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曆史小偏轉


    冷兵器世界裏,俠客還是很強的。


    隻要別傻傻地和正規軍正麵戰鬥或者像劍三尺那樣跳入陷進,2級長生者完全可以威脅數縣之地。


    千年殺戮世界絕不會像一些武俠那樣理想化,江湖和朝廷詭異的涇渭分明。朝廷是統治階層維護統治的工具,亦是統治階層分配利益板塊的工具,江湖俠客隻要擁有和朝廷爭奪權力的想法或能力,兩者肯定會發生激烈衝突,並根據雙方實力強弱最終形成均勢妥協。簡單來說,如果現實世界陡然出現了集偉力於己身的超自然能力者,既有國家製度肯定會因為超自然能力者群體的實力強弱而大幅度或小幅度變革。


    如果簡單照搬現實世界或十世轉生世界的演變曆史,純屬刻舟求劍的教條主義。


    倘若魏東生未來準備鎮壓天下,他必須慎重考慮長生者群體的影響。最少,魏東生也要收編一部分長生者,利用長生者的超自然力量鎮壓敵對長生者群體。


    閑話暫且不說。


    魏東生在黑石城調教陸遜期間,忽然迎來陸康的車架。


    一別數月,陸康還是六十餘歲老麵孔,笑嗬嗬地和魏東生、陸遜敘舊。現實世界曆史裏,孫策攻克廬江郡不久,陸康就因為種種原因落寞去世。而千年殺戮世界裏,陸康幸運融合長生種子停止衰老,長壽進而澆滅了他與廬江郡共存亡的無聊想法。廬江郡陷落之後,陸康經周瑜等世家門第從中調解,致仕等方式勉強保全了性命和名聲。


    以陸康逆改命運軌跡為始,長生種子開始小幅度偏轉三國征戰史。


    盡管兵敗廬江無奈致仕,陸康的情緒卻非常不錯。想想,也能理解。陸康七老八十了,再貪戀官位又有何用?在陸康意識到長生種子真能長生之前,他肯定存在一些“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等想法,豁達心態麵對廬江郡兵敗等事。


    說起廬江郡兵敗,陸康又簡單介紹廬江郡的權力變更。


    盡管孫策成功攻下廬江郡,袁術卻沒有就地任命孫策為廬江郡太守。原因說起來有很多,譬如孫策畢竟年齡尚幼等等,但最主要的原因卻是孫家對袁術有些離心離德。袁術此前派遣孫策舅舅吳景和堂兄孫賁討定江南諸郡,豈料吳景和孫賁成功立足江南同時又起了小心思,竟然無視袁術的意誌把由朝廷任命的揚州刺史劉繇迎到吳郡曲阿。


    吳景和孫賁的兩麵下注行為,引來反效果。劉繇因為孫堅遺眾和袁術的密切關係特別忌諱吳景和孫賁,待袁術派遣孫策攻打廬江郡,劉繇幹脆利落把吳景和孫賁趕到長江之北。與此同時,袁術也忌諱吳景和孫賁的兩麵下注小心思,果斷把攻克廬江郡的孫策趕到吳景和孫賁那裏,要求他們立刻反水進攻劉繇。


    至於孫策辛辛苦苦打下來的廬江郡,袁術任命劉勳為新一任太守。


    於是,廬江郡邁步劉勳時代。


    劉勳沒有為難前任郡守陸康的想法,寬容允許陸康移住黑石城。鑒於廬江郡鍾靈毓秀現實,陸康渴望陸家其他子嗣也能幸運覺醒內力氣感,趕赴黑石城之時又命人招唿家眷一起來黑石城匯合。如果沒有其它意外變數,陸康準備就此安心常住黑石城,仔細研究內力氣感妙用。聽聞魏東生正式建立絕聖門,陸康客氣施禮:“陸某一家,以後就麻煩門主了。”


    陸康客氣,魏東生也待他客氣:“若非老哥當年援手,黑石城無從談起。”


    不久,陸家子弟陸續移民廬江郡,把魏東生庇護的黑石城當作躲避戰亂的世外桃源。有了陸康等名人常住黑石城,劉勳也寬容對待既不練兵自備也不勾結盜賊為禍的絕聖門。魏東生亦不理會袁術、劉勳、孫策、劉繇之間的齷齪鬥爭,一心一意督促平妖堂收集非人類長生者。


    一年又一年過去,轉眼到了199年。


    魏東生熬啊熬,終於在這年熬到了3級。


    與2級的增幅相比,3級增幅更加明顯,2級長生者相當於早期令狐衝,3級長生者則大概仿佛沒有修煉辟邪劍譜的早期嶽不群。迴顧笑傲江湖武力值排名,早期令狐衝和早期嶽不群之間的差距可謂異常鮮明,兩者幾乎是質的改變。也即是說,千年殺戮世界裏2級到3級之間的鴻溝,足以令2級長生者跪拜3級長生者為師。


