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蛇指輕彈小衙內麵上,隻怪這小畜生發病,不然早便迴了城,此刻吃著大燒餅還撐。
“彈我做甚?”小衙內捂麵叫道,“君子動口不動手。”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1)小蛇將雙手放上小孩兩頰,邊扯邊道。
“君子小人憑素養識別,豈是憑身材大小。閣下此言差矣。況君子親而不褻,閣下自重。”小衙內欲撥開頰邊肆虐之手,兩眼圓睜,甚是正氣凜然。
“君子親而不褻是哪裏的話?”小蛇問道。
“想當然爾。”依然正氣凜然。
“```”
小蛇放開衙內,嗤笑出聲。
“小畜生,你家隻你一個小孩?”
“我有三個姐姐,還有個弟弟。同媽媽在眉山。”
咦?
“你怎就自家來此?”
“大母娘家在此地,我同她迴來耍。”
“你爹爹沒有來麽?”
“哥哥話卻甚多,我爹爹幹哥哥甚事?”小衙內睨著小蛇。
“我聽聞你爹爹上京趕考,中了榜,作了個大學士。在下甚想一睹大學士尊容。”
“你卻是哪裏聽來的鬼話,我爹爹在家苦讀,解試仍未中哩。”
小蛇笑道:“那我是錯聽了。小畜牲,你叫甚麽?”
“我叫小畜牲。”小衙內吊著眼,哼道。
“衙內大人不記小人過。在下柳溪蛇,柳樹之柳,溪水之溪,蛇``````”
“我曉得,便是柳溪邊上一尾滑蛇。小可蘇````”
衙內還未說完,一個婢子便入來,道:“小主人,老夫人喚你到前廳。”
神醫吳望見徒弟的芊芊玉手為小衙內所牽,不由悶笑。小蛇臉色丕變,以目惡視。
“大母安好。”小衙內請安道,手猶自未曾放開。
“問過吳太丞好。”老夫人道。
“吳太丞安好。”小衙內往地上一跪,磕了個響頭,“多謝太丞救命之恩。”
神醫吳繃麵,沉聲道:“小衙內不必多禮。”嘴形奇異。
小衙內一骨碌爬起,小手複牽緊一旁小蛇的手。
神醫吳嘴角抽動。
“煩勞吳太丞替小孫號一號脈。”老夫人道。
婢子搬張小凳在神醫案邊置下,小衙內坐下,小蛇遞上絲枕,墊起小衙內腕部。神醫吳撚著三指,在小衙內寸關尺上輕放。
半支香工夫,神醫吳縮迴手,令衙內伸舌。
“小孫此病便是如何?”
神醫吳晙一晙徒弟,道:“小蛇,替為師的將書箱來。”
小蛇知趣,曳著小衙內的手道:“小衙內,且領我去廂房取書箱。”
待孩兒們行遠去了,老夫人蹙眉道:“實不相瞞,小孫近半年尋醫無數,有道癲的,有道說狂的,有道痰迷心竅,有道心經蓄熱,有道中鬼祟。凡此種種,湯藥不知服了多少,隻沒個定論,老身也不識得這許多。”
“隻按證看,便是個癲證。癲者可歲一發,不治便數月發,再不治便月四五發。有恐甚,叫笑,自語,有妄見,有謾罵。(2)醒時自好,便憶不得。”吳太丞道。
“如何個癲,癲了這許久,吃了許多藥也不見好。”老夫人道,“有醫者道是狂證,卻不是?”
“狂者發病延綿數月,不似這般即過即好。且日夜不休,少臥不饑。時自高賢,自辯智,自尊貴(2)。衙內醒時甚好。況狂者多年長,小衙內年歲尚未到。”神醫吳道,“隻是脈相,卻不似癲。”
“卻如何說?”
“癲者,為胎病,發時其脈三部陰陽俱盛。癲者乃陽附陰,腰以下至足熱,腰上寒也。在下看衙內,脈弦浮,苔黃膩,身不甚寒熱,倒似肝風行上。”神醫吳道。
“肝風?”
