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夕說:
“我出一個主意,你們試一試。
你們做十六個精鐵的坩堝,每個容納一百四十斤銅,坩堝做兩個提耳,上麵加一個鐵蓋子;
提耳通過鐵杆子,接到一個橫杆,通過定滑輪可以移動和吊裝坩堝;
鐵蓋子可以掀起來清理廢銅和渣滓,蓋上以後,銅的氧化就會慢很多。
底邊做一個溝耳,可以用鐵鉤提拉,將坩堝傾斜,傾斜的地方做一個三角導流口。
你們要做一個移動的支架,讓每一個坩堝可以很容易移動和靠泊到相應的澆鑄口。
熔煉爐子,也是非常要緊的。
依我看,熔煉爐子的位置,要和潛水艇的模範,隻隔著不超過一丈的作業距離。
這樣就需要變動一下熔煉爐子的建造。
大家看,基本上八個坩堝布置成一個十六宮陣,十六宮陣上方,安排用鐵方管,排成大致的一個籠罩,一端伸出去一些,可以抽吸大氣中的空氣,然後一長段,直接加在坩堝火堆上,這樣冷空氣會被坩堝上方的熱氣加熱,然後經過用電動機或者風車帶動葉輪的離心空氣噴射器,從爐子的底下,吹向焦炭,焦炭厚2尺半,以後你們可以嚐試精細調整,既不要不夠,也不要浪費太多。
等到銅汁融化以後發出白亮的樣子,一開上麵的空氣加熱管,每尺一個上澆鑄口,兩個側澆鑄口,兩端各有一個側澆鑄口,這樣一來,四尺共有八個側澆鑄口,加上兩端就是十個側澆鑄口,上端另有四個澆鑄口。
兩側的十個澆鑄口幾乎可以同時澆鑄。
再把軸流鼓風機的進氣口,接到頂端一個抽氣口,
澆鑄的時候,先把上麵四個澆鑄口用塞子塞住,然後強力抽氣,這樣模範的空腔裏麵,氣體的壓力就會降低,形成低真空度的澆鑄,這樣可以減少氣泡的產生,如果做得好,連銅汁裏麵的氣泡都能抽出來,不過現在是做不到的。”
林夕把畫完的圖紙,遞給劉子明他們看。
各人傳看了一會,林夕問鹿信:“鹿信大匠,劉子明大匠,你們覺得此法如何?”
鹿信說:
“聖人之賜,果真匪夷所思,巧奪天工!
但是當然,也要有這些神奇的器物才行,焦炭製備之法,焦炭燃燒之法,空氣加熱之法,
您說的一羊花壇氣氛(注:一氧化碳對於鹿信他們來說,還是太難以理解,所以很容易說成自己好記憶的東西)(注:還原氣氛,是指銅在融化過程中,處於焦炭不完全燃燒產生的一氧化碳濃度較高的氣體環境中,這種氣氛下,銅不容易與氧氣發生反應,從而保持純淨的銅。)之法,
還有剛才行架結構。”
劉子明看了以後,有一種抑製不住的興奮:
“今上,看了這個設計,我覺得,或許還可以提升一下,其實澆鑄完以後,爐子和坩堝都是熱的,如果我們能夠連續澆鑄兩艘,會節省至少一半多的時間,節省三分之一以上的燃料,如果連續澆鑄三艘,單獨澆鑄的作業量我們兩天以內,能夠完成它。”
鹿信問:“兩個模範並排嗎?”
劉子明說:“不,可以按照菊花形狀。”
鹿信問:“如果從冷灶到煉化銅汁,需要多長時間?”
劉子明說:“拉風箱的話,三四個時辰,今上說的風車或者電動風機,或許縮短一些?”
林夕說:“多建幾個風車,轉化成電力,用電力風機,可以把最強大的風箱的風力,輕而易舉提升十倍,所以,時間的縮短,限製因素不是風箱,而是熱風吹碳以後,熱量的產生與被風力帶走之間,多大風力最合適。”
劉子明吸了一口氣說:“若是這樣,兩個時辰一爐也不算什麽?”
