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貴很認同梅國楨的疑惑。


    “末將覺得也是,這應該不至於,但是這話就是不對勁,末將一個多月翻來覆去的就是想不出一個結果,再派人去打探消息,就發現什麽也打探不出來了。


    而且撫台,今天您是否注意到,您說到蒙古人可能南下寇邊的時候,那幾個人可是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


    照理說蒙古人南下寇邊,要是咱們守不住,邊關被破,這些人如何能獨善其身?難道說他們都瘋了,寧可看著咱們丟了邊關城池也不願意把糧食拿出來?貪財到了不要命的地步?”


    “你說的很有道理!”梅國楨對麻貴的話似乎有些感觸:“雖然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但是真的遇到生命危險,要錢還是要命那是很好決斷的,事出反常必有妖,我是被氣壞了,沒注意到……”


    說著,梅國楨看向了麻貴:“麻總兵,你覺得,會不會有這種可能,就是……那些富商大賈已經和關外的蒙古人達成協議,蒙古人就算攻入關卡,也絕對不會對他們出手,而是會保護他們的財產!”


    麻貴嚇了一跳。


    “這……這可是賣國欺君之大罪啊!這要是被捅出去了,撫台,陛下能饒過他們?他們不會如此吧?”


    “哼!還有什麽是他們不敢的?麻總兵,你就沒有疑惑過嗎?這幾年和咱們交戰過的一些蒙古人,基本上都在使用鐵質弓弩,隻有極少數,隻有兩年前的十月,咱們打的那一仗,那批蒙古人則在用骨製箭頭。


    照理來說,大明對蒙古封鎖鐵器,除了打仗繳獲和土默特的貿易之外,蒙古人生活在荒原之上,荒原上哪裏來的那麽多鐵器?出售鐵鍋所用材質即使融化也無法製作兵器,他們應該都在用骨質箭頭才是。


    有些部落,他們一戰動輒出動數萬鐵騎,人手持鋼刀,用鐵製弓矢,可與此同時,還有部落依然在用骨質箭頭,這說明什麽?說明蒙古人自身所產鐵器絕對是遠遠不足軍事所需,可這些年來咱們對付的蒙古騎兵又有多少隻用骨質箭頭?”


    麻貴聽梅國楨這樣一說,頓時愣住。


    細細一想,還真是如此,現在不是蒙古人的全盛時代了,鐵木真和忽必烈那是把大半個亞洲、除了漢地之外的全部地方都拿下來了。


    那些地方也有文明,也有工匠,所以才有蒙古人的兵器甚至是迴迴炮,那個時候的蒙古人在科技上和大宋持平,在經濟和軍事上對宋成碾壓狀態。


    那個時候的蒙元已經有了十分成熟的政權體製,否則宋也不會在失去防線之後就兵敗如山倒,練反擊的機會都沒有多少,南明還苟延殘喘了二十年呢!


    但是現在這些蒙古部落的日子一點兒也不好過,早就不是幾百年前他們的全盛狀態了,失去漢地連糧食都無法自給自足的他們,分裂成這樣子的他們,哪裏來的可以裝備十萬鐵騎的鐵器馬掌弓矢甚至是火器?


    擄掠漢人工匠?有那麽多嗎?


    或許有一些是從其他國家和會冶鐵的部落購買來的,但是那麽多全都是?靠近大明邊境的也全都是?不遠萬裏去其他國家買來兵器再運來攻打大明?


    “撫台的意思是說,他們手上的鐵器和馬掌甚至是一些火器,都是咱們大明的商人賣過去的?他們居然猖獗至此?”


    梅國楨點了點頭。


    “若不是看到如此弊端,商鞅何故要抑商?商鞅難道看不出來農為國之根本,商則是國之血脈筋絡?曆朝曆代名臣大賢都是傻子?為了錢,沒有什麽事情是商人幹不出來的,道德?忠誠?國家大義?值幾個錢?”


