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窯鎮隸屬於三門市陝州縣張抃鄉的一個鎮,繁華談不上,但也不算窮,隻能說一般般吧,全鎮麵積接近三百平方公裏,鎮中心不大,長不過三公裏,寬不兩公裏,距離縣城9.5公裏,市中心25.4公裏,均有公路可以開車直達,倒也算方便。聽其名稱也知道,張姓在這個地方占有主導地位,全鎮四萬多人口,差不多有一半都姓張。張家耀鎮下轄41個村委會,三百多個村民小組,比鄰甘山國家級森林公園和自有豫州地坑院兩大旅遊資源,鎮轄下溝村的“豫西剪紙”曾被全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稱讚為“華夏剪紙第一村”。有了這些資源,這個四萬多人的小鎮倒不至於受窮。
張偉的家在鎮中學的家屬院裏,是張偉母親所在學校分配的老房子,建築麵積隻有六十多平米,使用麵積隻有五十七平米,兩室一廳,客廳還算大,但廚房、臥室和衛生間就有點小,五個人住有點緊緊巴巴,父母住一間,徐婭楠和櫻子住到張偉原來的房間,張偉就隻能在沙發上將就一下。不過這也沒什麽,張偉曾聽宿舍的李誌文說過,在魔都,有些三世同堂六七口子人同住二三十平米的老公房也都住下了,這麽一比,近六十平米住五個人已經算夠寬敞了。
到了張偉家裏,張偉父母便著手開始打掃衛生,這本來應該是小年幹的事兒,但因為去支持張偉所以耽誤了,現在迴來,自然要盡快的先把衛生給搞好,人多力量大,一上午時間,屋裏麵就收拾的幾淨窗明的,所以中午吃了飯之後,李娟看外麵天氣很好,覺得人家徐婭楠和櫻子難得來做客,就讓張偉帶著徐婭楠和櫻子在周圍玩玩,比如可以去看看很有當地特色的地坑院什麽的。
張偉從善如流,便帶著二女出了門。
地坑院,在張偉的家鄉叫“地窯”,好聽的點的叫法也有叫“天井窯院”,這種建築其實就是在土質結實的地麵上挖出一個大坑,形成四四方方的天井,然後在天井之中挖出窯洞來居住的建築。別看這種建築看上去很原始,但卻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冬暖夏涼。夏天外麵三十多度的高溫,住在其中卻二十多度,到了晚上溫度更低,需要蓋棉被。到了冬天,寒風唿嘯,大雪紛飛,裏麵的溫度卻依舊是二十多度,住起來絲毫沒有陰冷和不適,如果非要說出一樁不好之處,就是采光很成問題,背光的窯洞內,白天光線也非常暗,需要開燈。
地坑院的曆史可以上溯到六千年前,在仰韶文化遺址被發現後,其中就有地坑院式的建築。現存曆史最遠的地坑院建築,距今差不多有二百多年,都夠得上文物建築的標準了。這種建築是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特別是幹旱少雨的情況和土質狀況創造出來的一種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築,充分體現了人類利用環境特征打造宜居建築的高超智慧,也造就了“進村不見房,聞聲不見人”的奇妙地下村莊景象。
張偉小的時候也曾住過這樣的建築,所以並不覺得這有什麽離奇的地方,但地坑院放到徐婭楠和櫻子的眼裏就成了很稀罕的景物,表現的非常驚奇,很有興趣,很想進到院子裏去看看。
看著兩個眼睛冒出小星星的美女,張偉有點犯難,他高中的時候就到縣一高去讀書,此後更是遠赴燕京求學,每年就算迴來也是過年和暑假,很少來到村子裏麵跟人打交道,這時間一長,十裏八村的也沒啥熟人,總不能貿然就帶著兩個女孩兒跑到人家的院子裏去,這太沒禮貌了。
正當張偉跟這兒尋思咋辦的時候,突然遠處傳來一個聲音,“你幾似sei?在玩兒赱嗦嘞?”
