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和人類命運
經典人文——人文思想卷 作者:餘秋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美]內格爾
自然主義認為,人類社會的出現與延續依賴於許多自然條件和生理條件,而這些條件不是一直存在,也不會長期持續下去。但是,自然主義不會因此而把人類及其業績看作是闖進自然界的東西,正如它也不認為天體或陸地上的原生動物的出現是闖進自然界的一樣。對宇宙來說,星球和人類都不是陌生的,即使星球和人類的生存條件隻偶然具備或隻為少數地區所有。的確,把人類生活看作是同自然界的戰爭,看作是同要消滅人類的不共戴天的仇敵的鬥爭,這隻不過是以惡魔代替萬能上帝地位的顛倒了的神學。這種觀點賦予人以在事物體製中的重要地位,既屬神人同形同性論,又不謙遜。
另一方麵,認為自然界是人類之“家”,就像它是其他一切事物之“家”一樣,否定宇宙力量一定要破壞人類活動的場景,絕不可由此闡發,自然界的每一部分都可以用隻標誌個體的人和人的行為的特征來說明。人無疑具有存在著的一切事物所共同的特征,但是,人也顯示出他所特有的特征和能力。如果對有生命或無生命的事物之間一切相互依賴的形式,以及他們表現出的各種活動,都作那種隻有參照人類心智才會具有可辨別內容的區分,那麽,這除了混亂之外,還能得到什麽呢?按照他們的觀點來看,無法區分開下屬兩種論點,一種論點認為人的特點無非就是完全可以用現代物理學的語言來表述的物質屬性,另一論點認為宇宙中任何一部分發生的每一變化和每一作用形態都不過是適合描述人類行為的某種範疇的例證。
的確,甚至一些堅定的自然主義者有時也推崇連續性,助長了這種混亂。自然主義一般注意自然界與生物進化中新形式的出現,從而強調人的特征與人所由產生的那些特征不是一迴事。然而,一些著名的現代自然主義者也堅持,偶爾還焦躁地認為,在人特有的特征與自然界和生物的特征之間存在著“連續性”。如果表明人特有的特征在某種意義上是和遍布於自然界的特征“相連續的”,人在事物的體製中的立足點確實就會更穩固些嗎?如果沒有這種連續性,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就會不那麽穩固嗎?在人類的某些特征方麵,進化的連續性的實際證明是確定無疑的,雖然在其他的特征方麵,也可能如此。但是,有時我感覺一些哲學家認為獲得這種連續性的普遍性十分重要,是延續殘存的古老的思想,照這種思想看來,隻有事物被看作產生確定結果的、有目的的體係時,才可以為人理解,因此,隻有設想自然界本身為人的棲息地,我們才能恰當地理解它。總之,觀點不褊狹的自然主義不同意在理論上把人融合到自然中,而以此作代價,即臆想宇宙的一切過程中都帶有人的感情、人類生活中的奮進,失敗和繁榮,並表明人最能代表、最能恰當地表現自然固有的構造。成熟的自然主義不是從存在於人的特殊性與普遍存在於一切事物之間的已被揭示或尚屬假定的連續性方麵來理解人是什麽的。成熟的自然主義力圖根據人的行動與成就,他的抱負與能力,他的局限性與悲劇性的失敗以及他洋溢才華和充滿想象的業績來評價人的本性,而不否認即使人的最獨特的特征也依賴於非人的事物。
簡言之,人的本性與曆史是人的而不是其他事物的本性與曆史,雖然掌握了有關其他事物的許多知識有助於對人是什麽作出公正的評價。尤其必須這樣來評定已提出的關於人的生活的理想是否合適,即根據追求和可能實現這些理想對人的能力的組織和發揮究竟有多大幫助,而不是根據他們的起因和來源。人的行為由許多動機所激勵,沒有哪一個動機本來就是善或是惡的,道德理想是交織在一起的衝動、願望和需要在想象中得到滿足。如果認真地對待理想,理想就會起到提示的作用,使人類力量得到平衡的發揮。道德理想與物理科學的理論一樣,不能自我證明,需要從經驗得到的滿足中找到證明來肯定它們,不管取舍和估量有用的資料的過程是多麽困難。道德問題起因於特殊的衝動與興趣之間的衝突。然而,借助於由研究非人的自然或被認為自然以外的東西而得到的標準,是不能卓有成效地解決這些問題的。如果道德問題畢竟可以得到解決,那麽,隻能是從人的特殊能力、曆史環境和獲得的技巧,以及改變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並重新引導日常行為的時機(由知識所陶冶的想象所揭示)
