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特色君主立憲


    不幸也好,陰謀也好,魏順會都已被曆史車輪碾過。


    以1644年為分界點,丞相或者說國相正式晉階魏藩百官之首,全麵主導藩國走向。


    沒有閣臣願意嚐試魯豫共和國舊路,因為他們不願意做範必克,也不願意其他閣臣做範必克。如果魯豫共和國也避免不了血脈傳承誘惑,索性繼續讓魏家子孫高坐神牌。內閣控製官僚製度即可,就權力而言,現在內閣每一任丞相都是古代王朝談虎色變的跋扈權臣。


    魯藩內閣秉政,盡管資本濃度偏低,卻可視作廣義的資產階級革命,因為魯藩內閣從此徹底淪為產業貴族和產業世家的工具。這場廣義的資產階級革命,主導者卻並非現實世界想當然的資產階級,內閣閣臣此刻也不會以資產階層為榮。主導魯藩資產階級革命的最核心力量仍是封建色彩濃厚的貴族和世家,或者說從傳統貴族和傳統世家分裂出來的產業貴族和產業世家。


    土地裏刨食的舊貴族和舊世家擋路了,舊貴族和舊世家的效忠對象魯藩王室也擋路了,於是這群產業貴族和產業內閣推翻了代表舊貴族和舊世家利益的舊國家製度,建立起契合產業貴族和產業世家利益的新國家製度。


    魏順會沒有死於資產主義萌芽,資本主義萌芽也難扳倒根基深厚的分封製度。


    真正殺死魏順會的是傳統貴族世家的大裂變。


    魏東生讀到此處若有所思,如果列寧式社會主義無法摧毀資本主義,資本主義或將死於資產階級大裂變。一部分資產階級升華到新的生產關係,姑且稱之為新資本家,當新資本家掌握了優勢力量,當新資本家覺得舊資本家和舊資本主義擋路了,資本主義或許就到了滅亡之刻。


    學習感悟且說到這裏。


    魯藩內閣秉政,類似君主立憲製卻又不完全是君主立憲製,或可稱之為中國特色君主立憲製。


    內閣秉政之後,除了身份敏感的範必克嫡長子繼續流亡它藩,其它因為效忠魯豫共和國而被魏道乾、魏順會父子打壓的文臣武將紛紛走出陰霾,甚至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第六世魏東生和其建設的魏和學院,都曾因為支持範必克和魯豫共和國而被王室蓄意打壓,到了內閣秉政時代,自然雲開霧散相繼成了一杆敢與昏君魏順會鬥爭的旗幟。考慮魏和學院基礎建設夯實,一度有傳言說內閣準備把魏和學院提升為魏和監學,隻是因為某些條件遺憾地沒有談妥,最終才不了了之。盡管如此,魏和學院也坐擁極高的社會聲望,僅次於國子監、國子海監、洛陽監學、威海監學、青島監學等五所官方監學,號曰魯藩第六家監學。


    每年一度的舉監考試,魯藩舉子們都死死盯著五所官方監學,最多再考慮一家魏和學院。


    除了魏和書院,也有許多教育家或致仕官僚在家鄉建立一些學院、書院等教育機構,間接提高魯藩的教育基礎。但是,這些私立學院要麽不成體係,要麽學曆不被官方和主流企業認可,很少有人願意為它們苦心積慮參加舉監考試。


    監學每年錄取人數有限,以剛剛過去的1652年為例,五所監學麵向魯藩諸府諸縣總共才錄取1859名舉生。第六世魏東生離去之後,魏和學院也向監學模式積極靠攏,包含來自世界各地的留學生,1652年也僅僅錄取403名新生。


    魯藩轄有現實世界的山東行省和河南行省,兩省常住人口規模排名華國第二、第三,大家可以間接想象魯藩的人口規模。如此多的府縣,如此多的人口,五所監學每年才錄取1859名舉生,舉監考試自然千難萬難。每次監考結束,落榜學子都不計其數。


    魯藩內閣最新規定,監學新生年齡限製在28周歲之內。每年監考結束,都有超過27周歲的舉生嚎嚎大哭,絕望放棄監學逆襲的白日夢;更多低於27周歲的舉子則抹著眼淚選擇複讀,渴望明年發生奇跡。


    第七世魏東生的居宅所在小區,橫向對比青島府諸城區,社會地位中等偏上,居民以監學畢業生、魏和學院畢業生、知名企業職員、微小企業業主、普通吏員等為主。或許因為教育程度相對較高,今年頗有幾名舉子幸運考上監學。


