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車裏的挑戰
玉器大匠車裏問:“上人,此物似是應該刁大匠來做,是什麽東西?”
林夕說:“電容器,可以用來儲存雷電的東西,先做十個。”
漆器大匠刁如沐道:“怎麽,老車,車裏君,這個東西,值不當您老動手呀?”
車裏看了看,對林夕說:“上人,也不是我車裏矯情,我是擅長精細的製作,此物件看起來,也還是不夠精細,是不是能夠有精細之物,也讓我老車也露露臉?您也知道,上次望遠鏡,就是我等幫辦。若是能夠有還有此等犀利製器,能知千裏......”
米三妹跳出來說:“嗨,車老板,你這個話真是提氣呢,上人不是說過一種無線電報,能夠隔空千裏瞬息傳信的,你做唄。”
車裏昂起頭:“上人也畫個圖,能讓我整明白,我就能做出來。”
楊毓秀部長來了興趣:“是呀,上人,上次您讓人準備了,可是後來了事情,這個事情就錯過去了。”
林夕想想,好像也真是這麽迴事,他仔細想了想,上次似乎沒有畫過圖。於是隱隱約約地問:“我畫過圖了?”
車裏說:“上人,您還沒有畫過圖呢,你要是畫過圖,我就不說這個話了。”
林夕說:“好吧,刁大匠,那就麻煩你把這種大電容器先做出來吧”
林夕撓了撓頭,以前倒是做過無線電,當初收音機是必須做的,至於發報機,當初做的是軍用單邊帶報話機,那個複雜程度已經是現在的技術完全不可能拚湊的。
那麽,就需要做隻憑借電池、開關、線圈和電容器就能夠進行遠距離發射的電報機,這種東西做起來倒是不很難,難的是頻率穩定性太差。
另外,就是線圈和電容參數的確定,沒有設備和儀器,是個難事,不過這些都是有辦法來克服的。反正提高電壓,提高到一定程度,按鍵接觸的時候,就會打火拉電弧。
畢竟在無線電報機初始的年代,火花電報機也是做過貢獻的。
......
二、礦石檢波測試儀
但是,檢波二極管???一說到檢波,林夕就想起來礦石檢波,好像很多礦物質都有單向導電的性質,例如閃鋅礦、紅鋅礦、黃銅礦,一想到黃銅礦,林夕覺得這裏可能性還是很大的,立刻就問:“咱們儲備裏麵,有沒有黃銅礦,鉛鋅礦,嗯,就是方方正正的鉛礦石?”
玉器大匠車裏說:“你要說玉石?黃銅礦可算不上玉石,鉛礦也算不上。”
林夕說:“車裏,如果今天我要做的東西你能夠做出來,今後你會發現,什麽玉石也比不上這些高技術產品。玉石也許能讓一個人炫耀什麽東西,但是電子器件,能夠讓一個國家騰飛。”
林夕拿過一個畫板,先是畫了一個點接觸檢波礦石的樣子——就是銅做一把凹形底座,把礦石放在上麵,凹形底座另一端接上一個銅鈕子,然後有一個金屬的探針,壓住礦石的頂部,而探針的另一端也在木板上接在銅鈕子上。然後在旁邊,畫出一個電池,大約一組伏打電堆(約1.1伏特),然後把電池的一端用引線接到底座的銅鈕子上,另外一端,接上電流計,這個電流計的指針位置在中間。然後電流計的另一端,用引線接到探針的銅鈕子。
林夕說:“看到沒有,我們現在首先要尋找檢波用的礦石,你們一會找些礦石,砸成黃豆粒子大小,把它放到做成的這個檢波銅器上,用一組伏打電池堆,用正極通過它,看電流在什麽方向,記住了,然後把電池的兩根引線掉過頭來,再看看電流在什麽地方,他們是否一樣。如果有一邊電流基本不動,另一邊電流比較大,這就是好的礦石,叫做單向導電性。”
車裏看著東西,問:“敢問上人,這個探針可需要金子?”
林夕想了想說:“用金子也好,損耗第一點。”
車裏想了想:“但是金子太軟呀,這個......”
林夕頓時明白,車裏還是按照玉器金器的思路來做,連忙製止了車裏:“無妨,你們先用銅來做,要快一些,還有,你們拿了工具和材料,就在這裏做,不要到下艙去做了,我看了好告訴你們。”
車裏想想也對,於是告辭先去準備了。
......