    考慮千年殺戮世界融合長生種子者微乎其微,早期嶽不群級別的俠客躲入大別山層巒山脈之間,各路軍閥派遣數萬部隊也難如意逮到他們;而若俠客們厭煩了某路諸侯的鎮壓追殺,卻能效仿豫讓、荊軻之輩,長虹貫日刺殺敵酋。


    3級長生者刺殺普通諸侯,成功率非常高。


    不過,魏東生想繼續升到極限4級,難度又大幅度提高。


    3級長生者殺2級長生者給2%經驗,3級長生者殺1級長生者給0.4%經驗。相差1級,就是五倍的衰減,簡單推理,想來唯有3級長生者殺3級長生者,才能快速得到10%經驗。


    與此同時,長生種子總數量緩慢提高到21枚上限。


    不過,些許上限提高無益於魏東生的刷怪升級速度,因為絕聖門轄管的平妖堂和鎮魔堂,以及魏東生後續成立的立心堂、立命堂等堂口,業已通過各種貢獻總共誕生七名長生者。再扣除魏東生、陸康、陸遜、周瑜等四個名額,非人類族類最多還有10枚長生種子不斷流轉。在長生種子總數有限情況下,在非人類長生者總數有限情況下,除非魏東生蓄意養盅攢經驗,否然3級到4級的征程必然耗時無數。


    絕聖門占用人類名額的負麵效果也非常明顯,後續來到廬江郡的曆史名人都無緣融合長生種子。譬如劉勳,又譬如名氣並不遜色陸康、陸遜的劉曄,即使他們有幸來到廬江郡,也無緣得到長生種子青睞。


    再說三國時局大環境。


    袁術來到壽春之後,形勢沒有半點兒好轉。孫策在南方脫離袁術而自立,收服吳景、孫賁等孫堅的遺眾,江東勢力瞬間姓孫不姓袁;呂布又在北方大敗袁術,橫行淮北等地;袁術孤注一擲再次挺進中原,豈料剛剛誘殺陳王陳寵,就被曹操迎頭痛擊。袁術鬱悶絕望,最終狼狽嘔血而死。


    探知袁術病死,曹操迅速任命嚴象為揚州刺史,令其接收袁術地盤。


    袁術病逝之後,南袁諸侯大廈瞬間崩塌,暫時由袁術從弟袁胤秉政。袁胤畏懼曹操兵鋒,索性舎了壽春,攜袁術靈柩及家眷依附袁術的故吏廬江太守劉勳。劉勳見袁胤來投,自謂袁術遺產繼承者,不禁泛起政治野心,渴望延續袁術在揚州的影響力。


    與此同時,孫策擊走劉繇,活捉王朗,折服太史慈,漸漸雄霸江東。


    代表曹操勢力的嚴象,吞並袁術遺眾的劉勳,崛起江東的孫策,以上便是揚州諸郡新三強。


    三強之間,亦有強弱之分。袁術病逝不久,袁紹就在北方集結精兵十萬、戰馬萬匹,準備一次性擊敗曹操奠定宏圖霸業。麵對袁紹的沉重壓力,曹操根本沒有餘力支持由他任命的揚州刺史嚴象。說是代表曹操南來揚州,嚴象卻僅能假借朝廷名義招降納叛揚州本地兵將,籍之遏製劉勳、孫策等輩在南方策應袁紹。


    有機會奪得揚州霸權者,唯有孫策和劉勳兩人而已。


    正所謂,一山不容二虎,孫策和劉勳旋即圍繞揚州霸權展開博弈。


    孫策坐擁江東,實力最強,卻小心翼翼把劉勳當作心腹大患;反觀劉勳,潛力寥寥無幾,卻因為收編袁術的殘兵敗將而誌高意滿。當孫策以弱示人捧殺劉勳時,劉勳竟簡單以為孫策真心願意效忠袁術那樣效忠自己,欣欣然以揚州霸主自居。憶及陸康這位舊廬江太守,劉勳又欣然表薦陸康為九江太守,希望利用陸康與孫策之間的舊仇製衡孫策。


    這也是曆史的小偏轉。


    如果陸康像現實世界曆史那樣死於廬江郡兵敗,劉勳絕不可能表薦死人做九江太守。而在千年殺戮世界,陸康幸運隨機融合長生種子,衰老停滯在64周歲,73歲了還是64歲的音容笑貌。衰老停滯,名望卻越積越厚,間接導致陸康熬死了袁術之後得到劉勳看重。


    可惜,陸康卻不在乎劉勳的看重,婉拒了九江太守表薦。


    這日,劉曄驅馬來到黑石城,盛情代表劉勳邀請陸康就任九江太守。盡管無意出任廬江太守,陸康卻礙於情麵積極出城迎接劉曄,步行引領劉曄前往陸家私宅。


    劉曄,字子揚,漢光武帝阜陵王劉延之後。現實世界曆史裏,劉曄先手刃巢湖水賊鄭寶,攜鄭寶遺眾往投廬江太守劉勳;待劉勳為孫策所破,劉曄又尾隨劉勳往投曹操,成就曹魏三朝元老偉業,曆史聲名可與程昱、郭嘉、董昭、蔣濟等輩並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走未來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萬木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萬木春並收藏重走未來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