙,可能發生了交火,咱們先遣隊人數可是不多呀。”
煒傑說:“上人可是有意願將熱氣球隨開路前鋒一並前往?”
林夕道:“玄義號上自己有桅杆,我們還有望遠鏡,現在望遠鏡總共隻有三副,玄義號上需要根據潮汐設定自己的位置,這是咱們最後的底牌,不可不防。
現在熱氣球上有一副望遠鏡,能夠看透山川地理,軍情煙火,並且戰力強悍。
但是熱氣球如果離開了玄義號,會帶來兩個問題,第一個是物資補給,以前物資補給是通過滑輪與玄義號交通,現在必須由地麵來組織,
第二,熱氣球浮力和風吹過的力量,相對於玄義號來說微不足道,相對於士兵胳膊的力量那就是巨大了。
第三,熱氣球往鷹嘴岩方向前進,需要有人扯著向前移動。”
煒傑這才明白熱氣球的具體用法,頓時覺得又驚又喜,思忖片刻,毅然說道:“今上,某以為,如果有熱氣球相助,此事有三勝。”
林夕說:“哦,說來聽聽。”
煒傑說:
“這個第一勝,熱氣球懸浮空中,體積龐大,戰力強悍,已經稱為一種顯眼的標誌,熱氣球所到位置,必然能夠給敵人以警示,至少保證我們半日的安全,此所謂威勝也。
第二勝,熱氣球站得高、看的遠、打的準,能夠有利保障我們的開荒隊伍,少走彎路,提高效率,避免嘩變,此所謂技勝也。
第三勝,熱氣球浮力巨大,咱們此次開辟道路,是為了運送物資,難免有些地方難以通行,一會兒也是需要架設浮橋,熱氣球如果分設兩繩,有些路段,可以吊裝作業,此所謂速勝也。”
這時候塗熙才也已經過來,先是讚歎:“袁部長真乃高士,一看之間,便能如此浮想聯翩,計慮盛遠,國士亦不過如此。”
煒傑道:“塗元帥過譽了,這些究竟能不能完成,袁某不過推測使用。”
林夕說:“熱氣球浮力要做功,對氣象條件要求比較苛刻。不過冒險把熱氣球移動到隊伍裏麵,積極意義還是非常大的。你們幹吧!日落之前,鷹嘴岩的防衛營地一定要建立起來,不然咱們今夜沒有飲水,沒有糧食,士兵就會嘩變。”
林夕又問:“鷹嘴岩的飲水能夠供多少人?”
塗熙才說:“方才問過原來紅關埡民兵洪山,他說鷹嘴岩那裏岩石居多,他們以往沒有挖到水井,但是偶然有降雨以後地表的溪流,向南兩三裏有一片小型的半鹹水沼澤,麵積約莫一裏見方,向西就是咱們這裏的方向,丘陵起伏地貌,有一些耐鹽堿的茅草,估計要想見水,沒有二三十步深度,是取不出水的。”
林夕問:“他住的村子,水井多深?”
塗熙才說:“那是很老的村子,據說是有水脈的,但是也有十多步深,天下雨少了,海水就倒灌,水就難喝了。”
煒傑則說道:“鷹嘴岩那裏,主要是岩石難以挖掘,岩石不吸水,所以地下水留存應該還是比較容易的。隻是倉促之間,咱們挖出二三十米的井,沒有工具很困難。”
林夕問:“如果有工具呢?”
煒傑說:“若是有趁手的工具,需要鋼釺和鐵錘,挖一個四五尺見方的圓圈圈,然後逐漸往下深入,一日一夜能夠下四五尺,就很不容易了。”
塗熙才倒吸一口冷氣說:“如此二十步豈不是要二三十日?”
