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東,寧遠


    看祖大壽那茫然的眼神,袁崇煥開心的笑了。


    “祖將軍,放眼遼東,除了山海關還有比我寧遠更堅固的城防嗎?”袁崇煥傲然的說道。


    即便祖大壽再不喜歡袁崇煥,可對於袁崇煥說的這句話,祖大壽還真沒有異議。


    因為在孫承宗的嚴令和袁崇煥的緊盯下,寧遠城防重建的極為紮實,沒有絲毫的偷工減料。


    現在的寧遠城,城高3丈2尺,雉高6尺,城牆底部厚達3丈,城頭厚度也達到了2丈4尺。單隻城牆就比原先足足加高加厚了5成。


    為了能充分發揮紅衣大炮的威力,袁崇煥還在城牆四角專門修建了炮台。


    這四座炮台完全采用了原先馬麵的設計理念,整個炮台整體突出於城牆之外,與城牆形成極大的夾角。


    敵人若是攻擊當麵的城牆,將會受到來自三麵的打擊。在這種結構下,城牆之下已經沒有傳統的防禦死角存在了。


    這種無死角的防禦陣勢,即便沒有紅衣大炮,也會極大的增加城池的防禦威力。


    更何況,這些炮台上還安放了整整11門紅衣大炮。


    紅衣大炮,這是祖大壽這輩子見過的,威力最強的戰爭兵器。


    紅衣大炮:炮長1丈,炮口足有3寸粗,炮重超過4000斤。能發射16、7斤重的實心彈丸。


    寧遠城炮台修好後,祖大壽曾親眼見到過紅衣大炮的試炮。


    從城頭炮台上,紅衣大炮的炮彈,一炮最遠能打出3、4裏地。若是由那幾個紅毛番炮手操炮的話,在1000步以內,紅衣大炮雖不能說是百發百中,但炮彈的落點也是八九不離十。


    16、7斤重的彈丸啊,就算隻從城頭扔下去,碰到人也是非死即傷,更何況是從紅衣大炮中打出去的。


    隻要被炮彈擊中,祖大壽相信不管是什麽人都隻有死亡的下場。祖大壽的印象中,沒有任何東西能阻擋紅衣大炮的炮彈。


    有如此神兵利器在,祖大壽對守住寧遠還是有8、9成的信心的。


    也正因為祖大壽非常清楚寧遠城的防禦能力,他才對袁崇煥的提問更是無法迴答。


    祖大壽真的很矛盾。


    一方麵,祖大壽內心清楚的知道,後金秋後動兵的可能性極大;可另一方麵,祖大壽又不願把城外的莊子都放棄掉。沒辦法,善財難舍啊!


    在祖大壽的心中還隱隱存在著萬分之一的僥幸。


    萬一後金不來呢?


    看出祖大壽的糾結,袁崇煥不為己甚。


    “祖將軍,這樣吧。本道不逼你現在就放棄城外堅壁清野。你讓城中的士卒先動起來如何?就按戰時的節奏先操練起來,這總可以吧?”袁崇煥依舊笑著說道。


    祖大壽能看得出來,袁崇煥的笑容已經有些發冷了。


    “本將謹遵道台鈞令。”祖大壽不得不作出肯定的表示。要是真逼得袁崇煥真發瘋了,他也不會好受的。


    先操練一下,也好。有備無患,不是嗎?祖大壽在心中寬慰著自己。


    轉念間,祖大壽又想到:“也許該把城外的族人先撤迴來,這樣是不是更保險一點?嗯,幸好現在離秋收還有段時間,還有足夠的時間再仔細籌劃一下。”


    東安縣城


    天亮了。


    朱由檢走出房門,在院中小步慢跑起來。出門在外,他睡得不沉,與其半睡半醒的賴在床上,倒還不如早起鍛煉一下身體。


    當昨晚明確見識到這個時代落後的醫療條件,朱由檢鍛煉的心思更強了。


    有什麽都不如有個好身體啊!


    慢跑幾圈後,朱由檢收住了腳步,一塊錦帕一如既往的遞了過來。


    接過錦帕擦了把臉,朱由檢開口吩咐:“王拌拌,你安排個得利的人手,今天去縣衙一趟,把周家田地掛到王府名下。”


    “老奴明白。”聽到朱由檢這樣安排,王承恩是滿心的歡喜。殿下總算知道置辦產業了。


    這樣安排周家,朱由檢昨天就想好了。想讓周秀才擺脫糧長的束縛,這是最好的辦法。


    把周家的田地算作王府的產業,周秀才算成王府的人。這樣,就算再多借給縣衙差役幾個膽,他們也不敢再找周秀才征稅了。這就是大明最流行的投效。


    至於縣衙會把周家的這份稅收按到誰家去,朱由檢就不管了。


    想來周家的稅負,縣衙十有八九會加到他那些沒良心的鄉親頭上。


    什麽?那些鄉親會承受不了這麽重的稅。


    他們承受不了,那跟朱由檢有什麽關係。


    在什麽位置就說什麽話,這就是朱由檢一向的想法。


    那些鄉親若是實在受不了,也可以投效他信王府嗎。那樣他就可以替他們出頭了。


    什麽都不付出,又憑什麽想獲得收獲呢?


    周家的事情暫且就先這樣處理吧。


    鑒於周秀才腿上有傷行動不便,朱由檢專門留下兩個人照顧他,等到周秀才腿傷好了再帶他一家迴京城王府。


    對周秀才,朱由檢已經想好了怎麽用他。周秀才會有大用處的。


    大隊臨走前,朱由檢特意又去探望了周秀才一次。


    朱由檢的辦法似乎有效,周秀才整個人的狀態不錯,至少至今還沒有出現高燒的現象。這讓朱由檢放心了不少。


    離開了東安縣城,朱由檢才發現,他來去匆匆的竟然連此處的街麵都沒正眼看過。


    唉,這也太有損微服私訪這四個字了。


    在心底,朱由檢發出一聲輕輕地歎息。


    天津城


    望著遠處的青磚城牆,高大的門樓,絡繹不絕進出城們的人群,朱由檢一下興奮起來。


    對嗎,這才是記憶中的那種古城。


    東安那也叫城?朱由檢忍不住再對東安吐槽一次。


    從城門處就可以感覺出天津城與東安的明顯不同。


    進出天津城的官道,在那高大的城門洞口,被人為的分隔開來。道路中間走車,左右走人。


    7、8個還算精壯的士卒和10幾個青衣的壯漢正在門洞處忙碌。大概是在收取進出城門的稅收吧。


    雖然城門比較寬大,可天津城門進出的效率,看上去比東安卻要慢了許多。朱由檢遠遠看到的人群,明顯就是因為進出速度受限,才聚集起來的。


    朱由檢的車隊,隨著人流慢慢來到天津的城門邊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崇禎本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喜馬拉雅聽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喜馬拉雅聽風並收藏崇禎本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