三、火花無線電發報機
接著,林夕繼續畫無線電發報機的電路圖。
早期無線電發報設備,因為沒有電子管或者晶體管放大,所有隻能利用無源器件,也就是沒有電源做功的,更直白地說,隻能利用線圈、電容、電阻,還有剛才林夕畫的檢波礦石,思緒到這個位置,林夕就想起來,剛才的檢波器裏麵少了一個東西,那就是電阻;
於是連忙重新畫了一張檢波礦石檢測圖,這個檢測圖裏麵,林夕在電流計的引出線一端,增加了冷光電板、一小節木炭;
小的冷光電板,用於模擬今後的發光二極管或者電燈泡,林夕製作的冷光電板是場致發光,所以更接近於電燈泡。
而木炭本身就是電阻,粗一些電阻就小,短一些電阻也小,反之就會比較大。
如果冷光電板能夠發亮......林夕又覺得,似乎這兩個電壓不好協調,沒有試驗就是麻煩,待會試著看吧。
......
四、調諧線圈和矽鋼片變壓器
繼續迴到無線電發報機,早期無線電發報機,最經典的特征,就是長天線,天線的上部要長,然後用一個線圈和發射線圈進行耦合,然後另一端接地,而在玄義號上,就可以直接從船舷外側釘上釘子,一直連接到大海,大海是一個導體,比起尋常接地更加方便。
然後是高壓震蕩線圈,林夕選用振蕩線圈外加一個可變電容器的方法,然後需要一個變壓器以便把信號發射級三十六伏特的電壓變成一百倍以上的電壓。
變壓器,林夕有撓了撓頭,現在可沒有矽鋼片,矽鋼片含矽量大約2%到6%,因為鐵本身具有磁致伸縮效應,也就是說線圈磁場變化的時候,鋼鐵會隨著伸長和縮短,盡管很微小,但是這卻會引發發熱和能量損耗。
海砂和水晶中富含二氧化矽,讓鐵匠摻點沙子鍛煉,用純鐵,那個含碳量低,打出鐵芯的樣子,就用口字型鐵芯,上麵一個橫的,下麵一個開口型......
湊合著先用吧。
線圈繞多少圈呢?林夕記得以前繞九十圈空心圈,用多股紗包線,但是實在磁芯鐵氧體上,現在,也隻能摸索了。
可變電容器?林夕覺得心真累呀,每一個都要重新做出來,而且還沒有工業基礎。
好吧,現在手工業基礎能夠攢出來也是好的。
林夕甚至已經聽到自己的一個抱怨:為什麽我穿越這麽累?而自己也非常清楚另一個聲音迴說:你心裏沒點數嗎?
行,停!
......
五、可變電容抽拉板、網狀天線
現在繼續想可變電容器,林夕記憶中的可變電容器,都是一個軸,然後一排固定的鋁片,一排跟著軸轉動的鋁片,二百七十皮法拉的可變電容,但是現在做不了這種精巧的結構——那麽,就用兩排大一些的銅片,然後通過橫向抽拉來調解電容麵積,就是體積大了一些。
初創嗎,一切都以完成為目標,不能太講究。
無線電發報機有了,還需要無線電收報機。
收報機同樣需要盡可能長的天線,這樣能夠提高收報電壓,也可以利用網狀天線,畢竟網住的電波麵積越大,接收到的能量越多。
對了船上的發射天線,也可以做一個網狀的,專門麵向需要發射的方向進行加強。
然後是同樣的線圈加上可變電容調諧裝置,這樣可以通過諧振來收聽特定頻率的電波。
為了取出諧振電壓,另設置同心線圈,並且在線圈的熱點處,放置礦石檢波器,然後接一個小的高頻濾波電容,濾波電容可以麵積小點。
......
六、製造高阻抗喇叭
然後有一個技巧,因為能量實在太低,所以需要高阻抗耳機才能更好地聽,而林夕目前製作的小喇叭,阻抗到不了兩千歐姆,於是林夕再設置了一級阻抗變壓器,也差不多需要百倍的提升。
要是能夠放大電話或者電流該多好!
林夕仔細迴想著放大電流的方法,很顯然,比較實用的就隻有兩類,一類是電子管,一類是半導體。
電子管原理簡單,但是製作著實不易,沒有抽真空設備,沒有鎢絲,就這兩條就限製死了,另外,能耗也幹不起呀。
背上一塊電池,走不了半天,沒電了,這不是找死呢?
......
七、尋找天然半導體、半導體放大檢測台
沒辦法,再想想半導體吧。
天然半導體其實還是很多,但是分析設備一點沒有,這個很無奈呢!
