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戴罪立功
大唐:公主逃婚被我抓了當侍女 作者:花落心微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隻見杜如晦思考了片刻,眼前一亮。
“陛下,老臣倒是有一個建議。”
“嗯?克明若是有建議直接說出來。”
“ 陛下,去年禮部侍郎家的子嗣,不學武術。
因為看中了一戶人家的妻子,而人家的妻子不從,他就殺了人家。
而這件事情,他怕被人發現,為了斬草除根,竟然派了人,把他們雙方,上下50口全部殺死。
這件事情,當時震驚了整個長安城,消息傳到陛下的耳朵中。
可是陛下親自處理此事的。
當時陛下,把這賊子抓住,直接午門斬首,給那些死者一個交代。
當時把那禮部侍郎去掉官職,扔進了天牢,等待今年秋天發落。
而他家的女眷,也全部發配教坊司。
他家的那個女兒,我記得當時是17歲,長得也是異常美麗。
而且那長相,跟文成公主長得還差不多。
當時老臣,前去督辦的時候,險些把他當成了文成公主,我還跟陛下說過此事。
既然此次要和親,我們何不給他們一個帶罪立功的機會?
若是她表現的好,就把他們死罪取消,發配為平民,陛下以為如何?”
李二聽完,暗自點頭。
這克明,不愧是自己的左膀右臂,想了這辦法果然是強。
自己肯定是不能隨隨便便找個人進行替代,現如今既然有了人,這件事情就好辦多了。
“來人,傳朕的命令,前去天牢,把那人提出來。
前去教坊司,把他的女兒一同帶過來。”
“是,陛下。”
侍衛匆匆的離去,李二思考了片刻,再次下達命令,派人去李道宗府邸,把李道宗叫了過來。
此刻的李道宗,正在跟自己的女兒說話,畢竟這次遠嫁,不知道什麽時候能見麵。
“ 父親,此次我去吐蕃,是為了大唐與吐蕃友好發展。
聽外麵傳言,吐蕃帶甲將士數10萬。
若是我嫁過去之後,我將保證,在我有生之年,大唐與吐蕃邊關,絕對不會有戰事。”
“ 我相信我的女兒,一定能夠做到,到時候你去吧。
到那好好的生活,你身上的擔子可不輕啊。”
“ 是父親。”
“ 你就好好收拾吧,為父就不打擾你了。”
李道宗離開屋子,正巧侍衛前來叫他,他坐上馬車,前去皇宮。
文成公主開始收拾行囊。
她跟其他公主最大的不同,他除了研讀,詩書禮義,也一邊鑽研各種雜學。
從古至今的,很多雜學書籍,都收在自己的屋子,時不時就自己研究。
包括自己的府上,也有很多工匠,聽從她的指令。
李道宗就這一個女兒,所以把她視為掌上明珠。
對於自己女兒做的這些事情,他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正在收拾的時候,叫來了自己的貼身丫鬟明珠。
“ 小姐,您真的要去吐蕃呀,可是那個吐蕃到底在哪呀?我從來沒有聽說過!”
文成公主搖了搖頭。
“ 具體在哪裏,我也不知道,我也沒有聽說過,聽說挺遠的。
走路至少得走兩個多月。”
“ 啊,那麽遠呀?”
“ 明珠,你就留在府上,好好的伺候老爺。”
剛說完,明珠撲通的一聲,跪在了文成公主的麵前。
“ 小姐,我這條命,都是小姐給的,我願意陪小姐,一同入吐蕃。
跟在小姐身後,一輩子伺候小姐。”
文成公主把她扶了起來,笑著說道:
“快起來吧,既然如此的話,那你就跟我一起走吧。”
大約過了片刻,李道宗來到了皇宮。
來到了書房,隻見到了李二。
“微臣參見陛下 。”
李道宗說完,陛下並沒有說話,隻是讓他站在一旁,靜靜的看著。
他麵帶,疑惑陛下,這是何意!
又過了片刻,隻聽見外麵,鐵鏈子的聲音傳來。
一個滿頭白發,戴著手銬腳鐐,穿著囚衣的男子走了進來。
來到李二麵前,撲通的一下跪在了地上。
“ 罪臣參見陛下。”
隻是李二也並沒有說話,依舊這樣靜靜的看著。
又過了片刻,一個女子,被兩個侍衛帶了進來,來到書房,跪在了地上。
“ 參見聖上!”