煒傑說:“你以為呢,井水這東西,都是命脈呀。”
林夕想起來後世的鑽井,不過現在想要這個東西,缺的很多呀,想到鑽井,林夕就突然想到自貢鹽井,自貢的鹽井最出名的,其實是一種發明,燊海井采用中國傳統的衝擊式頓鑽鑿井法鑿成,目前仍在生產井鹽,燊海井是中國古代鑽井工藝成熟的標誌,是世界鑽井科技史上的重要裏程碑。林夕依稀記得《天工開物·井鹽》中的記載——凡蜀中石山去河不遠者,多可造井取鹽,鹽井周圓不過數寸,其上口一小盂覆之有餘,深必十丈以外,乃得鹵信。故造井功費甚難。其器治鐵錐,如碓嘴形,其尖使極剛利,向石山舂鑿成孔。其身破竹纏繩,夾懸此錐。每舂深入數尺,則又以竹接其身,使引而長。初入丈許,或以足踏碓梢,如舂米形。太深則用手捧持頓下。所舂石成碎粉,隨以長竹接引,懸鐵盞挖之而上。大抵深者半載,淺者月餘,乃得一井成就……
\/\/林夕帶孩子們去參觀自貢鹽井的時候,還看到在燊海井和東源井,那裏有古代井鹽的生產工具和設備,天車、碓架、大車、汲鹵筒,都是記載井鹽曆史的活標本,當地甚至還一直保持極低的人工鹽產量,以滿足當地醃菜市場。
\/\/這種井架,自貢人稱其為“天車”,是用於開鑿小口深井、修治井、提取鹵水的支架,一口鹽井配有一架天車。
\/\/由於沒有鋼鐵,所以當時製作的天車,要將多根杉木捆成木樁,用竹篾繩索紮固,而後將捆紮好的木樁豎於鹽井的井口,木樁之間相互連接構成“a”字形井架。
\/\/在井架頂端安裝天輥,下部安裝地輥。天輥、地輥起定滑輪作用,利用杠杆原理提放打井設備與汲鹵器具。
\/\/天車的高度多在數十米,少數過百米。製作與修繕天車的工人叫“輥工”,經常要攀爬高處,據說自貢曆史上最高的天車是修建於清朝乾隆年間的達德井天車,高113.4米。
\/\/天車有四腳,四周拉有12根用於穩定井架的風篾,天車支撐木樁的正中間有空隙,這樣不僅可以節省材料,擴大地麵接觸麵積以增加穩定性,也有利於內部通風防止腐爛。
\/\/天車的一側是碓架,又稱踩架,由圓木架設而成,上麵安裝有“花輥子”,用來繞篾繩。下麵是人工踩板,踩板一端的碓頭通過篾繩連接銼井等工具。工作時由幾名工人踏踩板,利用杠杆原理,碓頭翹起,鑽井工具靠自身重力迅速向下衝擊,如此反複擊碎岩石。
\/\/“大車”則是用木頭和竹片製成的大型輪盤,也叫“盤篾絞車”、“地車”,是借助繩索牽引鑿井工具或汲鹵筒的動力設施,由軸心、車盤、刹車、車架四個部分組成,由早期大口鹽井的排車、推車進化而來。其工作原理是將竹篾繩的一端固定在大車上,經地輥、天輥轉向後,拉動另一端的鑿井工具或汲鹵筒。起初通過人力轉動大車,一般需要10多個工人,後發展為使用畜力,主要是牛,去參觀的時候,已經在使用電動卷揚機來提供動力。
\/\/汲鹵筒是提鹵的關鍵設備,是一個特別精巧的玩意兒,一般10多米長,略細於井口,多選用直徑10厘米左右的楠竹,將竹節打通,在底部裝上牛皮做的單向閥。汲鹵筒進入井下時,閥門被水壓衝開,鹵水進入筒內後,其壓力作用於單向閥使汲鹵筒自行密封,然後將鹵水提出鹽井。
\/\/在將楠竹提出地麵以後,用鉤子打開單向閥,讓鹵水衝向鹵水桶的過程,是參觀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事情——當然了,人們一般都會看見成功,而成功的過程和艱辛,又有哪幾個人會在意呢?
\/\/此外,自貢鹽井中有極為特別之處,因為深入千米的鹽井,往往出產天然氣,因此古代自貢的鹽井,大多數能夠同時出產鹵水和天然氣。如今自貢市區內的鹵水資源逐漸枯竭,仍在生產的鹽井多以開采天然氣為主。他們能夠製造減壓分離裝置,提取天然氣。
\/\/多重的意象衝過來,他們分布在各個方向上;林夕自己的意識反而沿著棧橋向鷹嘴岩方向掠過,砂礫地,丘陵碎岩石,低矮的耐堿水灌木,季節性沼澤,千萬種物質的味覺還像放射著光線一樣......