其實與很多不動手的人不一樣,林夕卻知道天然礦物中,也存在類似的三極晶體管樣電流放大作用,有一些結構上可能也存在類似於場效應管的電壓放大作用。
不過這又是一個問題,無論是晶體管還是場效應管,發生放大作用的時候,都存在起始工作電壓,低於起始工作電壓,這種放大作用就不存在,這樣一來,等於就需要重新設計一個對天然礦石的三個電極的檢測設備。
三極管一般有3根電極引腳:基極(用b表示)、集電極(用c表示)和發射極(用e表示),各引腳不能相互代用,3根引腳中,基極是控製引腳,基極電流大小控製著集電極和發射極電流的大小。
在測試設備中,需要控製3個電極中的基極,基極所需要的電流最小,且遠小於另外兩個引腳的電流,發射極電流最大,集電極電流其次。
三極管的基極偏壓一般是0.7伏特開始導通,林夕也覺得沒法做太複雜,決定選擇0伏特,1.1伏特和2.2伏特,也就是不接電,接上一對伏打電池基本上是1.1伏特,如果接上兩對伏打電池基本上是2.2伏特。
不對,還可能電流的方向也是不正確的,所以還需要一個更改電流方向的雙向電閘刀。
然後當然也要用電阻限製電流,這用一個細的精煉木炭棒串聯其中。
這樣,基極的最檢測試可能就差不多了。
現在,需要再檢測發射集和集電極的電流,那個吧,林夕計劃在集電極和發射極之間加上3.3伏特的電壓,然後串聯一個電流計,然後還需要串聯一個電阻,電阻還是用精煉木炭棒來代替。
林夕畫下這個結構。
然後這個礦石的底座,跟檢波礦石不一樣,需要用探針接觸礦石的三個地方。
林夕能夠想到的,也就是礦石的三個不同的麵,或者同一個麵的三個不同位置。
這樣就需要兩組三針探針,探針需要用有彈性的黃銅延長做成板簧形式,以便接觸良好。
好吧,這兩組探針,其實是等價的,每次隻使用一組。
嗯,還需要一個實驗表格。
林夕接著就畫下實驗表格,左邊是三個測試電壓,就是0伏特、1.1伏特、2.2伏特,然後對應電流的刻度。
再留一個備注的格子。
還有阿拉伯數字,得,這又得出個新東西。
畫完了這兩組畫,林夕開始考慮場效應管。
場效應管好像開啟電壓3到6伏特,這樣的話,剛才0、1.1、2.2伏特就不行,還不到開啟電壓呢,那麽,就需要增加,那就在增加3.3、4.4、5.5、6.6、7.7伏特四組。
這樣就應該能夠涵蓋晶體管到場效應管的特性。
那麽基極或者柵極的電壓就是從0伏特到7.7伏特七組。
......
八、炭塊不夠了、憑空取水第二神器
畫完了這些東西,林夕停下手,這才看見,玉器大匠車裏已經在旁邊候著了,米三妹也候在旁邊,宋慶也等在旁邊了,一幹人等都是滿眼熱切的。
林夕伸了個懶腰,心下想著,可用的人太少呀,真的要做科研,光有自己的金手指可不行,還需要大量的人呐。
現在戰爭,戰爭,其實戰爭才是科學最大的推進力量,但是怎麽利用戰爭帶來的力量呢?
這邊,車裏已經把手裏的礦石檢波小木台子,放在林夕的手邊,拿起林夕畫的圖紙,仔細看起來,神情冷峻,但是眼冒精光,不錯眼珠地反複思量。
這時候,一名火工走上來,跟林夕報告:“啟稟上人,我們炭塊支撐不足一個時辰了,全船需要減少用水。另外,夜間取暖也會有問題,還請上人示下。”
林夕想起來,原來是有三個取水工具,其中一個是用風葉旋轉向薄銅管吹海風,薄銅管從船舷上向海水延伸,浸沒在海水三四尺,完全通過海風自己的動力,將潮濕空氣吹進水下的銅管,形成一定的冷凝水,然後再使用一根細竹管,接上唧筒,可以把冷凝水抽上來......
