裏正府在鎮北街,占地約十畝。前後左右半裏範圍並無其它建築,獨門獨戶。兩扇朱紅色的實木大門,高三丈,寬兩丈。正上方牌匾雕刻有“裏正府”三個鎏金大字,中規中矩。
門前左右一對白玉石獅子,重數千斤,張牙舞爪,頗有氣勢。
十方古鎮周邊的七山三河中,如這種未經雕琢的白玉原石多不勝數。隻要李成剛願意,能用白玉原石把整個裏正府鋪設得晶瑩剔透,極盡奢華。
隻是李成剛並非一個貪圖享受、鋪張浪費的人,反倒算得上節儉。平日裏除了上堂之時的官服,其餘時間的穿著都比較隨意。
在十方古鎮絕大部分的居民眼裏,李成剛甚至堪稱清官,尤其是其子李天翼不再胡作非為之後。
不過諷刺的是,如裏正府這種伸張正義的威嚴之地,卻在半裏開外就是煙花之地的萬花樓。更諷刺的是,萬花樓占地百畝,是裏正府的十倍之多。
不管天晴下雨,飄雪降霜,萬花樓前總是車水馬龍,熱鬧非凡。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如此,連大過年都不歇業。
入夜時分,三樓臨街牡丹閣中,徐如林倚窗而立,若有所思。
一個半時辰前,薛劍鋒從裏正府出來,經過萬花樓,看去向應該是鎮中心,不知所為何事?裏正府中無疑隻剩下曹武略和向長生以及一群不中看更不中用的衙役。
徐如林至少有兩次準備闖入裏正府,打暈眾衙役,重創向長生,帶走曹武略。
按理說薛劍鋒在知道曹武略犯下的罪行之後,應該寸步不離才對。但薛劍鋒不但離開了裏正府,而且一走就是一個半時辰,似乎根本不擔心曹武略的安危。
如薛劍鋒這等兵家大師,很難犯下輕敵的低級錯誤。他明明知道六合境十重天修為的向長生並不足以保證曹武略的安全,還敢一去不返。
這就意味著向長生一定身懷一件或者多件極品法寶,足以應對絕大部分危機。
徐如林已經搞明白薛劍鋒和向長生並非一開始就是來保護曹武略的,這就表示兩人此行另有任務在身。
妙音穀來了兩位穀主,天壽城也派遣了大將軍和大祭酒,難道這兩撥人有著相同的目標?但是朱竹猗與麥其芃絕對是為了【漠北紫果】以及長右山上的千年巨蟒。那麽薛劍鋒與向長生到底為了什麽呢?
現在拿下曹武略,固然能問出真相,但後續計劃的執行也勢必變得困難重重。
另外,徐如林也不願意以身試險,畢竟如向長生這種法家大師,所擁有的極品法寶絕對威力驚人,遠非【雷火鏡】所能相提並論。
複仇以及複活葉明珠的路還很長,因此不到萬不得已,徐如林絕對不會與薛劍鋒、朱竹猗這類狠角色死磕。
擅於等候從來都是一個好習慣。
牡丹閣裏的牡丹姑娘,側躺在雪白輕薄的蠶絲被下,纖纖左手撐著尖尖下巴,媚眼如絲,吐氣如蘭。
她實在想不明白,眼前這個一擲萬金包了牡丹閣十天的豪客,美色當前,怎麽就能做到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呢?