煒傑部長的話又飄了進來:“我覺得,鷹嘴岩肯定是有一定的水源,就是開采不容易。”
林夕突然心念一動,問到:“太後的物資存在什麽地方?”
塗熙才道:“聽薑臣說,那其實是幾處山洞,打通了,把外麵重新填上土石。”
林夕問:“那麽當地人難道就不打獵、不采藥,他們不怕被別人知道?”
塗熙才頓時無語,過了一會說:“我也沒有親見,想必他們其實還有一些訣竅吧。”
林夕再一次看向鷹嘴岩,努力拓展自己的意識觸覺,忽然心中有所感動,那些感觸之中,有聲音、有氣味、有味覺、有觸覺、有色覺、甚至有一些彈性的感覺......
林夕想到水,意識就在一線天的一個夾口處,倏忽之間鑽了進去,下行水脈越來越廣,然後匯聚在黏土層,向南向西兩處延展......
有一瞬間,像是二踢腳忽然掠地而起,鷹嘴岩上騰而起,紅色的雲霧和灰黑的雲霧一層層疊壓著.....
\/\/什麽時候是個頭呢?
這個念頭出現的時候,那飛行的速度就越發快......
這時候楊毓秀部長的聲音傳了過來:“上人,上人?.......”
這時候慧娘跑過來說抓住林夕的肩膀,輕輕晃動:“上人,您收了神通吧。”
林夕的意念忽然冒出一個小藍萌萌光點,特別高興地對另一個小粉瑩瑩的光點說:“嘿,嘿,聽見沒有,收了神通耶,他們有認識神通的呢”
另一個小粉瑩瑩的光點說:“切~~,那就是那麽一說呀,真認識神通呀,能這個時候說嘛?”
眨眼間,一切都消失了,慧娘正在念念叨叨的,林夕長長吸了一口氣,然後問:“說到什麽地方了?”
塗熙才說:“說到用熱氣球開道,咱們玄義軍馬上進軍。”
林夕說:“很好,那就這麽做吧。哎,你們知道四川自貢的鹽井嗎?”
塗熙才說:“嗯,倒是有所耳聞。”
林夕說:“自貢鹽井有兩種井,一種是開口的井,一種是小口的井。”
塗熙才問:“上人,您這是想說什麽呢?”
林夕說:“到了鷹嘴岩,你們到一線天,去找一個夾縫口,向下頭挖一挖,看看出不出水。嗯,四周也可以看看,至少要把鷹嘴岩自己人喝的水解決了。”
塗熙才說:“誒,知道了。”
林夕感覺到有些疲倦,說:“你們多多辛苦吧。我先迴玄義號,咱們得在準備點有用的東西。”
這時候,遠處跑來一伍傳令兵,引起了一陣騷動,眾人看著傳令兵來到身邊,傳令兵伍長奔到位置,翻身落馬,行了一個軍禮,然後說:“職部拜見各位大人,傳薑臣主事口訊,先遣隊在大柳樹村遇到蒙元散兵,有二百多人,我們狙殺了一部分,把整個村子點著了,然後薑臣主事命令四個伍的斥候先出發往鷹嘴岩方向,宋院正帶著將作們隨後跟進,最後薑臣主事把指揮權交給了丁聰百戶,丁聰百戶讓我們從二灘村建立阻擊線,讓薑臣帶領親兵給宋院正部隊斷後。薑臣讓職部帶來消息,可能那一帶還有蒙元軍兵,請上人和塗元帥注意。他們會在鷹嘴岩建立山寨,阻擊蒙元,等待大部隊救援。”
塗熙才一聽就急了:“果然如此,果然如此,我就知道,這幫狗娘養的,沒有一個好鳥。”
煒傑聽了,則右手食指輕輕扣動左手的手心,謹慎地說:“我看,熱氣球速度要加快,必要的情況下,我們可以舍棄棧橋,這裏本來也是一片空地。我們建立鷹嘴岩大本營,隻要解決飲水問題,那個營盤足矣對抗數萬人的攻擊。”
塗熙才說:“玄義號怎麽辦啊?”
煒傑說:“玄義號現在的問題是,沒有炭塊、沒有船帆,沒有充足的糧食,當然,通訊也是問題。但是,如果我們把這三種東西補足呢?至於通訊,我們也可以使用焰火傳信。而且,外島也有物資補給,隻要把玄義號補足了人員和船帆,在外島還可以建立一個營地。互為犄角之勢。”
塗熙才問:“但是從鷹嘴岩到棧橋,有四裏之遠,棧橋到玄義號也有數百步!”
