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教婦人割乳,怎不見你自宮!”
庸醫道:“倘馬口生了腎巗,須自宮時也當自宮。”
庸醫纏了數日,那家人隻是不采。後三五日,竟去報了官,領來幾個做公的,爭些兒叫捉拿到官,虧得小蛇伶俐,料望要弄出事來,早備了匹驃兒,見勢不妙,促那庸醫上馬,打馬飛走了。
庸醫沒做奈何處,隻得離了電白。在嶺南行了半年,返電白時,庸醫定要去造那家人。卻聽得那婦人月前已死,道是夜裏咯血不止,至晨便死。那家人見怪庸醫,道倘非是他的一語成韱,那婦人原不必要死,定索庸醫還一命來。
師徒二人逃出電白,那庸醫複叫小蛇痛罵一頓,庸醫也不惱,隻淡淡道:“命也。”
命也。
那日聽庸醫這般道,隻覺似曾相識,胸臆間一股痞悶揮之不去。當下哼道:“既知天命難違,你怎地還要爭?”
庸醫怔怔覷著小蛇,隻不開言。
那夜小蛇在電白縣外山中棄屋裏柴禾上翻覆間,隻聽得庸醫低聲道:“我也知天命難違,他也知天命難違,他不爭,我怎能不爭?”
卻不知是不是眠夢了。
小蛇萬般思量,多方開解,心下懨懨,隻覺那毒定不是庸醫造的。
午間濃霧驟起,那婦人自抱了劍,在一旁樹下歇息,候那觀察歸來。小蛇亦靠著一株栗樹,隻昏昏欲睡。
睜眼時,卻是天落豪雨,渾身透濕,冷極至齒牙交仗,他的手叫一個婦人曳著,死命兒奔跑。隻見得那婦人側影,卻不是紅衣娘子。那婦人身負一個竹籮,間中探出一個嬰孩腦袋,呀呀哭叫不休,麵上亦不知是雨是淚。
那婦人衣衫襤褸,麵色倉皇。小蛇卻覺自家矮了許多,看時,自家的臂膀卻甚肥短,直似五六歲小兒。
小蛇迴頭,卻見洪水滔天,打旋兒直奔而來,不須時,便淹過了他膝蓋,淌在水中,極是難行,那婦人卻拉扯他快走,小蛇臂膀兒生疼,哭叫道:“娘!娘!莫跑了,孩兒跑不動了!”那婦人原是他娘,他卻不識得了。
那婦人彎身抱他,仍是不停步兒跑,隻慢下許多,小蛇見四下數人亦在跑,跑得慢的,老弱的,隻旋漸叫水吞了,心內不由惶恐。那水在他娘身後追來,漸漫過娘的腿腰,見一旁的樹兒亦泡了泰半在水中。
那竹籮裏的孩兒卻不哭了,小蛇伸手摸時,那孩兒已然沒了鼻息,小蛇抽泣,啼道:“娘,二郎死了,二郎死了。”
那婦人卻解下竹籮,含淚丟入水中,將小蛇背在身後,卻走得極慢。那水漫過了婦人胸前。
婦人在水中行到一株桂樹邊——那樹約莫一丈高,便有一半兒在水中了,婦人叫小蛇攀上那樹枝兒,道:“我兒,水來時,便望上爬。”言畢,解開胸前,露出雙乳,叫小蛇吃奶。
小蛇吃了娘的奶,冰涼的。伸手要抓他娘時,一個浪兒卷來,娘不見了。小蛇嚎啕大哭。那浪打來,他聽娘的話,隻望上爬。直爬到樹梢兒,再沒處可爬。
小蛇不哭了,他望著四下黑黑的一片水,人都沒了,樹也沒了,他據的這株桂樹,竟是周遭最高一株。他情知下個浪頭打來,他也要如娘一般,叫水帶走了。
作者有話要說:
腎巗:其實就是龜頭癌。
乳巗:其實就是乳腺癌。
電白:在今廣東茂名市。北宋太祖開寶五年置縣。
第13章 官人(2)
小蛇睜眼時,隻見一張臉,似年方弱冠,眉清目朗,卻是庸醫年少時樣貌,此刻卻蹙著雙眉。
“你如今怎地?”那人開口問他道,這聲音,不是庸醫便是誰。
“熱甚。”小蛇低聲答他一句,兀自昏昏睡去。
再睜眼時,那人把了一碗藥汁放在他唇邊,他張口咽下,隻幹嘔數次,終是將那藥汁嘔出了。
小蛇隻覺熱甚,不知緣何喘粗氣,嘔光了藥汁,嘔了一肚子清水,再嘔幹了膽汁。周遭嘈雜,也不知是些甚麽人。他也無力去看。
小蛇合眼,情以為這番再難睜開。夢中見到爹娘抱著二郎在跟前走,卻待追上,娘卻將他推了迴去。
“娘,娘,休撇下孩兒獨自一人。”小蛇啼道,娘隻行的遠了,也不迴首。
那日再睜眼,見到一個哥哥,十一二歲年紀,拿著巾兒給他擦身,見他覺了,便叫道:“柳官人,柳官人,這童子省得事了!”
