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科技樹還是要攀的


    誰能掌握海貿,誰才是順塔王國真正的主人。此時此刻,楊新寧顯然才是順塔王國真正實權人物,所有武裝商船都由他或直接或間接管轄。魏東生倘若貿然參與海貿,等同撕破臉皮與權臣楊新寧爭奪軍權,逼著楊新寧殺他穩固權威。


    安全起見,魏東生最好避開海洋貿易等矛盾焦點,選擇一些利益較小或投資迴報時間較長的產業。


    順塔王國屬於貿易主導經濟結構,幾乎所有國民都間接寄食於下港。順塔王國幾乎不存在有價值的特產,下港更像聯係東亞、東南亞、南亞的中轉港口。以蒙元海商為例,他們在爪哇島購買青鹽、胡椒等貨,銷售硝珠、金銀、色絹、瓷器、鐵器等貨。除了南洋特色產品香料,爪哇島幾乎沒有能夠平衡進出口的支柱產業。


    當然,這隻是國民眼裏的順塔。


    魏東生以21世紀視野審視順塔王國,順塔隨隨便便搞些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就能保證進出口平衡。此時畢竟才是1297年,商船載重有限,海洋貿易份額也非常有限,數座工廠或許就能滿足整個南洋所需。即使工廠建設存在科技天塹,順塔王國也可原材料輸出地目標發展種植業。


    經過初步排查,魏東生相中了甘蔗種植到蔗糖生產的產業鏈。


    在21世紀,糖鹽油醋都是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佐料,這些商品幾乎沒有任何投資價值。可眼下畢竟是距離工業革命遙遠的1297年,包括蒙元在內的全世界各國,都把蔗糖當作輕奢侈品,逢年過節才會買幾兩解饞。現實世界裏,地理大發現之後的16世紀到18世紀,蔗糖不僅一直是重要貿易物資,更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超越了香料、煙草、茶、咖啡等原材料成為最重要的商品。


    在爪哇島經營蔗糖產業,最少能夠持續獲利兩三百年。


    說到種植園,它是科技樹的農業分支,仿佛違反了劣品明日環製定的“禁止傳播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課堂紀律。


    然而,魏東生有魏東生想法,魏東生也有魏東生的堅持。


    魏東生理解劣品明日環的“禁止傳播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約束。就像時代比較接近的《歐陸風雲4》等策略遊戲,如果沒有禁止傳播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約束,效果類似在1444年副本裏啟動全科技buff。以拿破侖方陣步兵碾壓諸國的中世紀步兵,隨隨便便一名玩家都能暴打全世界,這樣的遊戲體驗幾乎沒有一丁點兒難度。


    劣品明日環的“禁止傳播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約束,削去了魏東生的天然優勢,把曆練難度提高到正常水準。同樣以《歐陸風雲4》等策略遊戲為例,魏東生需要積累點數升科技,需要在歐洲範圍之外堆思潮,以正常難度體驗這款遊戲。


    隻有這樣,十世轉生才有一定意義。


    因此,魏東生理解劣品明日環的苦衷,也願意接受劣品明日環的約束。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魏東生願意渾渾噩噩活過一日算一日。


    即使魏東生願意接受劣品明日環的約束,他也要以“一切不可說”態度引導順塔王國發展自然科學。在魏東生看來,社會結構與自然科學是相輔相成的,沒有工業基礎,人類怎會形成工業社會?自然科學停滯了,社會發展也將極大概率隨之停滯,在小農經濟王朝十世轉生又有什麽意思呢?


    如果劣品明日環強迫魏東生做一名隻能看隻能聽的曆史觀察者,這堂課不學也罷。


    如果劣品明日環強迫魏東生做一名未來永遠隻能看隻能聽的曆史觀察者,劣品明日環不要也罷。


    是否幹涉曆史,應該取決於魏東生本心,而非劣品明日環的粗暴限製!


    誠如劣品明日環所說,“禁止傳播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限製有沒有漏洞,完全取決於魏東生的自律。隻要不是投機取巧僥幸心理降低十世轉生難度,魏東生何必違心地裹上一層又一層枷鎖?


    魏東生願意放棄21世紀科技優勢碾壓,卻堅持引導順塔國民以他們自己的智慧探索自然科學。以甘蔗種植和蔗糖生產為例,魏東生不會居高臨下傳播順塔國民21世紀的技術和研究方法,卻會以金錢誘餌引導順塔國民實踐鑽研甘蔗的種植技術和蔗糖的產生技術。隻要沒有刻意幹涉順塔國民的研究思路,隻要這些自然科學成果來源於順塔國民的智慧,魏東生就認為自己沒有違反“禁止傳播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限製。