一旁跪著的男子,聽到這聲音,眼前一亮,激動的轉過頭,看到自己的女兒。
喊了一句女兒,整個人流下了眼淚。
說實話,自己這一輩子,也算得上是光明磊落。
可是奈何,因為兒子的原因,導致他受到了牽連。
他的夫人一胎,生下了他的兒子和女兒,便離開了人世。
從此以後,他便沒有再娶,直到把他的兒子和女兒養大成人。
自己得到了一雙兒女,甚是對他們喜愛,尤其是兒子,把他嬌慣了不成的樣子。
有好幾次做錯了事,都是自己用老臉,求這,求那,把才把事情處理幹淨的。
可是那一次他做的太過分了,竟然殺了人家50多口人。
在自己兒子,處死的那一刻,他知道了,什麽叫慣子,如殺子。
因為這個原因,他們整個家,也受到了牽連。
仆人,丫鬟解散,自己扔入了天牢,也命不久矣。
尤其是可憐的女兒,被扔進了教坊司。
自己的女兒心地善良,從來沒有做過任何錯事呀。
教坊司的那種地方,那不是人呆的呀,見到自己的女兒,她老淚縱橫,悔恨悔恨!
“ 父親!”
“ 你可知罪?”
聽到陛下這麽一說,跪在地上的禮部侍郎,不停的磕頭。
“老臣之罪,求陛下可憐老臣,為朝堂兢兢業業的份上,原諒我的女兒。
老臣死不足惜,我的女兒從來沒有做過任何壞事。”
隻是李二臉色,變得難看。
“那你可知道,你兒子殺了人家50多口人。
他們那50多口人,也都是安分守己的百姓,也從來沒有做過任何錯事。
若是犯了法,自然有法律製裁,可是人家安分守己,難道就該死嗎?”
聽到陛下這麽一說,禮部侍郎嚇得瑟瑟發抖,跪在地上不停的磕頭。
一旁的杜如晦露出了不屑的笑容。
“ 好了,本來你們是必死無疑,若是不把你們處死,難解民憤。
但是現如今,有一個帶罪立功的機會,擺在你們的麵前。
若是你們能把握得住,你的女兒也會離開教坊司,飛黃騰達。
而你會離開了天牢,轉為平民,倒也可以安享晚年。”
聽到陛下說的這句話,他瞪大了眼睛。
“陛下,不知道您說的這種戴罪立功的機會是什麽,老臣願意幹! ”
“就憑你,想要帶著立功,你也配?
之前吐蕃人前來向我大唐求親。
我大唐也答應了他們的,下嫁的便是文成公主。
但是一個小小的異族,豈能配得上是我大唐公主?
而你的女兒,跟文成公主年齡相仿,長相還差不多。
所以朕便給你這一次機會,你的女兒,代替文成公主,下嫁給吐蕃。
隻要你的女兒,把這件事情辦好,這件事情就算是帶罪立功。
朕自然會原諒之前的事情,而你則轉化為平民,賜府邸,朕再安排幾個仆人先去伺候你,讓你安享晚年。”
這?
和親這件事情,他從來沒有想過,會碰到自己的頭上。
就在自己剛要說話的時候,一旁他的女兒,磕了一個頭。
轉頭看了一下自己的父親,現如今這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陛下,小女願意前去和親,懇請陛下,寬恕了我的父親。”
李二聽完,露出笑意。
下達命令,把禮部侍郎在天牢裏放了出來。
在長安城安排了一個小院,賜給了他兩個仆人。
他女兒,安排到了另一個宮殿,開始由皇宮裏的人教他公主禮儀。
所有的事情處理好,轉頭看向了李道宗。
“ 陛下這?”
“ 他吐蕃小兒,豈能配得上我大唐公主?
這件事情,朕決定反悔了!”