聽見當地的方言,張偉順著聲音看去,隻見一個小夥兒騎著一輛電動車停在一旁,很警惕的看著他們三個。
張偉一笑,也用土話說道:“我就似咋這兒嘞人,帶著夥計來耍嘞。”
那小夥兒一聽張偉開口,憨厚一笑,啥也沒說,騎著電動車就走了。
“張偉,你們剛才說的是當地話嗎?什麽意思?”徐婭楠沒聽懂張偉和年輕人的對話。
張偉道:“剛才那哥們問咱們仨是誰,在這兒幹什麽。我迴答我就是本地人,帶你們來玩兒的。”
“你們這地方的話好奇怪,我一點都聽不懂。”
“一個地方一種方言,這沒什麽奇怪的,就我們家鄉這一片,村和村之間的口音都有不同,別說你了,有時候我都發懵,比如我們這邊說的是陝縣話,再往西去,靈寶話跟我們這兒話口音就不一樣。”
徐婭楠點了點頭。
二人正說話間,那個騎電動車的小夥又迴來了,對張偉問道:“你是不是市裏頭來的?”(方言主要在於發音,用文字很難表達,今後就不用了。)
張偉道:“我就是張家窯鎮上的,我兩個朋友是外地人,沒見過咱這兒的地坑院,帶她們來看看。”
“哦,那你們看吧。”
說罷,小夥兒又要走,張偉急忙道:“你是不是有啥事兒?”
小夥兒道:“我還以為你們是市裏來買雞蛋的。”
“雞蛋?你買的是笨雞蛋嗎?”
“昂。”
“可以啊,我可以買點雞蛋,正好過年迴家用,咋賣的?”
“你是咱們鎮上的,我也不跟你多要,六塊錢一斤。”
“行,雞蛋呢?”
“在家呢,你跟我去拿吧。”
“你屋是在坑裏不?”
“昂。”
“走走走,正愁著沒法兒下去看看呢。”
張偉與小夥兒的對話徐婭楠和櫻子聽不懂,但看著張偉一臉高興的跟著小夥兒走,二女一頭霧水的跟在張偉身後。行不多時,來到了一個拐彎的下坡道,小夥兒捏著刹車率先下去,張偉帶著二女緊隨其後,過了一道木門,三人來到了一個地坑院當中。這個小院不大,也不像電視宣傳的那樣幹淨、整潔,院子裏收拾的到利索,小夥麻溜的從一間屋子裏拿出了一筐雞蛋,迴到院子裏。
“你要多少?”小夥兒向張偉問道。
張偉看了看了一筐雞蛋,問道:“你這有多少?”
小夥拿了一杆秤,稱了一下,說道:“這是十一斤,把框去了,算十斤吧。”
“我都要了,你這框多少錢?”張偉拿出了錢包。
“框不值錢,都是自家編的,你要的話送你了。”小夥兒很樸實。
張偉打開錢包發現裏麵都是一百的,便抽出一張來遞給小夥兒,說道:“就一張吧,我們在你這院裏看看,拍點照片,不要緊吧。”
“沒事兒,你隨便拍,想進屋看看也成,家裏也沒人,都去趕集了。”小夥兒接過錢有點不好意思,對張偉的要求很是大方。
年輕人收了前,推著電動車到一旁的牆根兒充電,張偉則帶著二女在這地坑院裏轉了起來,其實真正住人的地坑院也沒多大,就那幾間房,其中靠入口那一側的還要開出一個沒有門沿的洞,用來做廚房。不過徐婭楠和櫻子顯然好新奇十足,在得到了小夥兒的同意後,還找了一個房間進去看了看,尤其是徐婭楠更是對這裏的一切都充滿了新鮮感,不停的問這問那的,櫻子顯然也很好奇,但她卻沒有多問什麽,身份是篆刻在她靈魂裏的東西,可能很難磨滅掉了,作為一個仆人,哪能去向主人問東問西呢。
在這個小院裏呆了半個小時,終於滿足了徐婭楠的好奇心,三人與小夥兒作別,拎著一筐雞蛋離開了這裏。
開車迴去的路上,徐婭楠心情非常不錯,對張偉說道:“難怪人家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今天真是長見識了,原來咱們國家還有這麽神奇的建築,我以前聽都沒有聽說過。”
“哈哈,其實這樣的建築在北方還是蠻多的,你沒看那些抗戰時期的電影電視劇嗎?就連許多偉人都住過窯洞呢,這在北方很常見的。”張偉出來重新感受了一次地窯心情也很不錯。
徐婭楠道:“窯洞我知道啊,不過建在地下我沒有見過。張偉,你們老家這片還有什麽好玩的地方嗎?”
