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魏忠賢也好、天啟皇帝也好,他們在意的是楊漣這個人的立場。


    楊漣不知不覺間已經成為一麵旗幟,一麵反閹黨政策的旗幟。


    清官,畢竟是曆朝曆代百姓夢想中的最賢之人。


    在大明文人和中下百姓階層,楊漣清廉的名聲異乎尋常的好用。


    不光東林黨,還有無數懷著各種目的的人,都躲在楊漣這麵旗幟下,借助這麵旗幟,堂皇的為各自不同的目的發出聲音。


    楊漣是悲哀的。


    楊漣最在意的是他自己的道。


    但他根本不知道他的同盟為的是什麽。


    更不知道他們利用他幹了什麽。


    也許楊漣背後的同盟者隻是借用他清廉的名聲,來掩蓋他們不可告人的目的。


    這些楊漣都不知道。


    楊漣是一個孤獨的君子,六君子是他不多的朋友。


    現在詔獄中的楊漣,心中充滿了殉道的崇高理想。為了他心中的道,楊漣不惜付出一切,哪怕是他的生命。


    魏忠賢對楊漣的道一無所知。當然,就算知道,魏忠賢也不會相信有殉道者,這樣偉大的存在。


    魏忠賢隻是本能地認為,應該把對手的旗幟砍到,這樣才能最大程度震懾住對方,有利於己方下一步計劃的開展。


    魏忠賢卻從沒想過,楊漣隻是東林黨的旗幟,卻並不是東林黨的核心。魏忠賢對東林黨那種鬆散的結構並不清楚。


    魏忠賢不是文人,他是混混出身。楊漣的好名聲對魏忠賢無用。對付楊漣,魏忠賢也沒有絲毫投鼠忌器的顧忌。


    在魏忠賢的計劃中,隻有先砍到旗幟震懾一切敵人的天真想法。


    楊漣就是魏忠賢要砍的旗幟。


    作為第三方的朱由檢,收到詔獄傳出的詳細情報,他大吃一驚。


    六君子竟然現在就遭到了嚴刑拷打。人雖未死,卻都有致殘的可能。


    錦衣衛在搞什麽?這是一心要治六君子於死地嗎?


    朱由檢有些迷惑。


    大明官員被抓進詔獄,一般都會在前區關押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中,官員除了被限製活動自由外,其他一切與外界無異。


    詔獄的這種習慣,是避免抓進來的官員有複起的可能。


    有道是天威莫測,其實君王之心更難測。


    誰知道,抓進詔獄的官員會不會突然翻身?


    能被抓進詔獄,至少該官員就在皇帝心中留有印象。


    不管留下的印象好壞,皇帝最少知道有這麽個人的存在。這也是某種程度上的簡在帝心。


    能簡在帝心,那誰也不知道,會不會出現突然翻轉的局麵。


    錦衣衛也是人。


    雖然進了詔獄的官員大多結局很慘。但也不乏從詔獄中脫身,反而榮升高位的逆天存在。


    一旦出現那種逆天的存在,作為詔獄中的錦衣衛小卒,就會成為對方出氣的對象。


    詔獄中為此掉命的小卒,也不乏先例存在。


    如此事關自身命運,詔獄中對犯事的官員從來都是慎之又慎。


    隻有確信犯事官員絕對無法翻身的情形下,才會送入詔獄後區,讓對方進入地獄模式。


    正因如此,朱由檢才會有時間從容的去布置。


    他從沒想過,楊漣等六君子在詔獄竟然完全沒有考察期的存在,直接就進入了地獄模式。


    這太不合常理了,這明顯就是直接把人往死裏整的節奏。


    錦衣衛就這麽確定六君子無法翻身?


    魏公公有這麽大的能量?


    朱由檢絕不相信。


    別看東林黨表麵退出了京城,實際京城中東林黨的潛在勢力依然很大,支持者仍然眾多。更不用說,朝堂還有眾多中立派係的存在。


    如果東林黨全力支持六君子,不說翻案,至少不會讓六君子狼狽成這樣。


    六君子現在人人受傷近殘的淒慘結果,是不是表明六君子已經成為棄卒?


    詳細了解了錦衣衛對六君子的審訊流程,朱由檢更是堅定了這種看法。


    錦衣衛在程序上,似乎並沒有想直接致六君子於死地的想法。


    錦衣衛抓住六君子受賄的把柄(當然,很大的可能是故意誣陷)後,重心明顯放在了追逼贓款上。


    從這點可以看出,魏公公的計劃似乎是以打擊六君子的名聲為重。


    公開追逼贓款,對六君子清廉名聲的打擊更大。尤其六君子家人為救人全力籌備錢財應付追逼的情況下,對六君子名聲的打擊更為致命。那每一次拿出的錢財,都是對六君子名聲的一次踐踏。


    可能在魏公公看來,破壞六君子的好名聲,使他們名聲狼藉,無法再擔任東林黨的旗幟才是第一要務。


    可事情的發展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料。


    六君子做人好像真的挺悲哀。


    在東林黨內,六君子似乎為人很差,竟然沒人願意幫他們付出所謂的贓款。


    以東林黨若大的勢力,竟然連區區幾萬兩銀子都無法籌齊。


    更可笑的是,某些地方專為救六君子籌集的款項都不知所蹤。


    數處聲勢浩大的籌款行動,也不知是沒人捐款還是款項被人卷走,結果好像誰也不知道。


    朝廷各方的反應,似乎也都在等六君子死亡。


    六君子就這麽不討人喜歡?


    魏忠賢的閹黨希望六君子死,這朱由檢不奇怪。


    魏忠賢想拿六君子的人頭來震懾天下,這是非常有可能的事情。


    錦衣衛希望六君子死?


    這倒勉強說的過去。畢竟他們是案件經辦之人,希望盡快結案。


    不過,如果六君子都被刑訊致死,那責任就將全部落在錦衣衛身上。錦衣衛就那麽願意擔這個責任?


    錦衣衛並不是直屬魏公公的部下,他們是直接對皇帝負責的單位。魏忠賢對錦衣衛隻有監督之權並沒有直接管理的權限。


    錦衣衛內部的升遷任命,魏忠賢更是無法直接插手。錦衣衛並不是魏忠賢的附庸,更談不上對魏忠賢言聽計從。


    相反,如果錦衣衛出現依附魏忠賢的苗頭,那等待錦衣衛都指揮使的隻能是去職的結果。


    天啟皇帝是絕不能容忍來自耳目的蒙蔽。


    前任錦衣衛都指揮使駱思恭,就是因為有意偏向東林黨被解職。現任都指揮使田爾耕會不吸取教訓?


    錦衣衛北鎮撫司具體負責的指揮僉事許顯純,能對魏忠賢言聽計從到這種程度?


    朱由檢真是想不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崇禎本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喜馬拉雅聽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喜馬拉雅聽風並收藏崇禎本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