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此,傳國玉璽就失去了蹤跡,再往後,怎麽看怎麽不靠譜。


    再往後,就到北宋哲宗年間,有個農夫宣稱自己在地裏刨出了傳國玉璽,獻給了哲宗皇帝,哲宗皇帝下令十三個大學問家一起診斷,最後由蔡京做出了論斷,說這是真的。


    至於這個玉璽是不是真的,以及古代王朝對祥瑞的迷信,還有哲宗時代北宋朝廷麵臨的種種問題,弄個傳國玉璽的祥瑞來證明宋朝的統治合法性以渡過危機估計是不錯的手段。


    這方傳國璽後來被金人擄走,再後來就是元代,出現在了元大都,也就是北京,被權相伯顏所得,這是最後一次算是比較靠譜的記載。


    元末大亂,朱元璋脫穎而出,但是朱元璋立國之後沒得到傳國玉璽。


    他覺得心裏空蕩蕩的,就派兵十五萬八次北伐,意圖打擊北元殘餘勢力的同時,也要搶迴傳國玉璽,但是終究沒有成功,無奈之下隻好自己刻了十七方玉璽聊以**。


    此之後嘉靖年間也有出現傳國玉璽的傳聞,但是已經沒有太大的反響了。


    人們已經不太在意傳國玉璽了,就算出現又能如何?拿到傳國玉璽的王朝不也是滅了嗎?


    蕭如薰對此更不在意,否則立國之初就該自己刻一方傳國玉璽騙騙天下了。


    主要還是傳統的『天下人』——讀書人被他掀翻了,該殺的都殺了,話語權被他搶過來了,沒人敢說他的不是了,所以有沒有傳國玉璽也不重要了,他要做皇帝,誰敢反對?


    以前人都是為了得到士族豪強們的支持才需要傳國玉璽做幌子,蕭如薰並不需要,所以也不擔心這一點。


    不過這個布延忽然說要贈送傳國玉璽給他,他還真的很感興趣。


    布延手裏的傳國玉璽,應該就是北宋哲宗時代的那一塊,那一塊估摸著應該是假的,但是要是能看看,蕭如薰也很願意看看。


    其實如果他想要,隻要說一聲,估計全國各地會瞬間出現無數的老農民、老兵、老牧民之類的從地裏河裏井裏弄出無數的傳國玉璽給他,全看他想不想要。


    但是這些都沒什麽意義,可是蒙古人親手送上的,就算沒有實際意義,政治上的意義卻有不少。


    明朝太祖朱元璋八次北伐蒙古都無法得到的傳國玉璽,卻在今朝建國不到兩年的時候由蒙古大汗親手送上,這難道不是最明確不過的政治寓意嗎?


    大秦遠勝大明。


    蕭如薰手下的禦用文人們可以造出無數華美文章對他一頓歌功頌德。


    而且就算是假的,他們也能吹成是真的,然後說『這是先秦祖龍所有之物,如今傳到陛下手中,豈非天意?天意要大秦取代前明一統江山啊!』


    這種話還相當的有市場。


    所以不管真的假的,在意還是不在意,出於政治上的考慮,蕭如薰都要見一見這枚“傳國玉璽”。


    第二天,蕭如薰宣布接見布延汗,由葉向高把布延汗引入皇宮之內見他。


    拜見蕭如薰的時候,布延汗自己躬身行禮,隨從則全部下跪行禮。


    蕭如薰接受他們的朝拜之後,親自離開座位扶起布延汗,親切與之交談,表現大秦帝國的善意。


    隨後就是賜坐,布延汗坐下,隨便扒拉幾句,布延汗就說到了正題。


    “大蒙古沒有大秦那麽富庶繁華,本汗也拿不出太好的東西給大秦天子賀壽,想來想去,就把先人所傳下來的一枚傳國玉璽贈送給大秦天子,為大秦天子賀壽。”


    布延汗讓身邊人出列,奉上了傳國玉璽。


    大秦臣子們那邊頓時騷動起來,一群人迫不及待的想要一睹傳國玉璽的麵容,也是因為知道他們的想法,所以蕭如薰今天帶著三名輔臣和朝中有學問的老學究們,一起觀看這枚“傳國玉璽”。


    今人對傳國玉璽的誤解有很多,最普遍的就是認為傳國玉璽的體積很大,需要兩隻手拿,或者最起碼也要一隻手抓起來的那種,反正體積要很大,符合四四方方的概念。


    但是,傳國玉璽還就不是那個樣子的,據記載,劉邦登基做皇帝的時候是把傳國玉璽佩戴在身上的,類似於佩戴一枚玉佩,因此,傳國玉璽的實際大小可以參考今天的火柴盒。


    布延汗的手下將這枚玉璽裝在一個小盒子裏麵獻給了蕭如薰,蕭如薰讓李勝上前接下,並且打開盒子,然後進獻給蕭如薰。


    一枚小小的玉印躺在盒子裏。


    蕭如薰伸手拿出這枚小小的玉印打量了起來。


    據傳,秦始皇命令李斯在傳國玉璽上刻下『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鳥蟲篆字,後來王莽篡漢,玉璽缺損了一角,被用金子補缺,他得到玉璽之後又在上頭雕刻“漢傳新王莽”的字樣。


    等曹丕稱帝後,得到傳國玉璽時加刻“大魏受漢傳國之璽”,佐證自己天子之位的名正言順,後趙石勒滅前趙得玉璽後在右側加刻“天命石氏”,表示自己的正統。


    所以傳國玉璽除了李斯的八個字外,還應該有王莽、曹丕和石勒留下的印記。


    蕭如薰看了看底部的『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大字,又看了看玉璽的側麵,見到側麵刻有『漢傳新王莽』『大魏受漢傳國之璽』和『天命石氏』隻剩下一側是幹淨的。


    蕭如薰麵露喜色,把這枚玉璽遞給了王錫爵,讓文臣們互相傳看,而自己則端起酒杯和布延汗喝起了酒,喝的及其愉快,布延汗都給喝醉了,然後才被蕭如薰送走。


    他離開的時候,布延汗將傳國玉璽獻給大秦天子的消息已經不脛而走。


    朝野上下議論紛紛,很快,京師民間都開始議論這件事情了。


    大家都知道前明立國之初朱元璋派兵北伐搶奪玉璽而不得的事情,但是現在,玉璽卻被蒙古大汗主動送還,前明和大秦的高下,立刻就分辨出來了。


    於是朝野和民間都開始了新一輪針對傳國玉璽的熱議。


    而當天晚上,蕭如薰將三名輔臣秘密召集到了自己的書房內。


    他手裏把玩著這枚玉印,饒有興趣的問道:“你們說,這玉璽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


    李廷機和葉向高不說話,王錫爵沉默了一會兒,開口道:“迴陛下的話,眼下時日尚短,我們還無法斷定這是真的還是假的。”


    蕭如薰點了點頭,然後隨手一拋,把這枚玉印丟到了桌案上。


    “依我看,它既是真的,也是假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萬曆1592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禦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禦炎並收藏萬曆1592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