    當然,考上是運氣,名落孫山才是主流。


    闖過監考者,舉家歡慶,父母沿街發糖慶賀;落榜者則百態橫生,各家有各家的哀愁。


    第七世背景設定裏,魏東生有十餘名同年齡段朋友,皆是落榜舉生。這日約到一起閑聊,包含兩名同校同學在內的八名朋友,因為家境較好,都表示父母想讓他們繼續複讀,一年不成二年,二年不成三年,實在沒辦法了再輟學;五名朋友表示家境不樂觀,更覺得自己不是讀書的料,準備就此踏步社會;最後兩名朋友,決定腳踏實地放棄監學考試,改讀合樹技術學院。


    合樹技術學院原名魏和技術學院,也是由魏東生所創。第六世魏東生離世之後,魏和學院管理層傾向精英化教學,嫌棄魏和技術學院拉低魏和學院的品牌影響力,於是拆分其與魏和學院的聯係,取材“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典故,更名為合樹技術學院。


    合樹技術學院延續了定向委培製度,即學校與企業深度合作,企業需要怎樣的人才,學校就定向培養此類人才。如此,學生得到就業保障,學校得到學生學費,企業得到合格員工,都能各取所需。因為教育成本較高,合樹技術學院沒有開辦美容美發廚師等基層專業,而是向知名企業提供精準服務,專業課都是金融管理、對外貿易、小語種、鋼鐵冶煉、機械製造等當前主流熱門,比魏和學院更像現實世界的大學。


    監學功名能夠做官,合樹技術學院畢業則隻分配工作崗位。


    封建秩序下,萬般皆下品,惟有做官高。不能做官,不能逆襲,價值就弱了很多。因此,合樹技術學院報考人數少了很多,固然有一定入學門檻,卻遠遠遜色魏和學院。魏東生這些同年齡段朋友,五名輟學者是連合樹技術學院都無法考上的學渣,無須再言;兩名準備去讀合樹技術學院的舉子,成績低於魏和學院卻高於合樹技術學院,隻要想去讀書就能去。其實,八名執意複讀的舉子,也有人滿足合樹技術學院入學標準,但是他們不到萬不得已地步,怎肯放棄監學夢想去讀合樹技術學院?


    一名名曰龐永力少年熱情邀請魏東生:“魏東生你的監考分數和我差不多,要不也去合樹吧?”


    魏東生模糊態度迴答:“我再考慮考慮。”


    龐永力笑說:“你爸在合盛工作,我爸也在合盛工作,我們去合樹讀書也算子承父業。”


    合盛商會其實也是第六世魏東生置辦的產業。第六世曆練期間,魏東生不斷調整魏和商會子公司的核心業務,最終形成四大業務板塊:以魏和學院、魏和技術學院(合樹技術學院)為代表的教育板塊,繼承了魏和商團主名;魏和證券則漸漸演變成交易所,後來為了方便,更名為青島證券交易所;魏五家商會深耕國際貿易板塊,借助吳藩崛起曆史大勢,慢慢做大;合盛商會則是實業板塊,旗下有紡織,有造船,有冶鐵,有采煤。


    或許因為魏東生管理得當,魏和、青島交易所、魏五家、合盛等四大子公司離開魏東生之後仍能長盛不衰。甚至,由於擺脫了魏東生的理智約束,四大子公司擴張方式更加野蠻,實力和影響力勝過18年前四五倍。


    重生之後,名義父母在自己創辦的企業裏工作,同年齡段朋友也將去自己創辦的企業工作,這種感覺當真奇妙。不過,魏東生早就習慣了,細究起來,魏夏帝國何嚐不也是魏東生創辦的企業?


    就未來閑侃一會兒,一名名曰郭廣宏的少年忽然爽朗笑聲邀請大家:“我下月結婚,大家記得都要去參加我的婚禮。”


    郭廣宏業已決定輟學,子承父業繼承他家的煙草小店。


    大家紛紛驚詫:“這麽早?”


    郭廣宏:“不早了。”


    有人質疑說:“你才十九吧?”


    郭廣宏無奈歎氣:“如果考上監學,這年齡結婚肯定太早。嗬嗬,我以前還做過榜下捉婿的美夢,未婚考上國子監,世家小姐搶著做我的婆娘。可惜,我實在沒有讀書天賦,再複讀十年,也別想考上魏和學院。而若留在家裏賣煙草,恐怕這一輩子都得和煙草打交道,早結婚晚結婚有什麽區別呢?我這輩子就這樣了,希望生個聰明娃吧。”


    大家都是落榜舉生,想到舉監考試天塹的天堂地獄之別,紛紛陷入沉默。


    誰敢保證自己能考上監學呢?


    如若連續落榜到27周歲,豈非既沒了前途也沒了青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走未來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萬木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萬木春並收藏重走未來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