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開曆史倒車


    就在魏東生遺憾之際,劣品明日環忽又帶來驚喜:十世轉生是持續性轉生,第二世仍將在同一世界曆練。也即是說,現實世界十八日準備期之後,魏東生將會於1348+18=1366年再次降臨異世界,親眼見證他病逝之後的夏元革命演變。


    可惜,劣品明日環也有新的限製:禁止魏東生利用第一世遺產投機取巧。


    所謂第一世遺產,包括且不限於潛在人脈、隱形財產等資源。


    簡而言之,第一世積累的政治經濟資源屬於第一世曆練,魏東生不能利用第一世成果投機取巧降低第二世曆練難度。譬如,魏東生第一世在某地留下萬兩黃金寶藏,第二世偷偷取出來,瞬間變成大富豪。又譬如,魏東生第一世熟悉許多文臣武將的性格和宮廷私密,如果利用這些私密知識投其所好,肯定也能短時間內崛起。這些投機取巧都違背了十世轉生這堂課程目的,魏東生必須嚴格自律約束。


    第一世就是第一世,第二世就是第二世。


    即使有著這樣那樣限製,同一世界持續曆練也別有一番味道,最少魏東生可以第二視角欣賞第一世的所作所為。


    18日準備期匆匆而過,第二世曆練緩緩揭開序幕。


    ……


    視角重迴異世界。


    1348年8月8日,魏漢生(魏東生)病死汴梁,北伐元大都戰略決戰隨之化作泡影。


    次月,魏東生長子魏安唐緊急趕至汴梁前線,在一群文臣武將擁護下登基稱帝;再次月,魏東生第四子魏安昊在爪哇登基稱帝,嗬斥魏安唐悖逆魏漢生(魏東生)製定的繼承者法案,號召天下之士共討之。


    話說,為了避免後嗣頻繁兵戈相見,魏東生以祖訓形式製定了嚴格的皇位繼承法:有賢立賢,無賢立嫡。


    魏東生和楊念安有四子五女,總共生育了九個孩子。繼承者法案規定,第四子魏安昊以“賢”為由排序第一繼承人,長子魏安唐則以“嫡長子”排序第二繼承人,次子排序第三繼承人,第三子排序第四繼承人。如果魏安昊離世時,其以“賢”為由立的繼承人或者說嫡長子已滿二十四周歲,魏安昊的繼承人將會越過魏安唐,獲得魏東生遺產的第一繼承人地位;如果魏安昊離世時,其繼承人未滿二十四周歲,則長子魏安唐越過魏安昊的繼承人,成為魏東生遺產的第一繼承人。


    繼承者法案考慮各種各樣意外,條款設置的相當繁瑣,此處沒有必要細說。


    簡而言之,第四子魏安昊才是魏東生真正認可的繼承人。


    魏東生北伐中原時,命令魏安昊以太子監國南洋諸島,其在南洋的統治相當穩固。然而,或許因為中原本土豪傑與南洋南宋遺民群體滋生了越來越多矛盾,前線文臣武將駭然無視魏東生製定的繼承者法案,仿佛趙匡胤陳橋兵變般,擁立長子魏安唐為魏夏王朝第二任皇帝。於是,魏夏王朝頓時分裂為兩大板塊,以中原文臣武將為代表的大陸派宣布效忠魏安唐,以南洋文臣武將為代表的海洋派宣布效忠魏安昊,史稱魏夏皇位繼承戰爭。


    1348年到1355年,大陸派節節勝利,甚至順利拔除了魏東生當年耗費十餘年精力打造的琉球前進軍事基地。而魏夏王朝理論上的正統繼承人魏安昊,隻能龜縮南洋諸島,憑借海洋天塹阻遏魏安昊的追剿。


    期間,魏安唐於1350年逝世,其長子魏修文繼任為魏夏王朝第三代皇帝。因為大陸派代表中原本土文臣武將的集體利益,魏安唐到魏修文的傳承波瀾不起,甚至因為魏修文性格暗弱,這些文臣武將往往能夠更便利地行事。


    1355年,皇位繼承戰爭突然迎來轉折點。


    卻是蒙元殘餘勢力經過七年休養生息,駭然衝破了魏夏的黃河防線,河南與山東兩省相繼失陷。黃河防線大潰敗之後,民間一片沸騰,紛紛指責魏安昊和魏修文叔侄罔顧先帝遺命,隻顧得爭權奪利。又因為魏安昊才是真正得到魏東生認可的合法繼承人,魏修文和大陸派高官都麵臨沉重的輿論壓力,成千上萬基層士兵泛起厭戰情緒,他們不願意無視河南和山東的淪陷繼續與魏安昊作戰。


    所幸,黃河防線失陷問題並未摧毀魏夏政權。


    自魏東生逐鹿中原以來,中國災害頻繁多發,其中河南尤甚。大陸派和海洋派忙著皇位繼承戰爭,寧肯把有限的物資投入攻取琉球之戰,也不肯緊急救助河南山東的難民,是以兩省早就隱患叢生。黃河防線失陷之後,蒙元自然也不肯挪用軍資救災,經濟危機加軍事危機導致河南山東兩省瞬間遍地都是饑民盜賊,進而有效地遲滯了蒙元的進一步南侵。


    然而,魏安昊何嚐在乎黃河防線失陷呢?