煒傑道:“我們有接近兩萬軍卒,排成一排,人鏈搬運,幾個時辰就能補給完畢,況且,我們不需要現在補給,我們可以晚上補給,那時候視線不好,他們必定不敢過去接近。”
薑臣道:“如此一來,可有點麻煩了,咱們輕兵簡從,原本就是到鷹嘴岩建立基地。現在,宋院正,把你們安全送到鷹嘴岩,是我的首要任務。百夫長丁聰?”
丁聰跑過來:“薑主事,有何示下?”
薑臣道:“你派一伍傳令兵,迴到棧橋,一定要把情況告知塗元帥和上人。另外現在戰場我都交給你指揮,就算是先遣隊的軍士都拚光了,也要把宋部長和工程院的大匠們,送到鷹嘴岩,保護他們直到大部隊的到來。”
薑臣對宋敖興說:“宋院正,戰機瞬息萬變,我們在這裏漏了底,現在殺光不殺光蒙元殘部,燒光不燒光大柳樹村,我們的底牌都被人已經可以摸走了。所以,我現在隻能做最壞的打算,把你們送到鷹嘴岩。我會在斷後的隊伍裏。你們一路不要停歇,沒有物資,我們就是死路一條。”
宋敖興握住薑臣的手:“好兄弟,鹿死誰手,尚未可知,我們一到鷹嘴岩,先放出孔明燈通知上人。你們不需要抵死拖延,一旦到了鷹嘴岩,我們可以先拿出弓弩進行防禦。”
薑臣說:“好了,為了勝利,為了公義,你們...快走!......”
說著,薑臣掄起皮鞭,抽向宋敖興的馬屁股,馬兒吃痛,長司一聲,向前奔去。
薑臣對丁聰說:“丁百戶,我現在聽從你的號令,你安排吧!”
丁聰命令集結,然後在先遣隊戰鬥人員還有四個伍二十來人,再加上薑臣的衛隊十來個人,總共三十來人,丁聰說:“各位弟兄們,剛才我們遇到了蒙元的殘兵,現在戰事出現變數,我們的任務是護送宋部長工程院的大匠們,前往鷹嘴岩基地發掘武器和物資,隻有發掘了這些物資,我們才會有活下去的機會。但是蒙元此處兵力之多,已經超出了預計,我們必須保護工程院的人建立營地,他們就能夠源源不斷地給咱們提供武器,咱們招募的玄義軍才能夠保護我們。
現在,薑臣薑大人已經把指揮權移交給我,並且承擔斷後阻擊任務。
薑大人都能夠舍生忘死,何況我等。
現在我命令,薑臣所部掩護先遣隊工程院人馬,斷後阻擊,其餘人等,跟隨我前往二灘村建立阻擊線。
之後交替掩護,確保蒙古兵在工程院人馬一裏之外。
都聽清楚沒有!”
眾人轟然應諾,隨後,馬隊迅速分成兩部分,疾馳而去,隻留下後下身後滾滾濃煙。
......
棧橋,煒傑參謀部長正向林夕匯報:“今上,煒傑已經奉命招募2011名文士,時間倉促,無法做細致的甄別,不過,我相信大多數是好的。現在怎麽辦,聽從今上吩咐。”
林夕說:“現在咱們人多了,隊伍大了,再一一讓我指揮,那是不可能的,也不現實,還是要你們多做具體的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甚至方略。我也不是萬能的。”
煒傑參謀部長點頭說是,接著又說:“塗元帥那裏,人員更雜,可能才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出結果。我這樣想,立即派出整編百人隊三到四隊,開辟前往鷹嘴岩的道路。”
林夕說:“方才熱氣球上的裏瞭望哨扔下紙條,說在正東方向約三四裏發現濃煙,可能發生了交火,咱們先遣隊人數可是不多呀。”
煒傑說:“上人可是有意願將熱氣球隨開路前鋒一並前往?”
