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在趙南星的安排下,阮大铖連原位都沒了。趙南星把阮大铖直接安排到工科給事中的位子上了。這下阮大铖是忍無可忍了。


    太過分了,這也太欺負人了!


    吏科都給事中,那是大明科道言官最重要的一個位子,相當於科道言官之首,素有儲相之稱。


    工科給事中,在六科言官中那是最末尾的存在。


    被趙南星這麽一安排,阮大铖相當於從科道言官之首,一下被攆到最末尾的位置。如此離譜的調動,這其中能沒有內幕?


    更讓阮大铖生氣的是,做了這麽離譜的安排,趙南星對他竟然連句好話都沒有,還給阮大铖下了“以察典近,大铖輕躁不可任”的評語,這不是明顯就在故意打擊他阮大铖嗎!


    阮大铖思來想去也沒搞清楚,他到底怎麽得罪了趙南星。而寫信召他前來的左光鬥,又為什麽沒站出來為他說一句好話!


    阮大铖徹底糊塗了。


    經過在東林內部的仔細打聽,阮大铖總算弄清楚了事情的原委。他不過就是趙南星和左光鬥雙方爭鬥的犧牲品。


    趙南星和左光鬥之間早就產生了很大的矛盾,也就遠離京城數年的阮大铖不清楚此事,才會貿然的衝進了旋渦深處。


    弄清楚事情原委的阮大铖忿恨異常。他不光恨趙南星,也恨左光鬥。左光鬥明顯是在拿他阮大铖當槍使,現在見鬥不過趙南星了,就連管都懶的管他了。


    而趙南星給阮大铖的評語太致命了。一旦背上這個評語,以後他阮大铖還怎麽在大明官場上發展,他還想不想升官了。


    背著這個評語,阮大铖也許以後一輩子就隻能待在工科給事中位子上了。這對立誌入閣的阮大铖簡直就是致命的打擊。


    斷人前途如殺人父母,這是不共戴天的仇恨啊!


    “既然你們都不管我,那就別怪我想法子自救了。”萬般無奈下的阮大铖發了狠。


    發了狠的阮大铖,為免除那個惡毒的評語,他找內廷的關係狠狠的告了趙南星和左光鬥一狀。


    當時魏忠賢正巴不得東林黨內訌呢!阮大铖的上訴很快得到了迴應,魏大中的任命沒有通過,最終還是阮大铖就任了吏科都給事中。


    雖然阮大铖抹掉了惡毒的評語,最終坐上了原本屬於他的位子,可他卻徹底得罪了東林大佬,東林黨更是將他視為叛徒。更可悲的是,閹黨也完全沒有接受阮大铖的意思(誰知道他會不會是苦肉計)。


    就這樣,失去背後支撐的阮大铖,勉強在吏科都給事中的位子上待了不到一個月,就被東林黨攆迴了老家。


    不久,東林黨和魏忠賢徹底決裂,趙南星下台的理由就有阮大铖提供的這一條。


    因為這個,阮大铖徹底成了東林黨的叛徒,不共戴天的敵人,可閹黨卻還下意識的把他視為東林黨人。在《東林點將錄》中,沒遮攔阮大铖的大名還名列其中。


    阮大铖絮絮叨叨的把事情從頭說了一遍,他對信王殿下是不敢有半點隱瞞。阮大铖相信,現在滿朝除了信王殿下,恐怕也沒別人能救的了他了。


    朱由檢宛如聽了一場離奇的故事,故事的內情還真真是蜿蜒曲折啊。


    這悲催的阮大铖很明顯是落到了空處。人家都是腳踩兩隻船,阮大铖現在是要被兩隻船踩了。


    估計現在東林黨和閹黨都想踩阮大铖,而他還不能算中立派別。要是真的被踩,還真沒人會下力救他。


    現在問題來了,阮大铖到底值不值得救呢?朱由檢一時權衡不下。


    貿貿然的找到信王府來,阮大铖也是迫不得已,他是真被朝局的發展給嚇壞了。


    最近朝中流傳的《東林點將錄》,雖然不知真假,但內容還是可以借鑒幾分的。


    就像名列榜首的李三才,人都已經死了,還被處了個籍沒家產,並追迴所有封誥的處罰。要知道,這種處罰意味著李三才的士人身份完全被剝奪,從此變成完全沒有功名的白丁。他的家族因他所享受的所有特權都將被取消。這種處罰太嚴重了,完全是打入18層地獄的待遇。


    想到要是所有東林黨人,麵對的都將是這種處理方式,阮大铖的心就哇涼哇涼的。


    阮大铖很清楚他現在的尷尬處境:他與閹黨沒有太多的交情,與東林黨也已經勢如水火。東林黨恨他甚至更甚於閹黨。要是真有人想踩他一腳,這個大環境下,恐怕沒人會對他伸出援手,對他落井下石的人倒應該會有不少。


    阮大铖板著手指挨個把朝廷大佬過了一遍,他悲哀的發現除了信王,他還真找不到第二個能護他周全的人。


    別看信王在朝中一直很低調,可楊漣、左光鬥等六君子,他說保就保了。雖說楊漣他們仍然被關在詔獄裏,可人家性命根本無憂,家中也沒受到什麽牽連。就這一條就值得阮大铖投向信王了。


    可信王為什麽要幫他阮大铖,他們之間沒交情啊?


    阮大铖思來想去,他終於下定決心,他要直接投入信王門下,做信王府的屬官。隻有這樣,信王才會為作為自己人的他出頭。


    看到信王殿下遲疑的神色,阮大铖恭恭敬敬的叩下頭去,“殿下,卑臣阮大铖願為殿下府中文吏,為殿下效力。”


    “這、這是投效嗎?”朱由檢驚訝的差點叫了出來。


    在大明,小民投效豪強是很常見的事。還有些不太常見的就是文士投效豪強。這些文士往往在豪強家中擔任客卿一類身份,為豪強處理各種事務。強大的豪強甚至會幫投效的文士謀取朝廷的正式官職。


    高官也許不可能,但低級的各種吏目、書辦還是有很大可能的。江南豪強不就是靠這種手段掌控官府宿務嗎?


    可像阮大铖這樣的科道言官投效藩王,這可能還是大明史上的第一次吧!


    阮大铖跪伏在地,靜靜的等信王開口。阮大铖很篤定的認為信王一定會接納他。


    原因無他,千金買馬骨的道理信王一定明白。


    盯著阮大铖,朱由檢思索良久,他一時根本分不清收下阮大铖的利與弊。更重要的是,朱由檢前世的記憶中對阮大铖當漢奸投靠滿清,有一種說不出的憤恨。


    前世的曆史上,若是大明出的漢奸少一些,滿清也不至於輕鬆的就一統天下。這些記憶想起來,朱由檢就覺得眼前的阮大铖格外惡心、可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崇禎本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喜馬拉雅聽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喜馬拉雅聽風並收藏崇禎本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