    所以說,科技樹還是要攀的。


    區別僅在於,魏東生由簡單粗暴的傳播者,搖身一變成為藏在幕後的引導者。


    魏東生的目標轉移到如何建立契合時代的製度,探索如何才能鼓勵順塔國民穩定推進自然科學發展。


    話題迴到蔗糖產業鏈本身。


    南洋是甘蔗原產地之一,趙宋王朝年間爪哇島已經普遍種植甘蔗,並不存在技術門檻。與此同時,爪哇島開發程度較低,或者誰開發誰占領,或者支付當地土著酋長一定土地交易費用,魏東生就能以百畝為基數大麵積開墾甘蔗種植園。南宋遺民或者近些年逃亡南洋的蒙元四等南人,其中不乏有一技之長者,聘請數位蔗糖手藝人應該不算困難。


    魏東生作為春秋係的商業領袖,即使借用思維掌控和計算機智慧生命投機取巧成分較多,其商業手腕和組織能力卻也絕不弱於1297年的普通海商和普通種植園地主。與楊新寧威脅相比,蔗糖產業鏈等商業事務反而簡單的不能再簡單。


    前路既定,魏東生旋即開始籌備蔗糖產業鏈。


    轉眼已是1298年春末,到了甘蔗種植時間,魏東生如期啟動甘蔗種植園方案。


    考慮一切萬事俱備,魏東生冒險說服楊新寧允許他遷駐巴唐,就近督管長工以當代農業技術有序種植甘蔗。順塔王國行政規劃為一府一縣,一府指順塔府,管轄區域即核心精華地帶下港;一縣指巴唐縣,說是縣,其實人口規模不足一千,連鄉鎮都不如。然而,巴唐縣卻是順塔王國的擴張方向,隨著下港的生活成本逐漸增高,一些破產國民和蒙元難民漸漸零星前往巴唐縣開辟耕田。魏東生想發展甘蔗種植園,也隻能前往荒蕪的巴唐縣,向東拓展順塔王國實際國土麵積。


    當然,不是所有人都樂見魏東生經營蔗糖生產鏈。


    譬如楊念宋。


    盡管熟稔弩弓到能夠獵殺野豬,楊念宋腦海裏仍然填滿了宋儒的教條。楊念宋的觀念裏,“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勞心者天然高於勞力者。作為順塔國王,魏東生應該勞心治理天下,而非奔逐於田間種甘蔗。畢竟,種甘蔗種的再好也是農民才能,煎熬蔗糖煎熬的再好也是工匠才能,於治國理政毫無益處。


    悶悶不樂尾隨魏東生來到巴唐縣,楊念宋意料之中叨叨起來:“你怎能和一群庶民種起甘蔗?”


    魏東生笑嗬嗬說:“不種甘蔗做什麽?”


    楊念宋:“去讀書啊!”


    楊念宋所謂的讀書,可不是後世的讀書概念,此處的“書”特指儒家的四書五經。為了理解趙宋蒙元士大夫心態,魏東生的確需要通讀四書五經,畢竟知彼知己才能百戰不殆嘛。然而,魏東生有21世紀見識,又有劣品明日環的五級文明基礎教學體係,怎會愚蠢地把四書五經當成絕對真理?楊念宋的建議,聽在魏東生耳中全是廢話。


    魏東生卻沒有和楊念宋辯駁四書五經的價值,繼續離間楊念宋和楊新寧的父女感情:“為什麽要讀書?”


    楊念宋下意識背誦起《禮記》名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啊。”


    魏東生故意自嘲:“治甚麽國啊!有父親(楊新寧)和大舅哥(楊北望)在,順塔國泰民安,眾正盈朝,我垂拱而治就好啦。”


    楊念宋竟沒有聽懂魏東生的反諷,以為魏東生在誇讚楊新寧:“有我爸在,你的確少操心很多。可是南洋熱悶多疫,無數遺民壯年而死,我爸又能活多久呢?萬一我爸突然間不幸走了,你怎麽辦?大哥可沒有辦法扶持你,我爸常說他‘不堪用事,能守住家業就是萬幸’,你可別指望他幫你多少。”


    魏東生鬱悶楊念宋的智商,索性把話說的更明白:“你覺得父親願意歸政於我?”


    楊念宋楞了楞,繼而滿臉怒容:“你這甚麽話?若非我爸扶持,十年前豈能由你繼位?我爸要想當大王早就當了,何必多等十年。你這沒良心的,怎能懷疑我爸的赤膽忠心?”


    魏東生按部就班安撫楊念宋:“不是我無端懷疑,而是天命無常,惟有德者居之。以蒙元為例,倭國、爪哇都相繼兵敗而歸,可見蒙古鐵騎並非舉世無敵。趙宋之所以有崖山之敗,並非國勢不如倭國和爪哇,更多是因為一代又一代昏君誤國。如果皇帝改由有德者居之,即使在宗族範圍內執行‘賢者上,庸者下’,何至於一代又一代都是昏君?類如劉備托付諸葛亮,父親且賢且德,做大王也是理所當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走未來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萬木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萬木春並收藏重走未來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