很明顯,這個一臉嚴肅的家夥至少兩個時辰之內沒有軟玉溫香抱滿懷的想法。於是一賭氣,倒頭就睡。反正金珠已經收了,辦不辦事都不退,就當陪著一個傻子玩十天過家家吧。
約莫又過了小半個時辰,徐如林看到薛劍鋒從樓下經過,進入裏正府。不到盞茶工夫,向長生又走出裏正府,直往鎮中心而去。
徐如林並不認為向長生是去逛夜市的,這個點還出來,極有可能是去見什麽人或者辦什麽事?既然曹武略暫時不宜動,那麽作為天壽城大祭酒的向長生對於十方古鎮之行,知道的事情隻可能比曹武略更多。
向長生絕非孫泰陽可比,前者在天壽城位高權重,與大將軍薛劍鋒平起平坐,兩人一文一武,毋庸置疑都是城主曹天壽最為倚重的左膀右臂。
而孫泰陽,隻不過是妙音穀數個堂口中的一個副堂主而已。如果是堂主的話,那在妙音穀的地位也就僅次於三位穀主和三位長老,因此在宗門大小事務上肯定有著話事權。
至於前幾任大穀主,早已退居幕後,潛心閉關,不問世事。
關鍵就在於這一個“副”字,實在刺眼紮心。
二十年來,孫泰陽一直心存兩個夢想。
第一,與夫人千年長生。
第二,去掉這個該死的“副”字。
遺憾的是,這兩個夢想,一個都難以成真。
眼看著向長生已經走出裏許地,徐如林迴頭瞥了一眼早已入夢的牡丹姑娘,搖了搖頭,翻窗而出,不疾不徐地遠遠跟著。
向長生一路前行,看似閑庭信步,實則輕快無比。十裏鎮北街,不用一柱香的時間。靠近鎮中心,向長生放緩腳步,直入鎮南街,走進一處小酒館。
徐如林在半裏外等候片刻,這才進了小酒館,讓年輕小廝隨意找了處座位,要了鹵牛肉和花生米下酒。
小酒館不過十餘張桌子,近亥時,隻有四桌食客。由於並沒有好酒劃拳之輩的喧嘩叫嚷,所以酒館內頗為清靜。
向長生坐在一處臨窗座位,在他對麵坐著一個青衣小廝,兩人輕聲交談,很是熟稔。
徐如林沒有凝神傾聽兩人的談話內容,如向長生這等人物,隻要稍稍感覺到真元波動,立刻就會心生警惕。
老板娘坐在櫃台後麵,手裏把玩著幾枚金珠,看向向長生的眼神很有些困惑。
大概過了盞茶工夫,向長生結賬告辭。
青衣小廝動作奇快地收拾完畢,走到櫃台前,將幾枚金珠遞給老板娘,輕語兩句。老板娘擺了擺手,青衣小廝笑眯眯地出門而去。
徐如林招手喚來年輕小廝,結賬後放下一枚金珠,隨口問道:
“剛才離開的那位小哥有點眼熟,是叫劉二能還是趙阿四來著?”
年輕小廝連忙用身體擋住老板娘的視線,動作麻利地收起金珠,小聲道:
“客官,您認錯了人,那家夥叫張慶喜。”
“哦——老板娘看來對他不錯嘛。你們還在忙活,他就走了。”
“這家夥今天走了狗屎運。”年輕小廝惱道,“中午就是他伺候的剛才那位爺,出手大方的緊。也不知道是不是腦袋瓜子被門葉子夾了,居然給了老板娘十枚金珠,指著要張慶喜三陪……”
“什麽三陪?”徐如林愕然問道。
“陪吃陪喝陪聊。”年輕小廝道,“這不,那位爺剛才又給了老板娘五枚金珠,要張慶喜繼續三陪,著實讓人惱火。論容顏,小的眉清目秀,遠勝……”
徐如林擺手道:
“這個應該跟容顏無關,小哥,我猜測可能是因為那張慶喜是本地人的緣故,而你的口音似乎……”
“張慶喜是落鳳村人,小的家住李家口,相距不過……”
徐如林趕緊賞了年輕小廝兩枚金珠讓他閉嘴,隨即出門而去,到無人處,幾個起落,橫穿數條街道,抄近路直奔落鳳村。
