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源頭在宗教


    三方首腦會談由魏東生親自促成,安全都有保障,劉備和司馬懿再針鋒相對也隻能打嘴炮。小半晌,兩人瞧見了魏東生身影,未等劉備開口說話,司馬懿率先提及天命話題:“門主進階5級異俠已有數年時間,可否試著為我們講講未來天命?”


    魏東生沒有拒絕司馬懿的要求。


    與之探討未來天命,這是魏東生說服司馬懿趕赴三方首腦會談的條件。


    但為了說服劉備參加三方首腦會談,魏東生也向劉備開出了他無法拒絕的條件。魏東生不願偏袒某一方,故意問起其它事項緩衝氣氛:“據說,舞陽營新添了一名5級異俠,他是何來頭?”


    司馬懿沒有隱藏:“此人姓張名晉,並沒有加入舞陽營,隻是與我一見如故而已。張晉與魔焰滔天的誅侯門有些瓜葛,但他不願意手染無辜鮮血,果斷脫離誅侯門單飛。張晉隨後建立了名曰正心門的小傳承,暫時掛靠在舞陽營。張晉希望我替他向門主傳句話兒,問問大小貓三兩隻的正心門,能否以普通成員身份加入異俠正道聯盟?”


    魏東生訝然驚奇:“誅侯門出身的5級長生者?”


    誅侯門禍亂廬江郡以來,絕聖門辛辛苦苦布置無數陷阱,才艱難逮到一名4級長生者。而且,當這名4級長生者發現他逃脫希望非常渺茫,竟然即時狠辣自焚,僅僅留給絕聖門一具燒殘的屍體。因為無法逮捕誅侯門高層,誅侯門至今仍是一團迷霧,間接導致魏東生非常被動。


    魏東生萬萬沒有想到,今日竟從司馬懿這裏傳來喜訊。


    張晉若真是誅侯門出身,必然能夠瞬間揭開誅侯門麵紗。


    或許司馬懿也非常忌諱誅侯門威脅,他慷慨轉述許多從張晉那裏得到的秘密。


    有了張晉主動爆料,誅侯門頓時不再神秘。


    誅侯門果然源自朱二郎。


    卻說,朱二郎崛起之初,號曰朱侯,曾斷斷續續聚攏一群親信。直至朱二郎大鬧南部廬江郡,搶走孫權私自儲備的天地異寶,他才遲遲恢複羅之本姓,稱號改為羅侯。但因為或主觀或客觀原因,朱二郎名號遠比朱侯、羅侯、羅二郎等綽號更知名。


    曹爽有一點沒有冤枉朱二郎,曹操的確由朱二郎親自刺殺。


    朱二郎屠戮虎豹營之後,聚集眾親信說:“我年少家貧,讀書甚少,卻也知道孔子名言:‘十世之仇,尤可複也’。諸子百家裏,儒家最為平和,如此平和的儒家尚且鼓勵我們大複仇,可見為父複仇實乃天地正理。朱桓庇護族人害我全家,此仇不可不複;張遼是害死我父親的兇手,其人雖死,曹操尚存,此仇亦不可不複。我之所求,複仇也。我所殺之人,盡是該死之輩。今日,既然心願已了,我的複仇之刀也該丟了。”


    也即是說,刺殺曹操不久,朱二郎就無視追隨者挽留,依然選擇急流勇退。


    為了徹底告別殺戮,朱二郎甚至毅然走出廬江郡。


    或許朱二郎赴了孫策後塵,或許朱二郎死於追殺途中,或許朱二郎病死外地,總之朱二郎從此徹底沒了音信。哪怕朱二郎的昔日親信,他們也不曉得朱二郎此刻隱居在哪裏,究竟是生是死。


    朱二郎隱退後,部下仿佛樹倒猢猻散,無奈各奔東西。其中一名部下,卻突然間鶴立雞群。此人,名曰陸有餘,本名不得而知,張晉隻曉得效力朱二郎帳下時他尚且綽號陸小六。朱二郎隱退次日,陸小六更名為陸有餘。


    陸有餘不願意就此隱退,他參考絕聖門的已知框架和朱二郎的朱侯舊稱號,高舉朱二郎的旗幟很快建立起名曰“朱侯門”的新組織。陸有餘努力說服朱二郎舊部團結起來:“我們因為二郎而聚,卻不能因為二郎而散。”


    陸有餘自稱吳郡陸氏支脈,即是陸遜的同族遠親,陸遜見了他也要喊一聲叔。話說,自陸康遷家到廬江郡龍舒縣,吳郡陸氏其餘族屬迅速衰落,但凡有點兒想法的俊傑,都跨過長江投奔陸康。大家都對陸有餘的吳郡陸氏攀附不以為然,連朱二郎都不相信陸有餘的自誇,最多當他是漢室宗親劉備那樣的疏遠關係。不過,陸有餘的文化程度頗高,能讀書識字做文章,頗得朱二郎信任。


    除了能夠讀書識字做文章,陸有餘還有宗教信仰優勢。陸有餘信仰的教派,雖然名字不叫太平道,卻與張角的太平道非有很多相通之處。張晉甚至言之鑿鑿判斷說,陸有餘的信仰就是太平道,改名字是因為忌諱數十年前的黃巾之亂。