林夕想起來中頻電爐,說:“目前這種遠不是最快,最幹淨的,不過因當時你們此前不可想象的東西,也許一個辰能夠完全融化,冷灶燒熱要多花一個時辰。”
清虛教宗驚訝地說:“如果這樣,一天白天六個時辰,天亮開始燒冷灶,一天可以澆鑄五艘?正好一萬斤!”
林夕說:“連續澆鑄的話,焦炭需要填充,會多花一點功夫,要用專門的加碳料鬥,可以開合的,通過行架結構移動到爐灶上麵,多餘的焦炭灰,一種是通過加大風力,吹走,一種是通過鐵棍疏通。”
鹿信說:“通過鐵棍疏通的話,還有人的站立位置,疏通是否得當,我看,還是大風吹灰比較好,就是人要離得遠一點,最好在沿海邊的某一處土台。”
劉子明說:“不錯,正是此理。但是我們物資不充分,光憑借鷹嘴岩的儲備可不行。”
塗熙才說:“這個我們玄義軍來解決!明天落日之前,我們至少拿下南大倉。”
清虛教宗說:“塗元帥,我們福音處已經偵得崖山全部十四座大倉的位置,銅可以有百萬餘斤,這是大宋全部的家底,還有一些軍官的私藏。”
塗熙才大喜:“清虛真人,你既然已經偵得,為什麽不說呢?這頓酒,我不給你。”
清虛教宗倒是開心一樂:“實不相瞞,十四座大倉不是一次偵得,南大倉我們派人打進去,誰知道,這十四座大倉裏麵,其實屬於大宋的早就被掏空了。偽元登岸的那一天夜裏,這十四座裏麵除了鷹嘴岩,都歸了私軍。除了南大倉以外,其他十二座,分屬兩個勢力,他們都已經壘土圍城,準備與玄義軍對弈呢?”
薑臣不禁恨恨地罵道:“一幫窩裏橫!”
清虛教宗說:“既然隻有三個勢力,打探就輕鬆的多了,他們各自正在拉人頭,當然要量一量各家的資源多少,爭取拉攏可戰之兵,可戰之將。南大倉蔣力夫就很受器重,現在出入都有五六十個衛兵圍著,哈哈哈”
劉子明眼前一亮:“他們拉攏士兵,需要的糧食、銀子、兵器和守城工具,銅並沒有多大用,所以不太會損耗,對吧。”
清虛教宗笑著說:“對!一幫死到臨頭的喂不熟!”
鹿信說:“嗯,他們守城,如果需要製作器具,需要大匠,缺乏大匠的情況下,他們隻能做很少的修修補補,嗯確實是不知死活。”
林夕說:“諸君,說過閑話,咱們先把潛水艇的事情,收了尾,我倒是也好奇清虛教宗的情報,這個倒是個大機會呀。”
所有人都神情曖昧,甚至有人口水都流了下來,實在是抑製不住。
鹿信清清嗓子:
“嗯,我看事情就這麽做,咱們建幾個組,反正現在兵多,跟著幹吧;
第一個是焦炭組,第二個是坩堝組,第三個是熔爐組,第四個是電力風車組,第五個是電力吹風機和抽風機組,第六個是熔爐上方的性價結構組,第七個是性價結構上麵的料鬥組,第八個是模範組,第九個是模範輔料組,第十個是澆鑄技術組,
第十一個是水雷組;
第十二個是魚雷組;
第十三個是通訊設備組;
第十四個是糧秣及後勤保障組,
第十五個是醫療救治組。
設立潛水艇項目總指揮部,設總指揮,各組指揮;
每一組設指揮一名,大匠一名,配給100到200名軍士幫著幹活,文士參軍3人,肅諜3人,通訊兵3人,小工、輔工有大匠征召。
清虛教宗設立文士和偵緝組;
塗元帥設立安全保衛肅諜組;
獲取原料,這個需要塗元帥負責。”
塗熙才說:“鹿信大匠果然有名將之風,另外,你們要在鷹嘴岩下,我們設立警戒線在二裏以外,確切保障工程的安全。”
劉子明搖搖頭:“元帥,潛水艇是要下海的,不可能在鷹嘴岩?”