等等,為什麽要一定要抽上來呢?如果從船板穿一個孔,用銅管接盡底艙,用軟木塞塞住,也是可以的,當然,這樣就會在船板留下一個孔洞,今後這可以在船首處做成雕像,下麵暗裝銅皮管子,也是可以的。
林夕三下兩下就把這種憑空取水神器畫好,標注了相關尺寸,遞給宋慶說:“宋慶,我們再用一個新的空中取水裝置,這種裝置一天十二個時辰自動會從空中取水,不需要煤炭,什麽都不需要。你們安排一下看看,多長時間能夠做出來。”
銅器做頭目扁宜昌看了一眼就說:“上人,此事易爾,交給我們銅器做,一個時辰內,打造三副。”
林夕道:“扁大匠,辛苦你們了,如果你們連續打造,能不等打造30副。”
扁宜昌說:“我們辛苦自不必說,隻是怕材料不夠,另外,若是炭塊沒有了,卷邊焊接我們也是沒有辦法的。”
說完,對舵頭費停山說:
“費停山,食水涉及到我們全船飲水安危,你去安排,把炭塊首先用在加工上。
另外,我想了想,你們做三種,其中船板鑽孔的,就做一個試一試。
一種是用細竹管加唧筒的,還有一種,把銅管做的粗厚一些,能夠提出水麵,打橫以後,直接倒過來,把裏麵的水倒到盆裏麵。
等到咱們有了船帆,再教給你們一種空中取水的神器。”
費停山和火工都應聲道:“喏”
九、波浪發電機、風力發電機、電動機、九頭鳥喇叭
林夕拿起礦石檢波測試台,看到上麵已經有一塊黃豆大的好像銅礦的東西,調換電池引線的極性測試,果然發現有一個極性,電流計基本不動,而更換了極性,電流計發生了明顯的偏轉。
林夕正驚詫於車裏的手藝之快,旁邊楊毓秀看到了,小聲說道:“上人,您方才已經畫了兩個多時辰了,車大匠這是憋著勁要給您放一個大招,亮亮功夫呢。”
米三妹得意地一揮手,幾個宮女把剛才林夕吩咐做的東西,都抬了出來。
林夕大喜過望,大宋手工業之發達,冠絕當時的全球,如今看來,果然有所依仗。
當下把車裏和劉賜叫到前麵,看自己組裝無線電發報機和無線電收報機。
邊做邊式邊修改,一群雞飛狗跳,到了下午太陽落山,無線電發報機和無線電收報機,居然調通了。
當然,從製造效率來說,這是邀天之幸,速度飛快,從使用電效率來說,就低的可憐了。實驗中損毀和無用的設備器材,起碼損失或者無效的有三四套之多。
不過,無效的,也許改改也能用也說不定呢,這樣想來,隻是判別了一些暫時無法使用的東西,並不能完全算是損失吧。
林夕很高興,全船的人更高興,這就是赤裸裸的神術呀。
電池損耗有點快,林夕都想做一個波浪發電機了,不過磁鐵不夠,更不過關......等等,可以做風力發電機呀,風力發電機反過來,也能做電風扇,其實也可以做電動機,動力裝置。
還好,矽鋼片馬馬虎虎算是做出來了。
這時候,梢丁急匆匆跑下來,進了艙室中氣十足地說:“啟稟各位大人,鷹嘴岩升起孔明燈,並且有火把隊伍向咱們這裏運動,應該準備靠泊登岸,接受補給物資了。”
林夕讓人抬著擴音台,運到艙外,拿起炭精話筒,接通電源,大喇叭對著甲板,先咳嗽了一聲,大喇叭先是發出接通電源的劈啪聲,然後是一聲巨大的“嗯哼。”
炭精話筒和擴音喇叭,通了。
林夕對著話筒說:“各位將士,你們聽到了聲音了嗎?”
方形的號筒喇叭長有三尺之多,泛著金屬聲音的巨響,滾滾而出。
甲板上下一片歡騰,興奮地說:“聽到了,聽到了!”
林夕對宋慶說;“再做八隻長號筒喇叭,裝在一個車架上,名為九頭鳥。另外,把電鈕裝在話筒手柄上,按下就講話,鬆開就不講話,省點電。”
【注:新中國有一陣村村通廣播喇叭,廣場活動往往會一氣擺上九支大號筒喇叭,高高豎起,聲音穿的極遠,俗稱九頭鳥。】
宋慶連忙記錄下來。
林夕重新按下電鈕開關,朗聲說道:“弟兄們,鷹嘴岩已經開始向玄義號準備運送物資,讓我們一起開工,歡唿吧。”
宋慶舉起手喊道:“神聖中華萬歲、上人萬歲、玄義軍萬歲”
林夕把炭精話筒對向大家,這叫喊聲經過話筒放大,滾滾如雷,傳播在海麵。
玉器大匠車裏問:“上人,此物似是應該刁大匠來做,是什麽東西?”