小蛇張口,卻開不得言,咽喉幹焦,似要起火,那官人近來他身前——便是那日頗似庸醫的那人,伸手便摘他人中,胃脘銀針,手中捧過一碗清水,把小蛇扶將起來,靠他唇邊。小蛇張口便吃,卻是溫水。
今番卻不曾嘔惡,小蛇吃畢一碗,待還討一碗,那官人卻不許了,道:“待歇息片刻再吃,免教嘔了。”
小蛇望著那官人,愔愔作啼,卻沒淚,亦沒聲,隻嘶叫了兩聲。
那官人輕撫小蛇後背,小蛇倚入他懷中,隻是幹啼。
那日,凡睜了眼,小蛇便被那哥哥伏侍著吃了許多水,間中有糖水,鹽水,吃了一碗藥。自覺身子熱稍退去。到得薄暮間睡覺來,那官人又伏侍著叫他吃了一碗鹽米湯。
不知是鹽也還是米湯吃將下去,頃刻便有了氣力,他轉頭看看,卻是在一個破廟內,抬眼便見一個泥塑彌勒佛身,掩在殘幔破幅的泥龕中,龕前一張雜木香案,已然斷了一半,卻不見蛛網塵埃,想是新收拾過。殿內殿外約莫一二十人,老老小小,坐的站的,也有如他一般躺倒的,殿外燃著幾團篝火,湯藥氣味彌漫。
是夜小蛇沉沉睡去,一夜無夢。
如此二三日後,小蛇咳喘漸歇,熱亦退散,日裏吃些粥水菜羹,一日一劑湯藥,煎作三趟吃了。
那哥哥喚作師勇,本是同他一般淮水南岸農家,家在張灣二三裏地外的肖寨,水來時,他哥哥遠遊未歸,他恰和嫂嫂在田頭耕作,便同嫂嫂一同逃來此處,寨上幾十口人四散,不知去了何方,獨他二人連寨上一個堂兄逃在此處。見今也不知哥哥迴鄉也無。
待小蛇可起身走動,師勇道他已來此五日。出到殿外,這破廟乃是建在一個無名的山坡上,師勇說是在定城縣城外北麵的山坡。小蛇自不曾去得甚麽定城,便不知自家何時來了此處。
那破廟中均是如他一般叫水淹了家宅的人,多是淮水南邊住的莊戶。發水後有些外匱病恙逃不遠的,縣城處不放他們入城,便都去到此處。聽師勇的嫂嫂春香道,初時不止這十幾人,有二十幾個,那柳官人來後,每日隻是看診施針煎藥,發濟糧食,晝夜不舍。先時來得重的幾個,想是染了溫病,水瀉不停,一二日內便死了。尚有一個叫枝丫山石刺深穿腿腳的,來時發膿潰爛,柳官人卻待破膿時,那腿已然發黑,便不敢破,熱了兩日,也便死了。隻便三個小兒,師勇隻崴了腳,敷了些通經活絡的外藥便好了。小蛇卻是重的,來時高熱不退,不省人事,後又咳喘咯痰,吃喝不得,柳官人以為他不治了,針刺艾灸湯藥一發齊上,情知竟好了。再有個小兒,才隻三四歲,亦是染了疫病,吃喝不得,每日隻是吐瀉,皮幹眼凹,施針便哭鬧,卻一日比一日漸微,亦隻兩三日便死了。
