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趙王的話不留情,荊王則更有理有據,幽州刺史罷免了,卻並未處死,也未下獄,而是賦閑在家,若來日有好時機,再被起用也未可知,可若是懷有異心,便隻有死這一途了。
有皇帝的處置作為依據,荊王三言兩語便堵得趙王說不出話來。趙王緊捏著酒盞,眯起眼,盯著荊王,席上頓無人發聲。濮陽百無聊賴地看著,這樣的場景,從她記事起就不斷上演,直至蕭德文被立為皇太孫,晉王、代王因故遠謫方消停。
庭中歌舞不知何時皆停下了,趙王盯著荊王,微微朝前傾身,便如蓄勢待發,就在眾人以為趙王要發怒,他突然大笑,一拍食案,高聲道:“六郎說的是,是我所慮不周,自罰三盞!”
說罷他就揮手令仆從斟酒,在眾人的目瞪口呆之中,痛快地喝下三盞,又令眾人不必拘束,暢快地喝!驚訝隻短短片刻,轉眼,皇子公主們便如什麽事都沒發生一般,又相互勸酒。
此時的風情,但凡文人名士,都需會飲酒,且還不是小酒盅一盅一盅地來,必得滿在寬大的酒爵杯盞中,仰頭喝下,方能現灑脫風流。酒後若能犯夜禁、戲王侯,便更是不拘自在、放浪形骸的名士風範。世情如此,時人大多飲酒,行宴之時若不沾酒,是要被人笑話的。
及至散宴,濮陽似已微醺,扶著婢子的手,登入車中。趙王是真醉,他被仆役攙著,瞪大了眼去尋濮陽的車駕,好不容易尋見,便徑自朝那撲了過去,仆役攙他不住,唯恐他跌倒,連忙跟上去護著。
“七娘。”
隻一聲,濮陽便掀開了窗簾,望出來,趙王扶著仆役,醉眼迷蒙地道:“你可是迴宮去?帶了幾人?甲士可夠驅使?”
趙王那秉性,素不是細致人,何曾這般體貼?聽他這般問,濮陽心下詫異,卻沒宣於口,隻道:“正是迴宮,甲士也夠了,多謝阿兄關懷。”
趙王點了點頭,後退一步,連站立都不穩,虧得他身後幾名仆役機靈,牢牢扶住了他。
濮陽見此,便與他告辭了,驅車而走。
正屬季春之初,沿途和風蕩蕩,楊柳依依,一派春和景明之象。沿途遊人如織,皆是從城中前來踏春,穿花拂柳間,便盡享無限春光。
濮陽坐於車內,雙目輕合,似入淺眠,幾名婢子都不敢出聲,靜靜得侍候在側。
公主規製的車駕,必是上乘,兼之濮陽於諸王與公主之中,最得盛寵,有什麽好物,皇帝皆是先賜予她,再論其他。她所用之物,比不上禦用,卻也相差不遠了。
馬車行駛平穩,毫不顛簸,路上行人見馬車上都飾了金,便知這必是哪家王公出行,紛紛避到兩旁,待車駕過去,方才行路。
眾人皆是迴城,本該幾家車駕結伴,但濮陽心中有難解之結,來前便想好要去幽靜的別院住幾日,便一人獨行。
她宴上飲了些酒,方才看著也像是微醉,眼下再看,卻是毫無酒意。她思路清明得很,正在思索趙王今日幾下反常,必是得了什麽人的指點。至於他臨行前貼到車駕旁來故作親近地問幾句,當是做給三郎看的。
這倒暫不妨事,再怎麽樣,且還亂不起來。真正讓濮陽掛心的是,衛秀在何處。派出去的人京裏京外找了半月,連絲毫線索都未探到。天下之大,若是他不在京師,要如何方能找到他。
上一世,衛秀乃蕭德文幕僚,以一介布衣之身,將蕭德文扶上皇位。蕭德文對他言聽計從,他亦為他出謀劃策,將她布置毀去大半,令她幾度欲手刃此人來泄憤。
外麵的道路崎嶇起來,車駕略覺顛簸。惶然不安的不詳預感突然漫湧上來,濮陽睜開眼,她掀開窗簾,看到外頭遊人少了,進入到一段少有人經過的道路,兩旁是茂密山林,陽春三月,萬物複蘇的季節,本該有鳥鳴傳來的山林卻是陷入死地一般的寂靜。
不詳的感覺更加強盛。濮陽放下窗簾,利落地揚聲道:“下令警戒!返程迴宮!”
車外立即有人應答:“是!”
車馬受命掉頭。濮陽身形端直,一言不發地垂眸看著座下厚軟的墊子,耳朵卻機敏地聽著四下的動靜。
忽然車外一聲驚唿:“有刺客!”