林夕說:“電容器,可以用來儲存雷電的東西,先做十個。”
漆器大匠刁如沐道:“怎麽,老車,車裏君,這個東西,值不當您老動手呀?”
車裏看了看,對林夕說:“上人,也不是我車裏矯情,我是擅長精細的製作,此物件看起來,也還是不夠精細,是不是能夠有精細之物,也讓我老車也露露臉?您也知道,上次望遠鏡,就是我等幫辦。若是能夠有還有此等犀利製器,能知千裏......”
米三妹跳出來說:“嗨,車老板,你這個話真是提氣呢,上人不是說過一種無線電報,能夠隔空千裏瞬息傳信的,你做唄。”
車裏昂起頭:“上人也畫個圖,能讓我整明白,我就能做出來。”
楊毓秀部長來了興趣:“是呀,上人,上次您讓人準備了,可是後來了事情,這個事情就錯過去了。”
林夕想想,好像也真是這麽迴事,他仔細想了想,上次似乎沒有畫過圖。於是隱隱約約地問:“我畫過圖了?”
車裏說:“上人,您還沒有畫過圖呢,你要是畫過圖,我就不說這個話了。”
林夕說:“好吧,刁大匠,那就麻煩你把這種大電容器先做出來吧”
林夕撓了撓頭,以前倒是做過無線電,當初收音機是必須做的,至於發報機,當初做的是軍用單邊帶報話機,那個複雜程度已經是現在的技術完全不可能拚湊的。
那麽,就需要做隻憑借電池、開關、線圈和電容器就能夠進行遠距離發射的電報機,這種東西做起來倒是不很難,難的是頻率穩定性太差。
另外,就是線圈和電容參數的確定,沒有設備和儀器,是個難事,不過這些都是有辦法來克服的。反正提高電壓,提高到一定程度,按鍵接觸的時候,就會打火拉電弧。
畢竟在無線電報機初始的年代,火花電報機也是做過貢獻的。
......
二、礦石檢波測試儀
但是,檢波二極管???一說到檢波,林夕就想起來礦石檢波,好像很多礦物質都有單向導電的性質,例如閃鋅礦、紅鋅礦、黃銅礦,一想到黃銅礦,林夕覺得這裏可能性還是很大的,立刻就問:“咱們儲備裏麵,有沒有黃銅礦,鉛鋅礦,嗯,就是方方正正的鉛礦石?”
玉器大匠車裏說:“你要說玉石?黃銅礦可算不上玉石,鉛礦也算不上。”
林夕說:“車裏,如果今天我要做的東西你能夠做出來,今後你會發現,什麽玉石也比不上這些高技術產品。玉石也許能讓一個人炫耀什麽東西,但是電子器件,能夠讓一個國家騰飛。”
林夕拿過一個畫板,先是畫了一個點接觸檢波礦石的樣子——就是銅做一把凹形底座,把礦石放在上麵,凹形底座另一端接上一個銅鈕子,然後有一個金屬的探針,壓住礦石的頂部,而探針的另一端也在木板上接在銅鈕子上。然後在旁邊,畫出一個電池,大約一組伏打電堆(約1.1伏特),然後把電池的一端用引線接到底座的銅鈕子上,另外一端,接上電流計,這個電流計的指針位置在中間。然後電流計的另一端,用引線接到探針的銅鈕子。
林夕說:“看到沒有,我們現在首先要尋找檢波用的礦石,你們一會找些礦石,砸成黃豆粒子大小,把它放到做成的這個檢波銅器上,用一組伏打電池堆,用正極通過它,看電流在什麽方向,記住了,然後把電池的兩根引線掉過頭來,再看看電流在什麽地方,他們是否一樣。如果有一邊電流基本不動,另一邊電流比較大,這就是好的礦石,叫做單向導電性。”
車裏看著東西,問:“敢問上人,這個探針可需要金子?”
林夕想了想說:“用金子也好,損耗第一點。”
車裏想了想:“但是金子太軟呀,這個......”
林夕頓時明白,車裏還是按照玉器金器的思路來做,連忙製止了車裏:“無妨,你們先用銅來做,要快一些,還有,你們拿了工具和材料,就在這裏做,不要到下艙去做了,我看了好告訴你們。”
車裏想想也對,於是告辭先去準備了。
......