病得重的好的亦不在少數,李莊打漁的李順來時亦是水瀉,吃了幾劑藥,卻好了。師勇堂兄肖琳來時亦叫樹枝穿了小腿肉,深深一個透明窟窿,來時亦是發毒熱甚,幸而來得早,柳官人使個匕首刮肉放血,撒了金瘡藥,加服敗毒重藥數日。不然,便要如那折了腿腳的,毒漫身亡。
小蛇起身之時,間鋪躺了個婆子,春香道是他們來後一二日,柳官人自山下背來的。那婆子摔折了腿腳,又受了寒,每日隻是咳喘。柳官人使石膏替伊接續了斷腿,托春香伏侍他吃喝拉撒,那婆子初起隻是拒藥不吃,說行將就木之人,休白費了官人藥材。官人仍是每日摸脈煎藥,好言相勸,伊推脫不得,隻便吃了,也不見好。第八日守夜的六福哥不見婆婆,四處搜尋,見在廟後一株桂樹上,懸一條麻繩自盡了。
柳官人葬了婆婆,在墳前站了一晝一宵。眾人勸隻是不聽。亦不開言。次日卯時下山去,日影西斜時照舊扁擔兒挑迴一袋藥,一袋米。
師勇道,柳官人來時衣錦佩玉,銀帶絲履,這幾日卻換作葛衣芒鞋,定是將衣裳當了。
春香道,定城縣外發了水,光州知州非但不報,亦不讓災民入城,凡衣衫襤褸的,一發不許入城。談何賑濟!七裏崗饑民已然聚眾劫糧,卻叫官兵捉去杖責刺配——倘不是柳官人在此,料他們早是餓殍了。
時值七月,立秋剛過,不到處暑,水過後仍是殘暑。那日柳官人照舊去定城,李順哥,六福哥,王二哥幾個道倘要在此長住,恐柳官人吃不消,日前他們多已無恙,不妨去山下討些種子來種菜,平日也可伐些無主的野柴,打些獐兒兔兒雉兒,采些熟果兒到山下換些糧食。
這幾日便是每日柳官人挑米迴山,那幾個體健的後生打迴些野味,叫他們幾個小的同春香去采野菜,歸來便起爐造飯,倒也不曾餓得。
那水發得也不甚廣,下了旬日雨,也隻他們幾十個低窪的莊上遭了水,不曾漫到縣裏,就入淮水裏流去了。
庸醫道:“倘馬口生了腎巗,須自宮時也當自宮。”
庸醫纏了數日,那家人隻是不采。後三五日,竟去報了官,領來幾個做公的,爭些兒叫捉拿到官,虧得小蛇伶俐,料望要弄出事來,早備了匹驃兒,見勢不妙,促那庸醫上馬,打馬飛走了。
庸醫沒做奈何處,隻得離了電白。在嶺南行了半年,返電白時,庸醫定要去造那家人。卻聽得那婦人月前已死,道是夜裏咯血不止,至晨便死。那家人見怪庸醫,道倘非是他的一語成韱,那婦人原不必要死,定索庸醫還一命來。
師徒二人逃出電白,那庸醫複叫小蛇痛罵一頓,庸醫也不惱,隻淡淡道:“命也。”
命也。
那日聽庸醫這般道,隻覺似曾相識,胸臆間一股痞悶揮之不去。當下哼道:“既知天命難違,你怎地還要爭?”
庸醫怔怔覷著小蛇,隻不開言。
那夜小蛇在電白縣外山中棄屋裏柴禾上翻覆間,隻聽得庸醫低聲道:“我也知天命難違,他也知天命難違,他不爭,我怎能不爭?”