無疑,向長生已經從張慶喜的嘴裏挖到了什麽緊要的信息,連夜趕來,肯定是忽悠張慶喜帶他前往落鳳村細細求證。
像張慶喜這種頭腦簡單的凡夫俗子,法家大師向長生能把他玩到自己挖坑埋自己,死到臨頭還笑容滿麵,感恩戴德。
皓月當空,繁星點點。
夜色下的落鳳村,零散亮著幾家燈火。時有狗吠蟲鳴,反更顯寧靜。
村口有一棵存活了數百年的老樟樹,高達二十餘丈,離地五尺處的樹幹需要六個成年人才能合抱。枝繁葉茂,四季常青,巨大的傘狀樹冠能輕易籠罩方圓十丈範圍。每到盛夏,半個村子的男女老幼都會來樹蔭下乘涼閑聊。更有找不到婆娘的漢子們,搬來數床竹席,一字排開,唿唿一覺睡到天亮。
現在,老樟樹下就圍坐了七八條漢子,放肆拚酒,高聲扯淡。
百丈外,徐如林一襲黑衣,離地十餘丈如鷂子般疾飛而至,一頭紮入老樟樹的樹冠中,速度快到肉眼幾乎不可見,甚至沒有帶出一絲風聲。不但老樟樹下的人全無察覺,就連棲息在樹上的一群鳥兒,麵對近在咫尺的不速之客,也視如不見,彷如同類歸來。
落鳳村並不大,由於挨家挨戶,占地不過方圓兩三裏範圍。藏身樹冠裏的徐如林,能輕易俯瞰整個落鳳村,包括百裏丘下老葉夫婦的三間茅舍。
約莫等待了近一個時辰,向長生和張慶喜終於出現在官道上。看來向長生刻意隱瞞了修士身份,跟著張慶喜一路步行而來。
兩人經過老樟樹下的時候,一中年漢子喊道:
“慶喜兒,過來吃酒。”
“不吃不吃,我這有客人。”
“一起吃嘛。”中年漢子道,“急著迴家搞鬼啊,你小子又沒婆娘等著幹仗。”
其餘漢子哄堂大笑,張慶喜撓了撓腦門子,道:
“老爹老娘還在等著呐,三天沒迴家,不放心,得先報個平安。哥們兒,改天我拎兩壇子好酒,帶幾包鹵菜迴來請客。”
“那哥幾個可等著了啊!”中年漢子笑道,“走吧走吧,大孝子。”
“我慶喜兒講話算話,等著就是。”張慶喜領著向長生繼續往前走,不出半裏,繞過一口小池塘,來到兩間剛翻新不久的小茅舍前,人還沒進院子就已經揚聲喊道,“爹!娘!我迴來了。”
左側木格窗戶裏透出來的原本昏暗的燈光驟然變亮,隻聽得一把蒼老的聲音驚喜道:
“慶喜兒,快進屋,娘給你熱著南瓜餅,還有涼透了的天絲瓜湯。”
“好咧!好咧!”張慶喜道,“讓向先生見笑了,老娘一年到頭每天都給我留吃的,也不管我迴不迴來。”
“當爹娘的總是如此。”
“是的是的,就怪我不爭氣,三十六了,還找不著婆娘。”張慶喜自責道,“向先生您是不知道,兩個老人家想抱孫子都想瘋了,天天念叨。我以前本來每晚都迴家的,被嘀咕怕了,現在兩三天才敢迴一次。”
向長生笑道:
“不打緊,大孝子肯定會有明眼姑娘家看上的,怕是緣分未到,再等等就來了。”
“承您吉言。”
“我觀你談吐不俗,卻為何甘願在酒館當個小廝呢?”
“說來慚愧,也不怕向先生笑話。”張慶喜輕聲歎息,搖頭道,“老早以前在鎮上書院混過幾年,那時做夢都想著有朝一日能高中狀元,衣錦還鄉,讓爹娘過上好日子。奈何腦子太過愚鈍,參加裏正府的府試,連續十年,卻連個秀才都拿不下。萬般無奈,隻能放棄。就這事,鬧得鎮上,周邊村子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都認定我腦子不好使,沒得救。不瞞您說,我找不到婆娘,全因為這個。試問誰會把自己女兒許配給一個傻子呢?”
