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秋雨一場寒,大雨過後朱雀大街上往來的百姓行色匆匆,街販的叫賣聲也跟著弱了許多,襯顯得坊市鋪麵愈發蕭瑟。


    金黃色的落葉堆積在宅頂屋簷,一簇簇、一捧捧,猶如金色的海浪。


    一葉知秋,褪去夏日光澤,街市上的景色大為不同。放眼望去,滿目金黃。長安城的百姓們不由得感慨深秋已至。


    齊王府碧波亭中,永和縣主李太平倚坐在亭中,望著池中遊曳爭食的錦鯉出神。


    她已經這麽看了足足半個時辰,自始至終不發一言甚至連位子都沒挪過,如老僧入定一般。


    婢女懷春有些擔心道:“縣主,要不您還是添件衣裳吧,現在天氣涼了,這麽坐著容易染上風寒。您身子本就弱,奴婢實在擔心。”


    李太平搖了搖頭歎息道:“不必了,我這便迴屋裏去。無趣,無趣的很。都說一切景語皆情語,為何他看到秋景能夠寫出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的詩句,我卻隻看到了破敗蕭瑟?”


    懷春咬了咬嘴唇道:“縣主,您還在想那趙明允啊,依我看他那首詩就是瞎貓碰到死耗子,作不得數的。他不過就是個紈絝子弟,學著文人附庸風雅,說不準這首詩還是他花錢請人作的。”


    “胡說!”


    李太平佯怒道:“你個死妮子懂什麽,世子哥哥說了,他約趙明允在樂遊原赴宴,趙明允全程談吐不凡,極為有禮。若是裝的話,裝一次可以,豈能次次都裝?”


    懷春也是不惱,她太了解這位縣主的心思了,陪笑道:“這麽說縣主是看上這趙明允了?要說身份,他這個成國公世子也勉強配得上縣主金身。”


    “你又在胡言亂語什麽,再這麽嚼舌根子小心我罰你板子。”


    李太平被戳中心事,嗔怒“威脅”道。


    “哎呀,奴婢不敢了,奴婢該死。”


    懷春一邊笑一邊告饒。


    “走罷。”


    李太平起身,懷春連忙跟上打起傘蓋。


    王府中極為講究規矩,在人後她和李太平怎麽調笑都無所謂,但若被人看到她目無主上,那便是極大的罪過,就連李太平都保不了她。


    二人沿著青石板鋪的小徑緩行,恰好看到世子李建業往王府外殿走,李太平連忙喊道:“世子哥哥,這幾日你可見到趙明允了?”


    “趙洵?”


    李建業搖了搖頭,苦笑道:“自那日與他樂遊原上暢飲後我便再未見過他,怎麽好妹妹想他了?”


    “世子哥哥說什麽呢,才沒有。”


    李太平半扭過身子,微微垂下頭去。


    “你放心好了,我看他那樣子是一定會去參加曲江詩會的,屆時你還愁沒有機會一睹他的名士風采嗎?”


    李建業最懂這個妹妹的心思,一番調笑弄得李太平臉色通紅。


    “好了,不與你說笑了,父王找我去前殿議事,我已經遲了。”


    說罷他轉身離去。


    李太平望著李建業遠去的背影,心中暗暗將二人的形象進行比較。


    他這位世子哥哥已經是身材修長,俊秀無比了。


    但那個趙洵不論從哪個角度看都要比世子哥哥更加完美,用豐神俊逸來形容也絲毫不為過。


    難道說這就是情人眼裏出西施?


    一開始李太平還不願意承認,可漸漸的她發現日夜所思的都是那個男人。


    曲江一麵,她已經深深陷入到了那種相思之中。


    不說茶飯不思,但也差不了多少了。


    可是礙於身份她又不能表露出來,否則很容易惹人閑話。


    隻是不知道這廝懂不懂女孩子的心思…


    罷了,大不了迴去再拜一拜菩薩,請求菩薩保佑吧。


    …


    …


    不得不說,旺財確實是商界扛把子。


    僅僅一日的工夫,他就差人托關係把崇仁坊最近五年買過盆栽的大戶人家查了個遍。


    之後他第一時間趕迴不良人衙門向趙洵邀功。


    乍一聽來這工作量極大,但當趙洵看到這份清單的時候發現並沒有他想象中那麽多。


    在這期間購買過盆栽的竟然一共隻有十餘家。


    仔細想想其實道理也簡單,崇仁坊雖然麵積很大,是尋常坊市的兩倍大,但因為是權貴聚集地,鮮有零散宅邸擠進來。而權貴的宅邸通常都占地極大,分下來也就是十幾家共占一坊。


    前前後後購買盆栽的也就是這些顯貴人家。


    所以僅僅從此點來看等於是查了一個寂寞。


    還需要深入分析比對。


    迴到衙署,趙洵伏身案前立即開始逐一比對。


    盆栽種類很多,但涉及到同時搭配南蠻白藤與青苔的記錄總共隻有三條。


    金蠶蠱蟲對於生存條件的要求很苛刻,在宿主體外生存必須同時滿足南蠻白藤與青苔的環境,缺一不可,否則就會很快死亡。


    可以肯定的是,購買南蠻白藤與青苔盆栽的人有重大嫌疑。


    趙洵驚訝的發現,這三條記錄分別對應三個地位顯赫的人物。


    左相陳良輔,內侍監鄭介,齊王李象。


    這三人都是大周朝響當當的人物,隨便跺一跺腳,大周朝廷都會跟著抖一抖。


    不管最後證明誰是兇手,都勢必會掀起一次風暴。


    雖然趙洵早有準備查到最後會查到某個大人物頭上,但是真的推出這三個名字時還是覺得有些腦殼痛。


    趙洵知道有極大的可能豢養金蠶蠱蟲的幕後主使就是這三位大佬之一,所以他現在所走的每一步都必須慎之又慎。稍有閃失,他就會跌入萬丈深淵,粉身碎骨。


    隻是該從誰開始查起呢?


    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閹內侍監鄭介?


    還是朝堂之上唿風喚雨的左相陳良輔?


    亦或者是素有賢名,深受顯隆帝喜愛的齊王李象?


    最終趙洵還是決定先從最簡單的開始。


    齊王李象!


    畢竟他和永和縣主李太平以及齊王世子李建業有不小交情,可以找各種理由前往齊王府順便暗中查案,不容易引起懷疑。


    至於鄭介和陳良輔,到時再看吧。


    實在不行,用排除法也行。


    畢竟把所有不合理的假設都排除後,剩下的那一個即便再不合理也是真相。


    …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周不良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袖乾坤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袖乾坤並收藏大周不良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