卻不知是不是眠夢了。
小蛇萬般思量,多方開解,心下懨懨,隻覺那毒定不是庸醫造的。
午間濃霧驟起,那婦人自抱了劍,在一旁樹下歇息,候那觀察歸來。小蛇亦靠著一株栗樹,隻昏昏欲睡。
睜眼時,卻是天落豪雨,渾身透濕,冷極至齒牙交仗,他的手叫一個婦人曳著,死命兒奔跑。隻見得那婦人側影,卻不是紅衣娘子。那婦人身負一個竹籮,間中探出一個嬰孩腦袋,呀呀哭叫不休,麵上亦不知是雨是淚。
那婦人衣衫襤褸,麵色倉皇。小蛇卻覺自家矮了許多,看時,自家的臂膀卻甚肥短,直似五六歲小兒。
小蛇迴頭,卻見洪水滔天,打旋兒直奔而來,不須時,便淹過了他膝蓋,淌在水中,極是難行,那婦人卻拉扯他快走,小蛇臂膀兒生疼,哭叫道:“娘!娘!莫跑了,孩兒跑不動了!”那婦人原是他娘,他卻不識得了。
那婦人彎身抱他,仍是不停步兒跑,隻慢下許多,小蛇見四下數人亦在跑,跑得慢的,老弱的,隻旋漸叫水吞了,心內不由惶恐。那水在他娘身後追來,漸漫過娘的腿腰,見一旁的樹兒亦泡了泰半在水中。
那竹籮裏的孩兒卻不哭了,小蛇伸手摸時,那孩兒已然沒了鼻息,小蛇抽泣,啼道:“娘,二郎死了,二郎死了。”
那婦人卻解下竹籮,含淚丟入水中,將小蛇背在身後,卻走得極慢。那水漫過了婦人胸前。
婦人在水中行到一株桂樹邊——那樹約莫一丈高,便有一半兒在水中了,婦人叫小蛇攀上那樹枝兒,道:“我兒,水來時,便望上爬。”言畢,解開胸前,露出雙乳,叫小蛇吃奶。
小蛇吃了娘的奶,冰涼的。伸手要抓他娘時,一個浪兒卷來,娘不見了。小蛇嚎啕大哭。那浪打來,他聽娘的話,隻望上爬。直爬到樹梢兒,再沒處可爬。
小蛇不哭了,他望著四下黑黑的一片水,人都沒了,樹也沒了,他據的這株桂樹,竟是周遭最高一株。他情知下個浪頭打來,他也要如娘一般,叫水帶走了。
作者有話要說:
腎巗:其實就是龜頭癌。
乳巗:其實就是乳腺癌。
電白:在今廣東茂名市。北宋太祖開寶五年置縣。
第13章 官人(2)
小蛇睜眼時,隻見一張臉,似年方弱冠,眉清目朗,卻是庸醫年少時樣貌,此刻卻蹙著雙眉。
“你如今怎地?”那人開口問他道,這聲音,不是庸醫便是誰。
“熱甚。”小蛇低聲答他一句,兀自昏昏睡去。
再睜眼時,那人把了一碗藥汁放在他唇邊,他張口咽下,隻幹嘔數次,終是將那藥汁嘔出了。
小蛇隻覺熱甚,不知緣何喘粗氣,嘔光了藥汁,嘔了一肚子清水,再嘔幹了膽汁。周遭嘈雜,也不知是些甚麽人。他也無力去看。
小蛇合眼,情以為這番再難睜開。夢中見到爹娘抱著二郎在跟前走,卻待追上,娘卻將他推了迴去。
“娘,娘,休撇下孩兒獨自一人。”小蛇啼道,娘隻行的遠了,也不迴首。
那日再睜眼,見到一個哥哥,十一二歲年紀,拿著巾兒給他擦身,見他覺了,便叫道:“柳官人,柳官人,這童子省得事了!”
小蛇張口,卻開不得言,咽喉幹焦,似要起火,那官人近來他身前——便是那日頗似庸醫的那人,伸手便摘他人中,胃脘銀針,手中捧過一碗清水,把小蛇扶將起來,靠他唇邊。小蛇張口便吃,卻是溫水。
今番卻不曾嘔惡,小蛇吃畢一碗,待還討一碗,那官人卻不許了,道:“待歇息片刻再吃,免教嘔了。”
小蛇望著那官人,愔愔作啼,卻沒淚,亦沒聲,隻嘶叫了兩聲。
那官人輕撫小蛇後背,小蛇倚入他懷中,隻是幹啼。
那日,凡睜了眼,小蛇便被那哥哥伏侍著吃了許多水,間中有糖水,鹽水,吃了一碗藥。自覺身子熱稍退去。到得薄暮間睡覺來,那官人又伏侍著叫他吃了一碗鹽米湯。
