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帶上她的眼睛(二)


    在評價門檻較低的豆瓣,《帶上她的眼睛》更低到5.3分。


    細究具體評分,這部電影的口碑相當分裂,5星和4星數量龐大,1星評價條卻也長的異常醒目。部分1星評價者尖銳評判《帶上她的眼睛》:“y女主角心態轉變是她的信仰重建,每個細節都恰如好處,《帶上她的眼睛》是什麽鬼?想想也是,我們生在一個沒有信仰的土地,如何能夠理解信仰的珍貴呢。”


    “gravity是一部偉大電影,《帶上她的眼睛》是一部尷尬電影。”


    “尷尬的主旋律。”


    ……


    孟海詠無視這些口碑,隨同聶勤梅、盛錦歡、江文辰等踏步影院。


    影片開始。


    2070年。


    字幕顯示時間,開篇點題詮釋故事發生在未來。


    淩晨三點,腦電磁信號幹涉儀器突兀喊醒正在酣睡的女主角楊靜,一名少將軍銜軍官旋即向她轉述一條緊急通知:“立刻前往國家災害預警中心。”


    小鏡頭隨即變成大鏡頭,直觀描述2070年的烏聯。


    常規科幻電影裏,未來城市基本都是現代城市模型,有些甚至簡單采用現實都市的繁華街道充當未來背景,再添加一些飛行汽車等具有代表性的特效。而《帶上她的眼睛》則有所不同,它的科幻是全方位的科幻,無論最終能否實現,都是一種對現代城市的顛覆性幻想。2070年的溫克市,幾乎所有建築都可以拆解重組,每座居民住房都是可以隨意拆解的獨立單元,人們可以輕易地把房屋扳倒郊區,也可把房屋從郊區從容搬到市中心,房屋好似成了2014年的汽車。


    《帶上她的眼睛》開篇以寥寥數筆簡單積木風格的未來都市,令孟海詠等觀眾忍不住暢想積木時代的生活。


    楊靜所在分隊的軍營宿舍,先拆解分割成若幹標準獨立單元,然後直線飛往溫克市國家災害預警中心。行至國家災害預警中心附近,積木式獨立單元就地停靠生活小區,楊靜等軍人則躍出積木單元,以最快速度趕向目標。


    少將軍銜軍官與國家災害預警中心主任結合一係列影像圖表數據,告訴楊靜等軍人:“人類麵臨前所未有的滅絕危機。”


    危機來自太平洋大型橫波低速帶(llsvp)。


    與常見的火山地震相比,地幔柱拱裂岩石圈才是最可怕的末日景象,溢流出的岩漿甚至能夠淹沒華國東部中部。想想這樣的一副畫麵,從陝西到山東,從黑龍江到廣東,全部被溢流的岩漿淹沒,那該是多麽可怕的劫難!除了肆虐大地的岩漿,冷熱失調的氣候和澤潤全球的酸雨,生物圈必然快速駛向滅絕。人類劃分二疊紀、三疊紀、侏羅紀的標誌,就是基於西伯利亞大火成岩、中大西洋火成岩、德幹大火成岩等超大型地幔柱災難。


    此前的研究表明,太平洋大型橫波低速帶的災害預警時間以千萬年計算,比人類的曆史還要悠久數倍。在以千萬年計算的時間麵前,太平洋大型橫波低速帶可謂毫無威脅可言,現在沒有誰會杞人憂天它突然終結新生代。


    可是,計劃不如變化快。


    2067年時,太平洋大型橫波低速帶突然詭異發生劇變,不僅把太平洋大型橫波低速帶風險提高到毀滅二疊紀的西伯利亞大火成岩三倍水準,潛伏時間更驟然縮小到兩百萬年。


    到了2070年,太平洋大型橫波低速帶再次發生未知詭變,如果放任不管由它繼續異變下去,風險大概率提高到二十年內爆發。二疊紀末的西伯利亞大火成岩清洗了當時95%的生物圈,三倍西伯利亞大火成岩的太平洋大型橫波低速帶又將帶來怎樣的威脅?


    想想就不寒而栗。


    這不是一個國家或者說一個民族的災難。


    這是整個人類的災難。


    這是地球生物圈的大災難,現代社會的一切輝煌都將化作烏有。


    所幸,太平洋大型橫波低速帶在2067年發生詭異時,烏聯就及時撥款建設一艘災害救援工程船“落日六號”。落日工程是潛入地球深處探險的地層飛船,經過“落日一號”到“落日五號”的持續發展,技術已經相當成熟。除了探索神秘的地層世界,烏聯災害預警中心、災害救援部隊等部門也常常利用這些穿梭於岩漿之中的地層飛船定向消弭一些本該帶給人類社會巨大傷亡的地震、火山等地質災害。


