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如薰是武將出身不假。


    當皇帝以後也不忘記習武健身,現在也每天抽時間出來習武,消耗大,食量自然很大。


    但是再大,一天之內也不可能吃掉十六兩銀子做的飯,肉能幾百斤幾百斤的吃嗎?那還是人嗎?


    那幾乎是老百姓人家幾年的口糧了。


    那些傳聞中一頓飯就吃掉幾百兩銀子的蕭如薰都覺得那不是人,照著朱元璋那時候的做法,應該被扒皮抽筋填草點天燈。


    不過他也管不了那麽寬,就以身作則帶動天下風氣,每個月他親自出席的財政審計會議上都能統計出不少結餘的銀兩,這些銀子又能拿去做好下個月的費用。


    久而久之,這般行為便能形成良性循環,省下一大筆錢來補貼國用。


    盡管以後皇族人數增加,宮人數量增加似乎難以避免,但是畢竟是節省的。


    眼下大秦的錢雖然很多,從江南士紳手上收繳來的銀子還遠遠沒到花光的時候,但是蕭如薰定下的數個國策每一個都是需要大量銀錢投入的,別的不說,馬政就是一個,騎兵擴編也是一個,大馳道計劃也是一個,教育改革還是。


    錢是永遠都不夠花的。


    所以審計司的工作越來越得到蕭如薰的認可,將不必要的支出盡最大可能省下來,到時候受益的還是國家和百姓,以及蕭如薰自己。


    蕭如薰屢次表揚審計司的工作,給審計司的官員們賞賜了不少銀錢綾羅綢緞。


    隻有當他們感覺自己衣食無憂的時候,才能最大限度發揮他們的忠誠,皇帝也不差餓兵不是嗎?


    今天中午吃的飯菜很豐盛,該有的都有,蕭如薰牽著振邦的手,把他帶到偏房裏,跟他一起吃飯。


    蕭如薰喜歡白米飯,食量又大,每頓午飯都要吃三碗白米飯和大量肉食,這桌上一大半都是他吃掉的,振邦隻吃其中一小半,但是最後這桌飯菜一定會全部吃光。


    他可沒有那些所謂的規矩,什麽一樣菜隻能吃三口,剩下的就撤下去,那算什麽?


    吃飯還要身邊太監幫著夾,自己還不能動手,那算什麽?


    吃著還要剩著,根本就不衝著吃完而吃飯,那算什麽?


    現在天底下多少人吃不飽飯?


    能吃飽飯的是少數,甚至隻有東南三省和北直隸的百姓才能過上一天吃三頓飯的日子,那吃的還多是土豆和玉米。


    蕭如薰派人出宮傳授將玉米研磨成玉米麵做玉米饅頭玉米餅之類的吃法,還有土豆的蒸烤炒等各種吃法,盡快推行各地,試圖讓百姓們多一點吃東西的花樣。


    百姓如此窮困,他麵對這桌子豐盛飯食,如何能舍得剩下一粒米飯?


    李勝伺候在一旁,為皇帝添飯,為太子擦嘴,盡心竭力的服侍著天底下最尊貴的父子兩個。


    作為前明宮中的一名中低層小小的內侍幹部,他參加過為皇帝送飯食伺候皇帝吃飯的工作,親眼見過前明皇帝還有其他貴人們是怎麽吃飯的,又吃些什麽東西,再和現在的大秦皇帝比起來,如何能比呢?


    他也忍不住想起宮裏麵一些老人的感歎——難怪大秦能得天下啊。


    最後一塊豬肉被蕭如薰吃掉,最後一粒米飯也吃掉,蕭如薰滿意的擦擦嘴。


    他倒是不挑食,不愛吃的東西很少,但是唯獨接受不了肥肉,所以吩咐采購的人隻賣精瘦豬肉迴來,一點肥的都見不到的那種,這種豬肉燒起來他一頓能吃一盤。


    當然了,有些時候嘴饞了,他也會吩咐李勝叫人買些肥肉膘子迴來,放在鍋裏煉油,豬油留下做菜,剩下的油渣子給他送過來,加上一小碟鹽,又香又脆,十分不錯的小吃。


    禦膳房的禦廚們表示肥肉還有這種用法,真是長見識了。


    他們也不知道皇帝怎麽想吃這個東西,但是私下裏拿一塊吃吃,發現的確非常好吃,又香又脆。


    後來蕭如薰下令賞給幾位大臣一些豬油渣迴去當零嘴吃,王錫爵等人吃了一些,覺得的確是又香又脆十分好吃,不過皇帝說不能多吃,也就嘴饞或者嘴裏沒味道的時候吃一點,他們也就沒多吃。