“肝風者,動也,即為搐搦。醫者言有癇,癇即俗稱‘羊角風’。癇證便是可有這番脈相。”神醫吳道,“隻這妄見謾罵,於癇者甚是少見。”
“羊角風卻不是僵仆羊鳴?”
“正是,癇證常是僵仆,或乃手足相引,或角弓反張,或為搐搦,或作六畜聲,口角咼斜,頻頻吐涎。”神醫吳道。
老夫人尋思片刻,道,“我兒新婦即有此證,太丞說此病是胎傳?”
“那倒未必。”神醫吳道,“在下尚有一事不解。貴莊上不見畜豬牛馬,平日裏飲食有人送來?”
“此去不遠,有個李家莊,莊上多租著敝處田地,平日免不得捎些豬羊,自家莊上竟不必畜養。”
話到此間,小衙內複牽了小蛇來到堂前。小蛇背著書箱,往地上一放。手尚未收拾,又叫小衙內牽牢了。
神醫吳一臉溫順望向徒兒,嘴角眼角隻是抽搐不斷。小蛇聳眉離棱,瞪得目珠子白多黑少。
“衙內,時常可去廚子那裏耍?”神醫吳咳了一聲,問道。
小衙內偷眼晙他大母,大母沉下臉。遂乖覺搖搖頭。
神醫轉身問老夫人:“衙內發病前可曾食過生肉?”
“生肉?”小衙內瞪大眼,“莫不是有烏目珠的白肉?????”
“小青!閉嘴。”老夫人厲聲喝道。小衙內噤聲。
老夫人神色稍霽,望向神醫吳道:“小孫胡話不堪入太丞耳,太丞休見他罪過。”
神醫吳笑道:“孩童一派純真之言,在下豈會當真?”
“時辰不早,定趕不及日落前出山,太丞何不就此在敝舍暫歇,明日好安生趕路?”老夫人道。
“如此甚好。”偏離小蛇的目光如炬萬箭穿心,吳太丞笑著應承。
作者有話要說:
1、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論語·陽貨》
2、癲症,癇證的考證出自於《張氏醫通》,原文引用
第4章 遊醫(4)
老夫人命婢子領了神醫和小蛇,往西廂上首二樓第一間屋子去了。西廂說道是客舍,和大堂隔著一個偏廳,一個迴廊,一個院子,格局倒與東廂一般無二。便是那院心裏立著個六角小亭,題著“野春亭”,周遭一彎清水溝渠曲折而過,雜植著各色山花香草。院子西側植有幾株桂樹,有疊人那般高。此時正發春梢,青嫩之極。
見那屋子時,和東廂首屋格局頗似,卻不見案桌席地,隻見高桌交椅。山水屏風後一張臥榻,一圍七彩幔圍著一張黑漆楠木床。
婢子置下青釉水甌,抬起淨水瓶注滿兩甌,便近窗邊開了內扇,支起雕花窗扇。神醫吳坐下窗邊交椅,望著桂樹歎道:“待秋來定是花香滿樓,丹色滿眼。”
“太丞怎知便是丹桂?”婢子笑道,聲似銀鈴。
“金桂銀桂,都叫花兒奪了葉兒養份,哪似丹桂葉兒這般肥厚?”神醫吳一雙星目閃閃盯著婢子胸前,道。
“太丞莫不是在調笑奴婢?”婢子也不惱。
“哐!”
神醫捂著後腦,金星飛蹦。
小蛇拾起地麵筆架,道:“師父,你閑常道家中鎦金筆架甚是俗氣,此莊倒是蓄了上好青玉筆架,你看如何?”
“好,好,好,摔折了便押你作馬童賠主人家。”神醫忍氣吞聲不得。
婢子掩口笑道:“你家徒兒這般伶俐,隻怕馬兒消受不起。”
“煩勞姐姐一路領來,我家師父平日便精力不濟,今番趕了這些路,隻為慕這蜀中木筆,不想在此耽擱了行程,卻也好歇息下,容待擬下小衙內藥方。”小蛇笑吟吟道。
“小官人所言極是,待酉牌晚飯時,奴婢再來叨擾。”婢子道了聲福,退下了。
小蛇始打疊書箱。擦了火折子,點起案上油燈,小金夾子夾出適才用畢銀針,過火,一趟,二趟,三趟,四趟??????