    在2070年,烏聯已經初步征服了地震火山等自然災害。


    少將本次召集沈靜等地層飛船船員或預備船員,就是希望選拔一批船員,駕駛功能有限的“落日六號”,手術刀式人為幹涉太平洋大型橫波低速帶危機的進一步加劇,延遲太平洋火成岩的爆發時間,降低太平洋火成岩的災害指數。


    可,太平洋大型橫波低速帶不是普通的地震火山災害,“落日六號”的性能局限和驟然加速的未知原因都令這次行動充滿了未知風險。


    誠如少將所說,這次任務的成功率低於5%。


    但是,沈靜等船員一致選擇迎難而上。執行成功率低於5%的任務固然是九死一生,可靜等太平洋火成岩爆發豈不一樣是死?與其毫無反抗之力地死於後者,為何不選擇一線生機搏一搏。沒有猶豫,也沒有遲疑,地層飛船船員或預備船員都強烈要求參加落日六號特別任務。


    這裏又以小插曲描繪了女主角沈靜的性格。爭搶名額時,一名男性船員大聲喊出司空見慣的言論:“這是一場人與自然的殘酷戰爭。戰爭是我們男人的事情,讓女人遠離戰爭,飛船名額正好填滿。”


    他的言論意料之中地被女性船員強烈抗議,沈靜代表女性船員發言:“子彈不會分辨男兵女兵,地震也不會分辨男人女人,我們離不開戰爭,也不能離開戰爭。權利和責任是對等的,你想要怎樣的權利,就要擔起怎樣的責任。我是在場所有備選人員之中的第一名,由我擔任‘落日六號’船長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


    沈靜目視那名說讓女人遠離戰爭的男性船員:“你的能力擔不起大家的信任,我比你更有資格就職‘落日六號’船長。”


    權力與責任對等。


    不問男女,隻問能力。


    電影版本《帶上她的眼睛》重新塑造了女主角沈靜的性格,令其與劉慈欣原版《帶上她的眼睛》有了截然不同的區別。這就是改編,除了原文的基本故事結構,國籍背景、時間背景、人物背景、人物性格都被製作方刻意刪改,以便這部電影能夠更方便地傳達春秋係和烏聯的價值觀。


    接下來,女主角沈靜成了“落日六號”船長。“落日六號”如一顆通紅火球潛入地層,炙熱的岩漿令開著空調的電影院都泛起火熱錯覺。抵達太平洋大型橫波低速帶之後,沈靜從容指揮船員釋放定向聚變炸彈引導岩漿的流向。在某些區域,“落日六號”釋放氫核聚彈,利用氫彈的衝擊力建設地層岩漿渠道;在另一些區域,‘落日六號’釋放鐵核聚變反應堆,利用鐵聚變消耗能量的物理特性,定時定點降溫岩漿。


    這段劇情沒有故事性可言,畫麵卻非常燦爛。


    眼看沈靜即將完成任務,異變突然發生。“落日六號”正在均勻釋放鐵聚變反應堆,仿佛海嘯般的岩漿急流驟然襲來,不僅周圍物質密度猛增,地層飛船釋放出去的鐵聚變反應堆也被岩漿海嘯破壞,“落日六號”霎那間陷入危局,極短時間內斷裂成三截。哪怕沈靜如何睿智如何冷靜,她也僅僅隻能保全“落日六號”的控製艙。


    發動機和推進裝置沒了,控製艙從此隻能隨波逐流飄蕩在地核岩漿裏。


    而“落日六號”控製艙,如今隻剩下沈靜一人。


    通訊裝置也壞了,無法再與外界通信。整個控製艙的活動範圍不足十平方米,而這十平方米就是沈靜僅有的生存空間。有些觀眾把《地心引力》和《帶上她的眼睛》相提並論,就是因為這一段長長的女主角獨角戲劇情。實事求是說,沈靜的辛苦勝於萊恩·斯通數倍,因為沈靜的天地僅有控製艙的十平方米。控製艙之外,溫度最低五千度,壓力大到可以把碳在一秒鍾內變成金剛石,別想出去感受地核岩漿的魅力。


    小小的十平方米,就是沈靜的一生。


    自救和等待,從此成了沈靜的餘生。


    一年,三年、五年,七年、八年,沈靜的容顏慢慢衰老。在這長達25分鍾的枯燥劇情裏,觀眾們尾隨沈靜慢慢適應壓抑的控製艙,時而哀歎沈靜的不幸,時而欣賞沈靜的樂觀,時而關心太平洋大型橫波低速帶危機有沒有解除,時而關心其它船員的生死存亡。


    十年之後的某日,沈靜發現某台中微子實驗設備突然有了不同尋常的反應。沈靜利用記憶快速解讀這台中微子實驗設備,驚喜發現這些不同尋常反應竟是其它航地飛船傳來的通訊信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走未來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萬木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萬木春並收藏重走未來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