    就在中原或許再演神州陸沉的危難之刻,魏安昊毅然“親者痛,仇者快”,率領精銳水軍突襲沿海諸省。1357年,魏安昊更在寧波府挫敗魏修文的反攻,實質統治了兩廣福建及浙江部分地區。


    與此同時,魏修文卻又犯下致命錯誤。


    魏修文痛恨黃河防線失陷和寧波府慘敗兩大汙點,並認為之所以雄霸泰半中國卻奈何不得小小的魏安昊,全是因為文臣武將幾乎軍閥化,他們把皇位繼承戰爭當作壯大機會,根本不願意真心幫助魏修文徹底擊敗魏安昊。為了提高行政效率,為了凝聚各地軍權,魏修文在近臣建議下決定加強中央集權,或直接或間接罷黜各地實權軍閥。


    麵對魏修文專斷獨行的削藩國策,實權兵將幾乎立刻改投魏安昊。


    與魏修文的想當然地中央集權不同,魏安昊深知各地軍閥已經在皇位繼承戰爭中壯大,漸次攻滅各地軍閥的難度簡直比魏東生的驅逐韃虜遺命還高。在沒有力量剿滅各地軍閥情況進行中央集權,魏安昊不但終生難以實現夢想,魏夏王朝也將快速崩塌離析。


    魏安昊斟酌數月之後,毅然與眾軍閥會師杭州,簽署著名的《尊王攘夷盟約》。


    杭州尊王攘夷盟約規定:


    第一條:高祖皇帝(魏東生)祖訓神聖不可侵犯,所有爵位繼承必須遵守繼承者法案,撤除偽帝魏安唐、偽帝魏修文的僭號。


    第二條:停止一切內戰,齊心合力驅逐蒙元,實現高祖皇帝驅逐韃虜遺命。


    第三條:祖訓神聖,爵位神聖,除非藩臣真正起兵叛亂,否則皇帝無權罷黜一切爵位。


    ……


    等等。


    杭州尊王攘夷盟約是無可置疑的曆史大倒退,唐宋以來持續發展的中央集權大一統觀念被魏安昊無情踐踏,魏夏王朝頓時成了類似春秋戰國的姬周王室或者說推恩令之前的劉漢王朝。


    大一統退迴到了分封製。


    1358年,魏安昊勝利進軍南直隸,廢除魏安唐、魏修文父子的僭號,成為唯一的、真正的魏夏王朝第二代皇帝。實權兵將為了製約魏安昊,以尊王攘夷盟約為名不許魏安昊誅殺魏安唐一脈。魏安昊向實權兵將妥協之餘,又害怕魏修文成為實權兵將反對他的標杆旗幟,索性把魏修文移封到現實世界的蘇門答臘島,取材“三佛齊王國”故名,封魏修文為“佛齊國王”。


    隨後,魏安昊又施展驅虎逐狼策略,釋放出少數公爵誘餌,引誘實權兵將討伐蒙元。


    也許是劣品明日環的刻意幹擾,也許是曆史大勢的迴潮,魏東生看見許多現實世界的著名人物。


    以明太祖朱重八為例,他駭然也成為魏夏王朝的實權將領之一,並團結了徐達、常遇春等鄉黨。魏安昊移封魏修文之後,朱重八高舉尊王攘夷旗幟奉命北伐時,期間立下戰功赫赫,並因為低調性格而被魏安昊引為異姓外援。1361年,朱重八攻滅高麗,晉爵為高麗國公。朱重八嫌棄高麗之名,想把高麗封國改稱為朝鮮。魏安昊基於某些考慮,否決了朱重八的朝鮮之請,轉而取材漢朝時期的樂浪郡故名,改高麗國公為樂浪國公。


    又譬如明玉珍,他同樣高舉尊王攘夷旗幟,率軍攻入四川。明玉珍得了四川,旋即把四川當作基業經營,期間非但不配合魏夏王朝的討伐蒙元國策,反而和某些蒙元勢力暗通款曲。魏安昊毫不猶豫把明玉珍視作典型,誘使其它實權兵將入川,打的明玉珍節節敗退。明玉珍從此對朝廷恭敬有加,而魏安昊為遏製其它異姓封國,索性把雲南封給明玉珍。明玉珍隨即以姓為氏,號曰明國公。


    又譬如陳友諒,魏安昊就是依賴他打服了明玉珍。雖然心不甘情不願,魏安昊卻也隻好把四川封給貌似恭謹的陳友諒。陳友諒旋即以漢為氏,號曰漢國公。


    又譬如毛貴,這名現實世界裏赫赫有名的紅巾軍將領,同樣高舉尊王攘夷旗幟奉命北征,並順利搗毀蒙元上都。魏安昊因地製宜把現實世界的內蒙地區分封給毛貴。毛貴言世世代代永不忘記高祖皇帝和魏安昊的恩典,遂以魏為氏,號曰魏國公。


    又譬如李思齊,他在現實世界曆史裏效忠察罕帖木兒,本世界裏也為蒙元效力抵抗魏夏兵鋒。但是,李思齊最知時勢,眼見魏夏王朝橫掃天下格局已定,他立刻遣使降夏。魏安昊考慮甘肅已經是他鞭長莫及之地,即使遣兵攻滅了李思齊也得把甘肅等地分封給其它實權兵將,索性寬容接納了李思齊。李思齊自稱為李唐後裔,以唐為氏,號曰唐國公。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走未來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萬木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萬木春並收藏重走未來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