“徒兒,須不是炙肉。”神醫吳背朝小蛇,托腮望亭,道。
“師父倘不多事,原也不必肉疼這銀針。”小蛇將炙過銀針投入瓷瓶,滋地竄起一股酒味。
“倘不多事,怎知那物事已到了他人之手?”神醫依舊望亭,道。
小蛇停下手,半晌道:“那物事人人避之唯恐不及,怎會?????”
神醫指彈窗框,篤篤作響。
建陽家中閣樓窗甚是樸素,隻便是外頭裝了杉欞,內裏兩扇窗瓣,天冷便合上,天熱便敞著。過了荊湖,才曉得有這般的窗花——雕牡丹芍藥,刻喜鵲杜鵑,甚或人物車馬,佛道故事。隻有一處甚麻煩,裏頭窗瓣開了不算,須得取用棍棒支了外窗,方算開窗。
卻不知這庸醫又如何盤算了?小蛇心裏暗罵,終日托著尋訪木筆川貝使君子之名四處遊蕩,丟了家中生藥鋪子生計理會不得,盡日也不見在銀錢上使力,非要山窮水盡才去偷雞摸狗混吃騙喝,誰曉得在盤算甚麽。
打疊了書箱,稍覺口幹,轉身將水甌,適才兩甌隻餘了一甌。
那餘下的一甌胎薄如紙,釉恰似雨過天青雲破處,一抹微青籠著一層薄紗,拾起看時,順光逆光色又微有變幻,饒是無眼力的小蛇,也識得不是甚俗物。
一口飲盡甌中涼水,小蛇抬起甌底,儼然刻著一個“柴”字。
“主人家姓柴,”小蛇放下甌,“小青自言姓蘇。即是他大母娘家,怎不見個主事的男子?”
“管他作甚。”神醫轉迴身,道。
小蛇上前,手將入神醫衣襟,掏出一個水甌,一個茶盞,在神醫跟前晃了晃,咬牙道:“師父要盜,也須走前再盜,你道恰才的婢子不會來收甌?”
“彈我做甚?”小衙內捂麵叫道,“君子動口不動手。”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1)小蛇將雙手放上小孩兩頰,邊扯邊道。
“君子小人憑素養識別,豈是憑身材大小。閣下此言差矣。況君子親而不褻,閣下自重。”小衙內欲撥開頰邊肆虐之手,兩眼圓睜,甚是正氣凜然。
“君子親而不褻是哪裏的話?”小蛇問道。
“想當然爾。”依然正氣凜然。
“```”
小蛇放開衙內,嗤笑出聲。
“小畜生,你家隻你一個小孩?”
“我有三個姐姐,還有個弟弟。同媽媽在眉山。”
咦?
“你怎就自家來此?”
“大母娘家在此地,我同她迴來耍。”
“你爹爹沒有來麽?”
“哥哥話卻甚多,我爹爹幹哥哥甚事?”小衙內睨著小蛇。
“我聽聞你爹爹上京趕考,中了榜,作了個大學士。在下甚想一睹大學士尊容。”
“你卻是哪裏聽來的鬼話,我爹爹在家苦讀,解試仍未中哩。”
小蛇笑道:“那我是錯聽了。小畜牲,你叫甚麽?”
“我叫小畜牲。”小衙內吊著眼,哼道。
“衙內大人不記小人過。在下柳溪蛇,柳樹之柳,溪水之溪,蛇``````”
“我曉得,便是柳溪邊上一尾滑蛇。小可蘇````”
衙內還未說完,一個婢子便入來,道:“小主人,老夫人喚你到前廳。”
神醫吳望見徒弟的芊芊玉手為小衙內所牽,不由悶笑。小蛇臉色丕變,以目惡視。
“大母安好。”小衙內請安道,手猶自未曾放開。
“問過吳太丞好。”老夫人道。
“吳太丞安好。”小衙內往地上一跪,磕了個響頭,“多謝太丞救命之恩。”
神醫吳繃麵,沉聲道:“小衙內不必多禮。”嘴形奇異。
小衙內一骨碌爬起,小手複牽緊一旁小蛇的手。
神醫吳嘴角抽動。
“煩勞吳太丞替小孫號一號脈。”老夫人道。
婢子搬張小凳在神醫案邊置下,小衙內坐下,小蛇遞上絲枕,墊起小衙內腕部。神醫吳撚著三指,在小衙內寸關尺上輕放。
半支香工夫,神醫吳縮迴手,令衙內伸舌。
“小孫此病便是如何?”