三、火花無線電發報機
接著,林夕繼續畫無線電發報機的電路圖。
早期無線電發報設備,因為沒有電子管或者晶體管放大,所有隻能利用無源器件,也就是沒有電源做功的,更直白地說,隻能利用線圈、電容、電阻,還有剛才林夕畫的檢波礦石,思緒到這個位置,林夕就想起來,剛才的檢波器裏麵少了一個東西,那就是電阻;
於是連忙重新畫了一張檢波礦石檢測圖,這個檢測圖裏麵,林夕在電流計的引出線一端,增加了冷光電板、一小節木炭;
小的冷光電板,用於模擬今後的發光二極管或者電燈泡,林夕製作的冷光電板是場致發光,所以更接近於電燈泡。
而木炭本身就是電阻,粗一些電阻就小,短一些電阻也小,反之就會比較大。
如果冷光電板能夠發亮......林夕又覺得,似乎這兩個電壓不好協調,沒有試驗就是麻煩,待會試著看吧。
......
四、調諧線圈和矽鋼片變壓器
繼續迴到無線電發報機,早期無線電發報機,最經典的特征,就是長天線,天線的上部要長,然後用一個線圈和發射線圈進行耦合,然後另一端接地,而在玄義號上,就可以直接從船舷外側釘上釘子,一直連接到大海,大海是一個導體,比起尋常接地更加方便。
然後是高壓震蕩線圈,林夕選用振蕩線圈外加一個可變電容器的方法,然後需要一個變壓器以便把信號發射級三十六伏特的電壓變成一百倍以上的電壓。
變壓器,林夕有撓了撓頭,現在可沒有矽鋼片,矽鋼片含矽量大約2%到6%,因為鐵本身具有磁致伸縮效應,也就是說線圈磁場變化的時候,鋼鐵會隨著伸長和縮短,盡管很微小,但是這卻會引發發熱和能量損耗。
海砂和水晶中富含二氧化矽,讓鐵匠摻點沙子鍛煉,用純鐵,那個含碳量低,打出鐵芯的樣子,就用口字型鐵芯,上麵一個橫的,下麵一個開口型......
湊合著先用吧。
線圈繞多少圈呢?林夕記得以前繞九十圈空心圈,用多股紗包線,但是實在磁芯鐵氧體上,現在,也隻能摸索了。
可變電容器?林夕覺得心真累呀,每一個都要重新做出來,而且還沒有工業基礎。
好吧,現在手工業基礎能夠攢出來也是好的。
林夕甚至已經聽到自己的一個抱怨:為什麽我穿越這麽累?而自己也非常清楚另一個聲音迴說:你心裏沒點數嗎?
行,停!
......
五、可變電容抽拉板、網狀天線
現在繼續想可變電容器,林夕記憶中的可變電容器,都是一個軸,然後一排固定的鋁片,一排跟著軸轉動的鋁片,二百七十皮法拉的可變電容,但是現在做不了這種精巧的結構——那麽,就用兩排大一些的銅片,然後通過橫向抽拉來調解電容麵積,就是體積大了一些。
初創嗎,一切都以完成為目標,不能太講究。
無線電發報機有了,還需要無線電收報機。
收報機同樣需要盡可能長的天線,這樣能夠提高收報電壓,也可以利用網狀天線,畢竟網住的電波麵積越大,接收到的能量越多。
對了船上的發射天線,也可以做一個網狀的,專門麵向需要發射的方向進行加強。
然後是同樣的線圈加上可變電容調諧裝置,這樣可以通過諧振來收聽特定頻率的電波。
為了取出諧振電壓,另設置同心線圈,並且在線圈的熱點處,放置礦石檢波器,然後接一個小的高頻濾波電容,濾波電容可以麵積小點。
......
六、製造高阻抗喇叭
然後有一個技巧,因為能量實在太低,所以需要高阻抗耳機才能更好地聽,而林夕目前製作的小喇叭,阻抗到不了兩千歐姆,於是林夕再設置了一級阻抗變壓器,也差不多需要百倍的提升。
要是能夠放大電話或者電流該多好!
林夕仔細迴想著放大電流的方法,很顯然,比較實用的就隻有兩類,一類是電子管,一類是半導體。
電子管原理簡單,但是製作著實不易,沒有抽真空設備,沒有鎢絲,就這兩條就限製死了,另外,能耗也幹不起呀。
背上一塊電池,走不了半天,沒電了,這不是找死呢?
......
七、尋找天然半導體、半導體放大檢測台
沒辦法,再想想半導體吧。
天然半導體其實還是很多,但是分析設備一點沒有,這個很無奈呢!
