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張莊佃戶們的熱烈歡迎,讓朱由檢第一次感受到什麽是真正的民心。


    朱由檢由衷的感到:現在他說的任何話,佃戶們都會無條件的遵從。沒有什麽特殊的原因,隻是因為現在的他們願意相信他。


    “多麽善良的百姓,就隻是因為我為他們做的那一點點。”朱由檢非常感慨。


    這種感覺真是太好了,朱由檢現在才真正明白民心若水,水能載舟的意思。


    “毛爺爺真的很偉大。”


    這種場麵下,朱由檢才真正明白毛爺爺的偉大之處。


    朱由檢現在相信,隻要他能讓天下百姓擁有這樣的民心,他也可以吊打天下任何英雄。


    徐光啟看到信王殿下受到歡烈歡迎的場麵,心中大感興奮。他為自己的選擇感到高興。在他眼裏,這才是真正的功德,這才是真正的善行。


    皇莊書房中。


    朱由檢和徐光啟一起翻閱著土豆種植手冊的初稿。


    朱由檢翻看著手冊突然說道:“徐先生,我感覺這本種植手冊有個很大的缺點。”


    看徐光啟愕然的神色,朱由檢一邊阻止他翻看手冊內容,一邊繼續說道:“徐先生,我說的不是內容,是這種書寫方式。”


    看到徐光啟有些不解,朱由檢放緩語速說道:“我想,我們這本種植手冊是編給農夫看的吧?”


    徐光啟點了點頭,他還是不太明白。


    看徐光啟點頭,朱由檢爽快的說道:“現在手冊的文字寫的太深奧了,連我都有些看不明白,更不用說不識字的農夫了。這樣文字的手冊,推廣種植時,我們還要找專門的讀書人再次翻譯,這太浪費人力,效率也有點太低了。”


    徐光啟思索一下,別說,種植手冊還真有這有這方麵的缺陷。


    真正種地的農夫一般都不識字,過於文雅的言辭他們根本聽不懂。


    徐光啟明白了信王的用意,他試探著問道:“王爺是想像白居易一樣用俗語來書寫手冊?”


    聽到徐光啟的詢問,朱由檢輕拍雙手,他是為徐光啟對自己的理解而鼓掌。


    “對啊,白樂天寫詩以普通老婦聽懂為標準,我們就向他學習。我們要把手冊寫到普通農夫也能聽的懂的地步。”


    “我明白了,信王殿下還真是為庶民考慮,那我這就迴去修改。”徐光啟心中有些不以為然。在他心中書就需要使用雅言,俗語怎能寫書。


    但朱由檢說的也確實有些道理。也罷,徐光啟想:種植手冊也不算正經書籍,就依信王所想吧。他轉身就要迴去修改種植手冊。


    看到徐光啟轉身就要走,朱由檢趕緊一把拉住他,“徐先生,這種小事不用你親自操勞,叫小左他們去做就行,我還有大事找您。”


    小左就是跟隨徐光啟的5個內侍之一,大名叫做左玉柱,是5人中年紀最大的一個,今年剛滿19歲。


    去年半年的跟隨,5個內侍給徐光啟的印象都不錯。


    5個人都能吃的了苦,也能沉的下心來學習。如果不是身份的問題,徐光啟都想把他們收為弟子,好好調教一番。


    由他們來修改種植手冊,倒是很合適,徐光啟也很放心。


    朱由檢所謂的大事,是希望徐光啟能改進一下車輛的減震。


    上次朱由檢來皇莊時不想騎馬,坐轎他又嫌太慢,他首次嚐試坐車出行。


    朱由檢沒想到,這個時代的馬車,顛簸的實在太厲害了。


    沒走多遠,前世從不暈車的朱由檢就已無法忍受,差點吐了出來。最後還是隻能騎馬去往皇莊。


    經過仔細觀察,朱由檢發現,這個時代的馬車根本沒有減震。


    王府的馬車都是木製的車輪,車廂直接落在車軸上,根本不存在減震。再加上路況又很差,到處坑坑窪窪的,坐個車簡直就跟受刑一樣。


    難怪古人說車馬勞頓,坐車真的比騎馬還累。這要真走個長途,真能把人累病、累死。


    朱由檢想把自己府上的馬車改裝一下,加個減震,也好讓自己以後坐的舒服一點。


    他對前世的汽車的結構,隻有一個大致的印象。好像車廂是由多根重疊在一起的兩組u形鋼板支撐起來的。


    具體技術和原理,朱由檢根本不清楚。好在有徐光啟在,這是有名的科學家啊,由他來研究原理豈不是更好。


    朱由檢摸出一張草圖遞給徐光啟,圖上是模糊的車輛構圖。


    這是他憑前世印象畫的圖紙,現在雖然還達不到一眼就能看明白的地步,但相比以前,已經是進步太多了。


    看看,這不徐光啟就能直接認出這是一輛馬車構圖。


    徐光啟感覺圖紙上的這輛馬車,構造有些奇特。


    這輛車有四輪,車身不是直接落在車軸上,而是被車軸上探出的兩個重疊框架支撐起來。雖然一時不知這個結構能有什麽作用,但這樣一來車子的成本肯定會較高。


    “信王殿下,圖上這幾處老夫看不太明白,你能解釋一下嗎?”徐光啟倒是不懂就問。


    也是,不懂就問,這才是做學問應有的態度。


    “這個結構,我是這樣考慮的。現在的馬車顛簸的太厲害了,我想減少一下這種顛簸。”朱由檢看看圖紙解釋道。


    “您看,這裏的兩組多重梁可以吸收顛簸造成的震蕩,保證車內的平穩。”


    徐光啟沉思片刻,心中還是有些拿不太準,單從理論上推斷,似乎是可行的。


    朱由檢看徐光啟遲遲沒有出聲,知道自己有些強人所難了。


    徐光啟是科技大牛,但他也不可能什麽都懂,什麽都會啊。又沒有實物,隻是一張草圖就要他拿出準確意見,自己是有點異想天開了。


    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朱由檢趕緊開口寬慰徐光啟:“徐先生,我隻是一時的胡思亂想,也不知可不可行。你不用往心裏去。我們先去看看佃戶們的種植情況吧?”


    徐光啟抬起頭,用不太確定的語氣說道:“殿下,你這個結構單從理論上看,應該可行。隻是加上這個結構,車身分量可能會有些過重,1匹馬不一定能拉得動?”


    “這也是問題?一匹馬拉不動咱就2匹馬拉唄。我好歹也是個王爺啊。”朱由檢心中暗想,嘴上卻不好打擊他:“徐先生說的是,既然您認為可行,我就安排先造一輛試一下。”


    徐光啟這才想起對麵的少年還有個王爺身份。對他來說,加幾匹馬根本不是什麽問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崇禎本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喜馬拉雅聽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喜馬拉雅聽風並收藏崇禎本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