李道宗一聽,瞬間變得激動,其一,自己的女兒不用出嫁。
其二,陛下就是陛下,果然強。
經過這些時日的強化訓練,她也已經掌握了公主的一些基本禮儀。
再加上自己從小學習琴棋書畫,這點東西隨心應手。
接下來的這幾天,便進了李道宗的府邸,跟文成公主吃住在一起。
而李道宗迴到了府邸,把這件事情給自己的女兒說了一遍。
自己的女兒,聽完驚掉了下巴。
再一看,她的打扮,還真跟自己長的一樣。
接下來的時間,他們二人,姐妹相稱,文成公主,把很多東西都告訴了她。
這幾天,祿東讚也沒有閑著,再次逛了一下長安城。
去了珍寶樓,花重金,把所有的馬車全部購買。
因為他得到了消息,這裏的馬車又舒服,速度又快。
現在他恨不得,以最快的速度,馬不停蹄的把大唐公主迎娶迴去。
得到消息的李二停下了筆,問道:
“這吐蕃使臣正在搞什麽?”
“ 啟奏陛下,我聽他們吐蕃人在說,自己是下國。
若是迎娶上國公主,一定要把最好的,都給上國公主。
所以在珍寶樓,買下了很多馬車,用來拉我大唐的人。
聽說,聽說他們為了買那些馬車,把自己的隨身物品都賣了。”
“ 哦,竟然還有此事?這吐蕃人倒是會辦事。
來人,傳我命令,賞賜他們吐蕃使臣銅錢萬貫,所有的東西,都由我大唐給他們買了。”
“是陛下。”
時間已到,臨行前一晚,他前去長安城,那個小院兒,見到了自己的父親。
給自己的父親磕了幾個頭,告訴他,在這裏好好的照顧自己。
此次去吐蕃,也算是自己的福報。
禮部侍郎,抱住自己的女兒,久久不肯鬆開。
時間已到,李道宗拿著聖旨,坐上了馬車。
臨行前,文成公主拉住她的手,給了她一袋子種子。
據她得到的消息,這吐蕃十分貧困,很多人都吃不上飯。
她也希望,她拿著這袋種子,可以到吐蕃種植,讓那裏的老百姓都能吃上飯。
希望她前去,能夠讓吐蕃與大唐不再有戰火。
而過了今日,李道宗的女兒,文成公主的封號被取消。
而禮部侍郎的女兒,則封為文成公主,成為替代品,前去下嫁吐蕃。
除了文成公主之外,包括文成公主身邊的丫鬟,李二也安排了人進行替換。
一言一行,都不能讓他們看出端倪。
而她也知道,若是被人看出了端倪,下場如何。
在臨行的那一天,李二大手一揮,賞賜吐蕃,書籍,工匠,跟著文成公主一同前去。
他隻是想到了林凡說了,自己大唐的公主,豈能下嫁給異族?
反倒是忘記了,林凡說的那些話,她們帶去了,先進的工匠和知識。
走的當日,一排排馬車,排滿了整個長安城內。
看著文成公主,帶著這些家仆,祿東讚把自己的馬車讓他出來,讓這些仆人,坐在那裏麵。
自己跟其他人,擠在了一輛破舊的馬車上,表現的非常低微。
跟隨祿東讚,一同前來的吐蕃侍衛,成為了趕車的車夫。
一行隊伍上百人,浩浩蕩蕩的離開了長安,駛向了遠方。
在書房的李二,聽到這個消息,再次哈哈大笑起來,這吐蕃人倒是不錯,雖然是蠻人。
“來人,傳我命令,從兵營調集1000騎兵,護送他們到邊境。”
“ 是,陛下。”
當他們駛出城外,一路向西的時候,後麵傳來馬蹄的聲音。
有幾個騎馬的將士,來到了最前麵。
迎親的隊伍,停下了腳步,祿東讚在車上,跳了下來。
“ 不知道將軍,還有什麽事情,要安排的嗎?”