    朱二郎收服陸有餘時,陸有餘就已經有了四五名追隨者;跟隨朱二郎橫行廬江郡期間,陸有餘又在朱二郎部屬群體裏積極傳播宗教信仰,悄然無息間積累了很多影響力。例如張晉,他父親是漢中張魯的道兵,全家都信仰五鬥米道。曹操兼並張魯之後,張晉全家為虎豹營效命,待朱二郎任職虎豹右監,陸有餘就通過宗教辯論說服張晉全心全意改投朱二郎的教派。


    而後朱二郎刺殺曹操,其實也有張晉的一份貢獻。


    朱侯門建立之初,張晉等宗教信徒全都第一時間加入,改奉陸有餘為新主。


    張晉等朱二郎舊部正準備歡慶未來,怎想陸有餘突然間性情大變,整日捧著《道德經》《南華經》等經典名著蹙眉思考,時而喃喃自語背誦其中名句:“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與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道則不然,損不足,奉有餘”“彼竊鉤者誅,竊國者侯,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


    又過半月時間,陸有餘仿佛大徹大悟想通了,簡單粗暴地宣布把朱侯門改組為誅侯門,繼而冷酷手段整頓誅侯門舊部成員。凡是不願意皈依陸有餘教派者,凡是不願意效忠陸有餘者,陸有餘全部一一親自殺死。憑借殺戮朱二郎舊部得到的可觀經驗值,陸有餘的修為一日千裏。鐵血整頓誅侯門完畢,陸有餘又憑借深厚修為追捕其餘朱二郎舊部,“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就這樣,陸有餘踩著昔日同袍戰友的屍骨,快速進階4級長生者。


    據張晉說,經過一次又一次忠誠考驗,陸有餘把朱二郎舊部駭然屠戮到隻剩下6人。


    這六人,包括陸有餘和張晉。


    或許隻剩下六名死忠,陸有餘遂以六人框架營建誅侯門。張晉說,陸有餘疑心極重,且教規苛刻,誅侯門初創時有六名成員,而後一直有六名成員,或者說總計隻有六名正式成員。


    在廬江郡搞風搞雨的誅侯門門徒,又是怎麽迴事呢?


    所謂誅侯門門徒,大抵有兩種來源。


    第一種是誅侯門刻意發展的盅蟲。陸有餘以精兵思路籌建誅侯門,核心成員永遠控製在六人之數。為了有效率收集低等級長生者的經驗值,為了規避高等級長生者殺戮低等級長生者的經驗值衰減,誅侯門處心積慮地廣泛傳播刺殺秘術,激勵一群又一群貪婪者殺戮同族。這些貪婪者都是盅蟲棋子,待他們殺戮成長到2級或3級,誅侯門六名核心成員就會陡然現身收割經驗值。簡單來說,絕聖門這些年來辛辛苦苦逮捕的誅侯門門徒,泰半都是誅侯門利用人心弱點鼓噪起來的盅蟲棋子。這些盅蟲棋子以為他們是誅侯門門徒,其實不過是陸有餘豢養的盅蟲罷了,哪有資格知道誅侯門的核心機密。


    第二種是對陸有餘忠心耿耿的狂信徒。


    絕聖門之所以數年來一直找不到誅侯門的老巢,是因為誅侯門的老巢根本不在廬江郡。


    話說,孫策例子已然說明,長生者離開有效範圍時,並非瞬間強製剝奪長生種子。長生種子解除捆綁之前,都善意給予長生者一定的緩衝時間,統計顯示:1級長生者,約有10日緩衝時間,2級長生者約有20日緩衝時間……以此類推,6級長生者約有60日緩衝時間。無論朱二郎,還是陸有餘,某種程度而言都是亡命之徒,陸有餘更是有信仰的亡命之徒。陸有餘不害怕內力逸散期間被人襲殺,也不害怕某些意外耽擱了歸來時間,頗有一些“生死有命”的覺悟。


    因此,與“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的魏東生截然不同,朱二郎和陸有餘經常利用緩衝時間冒險出走廬江郡。4級長生者已有40日緩衝時間,想想正常人類20日時間的走動範圍,就能曉得誅侯門的活動範圍其實遠超大家想象。朱二郎習慣利用緩衝時間躲避追殺,例如他們當日橫跨廬江郡,之所以結仇絕聖門之後依然順利抵達蓼安城虎豹營,靠的就是緩衝時間投機取巧。


    陸有餘比朱二郎更善於利用緩衝時間。誅侯門建立以來,陸有餘經常奔波周邊各郡,利用平民百姓對頻繁戰爭的反感的悄然無息地建立許多宗教據點。陸有餘盡情發揮宗教傳播特長,進而培養出一批又一批願意為陸有餘英勇赴死的狂信徒。


    眾所周知,狂信徒都是不可理喻的。


    陸有餘層層篩選出可信的狂信徒,而後投放到廬江郡,命令他們以小組形式肆無忌憚襲殺長生者。狂信徒長生者彼此互相監視,誰若泛起了猶豫遲疑心思,要麽化作其它狂信徒的經驗值,要麽化作陸有餘的經驗值。那些關鍵時刻毫不猶豫選擇同歸於盡的誅侯門門徒,大抵都是狂信徒出身。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走未來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萬木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萬木春並收藏重走未來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