方麵來解決。既然人的美德的一部分是人的力量在其中成熟起來的社會的產物,自然主義的道德理論同時就是一種對文明的批判——對為人的精力開辟途徑的製度的批判——從而揭示社會為使不同的人的事業得到持久的滿足而擁有的各種形式和調配的可能性與局限性。
此外,譴責自然主義是一種對人類生活的悲慘景象毫無感覺的哲學,在我看來,這簡直可笑。自然主義與許多世界觀不同,對於人們以一種形式或另一種形式所經曆的勞而無功的失敗和不應遭受的痛苦並不從宇宙論方麵給予安慰。自然主義從不隱瞞自己的觀點:人類命運是兩種遺忘狀態之間的插曲。當然,自然主義不是一種絕望的哲學。因為自然主義徹底的多元論中的一個側麵是這樣一個真理,即人類之善不失為人類之善,雖然它的存在是暫時的。在自稱為自然主義者的人們中間,無疑會有愚蠢的樂觀主義者(雖然不隻在自然主義者中間)
;不過,人們一般是從別的方麵得到普遍改革方案的好消息的。無論是對自然主義十分重要的多元論,還是對科學理性的修養,都和這種武斷的假設不相容,即認為人類能夠通過科學最後的進步以及實施有效的自然和社會的革新來擺脫落在他們身上的一切憂傷和罪惡。的確,為什麽要設想一種運用科學研究的嚴謹邏輯的哲學,竟然因此而信奉沒有不可救藥之惡的說教呢?相反,人類理性隻能對付可以挽救之惡。同時,由於不可能在進行研究之前就很有根據地確定,什麽樣的人類之惡通過在人類事務中應用科學理性就能減輕(即使不能消除)
,自然主義不是一般的頹廢委棄的哲學,雖然它承認對當前證明為不可避免的現象隻能聽之任之,是比較明智的。人類理性不是達到人類之善的萬能工具,但這是我們掌握的唯一的、不可輕視的工具。雖然自然主義深深感到理性力量的實際局限性,但是這種局限性並不證明對一切都感到絕望的浪漫主義哲學正確,也不會使自然主義看不到運用經過訓練的理性有可能實現人類優異的特性。
自然主義認為,人類社會的出現與延續依賴於許多自然條件和生理條件,而這些條件不是一直存在,也不會長期持續下去。但是,自然主義不會因此而把人類及其業績看作是闖進自然界的東西,正如它也不認為天體或陸地上的原生動物的出現是闖進自然界的一樣。對宇宙來說,星球和人類都不是陌生的,即使星球和人類的生存條件隻偶然具備或隻為少數地區所有。的確,把人類生活看作是同自然界的戰爭,看作是同要消滅人類的不共戴天的仇敵的鬥爭,這隻不過是以惡魔代替萬能上帝地位的顛倒了的神學。這種觀點賦予人以在事物體製中的重要地位,既屬神人同形同性論,又不謙遜。
另一方麵,認為自然界是人類之“家”,就像它是其他一切事物之“家”一樣,否定宇宙力量一定要破壞人類活動的場景,絕不可由此闡發,自然界的每一部分都可以用隻標誌個體的人和人的行為的特征來說明。人無疑具有存在著的一切事物所共同的特征,但是,人也顯示出他所特有的特征和能力。如果對有生命或無生命的事物之間一切相互依賴的形式,以及他們表現出的各種活動,都作那種隻有參照人類心智才會具有可辨別內容的區分,那麽,這除了混亂之外,還能得到什麽呢?按照他們的觀點來看,無法區分開下屬兩種論點,一種論點認為人的特點無非就是完全可以用現代物理學的語言來表述的物質屬性,另一論點認為宇宙中任何一部分發生的每一變化和每一作用形態都不過是適合描述人類行為的某種範疇的例證。