林夕道:“玄義號上自己有桅杆,我們還有望遠鏡,現在望遠鏡總共隻有三副,玄義號上需要根據潮汐設定自己的位置,這是咱們最後的底牌,不可不防。
現在熱氣球上有一副望遠鏡,能夠看透山川地理,軍情煙火,並且戰力強悍。
但是熱氣球如果離開了玄義號,會帶來兩個問題,第一個是物資補給,以前物資補給是通過滑輪與玄義號交通,現在必須由地麵來組織,
第二,熱氣球浮力和風吹過的力量,相對於玄義號來說微不足道,相對於士兵胳膊的力量那就是巨大了。
第三,熱氣球往鷹嘴岩方向前進,需要有人扯著向前移動。”
煒傑這才明白熱氣球的具體用法,頓時覺得又驚又喜,思忖片刻,毅然說道:“今上,某以為,如果有熱氣球相助,此事有三勝。”
林夕說:“哦,說來聽聽。”
煒傑說:
“這個第一勝,熱氣球懸浮空中,體積龐大,戰力強悍,已經稱為一種顯眼的標誌,熱氣球所到位置,必然能夠給敵人以警示,至少保證我們半日的安全,此所謂威勝也。
第二勝,熱氣球站得高、看的遠、打的準,能夠有利保障我們的開荒隊伍,少走彎路,提高效率,避免嘩變,此所謂技勝也。
第三勝,熱氣球浮力巨大,咱們此次開辟道路,是為了運送物資,難免有些地方難以通行,一會兒也是需要架設浮橋,熱氣球如果分設兩繩,有些路段,可以吊裝作業,此所謂速勝也。”
這時候塗熙才也已經過來,先是讚歎:“袁部長真乃高士,一看之間,便能如此浮想聯翩,計慮盛遠,國士亦不過如此。”
煒傑道:“塗元帥過譽了,這些究竟能不能完成,袁某不過推測使用。”
林夕說:“熱氣球浮力要做功,對氣象條件要求比較苛刻。不過冒險把熱氣球移動到隊伍裏麵,積極意義還是非常大的。你們幹吧!日落之前,鷹嘴岩的防衛營地一定要建立起來,不然咱們今夜沒有飲水,沒有糧食,士兵就會嘩變。”
林夕又問:“鷹嘴岩的飲水能夠供多少人?”
塗熙才說:“方才問過原來紅關埡民兵洪山,他說鷹嘴岩那裏岩石居多,他們以往沒有挖到水井,但是偶然有降雨以後地表的溪流,向南兩三裏有一片小型的半鹹水沼澤,麵積約莫一裏見方,向西就是咱們這裏的方向,丘陵起伏地貌,有一些耐鹽堿的茅草,估計要想見水,沒有二三十步深度,是取不出水的。”
林夕問:“他住的村子,水井多深?”
塗熙才說:“那是很老的村子,據說是有水脈的,但是也有十多步深,天下雨少了,海水就倒灌,水就難喝了。”
煒傑則說道:“鷹嘴岩那裏,主要是岩石難以挖掘,岩石不吸水,所以地下水留存應該還是比較容易的。隻是倉促之間,咱們挖出二三十米的井,沒有工具很困難。”
林夕問:“如果有工具呢?”
煒傑說:“若是有趁手的工具,需要鋼釺和鐵錘,挖一個四五尺見方的圓圈圈,然後逐漸往下深入,一日一夜能夠下四五尺,就很不容易了。”
塗熙才倒吸一口冷氣說:“如此二十步豈不是要二三十日?”
