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而且是一定!”


    蕭如薰點了點頭:“照常理來說,敗軍之將倉皇撤退期間,想的隻是如何逃命,祖承訓既然知道已經戰敗,如果他是為了推卸責任給李薲,隻需要把李薲與日寇交談的部分寫在報告裏就行了,何必畫蛇添足,又把之後那矛盾百出之事說出來,那不是自找麻煩嗎?”


    沈惟敬立刻附和道:“所以,將軍懷疑,那個朝鮮將李薲真的和倭寇有關聯?”


    蕭如薰說道:“起碼有八成把握,這個李薲很有問題,祖承訓當時是倉皇逃竄,他來不及思考這裏邊的內涵,他隻能把他所看到的完完全全複述一遍,卻不知是為何,朝鮮方麵不承認,我朝方麵也不想深究,這才把這事情也壓了下來。


    但是細細想來,朝鮮一敗再敗,幾乎亡國,有那些個心思不純之輩暗中投靠日寇,想來也不是什麽奇怪的事情,投靠之後,總是需要投名狀,於是,他們出賣了祖承訓的行軍計劃,李薲肯定隻是其中的一人,是執行者,整個朝鮮朝廷裏,一定有那麽一批人已經和日寇暗中接洽了!”


    沈惟敬大驚失色,越琢磨越覺得蕭如薰說的很有道理。


    “那,那將軍需要小老兒另外做些什麽?”


    “用你的眼睛仔細看,仔細聽,任何一切不同尋常的事情,都給本將牢牢記住,任何一個異常點,都可能是一條重要的線索,大戰在前方進行,後方卻掩藏著一雙敵人的眼睛,叫本將如何安心!大戰之前,本將定要揪出這群逆賊,弄瞎日寇的眼睛!”


    蕭如薰惡狠狠的望向了鴨綠江的南方。


    抵達鎮江堡之後,蕭如薰派人將沈惟敬秘密送往江邊渡江,自己則出發進駐了鎮江堡,鎮江堡外,大量的糧食和軍用物資正源源不斷的運抵,已經知道蕭如薰即將抵達的駐軍吳惟忠、駱尚誌和事先出發抵達此地的軍中讚畫袁黃出城迎接。


    蕭如薰對這三人充滿了興趣。


    吳惟忠、駱尚誌二人,乃是戚繼光的嫡係下屬,他們所率領的三千浙兵刀盾手乃是明軍精銳中的精銳,頭戴白幍巾,身以赤白青黃為衣,而皆作半臂,完全是一副當初橫掃浙江福建倭寇的裝束,還保留著戚繼光留下的軍魂。


    浙兵之所以廣為朝鮮人所崇拜,不僅僅是戰鬥力強橫,麵對麵砍殺日寇如砍瓜切菜,更在於其軍紀優秀,遼東騎兵對上日寇也能如砍瓜切菜一般,但是軍紀太差,而且經常殺良冒功,浙兵的字典裏,從未有過這四個字,戚繼光雖然死了,可是他的精神還沒死。


    吳惟忠和駱尚誌是這支浙兵的首領,南兵的代表,當時跟隨戚繼光在東南抗倭,然後又去了北方薊鎮鎮守,戚繼光罷職之後忠心耿耿的跟著南下廣東,知道戚繼光病死才又被啟用,帶這自己的老部下忠心耿耿的守衛海疆,在生命的後期依然爆發出強悍的戰鬥力,在朝鮮將日寇的野心徹底砸碎。


    可以說,他們生來就是為了打倭寇,為打倭寇而生,也為打倭寇而死,完全可以信任並且委以重任,等剩下的七千浙營步軍抵達之後,也可以一起交給他們統領。


    至於袁黃,這位老人家真乃文理雙全,在佛學、農業、民生、水利、醫學、音樂、幾何、數術、教育、軍事、曆法和太乙六壬奇門“三式”絕學這些方麵全都有造詣,農學家工學家軍事家天文學家,甚至還是慈善家,開創“功過格”的方式進行道德自律,規範自己的行為,達到自我修養、完善人生的目的,可謂是大明朝的諸葛亮。


    因為年幼時目睹倭寇橫行家鄉殘害鄉人,袁黃對倭寇有徹骨仇恨,此番終於得到打擊倭寇報效國家為鄉人複仇的機會,六十歲的老人家慨然因命,奮而出征,提前一步抵達軍隊集結點,為大軍前進出謀劃策。


    “末將吳惟忠(駱尚誌)拜見提督!”


    “讚畫袁黃見過蕭平虜。”


    蕭如薰遠遠的下了馬步行過來,三人一起迎上,蕭如薰笑著迴禮:“二位將軍免禮,袁公免禮。”


    說完,蕭如薰打量了一番三人,見吳惟忠駱尚誌皆虎虎生威,袁黃自有一股仙風道骨之氣,便暗讚人的名樹的影,名聲都不是白給的,而此時袁黃三人也在打量著蕭如薰,說實話,得知寧夏功臣蕭如薰擠掉了李如鬆出任此次的征倭主將,他們還真是有些驚訝,二十多歲的毛頭小子擠掉了四十歲的沙場宿將,怎麽聽怎麽奇怪,雖然掀翻巨城的確可怕。


    但是他既然來了,定然有他的本領,看他劍眉英目相貌堂堂,自有一股沉穩幹練之氣,三人便知道此人不簡單。


    “蕭平虜初來等地,我等略備薄酒,為蕭平虜接風洗塵,請。”


    袁黃麵帶笑容。


    蕭如薰笑著搖了搖頭:“多謝袁公和二位將軍好意,還是不了,戰況緊急事務繁多,本將隻是途經這裏,帶檢查完軍備之後,今天就渡江前往義州拜見朝鮮王有要事相商,之前已經通知了朝鮮王,要盡快趕去才好。”


    哦?


    袁黃三人麵麵相覷,頗有些吃驚——這位年輕的將軍責任心那麽強?


    “敢問蕭平虜有何要事要與朝鮮王相商?”袁黃好奇地詢問道:“之前老夫已經渡江見過朝鮮王,商議了一些細節,但是朝鮮王那裏隻是一味催促我等進兵,此時相商,沒有益處。”


    蕭如薰說道:“本將對朝鮮人提供的一切信息和情報都不敢相信,決定自己親自渡江去打理這一切,朝鮮如今的驛站、兵站、糧食、路況和運輸等問題,本將完全不相信朝鮮人的自說自話,彼國遭逢大敗,國土盡喪,居然誇口可承擔我大軍糧餉,豈不是笑話?


    三軍未動,糧草先行,宋公之前所籌措的八萬石糧食很快就會抵達這裏,本將與朝鮮王商議之後,會先行調派一批人手把這些糧食儲存到義州,然後根據情況先行運送到我軍行軍沿途的兵站裏儲備,在大軍行動之前完成這件事,以免屆時大軍行動快速但物資卻跟不上的困境。”


    ps:日常求推薦收藏,喜歡的新讀者還請收藏一下~


    pps:推薦一本好友的新書《大明逍遙攻略》,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去看一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萬曆1592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禦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禦炎並收藏萬曆1592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