    但是這小玩意兒卻入了很多其他官員的眼,覺得這又是皇帝對臣子表達關懷的方式,進一步確認王李的紙糊內閣現在倒不了。


    偏房裏蕭如薰吃飽了飯,放下了碗筷,李勝立刻遞上濕毛巾,蕭如薰擦擦嘴,坐了一會,又起身走了幾步,這時候振邦也吃完了,放下碗筷擦嘴,然後問李勝要甜甜的瓜吃。


    “太子爺,等一等,飯後要歇歇才能吃瓜。”


    李勝苦著臉勸著振邦,蕭如薰轉過頭來看了看振邦,視線轉移到他的碗裏,頓時黑下臉。


    “振邦。”


    蕭如薰重新坐下來:“碗裏的飯為什麽不吃幹淨?”


    振邦一見蕭如薰黑了臉立刻知道自己哪裏錯了,趕快把飯碗拿起來把每一粒米都吃幹淨,然後才放下碗,乖乖的坐著不敢站起來。


    “把《憫農》背一遍。”


    蕭如薰如此說道。


    振邦識字讀詩以來,蕭如薰親自教振邦的就是這首《憫農》。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振邦背的很熟練。


    “背的倒是很熟練,怎麽就記不住?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每一粒白米都是百姓辛辛苦苦耕種得來的,來之不易,天底下還有多少人連飯都吃不上,為父天天為此殫精竭慮,就是為了天下人都能吃飽飯,而你卻浪費糧食?”


    蕭如薰的語氣不重,但是振邦卻十分的害怕,之前有過一次他飯沒有吃幹淨,蕭如薰斥責了他,讓他吃幹淨,然後教給了他《憫農》這首詩。


    振邦年紀還小,他理解的不是很深刻。


    所以蕭如薰就要用各種教育方式讓他記住。


    “把《憫農》默寫二十遍,字跡不許潦草,之前為父原諒你一次,這是第二次,若是還有下次,振邦,你就等著餓肚子!李勝,盯著太子!”


    蕭如薰眼一瞪,把振邦瞪的低下頭不敢說話,李勝立刻領旨:“老奴遵旨。”


    說罷,蕭如薰起身走出了偏房,振邦隻好乖乖的隨著李勝去默寫《憫農》。


    蕭如薰走出偏房,溜達了幾步,緩解了一下心情,一眼瞧見另一間偏房內幾位重臣還在吃飯。


    今天事情多,便留下幾位重臣吃飯,還賞了留在殿內吃午飯的王李二位閣老,以及財政部尚書葉向高和新任兵部尚書韓擢一人一碟子豬油渣小食,請他們吃,還賞了一人三片暖房裏種出來的西瓜來解膩,對待臣子算是十分優待了。


    大臣們也沒覺得皇帝對待他們的態度不好,事實上皇帝對待他們的態度算是比較好的了。


    雖然一波又一波清洗讓人心驚膽戰,但是沒有清洗自己也不作死的時候,皇帝對待臣子是沒話說的,比前明一些摳門皇帝連飯都不給吃一頓起來要好的太多。


    他們也不敢奢求什麽。


    至少在蕭如薰在世的時候他們什麽也不敢奢求。


    蕭如薰邁步走進偏房內,韓擢眼尖看到了蕭如薰,立刻放下飯碗站起來。


    “參見陛下。”


    其餘三人一聽也立刻站起來看向蕭如薰。


    “參見陛下!”


    蕭如薰笑著擺擺手,看著王錫爵嘴裏鼓鼓的顯然有些東西沒吃完,便說道:“快坐下繼續吃,吃飯要緊,王閣老也不要急,這架勢是要把嘴裏的飯吐出來學習周公?”


    蕭如薰還打趣了王錫爵,王錫爵老臉一紅,連忙加快了咀嚼的速度,其餘三人則笑笑,看著皇帝找了一張椅子坐下,他們也隨之坐下,拿起碗筷繼續吃,就是有點拘謹罷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萬曆1592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禦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禦炎並收藏萬曆1592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