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二十三日,在李化龍得到確切情報開始緊急籌備應對策略的同時,蕭如薰也得到了一封有點特殊的來信,來信人的落款上寫著——葉夢熊。


    信是親衛送來的,說是有個送信人,他們擔心這人是刺客就把這人給關起來了。


    蕭如薰猶豫了一會兒,拆開了信件。


    葉夢熊在信裏和蕭如薰問好,問他最近過得如何,問他身體好不好,吃得好不好,穿的好不好,家人好不好之類的,感覺就是一份普通的噓寒問暖的信件一樣。


    可就是這樣的話語,卻讓蕭如薰感到心中有些溫暖。


    寧夏之役結束以後去朝鮮的時候,蕭如薰和葉夢熊的信件往來就沒有停過,在打仗的時候,即使隔著千裏之遙,葉夢熊也還是寫了三四封信件詢問蕭如薰的近況。


    這讓蕭如薰感覺到自己被人關懷的溫暖,和家人的感覺一樣。


    葉夢熊的確也是一位寬厚的長者,也是最早承認蕭如薰的文官之一,蕭如薰最開始在朝中能得到諸多照顧,也多虧了葉夢熊拜托自己的故交好友為他說話。


    可以說蕭如薰的崛起過程之中,葉夢熊出力很大,一直到緬甸時,蕭如薰還是能通過葉夢熊的關係在江南之地得到諸多便利,購買很多東西都很方便,最早一批窮酸秀才來緬甸就是在葉夢熊的幫助下完成的。


    蕭如薰南逃的時候經過南京沒敢去找葉夢熊,時間緊急,救迴了三哥蕭如芷就走了,後來派江大海北上截斷京杭運河的時候,蕭如薰還特地囑咐江大海要保護好葉夢熊的安全。


    不過南京雖然拿下了,可是葉夢熊卻沒有蹤影,這讓蕭如薰一度有些擔心,不過他相信葉夢熊這樣一個宦海沉浮多年的老官僚是不會輕易喪命的,果不其然,眼下,他居然主動來信了。


    有噓寒問暖就意味著葉夢熊沒有把蕭如薰當叛逆看,噓寒問暖之後才是正事。


    葉夢熊在信裏說——


    沈一貫說你蕭季馨造反圖謀不軌,我是不信的,你沒有理由這樣做,我怎麽都不相信一個赤膽忠心的剛剛立下大功的將軍會突然造反,說你死了我也不信,你蕭季馨是我看好的人,不可能那麽容易死。


    那個時候我很疑惑,很擔心,一直到我突然發現蕭如芷失蹤之後,我才意識到你沒死,你已經到過南京了,你把蕭如芷帶走了,但是你為什麽不來找我,我很不解。


    我把這件事情壓了下去,沒有聲張,可後來,突然有一支軍隊來襲擊南京,我大驚失色,剛準備抵抗,就被屬下打暈帶走了,在逃跑的路上我迴味這件事情,發現可能和你有關。


    我一路逃跑,先跑到安慶府,屬下覺得安慶府也不安全,又跑到了武昌府才安定下來,在武昌府驚聞你已經率軍攻進了湖廣,所以現在給你寫信,詢問你事情的原委。


    我不信你造反,但是你起兵奉天北伐鬧出來的動靜是在太大,你和沈一貫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麽?為什麽會逼得沈一貫用這樣的方式要除掉你,也逼得你起兵北伐,我要知道原委。


    你如果不能說服我,我就將你視為叛逆,死守武昌府,我知道你一定會來武昌府,我在這裏等你,到時候是兵戎相見還是攜手共進,季馨,我要你給我一個說法。


    葉夢熊的意思很簡單,給他一個說法,讓他相信蕭如薰沒有造反而是一心為國,否則,他就要率軍死守武昌府,絕對不讓蕭如薰的戰略計劃得逞。


    蕭如薰看完了信件,歎了口氣,放下了手中信。


    如果要說蕭如薰真正尊敬的文官的話,葉夢熊排第二,還真沒人能排第一。


    一路走來,也多虧了葉夢熊在關鍵時刻的扶持和幫助,讓蕭如薰少走了許多彎路。


    要他和葉夢熊兵戎相見,他不能保證自己會做到。


    但是這件事情,用來說服葉夢熊的這件事情,蕭如薰是問心無愧的。


    為皇帝盡忠效力有錯嗎?


    沈一貫陰謀政變廢除君主是對的嗎?


    把實話說出來,葉夢熊會反對蕭如薰為君上北伐的行為嗎?


    一切都是合乎大義的。


    於是,蕭如薰提筆給葉夢熊寫迴信,決心說服葉夢熊加入自己的北伐隊伍,葉夢熊是南京兵部尚書,在南方擁有很大的威望和關係,有他的加入,對北邊沈一貫政府的打擊會更大。


    而就在此時,蕭如薰的先鋒將麻衝已經帶領一萬人馬攻占了汨羅江畔的平江,打開了北上的道路,兵鋒直指武昌府,已經沒有人可以阻止蕭如薰的北上了。


    伴隨著進兵越來越順利,蕭如薰也得到了不少窮困潦倒的讀書人和處於溫飽狀態的秀才的投效,他們都是先加入進來的人引薦的後來人,你推薦我我推薦你,彼此把彼此誇得跟花兒一樣,蕭如薰的文人團隊也漸漸擴充起來。


    或許這支文人團隊的文化素質不如北邊朝廷的進士們,但是辦事方麵,辦事能力的強弱和是否會做八股文的關係並不大。


    蕭如薰按照在緬甸對付那些窮酸秀才的方式對待這些投效的人,先把吃過社會苦頭被社會教育過的讀書人挑出來放在自己身邊聽用,這些人體會過人情冷暖,本身也有一技之長,可以直接使用。


    而那些隻是比較窮但是還沒有吃過社會苦頭的書呆子被安排去學習統計和後勤方麵需要學習的東西,帶他們學習的是那些老兵。


    被一群老兵做上級,這些書呆子當然不滿,好生鬧騰了一陣子,幾個頑固不化的被蕭如薰趕走了,幾個願意接受再教育的被豎了典型,漲工錢加待遇,這一對比,中間的動搖派們立刻就老實了。


    對這群文人,蕭如薰不指望他們能多忠誠,但是有人可以重用,有人不可以,這裏麵也是要區分開的,受到越殘酷的對待,受的苦越多,就越是能通過錢財和待遇來收買,使他死心塌地加入北伐的隊伍,比如謝禾。


    而那些維持在溫飽的狀態之下沒怎麽吃過苦頭的人,就不是那麽好收買的,這些人就和陳龍正一樣,腦袋裏還有這一點比較樸素的浪漫主義思想,滿腦子的仁義禮智信。


    這種人不能重用,不能放在決策層,但是有點好處,這些人腦筋死,不懂得變通,是管賬管倉庫的好手。


    越是北伐,越是打勝仗,蕭如薰就越是不缺人手,局勢不斷地向他這邊傾斜。


    他也清楚,隻要自己成功拿下武昌,大局就定了。


    這不是亂世,這不是大爭之世,沒那麽多軍閥梟雄渴望割據,大明朝壓製武將,也將割據的可能性最大程度的打壓住了,造就了蕭如薰的便捷。


    一路平推,幾乎沒有阻礙。


    這些玩政治玩權術的祖宗們,在精兵猛將堅船利炮的麵前,居然是如此的脆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萬曆1592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禦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禦炎並收藏萬曆1592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