“有啊,還有很多呢,我們家後麵就是甘山國家森林公園,有豫西天然氧吧之稱,往西走還有函穀關,當年老子寫《道德經》的地方,‘紫氣東來’這個成語聽過吧,就出自於函穀關。函穀關不遠還有亞武山,據說是真武大帝出家的地方,我小時候就去過,山上還有一塊石頭叫照妖鏡呢,很有意思。我們向東還有仰韶文化遺址,市裏麵還有車馬坑、虢國博物館,對了,現在這個季節,可以去市裏麵的天鵝湖看天鵝。”張偉開始介紹家鄉的一些景點。
“天鵝!?真的假的,你們家鄉有天鵝啊?”
“你不知道三門市又叫天鵝之城嗎?每年大約都有數百隻大天鵝從西伯利亞飛到這兒來過冬,記得最多的一次來了上千隻呢。”
“張偉,現在可以去看天鵝嗎?”徐婭楠一臉興奮。
張偉看了看表,說道:“今天就算了吧,有點晚了,你要是想看的話,明天一早我帶你們去市裏的風景區去看,順便帶你們在市裏逛逛,可以吃一些我們當地的小吃。”
“太好了!”徐婭楠拍手叫好,一臉的開心。
下午到了家,張偉把雞蛋交給了母親,然後跟母親商量明天去風景區玩,李娟生活於此,對家鄉的景物早就看夠了,於是便讓張偉帶著兩個女孩兒去,而她和張父明天去集上買點年貨。
————————————————————
再次感謝“yuhaitao1983”的月票打賞,謝謝你的支持和鼓勵。
張偉的家在鎮中學的家屬院裏,是張偉母親所在學校分配的老房子,建築麵積隻有六十多平米,使用麵積隻有五十七平米,兩室一廳,客廳還算大,但廚房、臥室和衛生間就有點小,五個人住有點緊緊巴巴,父母住一間,徐婭楠和櫻子住到張偉原來的房間,張偉就隻能在沙發上將就一下。不過這也沒什麽,張偉曾聽宿舍的李誌文說過,在魔都,有些三世同堂六七口子人同住二三十平米的老公房也都住下了,這麽一比,近六十平米住五個人已經算夠寬敞了。
到了張偉家裏,張偉父母便著手開始打掃衛生,這本來應該是小年幹的事兒,但因為去支持張偉所以耽誤了,現在迴來,自然要盡快的先把衛生給搞好,人多力量大,一上午時間,屋裏麵就收拾的幾淨窗明的,所以中午吃了飯之後,李娟看外麵天氣很好,覺得人家徐婭楠和櫻子難得來做客,就讓張偉帶著徐婭楠和櫻子在周圍玩玩,比如可以去看看很有當地特色的地坑院什麽的。
張偉從善如流,便帶著二女出了門。
地坑院,在張偉的家鄉叫“地窯”,好聽的點的叫法也有叫“天井窯院”,這種建築其實就是在土質結實的地麵上挖出一個大坑,形成四四方方的天井,然後在天井之中挖出窯洞來居住的建築。別看這種建築看上去很原始,但卻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冬暖夏涼。夏天外麵三十多度的高溫,住在其中卻二十多度,到了晚上溫度更低,需要蓋棉被。到了冬天,寒風唿嘯,大雪紛飛,裏麵的溫度卻依舊是二十多度,住起來絲毫沒有陰冷和不適,如果非要說出一樁不好之處,就是采光很成問題,背光的窯洞內,白天光線也非常暗,需要開燈。