塗熙才說:“左右不過兩千斤,抬也抬到了。”
林夕說:“安全是一切的基礎,你們保密尤其要做好。”
接著,林夕有畫了一張圖:
“我剛才想到,既然我們已經有爐頂上方的行架結構,為什麽潛水艇的模範處,不能做一個四五艘模範的地上行架結構,這樣隻要移動走澆鑄完的模範,然後把旁邊的模範推移過來,在同樣的位置,進行澆鑄,一定提高澆鑄匠的熟練程度!”
鹿信看著圖,擊節讚賞:“不錯,這個想法太好了,我理解了,要千方百計讓事情好做,而不是好看難做!”
旁邊連續著好幾個人說:“是這麽個理兒呀!”
鹿信收起來東西,對林夕等人說:“今上,元帥,教宗,主事,事情緊急,工作量很大,我等這就下去安排。還有,務必請宋院正過來,我們整個工程院加起來,大匠也不超過200人,每一個都彌足珍貴。”
薑臣說:“鹿總指揮你放心,我籌集馬匹,今夜就把玄義號上的大匠們都接過來,你先去安排吧。”
鹿信點點頭,又囑咐道:“元帥,銅、鐵、炭塊和竹木,就拜托了。”說完深深行禮,各人都相互行了禮。
肖兵很乖巧地說:“今上,該用膳了。”
林夕說:“很好,我都餓了。”
剛剛擺上飯菜,門口有人通報,林夕對小兵抬抬下巴,肖兵會意,立即去門口。
不一會,迴來傳話說:“有個叫做蔣力夫的,自說是南大倉,要想投誠?”
塗熙才連忙問:“是他一個人呢?還是整個南大倉?”
肖兵說:“他說是代表南大倉的宋兵來議和,談談議和的條件。”
清虛教宗說:“今上,那就讓他進來說說看?”
林夕吃著飯,說:“好,談談也好。”
塗熙才說:“那就讓他進來吧。”
肖兵說:“他有一百親衛隊。”
塗熙才說:“嗯,可以帶兩個人進來。”
肖兵道:“遵命。”
不一會,蔣力夫帶著兩個膀大腰圓的漢子進來了,行了一禮,也說不上恭敬,也說不上不恭敬,蔣力夫開口道:“各位大人,南大倉都指揮使讓我給各位大人請安,半夜而來,是為了議和,免得生靈塗炭。”
林夕問:“條件呢?”
“這個嘛”蔣力夫心裏想,這是不按照套路出牌呀,於是硬著頭皮說:“我家大人說,我們拿出三分之一的糧秣給玄義軍,畢竟都是漢人,共通抗敵才是正道。此外,我家都指揮使希望和玄義軍交換一些飛天、那種爆炸的神器,對,還有空中製水神器,我們可以買,銀子、糧食都可以。”
林夕說:“帶著你的人現在迴去吧,子時以前,我要看到南大倉的銅和銅錢、鐵、炭塊和竹木,可以繞你們不死,可以你們留一些私財,可以留在崖山,也可以離開崖山。”
蔣力夫泥人還有三分火氣呢,立刻軟中帶硬地說:“大人,殺人不過頭點地,我南大藏可是有超過一萬兵卒,而且兵精糧足,飲水充沛......”
林夕說:“子時之前到了,咱們可以談任何事情。子時沒有送來,明天早上送到,允許你們帶著積攢的銀子,不超過一定的數量,離開崖山。明天太陽出來以後,我們就全滅南大倉,我們自己取!”