其實與很多不動手的人不一樣,林夕卻知道天然礦物中,也存在類似的三極晶體管樣電流放大作用,有一些結構上可能也存在類似於場效應管的電壓放大作用。
不過這又是一個問題,無論是晶體管還是場效應管,發生放大作用的時候,都存在起始工作電壓,低於起始工作電壓,這種放大作用就不存在,這樣一來,等於就需要重新設計一個對天然礦石的三個電極的檢測設備。
三極管一般有3根電極引腳:基極(用b表示)、集電極(用c表示)和發射極(用e表示),各引腳不能相互代用,3根引腳中,基極是控製引腳,基極電流大小控製著集電極和發射極電流的大小。
在測試設備中,需要控製3個電極中的基極,基極所需要的電流最小,且遠小於另外兩個引腳的電流,發射極電流最大,集電極電流其次。
三極管的基極偏壓一般是0.7伏特開始導通,林夕也覺得沒法做太複雜,決定選擇0伏特,1.1伏特和2.2伏特,也就是不接電,接上一對伏打電池基本上是1.1伏特,如果接上兩對伏打電池基本上是2.2伏特。
不對,還可能電流的方向也是不正確的,所以還需要一個更改電流方向的雙向電閘刀。
然後當然也要用電阻限製電流,這用一個細的精煉木炭棒串聯其中。
這樣,基極的最檢測試可能就差不多了。
現在,需要再檢測發射集和集電極的電流,那個吧,林夕計劃在集電極和發射極之間加上3.3伏特的電壓,然後串聯一個電流計,然後還需要串聯一個電阻,電阻還是用精煉木炭棒來代替。
林夕畫下這個結構。
然後這個礦石的底座,跟檢波礦石不一樣,需要用探針接觸礦石的三個地方。
林夕能夠想到的,也就是礦石的三個不同的麵,或者同一個麵的三個不同位置。
這樣就需要兩組三針探針,探針需要用有彈性的黃銅延長做成板簧形式,以便接觸良好。
好吧,這兩組探針,其實是等價的,每次隻使用一組。
嗯,還需要一個實驗表格。
林夕接著就畫下實驗表格,左邊是三個測試電壓,就是0伏特、1.1伏特、2.2伏特,然後對應電流的刻度。
再留一個備注的格子。
還有阿拉伯數字,得,這又得出個新東西。
畫完了這兩組畫,林夕開始考慮場效應管。
場效應管好像開啟電壓3到6伏特,這樣的話,剛才0、1.1、2.2伏特就不行,還不到開啟電壓呢,那麽,就需要增加,那就在增加3.3、4.4、5.5、6.6、7.7伏特四組。
這樣就應該能夠涵蓋晶體管到場效應管的特性。
那麽基極或者柵極的電壓就是從0伏特到7.7伏特七組。
......
八、炭塊不夠了、憑空取水第二神器
畫完了這些東西,林夕停下手,這才看見,玉器大匠車裏已經在旁邊候著了,米三妹也候在旁邊,宋慶也等在旁邊了,一幹人等都是滿眼熱切的。
林夕伸了個懶腰,心下想著,可用的人太少呀,真的要做科研,光有自己的金手指可不行,還需要大量的人呐。
現在戰爭,戰爭,其實戰爭才是科學最大的推進力量,但是怎麽利用戰爭帶來的力量呢?
這邊,車裏已經把手裏的礦石檢波小木台子,放在林夕的手邊,拿起林夕畫的圖紙,仔細看起來,神情冷峻,但是眼冒精光,不錯眼珠地反複思量。
這時候,一名火工走上來,跟林夕報告:“啟稟上人,我們炭塊支撐不足一個時辰了,全船需要減少用水。另外,夜間取暖也會有問題,還請上人示下。”
林夕想起來,原來是有三個取水工具,其中一個是用風葉旋轉向薄銅管吹海風,薄銅管從船舷上向海水延伸,浸沒在海水三四尺,完全通過海風自己的動力,將潮濕空氣吹進水下的銅管,形成一定的冷凝水,然後再使用一根細竹管,接上唧筒,可以把冷凝水抽上來......