神醫吳晙一晙徒弟,道:“小蛇,替為師的將書箱來。”
小蛇知趣,曳著小衙內的手道:“小衙內,且領我去廂房取書箱。”
待孩兒們行遠去了,老夫人蹙眉道:“實不相瞞,小孫近半年尋醫無數,有道癲的,有道說狂的,有道痰迷心竅,有道心經蓄熱,有道中鬼祟。凡此種種,湯藥不知服了多少,隻沒個定論,老身也不識得這許多。”
“隻按證看,便是個癲證。癲者可歲一發,不治便數月發,再不治便月四五發。有恐甚,叫笑,自語,有妄見,有謾罵。(2)醒時自好,便憶不得。”吳太丞道。
“如何個癲,癲了這許久,吃了許多藥也不見好。”老夫人道,“有醫者道是狂證,卻不是?”
“狂者發病延綿數月,不似這般即過即好。且日夜不休,少臥不饑。時自高賢,自辯智,自尊貴(2)。衙內醒時甚好。況狂者多年長,小衙內年歲尚未到。”神醫吳道,“隻是脈相,卻不似癲。”
“卻如何說?”
“癲者,為胎病,發時其脈三部陰陽俱盛。癲者乃陽附陰,腰以下至足熱,腰上寒也。在下看衙內,脈弦浮,苔黃膩,身不甚寒熱,倒似肝風行上。”神醫吳道。
“肝風?”
“肝風者,動也,即為搐搦。醫者言有癇,癇即俗稱‘羊角風’。癇證便是可有這番脈相。”神醫吳道,“隻這妄見謾罵,於癇者甚是少見。”
“羊角風卻不是僵仆羊鳴?”
“正是,癇證常是僵仆,或乃手足相引,或角弓反張,或為搐搦,或作六畜聲,口角咼斜,頻頻吐涎。”神醫吳道。
老夫人尋思片刻,道,“我兒新婦即有此證,太丞說此病是胎傳?”
“那倒未必。”神醫吳道,“在下尚有一事不解。貴莊上不見畜豬牛馬,平日裏飲食有人送來?”
“此去不遠,有個李家莊,莊上多租著敝處田地,平日免不得捎些豬羊,自家莊上竟不必畜養。”
話到此間,小衙內複牽了小蛇來到堂前。小蛇背著書箱,往地上一放。手尚未收拾,又叫小衙內牽牢了。
神醫吳一臉溫順望向徒兒,嘴角眼角隻是抽搐不斷。小蛇聳眉離棱,瞪得目珠子白多黑少。
“衙內,時常可去廚子那裏耍?”神醫吳咳了一聲,問道。
小衙內偷眼晙他大母,大母沉下臉。遂乖覺搖搖頭。
神醫轉身問老夫人:“衙內發病前可曾食過生肉?”
“生肉?”小衙內瞪大眼,“莫不是有烏目珠的白肉?????”
“小青!閉嘴。”老夫人厲聲喝道。小衙內噤聲。
老夫人神色稍霽,望向神醫吳道:“小孫胡話不堪入太丞耳,太丞休見他罪過。”
神醫吳笑道:“孩童一派純真之言,在下豈會當真?”