“我出一個主意,你們試一試。
你們做十六個精鐵的坩堝,每個容納一百四十斤銅,坩堝做兩個提耳,上麵加一個鐵蓋子;
提耳通過鐵杆子,接到一個橫杆,通過定滑輪可以移動和吊裝坩堝;
鐵蓋子可以掀起來清理廢銅和渣滓,蓋上以後,銅的氧化就會慢很多。
底邊做一個溝耳,可以用鐵鉤提拉,將坩堝傾斜,傾斜的地方做一個三角導流口。
你們要做一個移動的支架,讓每一個坩堝可以很容易移動和靠泊到相應的澆鑄口。
熔煉爐子,也是非常要緊的。
依我看,熔煉爐子的位置,要和潛水艇的模範,隻隔著不超過一丈的作業距離。
這樣就需要變動一下熔煉爐子的建造。
大家看,基本上八個坩堝布置成一個十六宮陣,十六宮陣上方,安排用鐵方管,排成大致的一個籠罩,一端伸出去一些,可以抽吸大氣中的空氣,然後一長段,直接加在坩堝火堆上,這樣冷空氣會被坩堝上方的熱氣加熱,然後經過用電動機或者風車帶動葉輪的離心空氣噴射器,從爐子的底下,吹向焦炭,焦炭厚2尺半,以後你們可以嚐試精細調整,既不要不夠,也不要浪費太多。
等到銅汁融化以後發出白亮的樣子,一開上麵的空氣加熱管,每尺一個上澆鑄口,兩個側澆鑄口,兩端各有一個側澆鑄口,這樣一來,四尺共有八個側澆鑄口,加上兩端就是十個側澆鑄口,上端另有四個澆鑄口。
兩側的十個澆鑄口幾乎可以同時澆鑄。
再把軸流鼓風機的進氣口,接到頂端一個抽氣口,
澆鑄的時候,先把上麵四個澆鑄口用塞子塞住,然後強力抽氣,這樣模範的空腔裏麵,氣體的壓力就會降低,形成低真空度的澆鑄,這樣可以減少氣泡的產生,如果做得好,連銅汁裏麵的氣泡都能抽出來,不過現在是做不到的。”
林夕把畫完的圖紙,遞給劉子明他們看。
各人傳看了一會,林夕問鹿信:“鹿信大匠,劉子明大匠,你們覺得此法如何?”
鹿信說:
“聖人之賜,果真匪夷所思,巧奪天工!
但是當然,也要有這些神奇的器物才行,焦炭製備之法,焦炭燃燒之法,空氣加熱之法,
您說的一羊花壇氣氛(注:一氧化碳對於鹿信他們來說,還是太難以理解,所以很容易說成自己好記憶的東西)(注:還原氣氛,是指銅在融化過程中,處於焦炭不完全燃燒產生的一氧化碳濃度較高的氣體環境中,這種氣氛下,銅不容易與氧氣發生反應,從而保持純淨的銅。)之法,
還有剛才行架結構。”
劉子明看了以後,有一種抑製不住的興奮:
“今上,看了這個設計,我覺得,或許還可以提升一下,其實澆鑄完以後,爐子和坩堝都是熱的,如果我們能夠連續澆鑄兩艘,會節省至少一半多的時間,節省三分之一以上的燃料,如果連續澆鑄三艘,單獨澆鑄的作業量我們兩天以內,能夠完成它。”
鹿信問:“兩個模範並排嗎?”
劉子明說:“不,可以按照菊花形狀。”
鹿信問:“如果從冷灶到煉化銅汁,需要多長時間?”
劉子明說:“拉風箱的話,三四個時辰,今上說的風車或者電動風機,或許縮短一些?”
林夕說:“多建幾個風車,轉化成電力,用電力風機,可以把最強大的風箱的風力,輕而易舉提升十倍,所以,時間的縮短,限製因素不是風箱,而是熱風吹碳以後,熱量的產生與被風力帶走之間,多大風力最合適。”
劉子明吸了一口氣說:“若是這樣,兩個時辰一爐也不算什麽?”