煒傑說:“你以為呢,井水這東西,都是命脈呀。”
林夕想起來後世的鑽井,不過現在想要這個東西,缺的很多呀,想到鑽井,林夕就突然想到自貢鹽井,自貢的鹽井最出名的,其實是一種發明,燊海井采用中國傳統的衝擊式頓鑽鑿井法鑿成,目前仍在生產井鹽,燊海井是中國古代鑽井工藝成熟的標誌,是世界鑽井科技史上的重要裏程碑。林夕依稀記得《天工開物·井鹽》中的記載——凡蜀中石山去河不遠者,多可造井取鹽,鹽井周圓不過數寸,其上口一小盂覆之有餘,深必十丈以外,乃得鹵信。故造井功費甚難。其器治鐵錐,如碓嘴形,其尖使極剛利,向石山舂鑿成孔。其身破竹纏繩,夾懸此錐。每舂深入數尺,則又以竹接其身,使引而長。初入丈許,或以足踏碓梢,如舂米形。太深則用手捧持頓下。所舂石成碎粉,隨以長竹接引,懸鐵盞挖之而上。大抵深者半載,淺者月餘,乃得一井成就……
\/\/林夕帶孩子們去參觀自貢鹽井的時候,還看到在燊海井和東源井,那裏有古代井鹽的生產工具和設備,天車、碓架、大車、汲鹵筒,都是記載井鹽曆史的活標本,當地甚至還一直保持極低的人工鹽產量,以滿足當地醃菜市場。
\/\/這種井架,自貢人稱其為“天車”,是用於開鑿小口深井、修治井、提取鹵水的支架,一口鹽井配有一架天車。
\/\/由於沒有鋼鐵,所以當時製作的天車,要將多根杉木捆成木樁,用竹篾繩索紮固,而後將捆紮好的木樁豎於鹽井的井口,木樁之間相互連接構成“a”字形井架。
\/\/在井架頂端安裝天輥,下部安裝地輥。天輥、地輥起定滑輪作用,利用杠杆原理提放打井設備與汲鹵器具。
\/\/天車的高度多在數十米,少數過百米。製作與修繕天車的工人叫“輥工”,經常要攀爬高處,據說自貢曆史上最高的天車是修建於清朝乾隆年間的達德井天車,高113.4米。
\/\/天車有四腳,四周拉有12根用於穩定井架的風篾,天車支撐木樁的正中間有空隙,這樣不僅可以節省材料,擴大地麵接觸麵積以增加穩定性,也有利於內部通風防止腐爛。
\/\/天車的一側是碓架,又稱踩架,由圓木架設而成,上麵安裝有“花輥子”,用來繞篾繩。下麵是人工踩板,踩板一端的碓頭通過篾繩連接銼井等工具。工作時由幾名工人踏踩板,利用杠杆原理,碓頭翹起,鑽井工具靠自身重力迅速向下衝擊,如此反複擊碎岩石。
\/\/“大車”則是用木頭和竹片製成的大型輪盤,也叫“盤篾絞車”、“地車”,是借助繩索牽引鑿井工具或汲鹵筒的動力設施,由軸心、車盤、刹車、車架四個部分組成,由早期大口鹽井的排車、推車進化而來。其工作原理是將竹篾繩的一端固定在大車上,經地輥、天輥轉向後,拉動另一端的鑿井工具或汲鹵筒。起初通過人力轉動大車,一般需要10多個工人,後發展為使用畜力,主要是牛,去參觀的時候,已經在使用電動卷揚機來提供動力。
\/\/汲鹵筒是提鹵的關鍵設備,是一個特別精巧的玩意兒,一般10多米長,略細於井口,多選用直徑10厘米左右的楠竹,將竹節打通,在底部裝上牛皮做的單向閥。汲鹵筒進入井下時,閥門被水壓衝開,鹵水進入筒內後,其壓力作用於單向閥使汲鹵筒自行密封,然後將鹵水提出鹽井。
\/\/在將楠竹提出地麵以後,用鉤子打開單向閥,讓鹵水衝向鹵水桶的過程,是參觀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事情——當然了,人們一般都會看見成功,而成功的過程和艱辛,又有哪幾個人會在意呢?
\/\/此外,自貢鹽井中有極為特別之處,因為深入千米的鹽井,往往出產天然氣,因此古代自貢的鹽井,大多數能夠同時出產鹵水和天然氣。如今自貢市區內的鹵水資源逐漸枯竭,仍在生產的鹽井多以開采天然氣為主。他們能夠製造減壓分離裝置,提取天然氣。
\/\/多重的意象衝過來,他們分布在各個方向上;林夕自己的意識反而沿著棧橋向鷹嘴岩方向掠過,砂礫地,丘陵碎岩石,低矮的耐堿水灌木,季節性沼澤,千萬種物質的味覺還像放射著光線一樣......
煒傑部長的話又飄了進來:“我覺得,鷹嘴岩肯定是有一定的水源,就是開采不容易。”
林夕突然心念一動,問到:“太後的物資存在什麽地方?”
塗熙才道:“聽薑臣說,那其實是幾處山洞,打通了,把外麵重新填上土石。”
林夕問:“那麽當地人難道就不打獵、不采藥,他們不怕被別人知道?”