隨之而來的是車外一片驚慌。
濮陽攏在袖下的雙手驟然緊握。
“有刺客”的驚唿剛一落下,便是兵刃相接的尖銳之聲。光聽聲響就知刺客人數不少,濮陽睜著眼睛,目視前方,車駕還在行進,但很快,便停下了,外麵一聲接一聲的慘叫,鮮血濺到她身旁雪白的窗紙上,血淋淋的,猶如白雪上綻開的紅梅,直讓人驚心動魄。
車中侍奉的宮娥看到血跡,尖叫一聲,雙目圓睜,嚇得瑟瑟發抖。
有皇帝的處置作為依據,荊王三言兩語便堵得趙王說不出話來。趙王緊捏著酒盞,眯起眼,盯著荊王,席上頓無人發聲。濮陽百無聊賴地看著,這樣的場景,從她記事起就不斷上演,直至蕭德文被立為皇太孫,晉王、代王因故遠謫方消停。
庭中歌舞不知何時皆停下了,趙王盯著荊王,微微朝前傾身,便如蓄勢待發,就在眾人以為趙王要發怒,他突然大笑,一拍食案,高聲道:“六郎說的是,是我所慮不周,自罰三盞!”
說罷他就揮手令仆從斟酒,在眾人的目瞪口呆之中,痛快地喝下三盞,又令眾人不必拘束,暢快地喝!驚訝隻短短片刻,轉眼,皇子公主們便如什麽事都沒發生一般,又相互勸酒。
此時的風情,但凡文人名士,都需會飲酒,且還不是小酒盅一盅一盅地來,必得滿在寬大的酒爵杯盞中,仰頭喝下,方能現灑脫風流。酒後若能犯夜禁、戲王侯,便更是不拘自在、放浪形骸的名士風範。世情如此,時人大多飲酒,行宴之時若不沾酒,是要被人笑話的。
及至散宴,濮陽似已微醺,扶著婢子的手,登入車中。趙王是真醉,他被仆役攙著,瞪大了眼去尋濮陽的車駕,好不容易尋見,便徑自朝那撲了過去,仆役攙他不住,唯恐他跌倒,連忙跟上去護著。
“七娘。”
隻一聲,濮陽便掀開了窗簾,望出來,趙王扶著仆役,醉眼迷蒙地道:“你可是迴宮去?帶了幾人?甲士可夠驅使?”
趙王那秉性,素不是細致人,何曾這般體貼?聽他這般問,濮陽心下詫異,卻沒宣於口,隻道:“正是迴宮,甲士也夠了,多謝阿兄關懷。”
趙王點了點頭,後退一步,連站立都不穩,虧得他身後幾名仆役機靈,牢牢扶住了他。
濮陽見此,便與他告辭了,驅車而走。
正屬季春之初,沿途和風蕩蕩,楊柳依依,一派春和景明之象。沿途遊人如織,皆是從城中前來踏春,穿花拂柳間,便盡享無限春光。
濮陽坐於車內,雙目輕合,似入淺眠,幾名婢子都不敢出聲,靜靜得侍候在側。
公主規製的車駕,必是上乘,兼之濮陽於諸王與公主之中,最得盛寵,有什麽好物,皇帝皆是先賜予她,再論其他。她所用之物,比不上禦用,卻也相差不遠了。
馬車行駛平穩,毫不顛簸,路上行人見馬車上都飾了金,便知這必是哪家王公出行,紛紛避到兩旁,待車駕過去,方才行路。
眾人皆是迴城,本該幾家車駕結伴,但濮陽心中有難解之結,來前便想好要去幽靜的別院住幾日,便一人獨行。
她宴上飲了些酒,方才看著也像是微醉,眼下再看,卻是毫無酒意。她思路清明得很,正在思索趙王今日幾下反常,必是得了什麽人的指點。至於他臨行前貼到車駕旁來故作親近地問幾句,當是做給三郎看的。
這倒暫不妨事,再怎麽樣,且還亂不起來。真正讓濮陽掛心的是,衛秀在何處。派出去的人京裏京外找了半月,連絲毫線索都未探到。天下之大,若是他不在京師,要如何方能找到他。
上一世,衛秀乃蕭德文幕僚,以一介布衣之身,將蕭德文扶上皇位。蕭德文對他言聽計從,他亦為他出謀劃策,將她布置毀去大半,令她幾度欲手刃此人來泄憤。
外麵的道路崎嶇起來,車駕略覺顛簸。惶然不安的不詳預感突然漫湧上來,濮陽睜開眼,她掀開窗簾,看到外頭遊人少了,進入到一段少有人經過的道路,兩旁是茂密山林,陽春三月,萬物複蘇的季節,本該有鳥鳴傳來的山林卻是陷入死地一般的寂靜。
不詳的感覺更加強盛。濮陽放下窗簾,利落地揚聲道:“下令警戒!返程迴宮!”
車外立即有人應答:“是!”
車馬受命掉頭。濮陽身形端直,一言不發地垂眸看著座下厚軟的墊子,耳朵卻機敏地聽著四下的動靜。
忽然車外一聲驚唿:“有刺客!”
隨之而來的是車外一片驚慌。
濮陽攏在袖下的雙手驟然緊握。
“有刺客”的驚唿剛一落下,便是兵刃相接的尖銳之聲。光聽聲響就知刺客人數不少,濮陽睜著眼睛,目視前方,車駕還在行進,但很快,便停下了,外麵一聲接一聲的慘叫,鮮血濺到她身旁雪白的窗紙上,血淋淋的,猶如白雪上綻開的紅梅,直讓人驚心動魄。
車中侍奉的宮娥看到血跡,尖叫一聲,雙目圓睜,嚇得瑟瑟發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