“你不傻。”向長生看著眼前兩間雖然剛翻新過卻依然有些破舊的小茅舍,實誠道,“是因為窮。”
門前左右一對白玉石獅子,重數千斤,張牙舞爪,頗有氣勢。
十方古鎮周邊的七山三河中,如這種未經雕琢的白玉原石多不勝數。隻要李成剛願意,能用白玉原石把整個裏正府鋪設得晶瑩剔透,極盡奢華。
隻是李成剛並非一個貪圖享受、鋪張浪費的人,反倒算得上節儉。平日裏除了上堂之時的官服,其餘時間的穿著都比較隨意。
在十方古鎮絕大部分的居民眼裏,李成剛甚至堪稱清官,尤其是其子李天翼不再胡作非為之後。
不過諷刺的是,如裏正府這種伸張正義的威嚴之地,卻在半裏開外就是煙花之地的萬花樓。更諷刺的是,萬花樓占地百畝,是裏正府的十倍之多。
不管天晴下雨,飄雪降霜,萬花樓前總是車水馬龍,熱鬧非凡。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如此,連大過年都不歇業。
入夜時分,三樓臨街牡丹閣中,徐如林倚窗而立,若有所思。
一個半時辰前,薛劍鋒從裏正府出來,經過萬花樓,看去向應該是鎮中心,不知所為何事?裏正府中無疑隻剩下曹武略和向長生以及一群不中看更不中用的衙役。
徐如林至少有兩次準備闖入裏正府,打暈眾衙役,重創向長生,帶走曹武略。
按理說薛劍鋒在知道曹武略犯下的罪行之後,應該寸步不離才對。但薛劍鋒不但離開了裏正府,而且一走就是一個半時辰,似乎根本不擔心曹武略的安危。
如薛劍鋒這等兵家大師,很難犯下輕敵的低級錯誤。他明明知道六合境十重天修為的向長生並不足以保證曹武略的安全,還敢一去不返。
這就意味著向長生一定身懷一件或者多件極品法寶,足以應對絕大部分危機。
徐如林已經搞明白薛劍鋒和向長生並非一開始就是來保護曹武略的,這就表示兩人此行另有任務在身。
妙音穀來了兩位穀主,天壽城也派遣了大將軍和大祭酒,難道這兩撥人有著相同的目標?但是朱竹猗與麥其芃絕對是為了【漠北紫果】以及長右山上的千年巨蟒。那麽薛劍鋒與向長生到底為了什麽呢?
現在拿下曹武略,固然能問出真相,但後續計劃的執行也勢必變得困難重重。
另外,徐如林也不願意以身試險,畢竟如向長生這種法家大師,所擁有的極品法寶絕對威力驚人,遠非【雷火鏡】所能相提並論。
複仇以及複活葉明珠的路還很長,因此不到萬不得已,徐如林絕對不會與薛劍鋒、朱竹猗這類狠角色死磕。
擅於等候從來都是一個好習慣。
牡丹閣裏的牡丹姑娘,側躺在雪白輕薄的蠶絲被下,纖纖左手撐著尖尖下巴,媚眼如絲,吐氣如蘭。
她實在想不明白,眼前這個一擲萬金包了牡丹閣十天的豪客,美色當前,怎麽就能做到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呢?