林夕想起來中頻電爐,說:“目前這種遠不是最快,最幹淨的,不過因當時你們此前不可想象的東西,也許一個辰能夠完全融化,冷灶燒熱要多花一個時辰。”
清虛教宗驚訝地說:“如果這樣,一天白天六個時辰,天亮開始燒冷灶,一天可以澆鑄五艘?正好一萬斤!”
林夕說:“連續澆鑄的話,焦炭需要填充,會多花一點功夫,要用專門的加碳料鬥,可以開合的,通過行架結構移動到爐灶上麵,多餘的焦炭灰,一種是通過加大風力,吹走,一種是通過鐵棍疏通。”
鹿信說:“通過鐵棍疏通的話,還有人的站立位置,疏通是否得當,我看,還是大風吹灰比較好,就是人要離得遠一點,最好在沿海邊的某一處土台。”
劉子明說:“不錯,正是此理。但是我們物資不充分,光憑借鷹嘴岩的儲備可不行。”
塗熙才說:“這個我們玄義軍來解決!明天落日之前,我們至少拿下南大倉。”
清虛教宗說:“塗元帥,我們福音處已經偵得崖山全部十四座大倉的位置,銅可以有百萬餘斤,這是大宋全部的家底,還有一些軍官的私藏。”
塗熙才大喜:“清虛真人,你既然已經偵得,為什麽不說呢?這頓酒,我不給你。”
清虛教宗倒是開心一樂:“實不相瞞,十四座大倉不是一次偵得,南大倉我們派人打進去,誰知道,這十四座大倉裏麵,其實屬於大宋的早就被掏空了。偽元登岸的那一天夜裏,這十四座裏麵除了鷹嘴岩,都歸了私軍。除了南大倉以外,其他十二座,分屬兩個勢力,他們都已經壘土圍城,準備與玄義軍對弈呢?”
薑臣不禁恨恨地罵道:“一幫窩裏橫!”
清虛教宗說:“既然隻有三個勢力,打探就輕鬆的多了,他們各自正在拉人頭,當然要量一量各家的資源多少,爭取拉攏可戰之兵,可戰之將。南大倉蔣力夫就很受器重,現在出入都有五六十個衛兵圍著,哈哈哈”
劉子明眼前一亮:“他們拉攏士兵,需要的糧食、銀子、兵器和守城工具,銅並沒有多大用,所以不太會損耗,對吧。”
清虛教宗笑著說:“對!一幫死到臨頭的喂不熟!”
鹿信說:“嗯,他們守城,如果需要製作器具,需要大匠,缺乏大匠的情況下,他們隻能做很少的修修補補,嗯確實是不知死活。”
林夕說:“諸君,說過閑話,咱們先把潛水艇的事情,收了尾,我倒是也好奇清虛教宗的情報,這個倒是個大機會呀。”
所有人都神情曖昧,甚至有人口水都流了下來,實在是抑製不住。
鹿信清清嗓子:
“嗯,我看事情就這麽做,咱們建幾個組,反正現在兵多,跟著幹吧;
第一個是焦炭組,第二個是坩堝組,第三個是熔爐組,第四個是電力風車組,第五個是電力吹風機和抽風機組,第六個是熔爐上方的性價結構組,第七個是性價結構上麵的料鬥組,第八個是模範組,第九個是模範輔料組,第十個是澆鑄技術組,
第十一個是水雷組;
第十二個是魚雷組;
第十三個是通訊設備組;
第十四個是糧秣及後勤保障組,
第十五個是醫療救治組。
設立潛水艇項目總指揮部,設總指揮,各組指揮;
每一組設指揮一名,大匠一名,配給100到200名軍士幫著幹活,文士參軍3人,肅諜3人,通訊兵3人,小工、輔工有大匠征召。
清虛教宗設立文士和偵緝組;
塗元帥設立安全保衛肅諜組;
獲取原料,這個需要塗元帥負責。”
塗熙才說:“鹿信大匠果然有名將之風,另外,你們要在鷹嘴岩下,我們設立警戒線在二裏以外,確切保障工程的安全。”
劉子明搖搖頭:“元帥,潛水艇是要下海的,不可能在鷹嘴岩?”