地坑院的曆史可以上溯到六千年前,在仰韶文化遺址被發現後,其中就有地坑院式的建築。現存曆史最遠的地坑院建築,距今差不多有二百多年,都夠得上文物建築的標準了。這種建築是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特別是幹旱少雨的情況和土質狀況創造出來的一種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築,充分體現了人類利用環境特征打造宜居建築的高超智慧,也造就了“進村不見房,聞聲不見人”的奇妙地下村莊景象。
張偉小的時候也曾住過這樣的建築,所以並不覺得這有什麽離奇的地方,但地坑院放到徐婭楠和櫻子的眼裏就成了很稀罕的景物,表現的非常驚奇,很有興趣,很想進到院子裏去看看。
看著兩個眼睛冒出小星星的美女,張偉有點犯難,他高中的時候就到縣一高去讀書,此後更是遠赴燕京求學,每年就算迴來也是過年和暑假,很少來到村子裏麵跟人打交道,這時間一長,十裏八村的也沒啥熟人,總不能貿然就帶著兩個女孩兒跑到人家的院子裏去,這太沒禮貌了。
正當張偉跟這兒尋思咋辦的時候,突然遠處傳來一個聲音,“你幾似sei?在玩兒赱嗦嘞?”
聽見當地的方言,張偉順著聲音看去,隻見一個小夥兒騎著一輛電動車停在一旁,很警惕的看著他們三個。
張偉一笑,也用土話說道:“我就似咋這兒嘞人,帶著夥計來耍嘞。”
那小夥兒一聽張偉開口,憨厚一笑,啥也沒說,騎著電動車就走了。
“張偉,你們剛才說的是當地話嗎?什麽意思?”徐婭楠沒聽懂張偉和年輕人的對話。
張偉道:“剛才那哥們問咱們仨是誰,在這兒幹什麽。我迴答我就是本地人,帶你們來玩兒的。”
“你們這地方的話好奇怪,我一點都聽不懂。”
“一個地方一種方言,這沒什麽奇怪的,就我們家鄉這一片,村和村之間的口音都有不同,別說你了,有時候我都發懵,比如我們這邊說的是陝縣話,再往西去,靈寶話跟我們這兒話口音就不一樣。”
徐婭楠點了點頭。
二人正說話間,那個騎電動車的小夥又迴來了,對張偉問道:“你是不是市裏頭來的?”(方言主要在於發音,用文字很難表達,今後就不用了。)
張偉道:“我就是張家窯鎮上的,我兩個朋友是外地人,沒見過咱這兒的地坑院,帶她們來看看。”
“哦,那你們看吧。”
說罷,小夥兒又要走,張偉急忙道:“你是不是有啥事兒?”
小夥兒道:“我還以為你們是市裏來買雞蛋的。”
“雞蛋?你買的是笨雞蛋嗎?”
“昂。”
“可以啊,我可以買點雞蛋,正好過年迴家用,咋賣的?”
“你是咱們鎮上的,我也不跟你多要,六塊錢一斤。”
“行,雞蛋呢?”
“在家呢,你跟我去拿吧。”
“你屋是在坑裏不?”
“昂。”
“走走走,正愁著沒法兒下去看看呢。”
張偉與小夥兒的對話徐婭楠和櫻子聽不懂,但看著張偉一臉高興的跟著小夥兒走,二女一頭霧水的跟在張偉身後。行不多時,來到了一個拐彎的下坡道,小夥兒捏著刹車率先下去,張偉帶著二女緊隨其後,過了一道木門,三人來到了一個地坑院當中。這個小院不大,也不像電視宣傳的那樣幹淨、整潔,院子裏收拾的到利索,小夥麻溜的從一間屋子裏拿出了一筐雞蛋,迴到院子裏。
“你要多少?”小夥兒向張偉問道。
張偉看了看了一筐雞蛋,問道:“你這有多少?”