“陛下有旨,讓我等,前來護送吐蕃使臣平安入吐蕃。”
“ 謝謝,謝謝各位將軍。”
隨後轉過身子,衝著長安的方向,行了個禮。
“謝謝天可汗。”
祿東讚上了馬車,整個隊伍浩浩蕩蕩的出發了。
5日後,他們到達了第1個城池,在這個城池稍作休息,又買了一些東西,繼續前行。
一路上安營紮寨,把所有的好東西,優先提供給唐人。
自己的這一些人,吃的都是簡簡單單的,,這一切都被這些唐人看在了眼裏。
“陛下,老臣倒是有一個建議。”
“嗯?克明若是有建議直接說出來。”
“ 陛下,去年禮部侍郎家的子嗣,不學武術。
因為看中了一戶人家的妻子,而人家的妻子不從,他就殺了人家。
而這件事情,他怕被人發現,為了斬草除根,竟然派了人,把他們雙方,上下50口全部殺死。
這件事情,當時震驚了整個長安城,消息傳到陛下的耳朵中。
可是陛下親自處理此事的。
當時陛下,把這賊子抓住,直接午門斬首,給那些死者一個交代。
當時把那禮部侍郎去掉官職,扔進了天牢,等待今年秋天發落。
而他家的女眷,也全部發配教坊司。
他家的那個女兒,我記得當時是17歲,長得也是異常美麗。
而且那長相,跟文成公主長得還差不多。
當時老臣,前去督辦的時候,險些把他當成了文成公主,我還跟陛下說過此事。
既然此次要和親,我們何不給他們一個帶罪立功的機會?
若是她表現的好,就把他們死罪取消,發配為平民,陛下以為如何?”
李二聽完,暗自點頭。
這克明,不愧是自己的左膀右臂,想了這辦法果然是強。
自己肯定是不能隨隨便便找個人進行替代,現如今既然有了人,這件事情就好辦多了。
“來人,傳朕的命令,前去天牢,把那人提出來。
前去教坊司,把他的女兒一同帶過來。”
“是,陛下。”
侍衛匆匆的離去,李二思考了片刻,再次下達命令,派人去李道宗府邸,把李道宗叫了過來。
此刻的李道宗,正在跟自己的女兒說話,畢竟這次遠嫁,不知道什麽時候能見麵。
“ 父親,此次我去吐蕃,是為了大唐與吐蕃友好發展。
聽外麵傳言,吐蕃帶甲將士數10萬。
若是我嫁過去之後,我將保證,在我有生之年,大唐與吐蕃邊關,絕對不會有戰事。”
“ 我相信我的女兒,一定能夠做到,到時候你去吧。
到那好好的生活,你身上的擔子可不輕啊。”
“ 是父親。”
“ 你就好好收拾吧,為父就不打擾你了。”
李道宗離開屋子,正巧侍衛前來叫他,他坐上馬車,前去皇宮。
文成公主開始收拾行囊。
她跟其他公主最大的不同,他除了研讀,詩書禮義,也一邊鑽研各種雜學。
從古至今的,很多雜學書籍,都收在自己的屋子,時不時就自己研究。
包括自己的府上,也有很多工匠,聽從她的指令。
李道宗就這一個女兒,所以把她視為掌上明珠。
對於自己女兒做的這些事情,他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正在收拾的時候,叫來了自己的貼身丫鬟明珠。
“ 小姐,您真的要去吐蕃呀,可是那個吐蕃到底在哪呀?我從來沒有聽說過!”
文成公主搖了搖頭。
“ 具體在哪裏,我也不知道,我也沒有聽說過,聽說挺遠的。
走路至少得走兩個多月。”
“ 啊,那麽遠呀?”
“ 明珠,你就留在府上,好好的伺候老爺。”
剛說完,明珠撲通的一聲,跪在了文成公主的麵前。
“ 小姐,我這條命,都是小姐給的,我願意陪小姐,一同入吐蕃。
跟在小姐身後,一輩子伺候小姐。”
文成公主把她扶了起來,笑著說道:
“快起來吧,既然如此的話,那你就跟我一起走吧。”
大約過了片刻,李道宗來到了皇宮。
來到了書房,隻見到了李二。
“微臣參見陛下 。”
李道宗說完,陛下並沒有說話,隻是讓他站在一旁,靜靜的看著。
他麵帶,疑惑陛下,這是何意!
又過了片刻,隻聽見外麵,鐵鏈子的聲音傳來。
一個滿頭白發,戴著手銬腳鐐,穿著囚衣的男子走了進來。
來到李二麵前,撲通的一下跪在了地上。
“ 罪臣參見陛下。”
隻是李二也並沒有說話,依舊這樣靜靜的看著。
又過了片刻,一個女子,被兩個侍衛帶了進來,來到書房,跪在了地上。
“ 參見聖上!”
