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二十三日,正在積極籌劃發動一次主動進攻行動的李化龍在揚州城得到了一份來自於錦衣衛的情報。


    送信的錦衣衛把信送到李化龍手上的時候已經身受重傷,半個時辰之後就死了,據他臨終前說,他們進入江南之後就被多次追殺,十個人的隊伍隻有他一個人活了下來,這份情報非常重要。


    李化龍對此高度重視,立刻親自查看了這份情報的內容。


    然後大驚失色。


    他萬萬沒想到局麵已經到了這個地步。


    蕭如薰的進兵路線非常可怕。


    一開始是兵分三路,從緬甸出發,一路往雲南去,一路往廣西去,一路是水師。


    往雲南去的軍隊在雲南總兵鄧子龍的策應下占據了整個雲南,雲南巡撫陳用賓不知生死。


    廣西方麵,廣西土司官岑大祿帶領手下狼兵集體投靠蕭如薰,因為他們的策應,蕭如薰進兵廣西勢如破竹。


    廣東方麵,廣東水師提督陳璘帶領水師全體投靠蕭如薰,幫助蕭如薰從海路進攻,廣州城被蕭如薰水師運兵偷襲拿下,兩廣總督倉皇逃竄到廣西之後生死不知,廣東群龍無首,很快被陳璘帶領著拿下。


    蕭如薰的水師緊接著就北上寧波府,從海上偷襲了寧波府,在極短的時間內席卷了整個寧波府,對寧波府周邊也展開了諸多的攻擊。


    所以在八月底的時候,蕭如薰已經占據了兩廣和雲南全境,並且派水師攻占了寧波府和鎮江府還有南京,將沈一貫家族覆滅,將京杭運河航道切斷,將南京城拿下,使得江南明政府官員倉皇大亂無法抵抗。


    這一套組合拳直接在一個月內把江南撕的千瘡百孔,眼下,陸軍方麵蕭如薰還是兵分三路,而水師活躍在李化龍麵前,阻礙著李化龍的進攻,切斷了京杭運河的糧道,讓整個京師朝廷對此惴惴不安。


    雲南的蕭如薰方麵部隊不知道是否進攻了四川,他們沒有得到那方麵的消息。


    還有一支部隊在陳璘的帶領下向福建發起了進攻,眼下保守估計已經攻占了半個福建。


    而鎮南軍的主力在蕭如薰的親自率領下進入了湖廣,兵鋒直指長沙,所到之處抵抗者寥寥,更多的人是望風而降,根本不做抵抗,抵抗的也不是蕭如薰所部精銳的對手。


    李化龍感到了深深的震撼。


    與此同時他意識到了,湖廣危矣,長沙危矣!


    長沙一旦失守,武昌不保,武昌一旦失守,蕭如薰可以沿著大江進軍到南京,與在這一帶活躍的水師會合,到時候李化龍可以保證自己絕對守不住揚州!


    眼下隻有一支人數不到兩萬的水師和自己麵對麵對敵,自己手握六萬精銳和其他地方部隊卻根本無法進行攻擊,隻能被動挨打,這還是自己兵力占據優勢對方不敢貿然登陸的情況之下。


    一旦蕭如薰主力抵達,少說也有七八萬人,到時候李化龍就可以考慮給自己準備什麽材質的棺材了。


    自己大軍一敗,揚州不保,揚州一旦被突破,則從揚州到京師的路途中就根本沒有軍隊可以阻攔蕭如薰的水陸並進!最遲十天,蕭如薰的先鋒就能抵達京師開始進攻,那個時候,真的萬事休矣!


    京師的廢物軍隊能南下抵抗嗎?


    這感覺就和太祖派徐達北伐蒙元一樣,水陸並進直取元大都,勢不可擋!


    那個時候蕭如薰所部的士氣和銳氣也不是京師那些歪瓜劣棗可以相提並論的!


    而這天下多得是投機取巧之輩,一旦蕭如薰坐實了勝利者的身份,李化龍可以保證立刻就有無數人抱著蕭如薰的大腿求著他想要投靠他,沈一貫政府會以最快的速度被拋棄。


    蕭如薰根本不承認新登基的泰昌皇帝,小皇帝一定會被廢……


    太上皇會重新登位嗎?大明朝會安然無恙嗎?這粗魯的武夫會做什麽?會殺多少人?會誅連多少人?大明朝又要死多少人?又要流多少血?


    那個時候,會發生什麽?


    李化龍根本就不敢想象那個情況。


    此時此刻,他想起出發之前的一幕幕,心中對沈一貫和蕭大亨的埋怨升高到了無以複加的地步。


    “權奸誤我!權奸誤我!!!”


    李化龍狠狠的將自己桌案上的東西全部掃到了地上,然後狠狠一腳踹翻了桌案。


    他劇烈的喘息著。


    若是能按照他的策略,主力南下尋求陸上決戰,還能有機會拿下南京和鎮江府,將戰線限製在江南,恢複供糧不說,還能引來蕭如薰大軍和他的對峙,如此,尚能給朝廷爭取征調九邊軍隊南下的時間。


    而眼下,蕭如薰大軍說不定已經攻下了長沙,正在朝著武昌急速進軍,而自己卻被一支水師纏著根本無法脫身,深陷泥潭之中!


    他到底是個有素質有涵養的文帥,過於強硬的心理素質使得他很快恢複了冷靜,他強迫自己冷靜下來思考眼下的局麵。


    蕭如薰進兵武昌已經不可抑製,湖廣全省都沒有什麽強力的軍隊,或者說整個江南除了狼兵和四川的人馬之外也就沒什麽強兵了,湖廣更是如此,怎麽可能和大明第一名將的蕭如薰在戰場上爭勝?


    望風而降才是正常的行為吧?


    事實上也的確如此,情報裏都寫了,地方官府多望風而降,根本沒有多少願意抵抗的,大概都是用蕭如薰的北伐檄文作為擋箭牌,保護自己的平安!


    他們如此作為,使得蕭如薰的進軍極其順利,根本沒什麽抵抗,就和成祖靖難之時是一模一樣的!


    而自己又該如何作為才能避免後來的結局呢?該怎麽辦?


    李化龍左思右想,對著地圖看了又看,最終無奈的得出了一個令人沮喪的結論。


    除非在短時間內擊破叛軍水師收複鎮江府和南京從而打通運河航道,否則就可以等著蕭如薰的大軍進抵南京,然後水陸兵進重走徐達北伐之路了。


    其實拋開所有的條件看看,李化龍覺得蕭如薰和徐達也挺像的,都是戰功赫赫功勳累累位極人臣,隻是兩人的所作所為差了太多了。


    李化龍有時候也會如此設想。


    但是他不會輕易放棄任何希望,隻要還有一線生機,他就要為自己所維護的朝廷和自己所承認的皇帝戰鬥,這是他的理念,他不可動搖的理念。


    於是乎,李化龍想到了另外一個辦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萬曆1592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禦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禦炎並收藏萬曆1592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