小夥拿了一杆秤,稱了一下,說道:“這是十一斤,把框去了,算十斤吧。”
“我都要了,你這框多少錢?”張偉拿出了錢包。
“框不值錢,都是自家編的,你要的話送你了。”小夥兒很樸實。
張偉打開錢包發現裏麵都是一百的,便抽出一張來遞給小夥兒,說道:“就一張吧,我們在你這院裏看看,拍點照片,不要緊吧。”
“沒事兒,你隨便拍,想進屋看看也成,家裏也沒人,都去趕集了。”小夥兒接過錢有點不好意思,對張偉的要求很是大方。
年輕人收了前,推著電動車到一旁的牆根兒充電,張偉則帶著二女在這地坑院裏轉了起來,其實真正住人的地坑院也沒多大,就那幾間房,其中靠入口那一側的還要開出一個沒有門沿的洞,用來做廚房。不過徐婭楠和櫻子顯然好新奇十足,在得到了小夥兒的同意後,還找了一個房間進去看了看,尤其是徐婭楠更是對這裏的一切都充滿了新鮮感,不停的問這問那的,櫻子顯然也很好奇,但她卻沒有多問什麽,身份是篆刻在她靈魂裏的東西,可能很難磨滅掉了,作為一個仆人,哪能去向主人問東問西呢。
在這個小院裏呆了半個小時,終於滿足了徐婭楠的好奇心,三人與小夥兒作別,拎著一筐雞蛋離開了這裏。
開車迴去的路上,徐婭楠心情非常不錯,對張偉說道:“難怪人家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今天真是長見識了,原來咱們國家還有這麽神奇的建築,我以前聽都沒有聽說過。”
“哈哈,其實這樣的建築在北方還是蠻多的,你沒看那些抗戰時期的電影電視劇嗎?就連許多偉人都住過窯洞呢,這在北方很常見的。”張偉出來重新感受了一次地窯心情也很不錯。
徐婭楠道:“窯洞我知道啊,不過建在地下我沒有見過。張偉,你們老家這片還有什麽好玩的地方嗎?”
“有啊,還有很多呢,我們家後麵就是甘山國家森林公園,有豫西天然氧吧之稱,往西走還有函穀關,當年老子寫《道德經》的地方,‘紫氣東來’這個成語聽過吧,就出自於函穀關。函穀關不遠還有亞武山,據說是真武大帝出家的地方,我小時候就去過,山上還有一塊石頭叫照妖鏡呢,很有意思。我們向東還有仰韶文化遺址,市裏麵還有車馬坑、虢國博物館,對了,現在這個季節,可以去市裏麵的天鵝湖看天鵝。”張偉開始介紹家鄉的一些景點。
“天鵝!?真的假的,你們家鄉有天鵝啊?”
“你不知道三門市又叫天鵝之城嗎?每年大約都有數百隻大天鵝從西伯利亞飛到這兒來過冬,記得最多的一次來了上千隻呢。”
“張偉,現在可以去看天鵝嗎?”徐婭楠一臉興奮。
張偉看了看表,說道:“今天就算了吧,有點晚了,你要是想看的話,明天一早我帶你們去市裏的風景區去看,順便帶你們在市裏逛逛,可以吃一些我們當地的小吃。”
“太好了!”徐婭楠拍手叫好,一臉的開心。
下午到了家,張偉把雞蛋交給了母親,然後跟母親商量明天去風景區玩,李娟生活於此,對家鄉的景物早就看夠了,於是便讓張偉帶著兩個女孩兒去,而她和張父明天去集上買點年貨。
————————————————————
再次感謝“yuhaitao1983”的月票打賞,謝謝你的支持和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