很明顯,這個一臉嚴肅的家夥至少兩個時辰之內沒有軟玉溫香抱滿懷的想法。於是一賭氣,倒頭就睡。反正金珠已經收了,辦不辦事都不退,就當陪著一個傻子玩十天過家家吧。
約莫又過了小半個時辰,徐如林看到薛劍鋒從樓下經過,進入裏正府。不到盞茶工夫,向長生又走出裏正府,直往鎮中心而去。
徐如林並不認為向長生是去逛夜市的,這個點還出來,極有可能是去見什麽人或者辦什麽事?既然曹武略暫時不宜動,那麽作為天壽城大祭酒的向長生對於十方古鎮之行,知道的事情隻可能比曹武略更多。
向長生絕非孫泰陽可比,前者在天壽城位高權重,與大將軍薛劍鋒平起平坐,兩人一文一武,毋庸置疑都是城主曹天壽最為倚重的左膀右臂。
而孫泰陽,隻不過是妙音穀數個堂口中的一個副堂主而已。如果是堂主的話,那在妙音穀的地位也就僅次於三位穀主和三位長老,因此在宗門大小事務上肯定有著話事權。
至於前幾任大穀主,早已退居幕後,潛心閉關,不問世事。
關鍵就在於這一個“副”字,實在刺眼紮心。
二十年來,孫泰陽一直心存兩個夢想。
第一,與夫人千年長生。
第二,去掉這個該死的“副”字。
遺憾的是,這兩個夢想,一個都難以成真。
眼看著向長生已經走出裏許地,徐如林迴頭瞥了一眼早已入夢的牡丹姑娘,搖了搖頭,翻窗而出,不疾不徐地遠遠跟著。
向長生一路前行,看似閑庭信步,實則輕快無比。十裏鎮北街,不用一柱香的時間。靠近鎮中心,向長生放緩腳步,直入鎮南街,走進一處小酒館。
徐如林在半裏外等候片刻,這才進了小酒館,讓年輕小廝隨意找了處座位,要了鹵牛肉和花生米下酒。
小酒館不過十餘張桌子,近亥時,隻有四桌食客。由於並沒有好酒劃拳之輩的喧嘩叫嚷,所以酒館內頗為清靜。
向長生坐在一處臨窗座位,在他對麵坐著一個青衣小廝,兩人輕聲交談,很是熟稔。
徐如林沒有凝神傾聽兩人的談話內容,如向長生這等人物,隻要稍稍感覺到真元波動,立刻就會心生警惕。
老板娘坐在櫃台後麵,手裏把玩著幾枚金珠,看向向長生的眼神很有些困惑。
大概過了盞茶工夫,向長生結賬告辭。
青衣小廝動作奇快地收拾完畢,走到櫃台前,將幾枚金珠遞給老板娘,輕語兩句。老板娘擺了擺手,青衣小廝笑眯眯地出門而去。
徐如林招手喚來年輕小廝,結賬後放下一枚金珠,隨口問道:
“剛才離開的那位小哥有點眼熟,是叫劉二能還是趙阿四來著?”
年輕小廝連忙用身體擋住老板娘的視線,動作麻利地收起金珠,小聲道:
“客官,您認錯了人,那家夥叫張慶喜。”
“哦——老板娘看來對他不錯嘛。你們還在忙活,他就走了。”
“這家夥今天走了狗屎運。”年輕小廝惱道,“中午就是他伺候的剛才那位爺,出手大方的緊。也不知道是不是腦袋瓜子被門葉子夾了,居然給了老板娘十枚金珠,指著要張慶喜三陪……”
“什麽三陪?”徐如林愕然問道。
“陪吃陪喝陪聊。”年輕小廝道,“這不,那位爺剛才又給了老板娘五枚金珠,要張慶喜繼續三陪,著實讓人惱火。論容顏,小的眉清目秀,遠勝……”
徐如林擺手道:
“這個應該跟容顏無關,小哥,我猜測可能是因為那張慶喜是本地人的緣故,而你的口音似乎……”
“張慶喜是落鳳村人,小的家住李家口,相距不過……”
徐如林趕緊賞了年輕小廝兩枚金珠讓他閉嘴,隨即出門而去,到無人處,幾個起落,橫穿數條街道,抄近路直奔落鳳村。
無疑,向長生已經從張慶喜的嘴裏挖到了什麽緊要的信息,連夜趕來,肯定是忽悠張慶喜帶他前往落鳳村細細求證。
