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四年10底,抓捕周起元的東廠番子還沒趕到漳州,一路抓捕高攀龍的東廠番子又踏上路途。


    魏公公此次還是反應慢了。


    抓捕高攀龍的番子還沒到位,高攀龍已在家中從容的“舉身赴清池”,高攀龍投水自盡了。


    早在東廠的番子還沒出京時,高攀龍就已經得到蘇州民變,和周順昌投案的關係。


    從來人口中,高攀龍還弄清楚了事情的起因:那是因為東廠對周起元的抓捕。他甚至連東廠抓捕周起元的罪名都知道的清清楚楚。


    魏公公的保密工作完全沒起作用。


    得到消息後,高攀龍毫不驚慌。


    他從容的拜謁了先賢楊時的祠堂,又安排好自己的後事,還給東廠番子留下一份工整的遺書,這才從容的效仿屈原投水自盡。


    魏公公打好的如意算盤,隨著高攀龍的自殺全部破碎了。


    聽到高攀龍自殺的消息,魏忠賢憤恨欲狂。


    多好的機會,就因為高攀龍的死失去了。


    魏忠賢還沒想到,高攀龍的死可不隻是畏罪自殺那麽簡單。


    高攀龍自殺的死訊,傳的很快。


    他的死,迅速引發各地文士對魏忠賢的口誅筆伐。


    一時間各地輿情大噪。


    注意,此次指責魏忠賢的可就不光是東林黨人了,而是大明絕大多數的文人。


    魏忠賢這次是真的嚐到了千夫所指的滋味。


    就算閹黨內部,也有人在暗中埋怨魏公公的不智。


    高攀龍雖然本身官職並不算太高,但他東林文宗的身份,使他在大明文士階層享有極高的聲望。


    大明王朝上百年來文臣的一家獨大,使得文士階層的心氣已經拔高到無以複加的地步。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這種思維觀念可不是說著玩的,這是大明全體民眾的認知。


    以你魏忠賢,一個太監、閹宦的身份,也想挑戰大明的文士階層?


    自不量力。


    東林黨人高攀龍用他的死,把魏忠賢一舉推到大明文士的對立麵,再也無法挽迴。


    朝堂中的中立派係也對魏忠賢發出不平之聲。


    就像朝中公認的中立人物,登萊巡撫袁可立,都忍不住為高攀龍上書打抱不平。


    高攀龍可是袁可立多年的好友。


    袁可立的上書,標誌著大明中立派係的立場,已經開始向東林偏移。


    “通傳天下吧!”魏忠賢頹然的說。


    想進一步打擊東林黨,看來是沒機會了。


    這等輿論的壓力下,再不給出個明確的交代,局麵將無法控製了。


    天啟四年11月初,周起元貪汙公努10萬,轉交高攀龍使用。以及高攀龍用貪汙的公努,維持東林書院的一係列罪案,經朝廷邸報,明發天下。


    看到魏忠賢才發出有關東林書院的邸報,朱由檢搖了搖頭。


    魏公公對輿論戰線,實在是太不關注了。


    他抓人采取的手段也太過隱蔽,結果保密沒保住,反而顯得手段鬼祟。


    魏忠賢明明是堂堂正正的反貪,最終卻弄的如此狼狽。這是個極大的教訓。


    不掌控輿論是閹黨最大的缺陷。


    說起了,高攀龍也真厲害。


    他知道解釋不了有關東林書院的財務問題,幹脆一死了之。


    他的死,既保住了自己的名譽,又一下把對東林黨不利的輿論逆轉過來。


    一方是被逼自殺的清廉傳名、東林大儒(楊漣等人帶來的光環),一方是臭名昭著、手段陰狠的閹宦(太監們的名聲實在不太好)。


    還用再說麽?


    好名聲的高攀龍等人,就算貪汙,他們也是把錢用在東林書院上,這還叫貪汙嗎?


    更何況,國人又素有死者為大的傳統,什麽汙點都是一死百消、為死者諱。


    逼死這樣一個文宗,魏忠賢太過分了吧?


    魏忠賢直到此刻才發出這種罪案邸報,太晚了。


    這隻會顯得閹黨是在向死人身上潑髒水。


    吃瓜群眾都不會相信。


    事情不出朱由檢所料。


    朝廷明發的邸報,不但沒有平息倒魏的輿論,反而如火上澆油一般,使倒魏的唿聲越來越高。


    各地的東林黨人借悼念高攀龍之際,大肆抒發對朝廷的不滿,直接辱罵魏忠賢的也不在少數。


    整個大明都動蕩起來。


    天下文士群情激蕩,似乎大有一舉掀翻魏忠賢之勢。


    無奈之下,魏忠賢再次放出了勝負手。


    “唉!”天啟皇帝朱由校輕輕歎了一口氣,他把手裏的幾本厚厚的卷宗放到桌案之上。


    這是來自東廠、錦衣衛、內閣和地方衙門幾方匯總的詳細資料。


    東林黨人怎麽會這樣?


    前些年他對東林黨人積攢的好感,現在已經蕩然無存。


    楊漣幾人的罪名可能有些冤枉。


    可周起元、高攀龍就屬於證據確鑿了。


    他們怎麽可以挪用朝廷的公努去建自己的書院?


    情可憫,罪難恕。


    難怪國庫的銀子都莫名的不知去向。


    這個周順昌就更可惡了。


    他在蘇州的作為,與那個青州趙家有什麽區別?


    他眼裏真的還有大明、還有朕存在嗎?


    好好的蘇州,眼看都快成了大明的化外之地了。


    朕應該怎麽辦?


    壓力好大啊!


    朱由校長長的吐出一口悶氣。


    好吧,那些刁民賭贏了。


    朕不敢動蘇州。


    朕還真的不敢動蘇州。


    蘇州的賦稅關係太大,絕不能輕動。


    真希望小五快點長大。


    以他的本事,定能為朕掙來大把的銀子。那時朕就不用再如此憋屈了。


    對了,朕還有珍運船。


    隻要那大船建好,就能從外洋帶迴大量的財富,朕就不需再如此顧忌了。


    想到此處,朱由校臉上露出一絲笑容。


    等朕的國庫不再缺錢,朕一定好好整頓一下大明各地。


    叫那些土霸見識一下皇家的威嚴。


    看看桌麵上的資料,朱由校臉上又露出為難之色。


    現在該怎麽辦才好?


    按資料的內容,這些絕不會是假的。


    朕不是瞎子,更不是傻子,朕還沒那麽糊塗,連真假都分不清。


    按資料,朕應該繼續支持魏忠賢。


    可現在外麵的文人鬧的實在太厲害了。


    繼續支持魏大伴,壓力好大!


    還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崇禎本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喜馬拉雅聽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喜馬拉雅聽風並收藏崇禎本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