塗熙才說:“左右不過兩千斤,抬也抬到了。”
林夕說:“安全是一切的基礎,你們保密尤其要做好。”
接著,林夕有畫了一張圖:
“我剛才想到,既然我們已經有爐頂上方的行架結構,為什麽潛水艇的模範處,不能做一個四五艘模範的地上行架結構,這樣隻要移動走澆鑄完的模範,然後把旁邊的模範推移過來,在同樣的位置,進行澆鑄,一定提高澆鑄匠的熟練程度!”
鹿信看著圖,擊節讚賞:“不錯,這個想法太好了,我理解了,要千方百計讓事情好做,而不是好看難做!”
旁邊連續著好幾個人說:“是這麽個理兒呀!”
鹿信收起來東西,對林夕等人說:“今上,元帥,教宗,主事,事情緊急,工作量很大,我等這就下去安排。還有,務必請宋院正過來,我們整個工程院加起來,大匠也不超過200人,每一個都彌足珍貴。”
薑臣說:“鹿總指揮你放心,我籌集馬匹,今夜就把玄義號上的大匠們都接過來,你先去安排吧。”
鹿信點點頭,又囑咐道:“元帥,銅、鐵、炭塊和竹木,就拜托了。”說完深深行禮,各人都相互行了禮。
肖兵很乖巧地說:“今上,該用膳了。”
林夕說:“很好,我都餓了。”
剛剛擺上飯菜,門口有人通報,林夕對小兵抬抬下巴,肖兵會意,立即去門口。
不一會,迴來傳話說:“有個叫做蔣力夫的,自說是南大倉,要想投誠?”
塗熙才連忙問:“是他一個人呢?還是整個南大倉?”
肖兵說:“他說是代表南大倉的宋兵來議和,談談議和的條件。”
清虛教宗說:“今上,那就讓他進來說說看?”
林夕吃著飯,說:“好,談談也好。”
塗熙才說:“那就讓他進來吧。”
肖兵說:“他有一百親衛隊。”
塗熙才說:“嗯,可以帶兩個人進來。”
肖兵道:“遵命。”
不一會,蔣力夫帶著兩個膀大腰圓的漢子進來了,行了一禮,也說不上恭敬,也說不上不恭敬,蔣力夫開口道:“各位大人,南大倉都指揮使讓我給各位大人請安,半夜而來,是為了議和,免得生靈塗炭。”
林夕問:“條件呢?”
“這個嘛”蔣力夫心裏想,這是不按照套路出牌呀,於是硬著頭皮說:“我家大人說,我們拿出三分之一的糧秣給玄義軍,畢竟都是漢人,共通抗敵才是正道。此外,我家都指揮使希望和玄義軍交換一些飛天、那種爆炸的神器,對,還有空中製水神器,我們可以買,銀子、糧食都可以。”
林夕說:“帶著你的人現在迴去吧,子時以前,我要看到南大倉的銅和銅錢、鐵、炭塊和竹木,可以繞你們不死,可以你們留一些私財,可以留在崖山,也可以離開崖山。”
蔣力夫泥人還有三分火氣呢,立刻軟中帶硬地說:“大人,殺人不過頭點地,我南大藏可是有超過一萬兵卒,而且兵精糧足,飲水充沛......”
林夕說:“子時之前到了,咱們可以談任何事情。子時沒有送來,明天早上送到,允許你們帶著積攢的銀子,不超過一定的數量,離開崖山。明天太陽出來以後,我們就全滅南大倉,我們自己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