像張慶喜這種頭腦簡單的凡夫俗子,法家大師向長生能把他玩到自己挖坑埋自己,死到臨頭還笑容滿麵,感恩戴德。
皓月當空,繁星點點。
夜色下的落鳳村,零散亮著幾家燈火。時有狗吠蟲鳴,反更顯寧靜。
村口有一棵存活了數百年的老樟樹,高達二十餘丈,離地五尺處的樹幹需要六個成年人才能合抱。枝繁葉茂,四季常青,巨大的傘狀樹冠能輕易籠罩方圓十丈範圍。每到盛夏,半個村子的男女老幼都會來樹蔭下乘涼閑聊。更有找不到婆娘的漢子們,搬來數床竹席,一字排開,唿唿一覺睡到天亮。
現在,老樟樹下就圍坐了七八條漢子,放肆拚酒,高聲扯淡。
百丈外,徐如林一襲黑衣,離地十餘丈如鷂子般疾飛而至,一頭紮入老樟樹的樹冠中,速度快到肉眼幾乎不可見,甚至沒有帶出一絲風聲。不但老樟樹下的人全無察覺,就連棲息在樹上的一群鳥兒,麵對近在咫尺的不速之客,也視如不見,彷如同類歸來。
落鳳村並不大,由於挨家挨戶,占地不過方圓兩三裏範圍。藏身樹冠裏的徐如林,能輕易俯瞰整個落鳳村,包括百裏丘下老葉夫婦的三間茅舍。
約莫等待了近一個時辰,向長生和張慶喜終於出現在官道上。看來向長生刻意隱瞞了修士身份,跟著張慶喜一路步行而來。
兩人經過老樟樹下的時候,一中年漢子喊道:
“慶喜兒,過來吃酒。”
“不吃不吃,我這有客人。”
“一起吃嘛。”中年漢子道,“急著迴家搞鬼啊,你小子又沒婆娘等著幹仗。”
其餘漢子哄堂大笑,張慶喜撓了撓腦門子,道:
“老爹老娘還在等著呐,三天沒迴家,不放心,得先報個平安。哥們兒,改天我拎兩壇子好酒,帶幾包鹵菜迴來請客。”
“那哥幾個可等著了啊!”中年漢子笑道,“走吧走吧,大孝子。”
“我慶喜兒講話算話,等著就是。”張慶喜領著向長生繼續往前走,不出半裏,繞過一口小池塘,來到兩間剛翻新不久的小茅舍前,人還沒進院子就已經揚聲喊道,“爹!娘!我迴來了。”
左側木格窗戶裏透出來的原本昏暗的燈光驟然變亮,隻聽得一把蒼老的聲音驚喜道:
“慶喜兒,快進屋,娘給你熱著南瓜餅,還有涼透了的天絲瓜湯。”
“好咧!好咧!”張慶喜道,“讓向先生見笑了,老娘一年到頭每天都給我留吃的,也不管我迴不迴來。”
“當爹娘的總是如此。”
“是的是的,就怪我不爭氣,三十六了,還找不著婆娘。”張慶喜自責道,“向先生您是不知道,兩個老人家想抱孫子都想瘋了,天天念叨。我以前本來每晚都迴家的,被嘀咕怕了,現在兩三天才敢迴一次。”
向長生笑道:
“不打緊,大孝子肯定會有明眼姑娘家看上的,怕是緣分未到,再等等就來了。”
“承您吉言。”
“我觀你談吐不俗,卻為何甘願在酒館當個小廝呢?”
“說來慚愧,也不怕向先生笑話。”張慶喜輕聲歎息,搖頭道,“老早以前在鎮上書院混過幾年,那時做夢都想著有朝一日能高中狀元,衣錦還鄉,讓爹娘過上好日子。奈何腦子太過愚鈍,參加裏正府的府試,連續十年,卻連個秀才都拿不下。萬般無奈,隻能放棄。就這事,鬧得鎮上,周邊村子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都認定我腦子不好使,沒得救。不瞞您說,我找不到婆娘,全因為這個。試問誰會把自己女兒許配給一個傻子呢?”
“你不傻。”向長生看著眼前兩間雖然剛翻新過卻依然有些破舊的小茅舍,實誠道,“是因為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