    麻貴想到走私兵器的問題了,但是絕對不會去想走私兵器的規模問題,他覺得也就是小打小鬧,否則朝廷不會眼睜睜地看著。


    可是梅國楨的一席話打碎了他的幻想,他忽然產生了一種要帶著自己的兵馬把這些人全部抄家滅族的衝動。


    好在他及時的克製住了自己。


    “撫台,如果他們真的達成了協議,也就是說,土默特人已經決定要南下寇邊了?那三娘子她……”


    “我們現在立刻派人出關去找三娘子,讓她立刻將順義王囚禁,整個部落實施戒嚴,嚴查圖謀對大明邊關下手的人,麻總兵,你立刻去整頓兵馬,隨時備戰,本撫馬上修書給薊鎮和太原,讓他們出兵協助,但願一切都還來得及。”


    麻貴立刻抱拳道:“諾!末將馬上去辦!”


    說完,麻貴立刻其上馬匹就離開了,梅國楨握緊了自己的拳頭,轉身向府內走去,他有一些很可怕的猜測,有一些不得了的猜想,他不知道時間還夠不夠,但是至少,要把這些東西送出去,那麽或許還有一線生機。


    此時此刻,關外歸化城內,三娘子正帶著自己的親兵親自給饑寒交迫的族人們放粥。


    嚴寒來的太過於兇猛,讓人們幾乎沒有任何防備,糧食絕收,牛羊凍死,他們來不及儲備過冬糧食,就已經麵臨著死亡的威脅,瑟瑟的寒風吹襲著他們幾乎快要失去知覺的身體,隻有一碗薄薄的稀粥才能挽迴一丁點的熱量。


    所有的糧食和能吃的東西都被擊中了起來統一發放,三娘子的親兵維持秩序,一切還能維持的井然有序,明軍給糧的時候還給了不少鹽,有鹽的話,就能繼續撐一段時間,但若是情況繼續變糟,還能怎麽辦呢?


    三娘子一籌莫展。


    “三娘子,大王喊你過去。”


    一名親兵走了過來,向順義王扯力克傳達召見三娘子的命令。


    三娘子皺了皺眉頭。


    第一任丈夫死去之後,深諳漢文化的三娘子對草原上這種父死子繼娶繼母的習俗就相當的不滿意,深感羞辱,為此帶上了俺答給她留下的一萬護身精騎遠走,若不是明朝派人勸說三娘子以大局為重,當時三娘子是絕對不會願意的。


    她希望從一而終,從靈魂上向漢家女兒靠攏,但是時局不允,她也無法奈何,隻好嫁給第二任丈夫,可沒想到第二任丈夫很快也死了。


    接著,孫子輩的扯力克登上了王位,四十多的三娘子本不願繼續做他的妻子,明朝又派人一通忽悠,和平女神三娘子再次嫁給了扯力克。


    比起前兩任丈夫,扯力克是個狼性十足很不好應付的小丈夫,三娘子對他諸多的規勸和約束,依然無法很好的控製他,或許是年歲上的差距,使得他有些逆反心理。


    加上他的那些妾侍經常搞事情,被明廷發現之後交給三娘子處理,三娘子嚴格處理之後,扯力克又覺得自己沒有麵子。


    夫妻之間的矛盾是在不斷加深的,但是三娘子幾十年的威望使得扯力克也不敢對她做什麽,隻能口出怨言,順便在生活上諸多刁難,三娘子也不甚在意,隻要你不鬧事,老老實實的給明朝守邊,那就夠了。


    如今這個局麵,扯力克沒有鬧事已經是非常難得的了,可是三娘子也聽到不少風聲,說什麽扯力克正在密謀什麽大動作,一些和三娘子走的比較近的話事人經常來三娘子這裏走動,言語之間,多有讓她關注一下扯力克的意思。


    三娘子成功阻止了第一任丈夫和第二任丈夫打算背叛明朝的舉措,維持了十幾年的和平,現在第三任丈夫又要搞事,這讓她不由得感到心力交瘁,然而對漢文化的向往促使她繼續努力,絕不姑息。


    她派了幾個親信在扯力克身邊參與執勤,多有關注扯力克的言行舉止,從中得知了不少扯力克的怨言和怨氣,知道扯力克對當下處境的不滿和試圖打破這種枷鎖迴歸過去的想法,她為此深感憂慮。


    現在這個檔口,已經好幾個月未曾同房的小丈夫突然派人來找她,會是什麽事情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萬曆1592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禦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禦炎並收藏萬曆1592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