等等,為什麽要一定要抽上來呢?如果從船板穿一個孔,用銅管接盡底艙,用軟木塞塞住,也是可以的,當然,這樣就會在船板留下一個孔洞,今後這可以在船首處做成雕像,下麵暗裝銅皮管子,也是可以的。
林夕三下兩下就把這種憑空取水神器畫好,標注了相關尺寸,遞給宋慶說:“宋慶,我們再用一個新的空中取水裝置,這種裝置一天十二個時辰自動會從空中取水,不需要煤炭,什麽都不需要。你們安排一下看看,多長時間能夠做出來。”
銅器做頭目扁宜昌看了一眼就說:“上人,此事易爾,交給我們銅器做,一個時辰內,打造三副。”
林夕道:“扁大匠,辛苦你們了,如果你們連續打造,能不等打造30副。”
扁宜昌說:“我們辛苦自不必說,隻是怕材料不夠,另外,若是炭塊沒有了,卷邊焊接我們也是沒有辦法的。”
說完,對舵頭費停山說:
“費停山,食水涉及到我們全船飲水安危,你去安排,把炭塊首先用在加工上。
另外,我想了想,你們做三種,其中船板鑽孔的,就做一個試一試。
一種是用細竹管加唧筒的,還有一種,把銅管做的粗厚一些,能夠提出水麵,打橫以後,直接倒過來,把裏麵的水倒到盆裏麵。
等到咱們有了船帆,再教給你們一種空中取水的神器。”
費停山和火工都應聲道:“喏”
九、波浪發電機、風力發電機、電動機、九頭鳥喇叭
林夕拿起礦石檢波測試台,看到上麵已經有一塊黃豆大的好像銅礦的東西,調換電池引線的極性測試,果然發現有一個極性,電流計基本不動,而更換了極性,電流計發生了明顯的偏轉。
林夕正驚詫於車裏的手藝之快,旁邊楊毓秀看到了,小聲說道:“上人,您方才已經畫了兩個多時辰了,車大匠這是憋著勁要給您放一個大招,亮亮功夫呢。”
米三妹得意地一揮手,幾個宮女把剛才林夕吩咐做的東西,都抬了出來。
林夕大喜過望,大宋手工業之發達,冠絕當時的全球,如今看來,果然有所依仗。
當下把車裏和劉賜叫到前麵,看自己組裝無線電發報機和無線電收報機。
邊做邊式邊修改,一群雞飛狗跳,到了下午太陽落山,無線電發報機和無線電收報機,居然調通了。
當然,從製造效率來說,這是邀天之幸,速度飛快,從使用電效率來說,就低的可憐了。實驗中損毀和無用的設備器材,起碼損失或者無效的有三四套之多。
不過,無效的,也許改改也能用也說不定呢,這樣想來,隻是判別了一些暫時無法使用的東西,並不能完全算是損失吧。
林夕很高興,全船的人更高興,這就是赤裸裸的神術呀。
電池損耗有點快,林夕都想做一個波浪發電機了,不過磁鐵不夠,更不過關......等等,可以做風力發電機呀,風力發電機反過來,也能做電風扇,其實也可以做電動機,動力裝置。
還好,矽鋼片馬馬虎虎算是做出來了。
這時候,梢丁急匆匆跑下來,進了艙室中氣十足地說:“啟稟各位大人,鷹嘴岩升起孔明燈,並且有火把隊伍向咱們這裏運動,應該準備靠泊登岸,接受補給物資了。”
林夕讓人抬著擴音台,運到艙外,拿起炭精話筒,接通電源,大喇叭對著甲板,先咳嗽了一聲,大喇叭先是發出接通電源的劈啪聲,然後是一聲巨大的“嗯哼。”
炭精話筒和擴音喇叭,通了。
林夕對著話筒說:“各位將士,你們聽到了聲音了嗎?”
方形的號筒喇叭長有三尺之多,泛著金屬聲音的巨響,滾滾而出。
甲板上下一片歡騰,興奮地說:“聽到了,聽到了!”
林夕對宋慶說;“再做八隻長號筒喇叭,裝在一個車架上,名為九頭鳥。另外,把電鈕裝在話筒手柄上,按下就講話,鬆開就不講話,省點電。”
【注:新中國有一陣村村通廣播喇叭,廣場活動往往會一氣擺上九支大號筒喇叭,高高豎起,聲音穿的極遠,俗稱九頭鳥。】
宋慶連忙記錄下來。
林夕重新按下電鈕開關,朗聲說道:“弟兄們,鷹嘴岩已經開始向玄義號準備運送物資,讓我們一起開工,歡唿吧。”
宋慶舉起手喊道:“神聖中華萬歲、上人萬歲、玄義軍萬歲”
林夕把炭精話筒對向大家,這叫喊聲經過話筒放大,滾滾如雷,傳播在海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