不知是鹽也還是米湯吃將下去,頃刻便有了氣力,他轉頭看看,卻是在一個破廟內,抬眼便見一個泥塑彌勒佛身,掩在殘幔破幅的泥龕中,龕前一張雜木香案,已然斷了一半,卻不見蛛網塵埃,想是新收拾過。殿內殿外約莫一二十人,老老小小,坐的站的,也有如他一般躺倒的,殿外燃著幾團篝火,湯藥氣味彌漫。
是夜小蛇沉沉睡去,一夜無夢。
如此二三日後,小蛇咳喘漸歇,熱亦退散,日裏吃些粥水菜羹,一日一劑湯藥,煎作三趟吃了。
那哥哥喚作師勇,本是同他一般淮水南岸農家,家在張灣二三裏地外的肖寨,水來時,他哥哥遠遊未歸,他恰和嫂嫂在田頭耕作,便同嫂嫂一同逃來此處,寨上幾十口人四散,不知去了何方,獨他二人連寨上一個堂兄逃在此處。見今也不知哥哥迴鄉也無。
待小蛇可起身走動,師勇道他已來此五日。出到殿外,這破廟乃是建在一個無名的山坡上,師勇說是在定城縣城外北麵的山坡。小蛇自不曾去得甚麽定城,便不知自家何時來了此處。
那破廟中均是如他一般叫水淹了家宅的人,多是淮水南邊住的莊戶。發水後有些外匱病恙逃不遠的,縣城處不放他們入城,便都去到此處。聽師勇的嫂嫂春香道,初時不止這十幾人,有二十幾個,那柳官人來後,每日隻是看診施針煎藥,發濟糧食,晝夜不舍。先時來得重的幾個,想是染了溫病,水瀉不停,一二日內便死了。尚有一個叫枝丫山石刺深穿腿腳的,來時發膿潰爛,柳官人卻待破膿時,那腿已然發黑,便不敢破,熱了兩日,也便死了。隻便三個小兒,師勇隻崴了腳,敷了些通經活絡的外藥便好了。小蛇卻是重的,來時高熱不退,不省人事,後又咳喘咯痰,吃喝不得,柳官人以為他不治了,針刺艾灸湯藥一發齊上,情知竟好了。再有個小兒,才隻三四歲,亦是染了疫病,吃喝不得,每日隻是吐瀉,皮幹眼凹,施針便哭鬧,卻一日比一日漸微,亦隻兩三日便死了。
病得重的好的亦不在少數,李莊打漁的李順來時亦是水瀉,吃了幾劑藥,卻好了。師勇堂兄肖琳來時亦叫樹枝穿了小腿肉,深深一個透明窟窿,來時亦是發毒熱甚,幸而來得早,柳官人使個匕首刮肉放血,撒了金瘡藥,加服敗毒重藥數日。不然,便要如那折了腿腳的,毒漫身亡。
小蛇起身之時,間鋪躺了個婆子,春香道是他們來後一二日,柳官人自山下背來的。那婆子摔折了腿腳,又受了寒,每日隻是咳喘。柳官人使石膏替伊接續了斷腿,托春香伏侍他吃喝拉撒,那婆子初起隻是拒藥不吃,說行將就木之人,休白費了官人藥材。官人仍是每日摸脈煎藥,好言相勸,伊推脫不得,隻便吃了,也不見好。第八日守夜的六福哥不見婆婆,四處搜尋,見在廟後一株桂樹上,懸一條麻繩自盡了。
柳官人葬了婆婆,在墳前站了一晝一宵。眾人勸隻是不聽。亦不開言。次日卯時下山去,日影西斜時照舊扁擔兒挑迴一袋藥,一袋米。
師勇道,柳官人來時衣錦佩玉,銀帶絲履,這幾日卻換作葛衣芒鞋,定是將衣裳當了。
春香道,定城縣外發了水,光州知州非但不報,亦不讓災民入城,凡衣衫襤褸的,一發不許入城。談何賑濟!七裏崗饑民已然聚眾劫糧,卻叫官兵捉去杖責刺配——倘不是柳官人在此,料他們早是餓殍了。
時值七月,立秋剛過,不到處暑,水過後仍是殘暑。那日柳官人照舊去定城,李順哥,六福哥,王二哥幾個道倘要在此長住,恐柳官人吃不消,日前他們多已無恙,不妨去山下討些種子來種菜,平日也可伐些無主的野柴,打些獐兒兔兒雉兒,采些熟果兒到山下換些糧食。
這幾日便是每日柳官人挑米迴山,那幾個體健的後生打迴些野味,叫他們幾個小的同春香去采野菜,歸來便起爐造飯,倒也不曾餓得。
那水發得也不甚廣,下了旬日雨,也隻他們幾十個低窪的莊上遭了水,不曾漫到縣裏,就入淮水裏流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