一旁跪著的男子,聽到這聲音,眼前一亮,激動的轉過頭,看到自己的女兒。
喊了一句女兒,整個人流下了眼淚。
說實話,自己這一輩子,也算得上是光明磊落。
可是奈何,因為兒子的原因,導致他受到了牽連。
他的夫人一胎,生下了他的兒子和女兒,便離開了人世。
從此以後,他便沒有再娶,直到把他的兒子和女兒養大成人。
自己得到了一雙兒女,甚是對他們喜愛,尤其是兒子,把他嬌慣了不成的樣子。
有好幾次做錯了事,都是自己用老臉,求這,求那,把才把事情處理幹淨的。
可是那一次他做的太過分了,竟然殺了人家50多口人。
在自己兒子,處死的那一刻,他知道了,什麽叫慣子,如殺子。
因為這個原因,他們整個家,也受到了牽連。
仆人,丫鬟解散,自己扔入了天牢,也命不久矣。
尤其是可憐的女兒,被扔進了教坊司。
自己的女兒心地善良,從來沒有做過任何錯事呀。
教坊司的那種地方,那不是人呆的呀,見到自己的女兒,她老淚縱橫,悔恨悔恨!
“ 父親!”
“ 你可知罪?”
聽到陛下這麽一說,跪在地上的禮部侍郎,不停的磕頭。
“老臣之罪,求陛下可憐老臣,為朝堂兢兢業業的份上,原諒我的女兒。
老臣死不足惜,我的女兒從來沒有做過任何壞事。”
隻是李二臉色,變得難看。
“那你可知道,你兒子殺了人家50多口人。
他們那50多口人,也都是安分守己的百姓,也從來沒有做過任何錯事。
若是犯了法,自然有法律製裁,可是人家安分守己,難道就該死嗎?”
聽到陛下這麽一說,禮部侍郎嚇得瑟瑟發抖,跪在地上不停的磕頭。
一旁的杜如晦露出了不屑的笑容。
“ 好了,本來你們是必死無疑,若是不把你們處死,難解民憤。
但是現如今,有一個帶罪立功的機會,擺在你們的麵前。
若是你們能把握得住,你的女兒也會離開教坊司,飛黃騰達。
而你會離開了天牢,轉為平民,倒也可以安享晚年。”
聽到陛下說的這句話,他瞪大了眼睛。
“陛下,不知道您說的這種戴罪立功的機會是什麽,老臣願意幹! ”
“就憑你,想要帶著立功,你也配?
之前吐蕃人前來向我大唐求親。
我大唐也答應了他們的,下嫁的便是文成公主。
但是一個小小的異族,豈能配得上是我大唐公主?
而你的女兒,跟文成公主年齡相仿,長相還差不多。
所以朕便給你這一次機會,你的女兒,代替文成公主,下嫁給吐蕃。
隻要你的女兒,把這件事情辦好,這件事情就算是帶罪立功。
朕自然會原諒之前的事情,而你則轉化為平民,賜府邸,朕再安排幾個仆人先去伺候你,讓你安享晚年。”
這?
和親這件事情,他從來沒有想過,會碰到自己的頭上。
就在自己剛要說話的時候,一旁他的女兒,磕了一個頭。
轉頭看了一下自己的父親,現如今這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陛下,小女願意前去和親,懇請陛下,寬恕了我的父親。”
李二聽完,露出笑意。
下達命令,把禮部侍郎在天牢裏放了出來。
在長安城安排了一個小院,賜給了他兩個仆人。
他女兒,安排到了另一個宮殿,開始由皇宮裏的人教他公主禮儀。
所有的事情處理好,轉頭看向了李道宗。
“ 陛下這?”
“ 他吐蕃小兒,豈能配得上我大唐公主?
這件事情,朕決定反悔了!”