塗熙才頓時無語,過了一會說:“我也沒有親見,想必他們其實還有一些訣竅吧。”
林夕再一次看向鷹嘴岩,努力拓展自己的意識觸覺,忽然心中有所感動,那些感觸之中,有聲音、有氣味、有味覺、有觸覺、有色覺、甚至有一些彈性的感覺......
林夕想到水,意識就在一線天的一個夾口處,倏忽之間鑽了進去,下行水脈越來越廣,然後匯聚在黏土層,向南向西兩處延展......
有一瞬間,像是二踢腳忽然掠地而起,鷹嘴岩上騰而起,紅色的雲霧和灰黑的雲霧一層層疊壓著.....
\/\/什麽時候是個頭呢?
這個念頭出現的時候,那飛行的速度就越發快......
這時候楊毓秀部長的聲音傳了過來:“上人,上人?.......”
這時候慧娘跑過來說抓住林夕的肩膀,輕輕晃動:“上人,您收了神通吧。”
林夕的意念忽然冒出一個小藍萌萌光點,特別高興地對另一個小粉瑩瑩的光點說:“嘿,嘿,聽見沒有,收了神通耶,他們有認識神通的呢”
另一個小粉瑩瑩的光點說:“切~~,那就是那麽一說呀,真認識神通呀,能這個時候說嘛?”
眨眼間,一切都消失了,慧娘正在念念叨叨的,林夕長長吸了一口氣,然後問:“說到什麽地方了?”
塗熙才說:“說到用熱氣球開道,咱們玄義軍馬上進軍。”
林夕說:“很好,那就這麽做吧。哎,你們知道四川自貢的鹽井嗎?”
塗熙才說:“嗯,倒是有所耳聞。”
林夕說:“自貢鹽井有兩種井,一種是開口的井,一種是小口的井。”
塗熙才問:“上人,您這是想說什麽呢?”
林夕說:“到了鷹嘴岩,你們到一線天,去找一個夾縫口,向下頭挖一挖,看看出不出水。嗯,四周也可以看看,至少要把鷹嘴岩自己人喝的水解決了。”
塗熙才說:“誒,知道了。”
林夕感覺到有些疲倦,說:“你們多多辛苦吧。我先迴玄義號,咱們得在準備點有用的東西。”
這時候,遠處跑來一伍傳令兵,引起了一陣騷動,眾人看著傳令兵來到身邊,傳令兵伍長奔到位置,翻身落馬,行了一個軍禮,然後說:“職部拜見各位大人,傳薑臣主事口訊,先遣隊在大柳樹村遇到蒙元散兵,有二百多人,我們狙殺了一部分,把整個村子點著了,然後薑臣主事命令四個伍的斥候先出發往鷹嘴岩方向,宋院正帶著將作們隨後跟進,最後薑臣主事把指揮權交給了丁聰百戶,丁聰百戶讓我們從二灘村建立阻擊線,讓薑臣帶領親兵給宋院正部隊斷後。薑臣讓職部帶來消息,可能那一帶還有蒙元軍兵,請上人和塗元帥注意。他們會在鷹嘴岩建立山寨,阻擊蒙元,等待大部隊救援。”
塗熙才一聽就急了:“果然如此,果然如此,我就知道,這幫狗娘養的,沒有一個好鳥。”
煒傑聽了,則右手食指輕輕扣動左手的手心,謹慎地說:“我看,熱氣球速度要加快,必要的情況下,我們可以舍棄棧橋,這裏本來也是一片空地。我們建立鷹嘴岩大本營,隻要解決飲水問題,那個營盤足矣對抗數萬人的攻擊。”
塗熙才說:“玄義號怎麽辦啊?”
煒傑說:“玄義號現在的問題是,沒有炭塊、沒有船帆,沒有充足的糧食,當然,通訊也是問題。但是,如果我們把這三種東西補足呢?至於通訊,我們也可以使用焰火傳信。而且,外島也有物資補給,隻要把玄義號補足了人員和船帆,在外島還可以建立一個營地。互為犄角之勢。”
塗熙才問:“但是從鷹嘴岩到棧橋,有四裏之遠,棧橋到玄義號也有數百步!”
煒傑道:“我們有接近兩萬軍卒,排成一排,人鏈搬運,幾個時辰就能補給完畢,況且,我們不需要現在補給,我們可以晚上補給,那時候視線不好,他們必定不敢過去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