的確,甚至一些堅定的自然主義者有時也推崇連續性,助長了這種混亂。自然主義一般注意自然界與生物進化中新形式的出現,從而強調人的特征與人所由產生的那些特征不是一迴事。然而,一些著名的現代自然主義者也堅持,偶爾還焦躁地認為,在人特有的特征與自然界和生物的特征之間存在著“連續性”。如果表明人特有的特征在某種意義上是和遍布於自然界的特征“相連續的”,人在事物的體製中的立足點確實就會更穩固些嗎?如果沒有這種連續性,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就會不那麽穩固嗎?在人類的某些特征方麵,進化的連續性的實際證明是確定無疑的,雖然在其他的特征方麵,也可能如此。但是,有時我感覺一些哲學家認為獲得這種連續性的普遍性十分重要,是延續殘存的古老的思想,照這種思想看來,隻有事物被看作產生確定結果的、有目的的體係時,才可以為人理解,因此,隻有設想自然界本身為人的棲息地,我們才能恰當地理解它。總之,觀點不褊狹的自然主義不同意在理論上把人融合到自然中,而以此作代價,即臆想宇宙的一切過程中都帶有人的感情、人類生活中的奮進,失敗和繁榮,並表明人最能代表、最能恰當地表現自然固有的構造。成熟的自然主義不是從存在於人的特殊性與普遍存在於一切事物之間的已被揭示或尚屬假定的連續性方麵來理解人是什麽的。成熟的自然主義力圖根據人的行動與成就,他的抱負與能力,他的局限性與悲劇性的失敗以及他洋溢才華和充滿想象的業績來評價人的本性,而不否認即使人的最獨特的特征也依賴於非人的事物。
簡言之,人的本性與曆史是人的而不是其他事物的本性與曆史,雖然掌握了有關其他事物的許多知識有助於對人是什麽作出公正的評價。尤其必須這樣來評定已提出的關於人的生活的理想是否合適,即根據追求和可能實現這些理想對人的能力的組織和發揮究竟有多大幫助,而不是根據他們的起因和來源。人的行為由許多動機所激勵,沒有哪一個動機本來就是善或是惡的,道德理想是交織在一起的衝動、願望和需要在想象中得到滿足。如果認真地對待理想,理想就會起到提示的作用,使人類力量得到平衡的發揮。道德理想與物理科學的理論一樣,不能自我證明,需要從經驗得到的滿足中找到證明來肯定它們,不管取舍和估量有用的資料的過程是多麽困難。道德問題起因於特殊的衝動與興趣之間的衝突。然而,借助於由研究非人的自然或被認為自然以外的東西而得到的標準,是不能卓有成效地解決這些問題的。如果道德問題畢竟可以得到解決,那麽,隻能是從人的特殊能力、曆史環境和獲得的技巧,以及改變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並重新引導日常行為的時機(由知識所陶冶的想象所揭示)
方麵來解決。既然人的美德的一部分是人的力量在其中成熟起來的社會的產物,自然主義的道德理論同時就是一種對文明的批判——對為人的精力開辟途徑的製度的批判——從而揭示社會為使不同的人的事業得到持久的滿足而擁有的各種形式和調配的可能性與局限性。
此外,譴責自然主義是一種對人類生活的悲慘景象毫無感覺的哲學,在我看來,這簡直可笑。自然主義與許多世界觀不同,對於人們以一種形式或另一種形式所經曆的勞而無功的失敗和不應遭受的痛苦並不從宇宙論方麵給予安慰。自然主義從不隱瞞自己的觀點:人類命運是兩種遺忘狀態之間的插曲。當然,自然主義不是一種絕望的哲學。因為自然主義徹底的多元論中的一個側麵是這樣一個真理,即人類之善不失為人類之善,雖然它的存在是暫時的。在自稱為自然主義者的人們中間,無疑會有愚蠢的樂觀主義者(雖然不隻在自然主義者中間)
;不過,人們一般是從別的方麵得到普遍改革方案的好消息的。無論是對自然主義十分重要的多元論,還是對科學理性的修養,都和這種武斷的假設不相容,即認為人類能夠通過科學最後的進步以及實施有效的自然和社會的革新來擺脫落在他們身上的一切憂傷和罪惡。的確,為什麽要設想一種運用科學研究的嚴謹邏輯的哲學,竟然因此而信奉沒有不可救藥之惡的說教呢?相反,人類理性隻能對付可以挽救之惡。同時,由於不可能在進行研究之前就很有根據地確定,什麽樣的人類之惡通過在人類事務中應用科學理性就能減輕(即使不能消除)
,自然主義不是一般的頹廢委棄的哲學,雖然它承認對當前證明為不可避免的現象隻能聽之任之,是比較明智的。人類理性不是達到人類之善的萬能工具,但這是我們掌握的唯一的、不可輕視的工具。雖然自然主義深深感到理性力量的實際局限性,但是這種局限性並不證明對一切都感到絕望的浪漫主義哲學正確,也不會使自然主義看不到運用經過訓練的理性有可能實現人類優異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