李道宗一聽,瞬間變得激動,其一,自己的女兒不用出嫁。
其二,陛下就是陛下,果然強。
經過這些時日的強化訓練,她也已經掌握了公主的一些基本禮儀。
再加上自己從小學習琴棋書畫,這點東西隨心應手。
接下來的這幾天,便進了李道宗的府邸,跟文成公主吃住在一起。
而李道宗迴到了府邸,把這件事情給自己的女兒說了一遍。
自己的女兒,聽完驚掉了下巴。
再一看,她的打扮,還真跟自己長的一樣。
接下來的時間,他們二人,姐妹相稱,文成公主,把很多東西都告訴了她。
這幾天,祿東讚也沒有閑著,再次逛了一下長安城。
去了珍寶樓,花重金,把所有的馬車全部購買。
因為他得到了消息,這裏的馬車又舒服,速度又快。
現在他恨不得,以最快的速度,馬不停蹄的把大唐公主迎娶迴去。
得到消息的李二停下了筆,問道:
“這吐蕃使臣正在搞什麽?”
“ 啟奏陛下,我聽他們吐蕃人在說,自己是下國。
若是迎娶上國公主,一定要把最好的,都給上國公主。
所以在珍寶樓,買下了很多馬車,用來拉我大唐的人。
聽說,聽說他們為了買那些馬車,把自己的隨身物品都賣了。”
“ 哦,竟然還有此事?這吐蕃人倒是會辦事。
來人,傳我命令,賞賜他們吐蕃使臣銅錢萬貫,所有的東西,都由我大唐給他們買了。”
“是陛下。”
時間已到,臨行前一晚,他前去長安城,那個小院兒,見到了自己的父親。
給自己的父親磕了幾個頭,告訴他,在這裏好好的照顧自己。
此次去吐蕃,也算是自己的福報。
禮部侍郎,抱住自己的女兒,久久不肯鬆開。
時間已到,李道宗拿著聖旨,坐上了馬車。
臨行前,文成公主拉住她的手,給了她一袋子種子。
據她得到的消息,這吐蕃十分貧困,很多人都吃不上飯。
她也希望,她拿著這袋種子,可以到吐蕃種植,讓那裏的老百姓都能吃上飯。
希望她前去,能夠讓吐蕃與大唐不再有戰火。
而過了今日,李道宗的女兒,文成公主的封號被取消。
而禮部侍郎的女兒,則封為文成公主,成為替代品,前去下嫁吐蕃。
除了文成公主之外,包括文成公主身邊的丫鬟,李二也安排了人進行替換。
一言一行,都不能讓他們看出端倪。
而她也知道,若是被人看出了端倪,下場如何。
在臨行的那一天,李二大手一揮,賞賜吐蕃,書籍,工匠,跟著文成公主一同前去。
他隻是想到了林凡說了,自己大唐的公主,豈能下嫁給異族?
反倒是忘記了,林凡說的那些話,她們帶去了,先進的工匠和知識。
走的當日,一排排馬車,排滿了整個長安城內。
看著文成公主,帶著這些家仆,祿東讚把自己的馬車讓他出來,讓這些仆人,坐在那裏麵。
自己跟其他人,擠在了一輛破舊的馬車上,表現的非常低微。
跟隨祿東讚,一同前來的吐蕃侍衛,成為了趕車的車夫。
一行隊伍上百人,浩浩蕩蕩的離開了長安,駛向了遠方。
在書房的李二,聽到這個消息,再次哈哈大笑起來,這吐蕃人倒是不錯,雖然是蠻人。
“來人,傳我命令,從兵營調集1000騎兵,護送他們到邊境。”
“ 是,陛下。”
當他們駛出城外,一路向西的時候,後麵傳來馬蹄的聲音。
有幾個騎馬的將士,來到了最前麵。
迎親的隊伍,停下了腳步,祿東讚在車上,跳了下來。
“ 不知道將軍,還有什麽事情,要安排的嗎?”
“陛下有旨,讓我等,前來護送吐蕃使臣平安入吐蕃。”
“ 謝謝,謝謝各位將軍。”
隨後轉過身子,衝著長安的方向,行了個禮。
“謝謝天可汗。”
祿東讚上了馬車,整個隊伍浩浩蕩蕩的出發了。
5日後,他們到達了第1個城池,在這個城池稍作休息,又買了一些東西,繼續前行。
一路上安營紮寨,把所有的好東西,優先提供給唐人。
自己的這一些人,吃的都是簡簡單單的,,這一切都被這些唐人看在了眼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