“時辰不早,定趕不及日落前出山,太丞何不就此在敝舍暫歇,明日好安生趕路?”老夫人道。
“如此甚好。”偏離小蛇的目光如炬萬箭穿心,吳太丞笑著應承。
作者有話要說:
1、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論語·陽貨》
2、癲症,癇證的考證出自於《張氏醫通》,原文引用
第4章 遊醫(4)
老夫人命婢子領了神醫和小蛇,往西廂上首二樓第一間屋子去了。西廂說道是客舍,和大堂隔著一個偏廳,一個迴廊,一個院子,格局倒與東廂一般無二。便是那院心裏立著個六角小亭,題著“野春亭”,周遭一彎清水溝渠曲折而過,雜植著各色山花香草。院子西側植有幾株桂樹,有疊人那般高。此時正發春梢,青嫩之極。
見那屋子時,和東廂首屋格局頗似,卻不見案桌席地,隻見高桌交椅。山水屏風後一張臥榻,一圍七彩幔圍著一張黑漆楠木床。
婢子置下青釉水甌,抬起淨水瓶注滿兩甌,便近窗邊開了內扇,支起雕花窗扇。神醫吳坐下窗邊交椅,望著桂樹歎道:“待秋來定是花香滿樓,丹色滿眼。”
“太丞怎知便是丹桂?”婢子笑道,聲似銀鈴。
“金桂銀桂,都叫花兒奪了葉兒養份,哪似丹桂葉兒這般肥厚?”神醫吳一雙星目閃閃盯著婢子胸前,道。
“太丞莫不是在調笑奴婢?”婢子也不惱。
“哐!”
神醫捂著後腦,金星飛蹦。
小蛇拾起地麵筆架,道:“師父,你閑常道家中鎦金筆架甚是俗氣,此莊倒是蓄了上好青玉筆架,你看如何?”
“好,好,好,摔折了便押你作馬童賠主人家。”神醫忍氣吞聲不得。
婢子掩口笑道:“你家徒兒這般伶俐,隻怕馬兒消受不起。”
“煩勞姐姐一路領來,我家師父平日便精力不濟,今番趕了這些路,隻為慕這蜀中木筆,不想在此耽擱了行程,卻也好歇息下,容待擬下小衙內藥方。”小蛇笑吟吟道。
“小官人所言極是,待酉牌晚飯時,奴婢再來叨擾。”婢子道了聲福,退下了。
小蛇始打疊書箱。擦了火折子,點起案上油燈,小金夾子夾出適才用畢銀針,過火,一趟,二趟,三趟,四趟??????
“徒兒,須不是炙肉。”神醫吳背朝小蛇,托腮望亭,道。
“師父倘不多事,原也不必肉疼這銀針。”小蛇將炙過銀針投入瓷瓶,滋地竄起一股酒味。
“倘不多事,怎知那物事已到了他人之手?”神醫依舊望亭,道。
小蛇停下手,半晌道:“那物事人人避之唯恐不及,怎會?????”
神醫指彈窗框,篤篤作響。
建陽家中閣樓窗甚是樸素,隻便是外頭裝了杉欞,內裏兩扇窗瓣,天冷便合上,天熱便敞著。過了荊湖,才曉得有這般的窗花——雕牡丹芍藥,刻喜鵲杜鵑,甚或人物車馬,佛道故事。隻有一處甚麻煩,裏頭窗瓣開了不算,須得取用棍棒支了外窗,方算開窗。
卻不知這庸醫又如何盤算了?小蛇心裏暗罵,終日托著尋訪木筆川貝使君子之名四處遊蕩,丟了家中生藥鋪子生計理會不得,盡日也不見在銀錢上使力,非要山窮水盡才去偷雞摸狗混吃騙喝,誰曉得在盤算甚麽。
打疊了書箱,稍覺口幹,轉身將水甌,適才兩甌隻餘了一甌。
那餘下的一甌胎薄如紙,釉恰似雨過天青雲破處,一抹微青籠著一層薄紗,拾起看時,順光逆光色又微有變幻,饒是無眼力的小蛇,也識得不是甚俗物。
一口飲盡甌中涼水,小蛇抬起甌底,儼然刻著一個“柴”字。
“主人家姓柴,”小蛇放下甌,“小青自言姓蘇。即是他大母娘家,怎不見個主事的男子?”
“管他作甚。”神醫轉迴身,道。
小蛇上前,手將入神醫衣襟,掏出一個水甌,一個茶盞,在神醫跟前晃了晃,咬牙道:“師父要盜,也須走前再盜,你道恰才的婢子不會來收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