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王公主行事前常會看濮陽如何,她在皇帝身邊,最能知曉皇帝心意,見她捐了錢物,皇子皇女們便以為這是濮陽迎合皇帝所為,亦紛紛解囊。濮陽又派人將此宣揚開,受京中百姓交口稱讚。
有他們帶頭,宗親、世家、勳貴總不好意思眼巴巴看著,什麽都不做,也都或被輿論所迫,或也想為災民出分力地捐出財物。
眾人一道出力,數日間,竟將國庫尚在清點的救災的銀錢湊了個七七八八。
皇帝得知大驚,令竇迴去查了一查,得知源頭是濮陽,而濮陽到此時也不曾拿此事向他邀功。他便笑了:“他們還私底下怨朕專疼七娘,可論貼心,他們誰又及得上七娘?”
又令竇迴再講一遍,他不禁大笑,笑過之後,便是更加深重的可惜,為何七娘偏生是公主。
皇帝的惋惜,從不曾流露出來,他有此念,連竇迴都不知。又過了十來日,災情終是緩了下來。
濮陽便帶足了護衛,往邙山去了。
不見的時候倒沒什麽,平日也極少會想起衛秀。可一到了邙山,見了衛秀,濮陽竟覺分別一月,頗是想念。
作者有話要說:公主:╮( ̄▽ ̄)╭多日不見,好想先生。
高士低首看書。
公主:( ̄? ̄)先生近日可好?
高士將輪椅轉個向,背對著公主,繼續看書。
公主(委屈):(>﹏<)先生為何不理我?
高士(淡淡的):哦?我聽聞有人說金屋是句玩笑話?
公主:(#°Д°)
第17章
山中清靜,就如與世隔絕,世間亂成什麽樣,都亂不到這裏來。
濮陽深深吸了口氣,身心皆舒鬆下來。
衛秀在庭中煮茶,身前的幾案上還備了一副圍子,她身旁沒有其他客人,就似專等著公主來一般。
濮陽進門就笑了:“不意我與先生有此默契。”
山間清風徐來,四周皆是古樸的樹木,庭中設幾案,有茶,有棋,還有風流雅士,光是想這情景便已令人心神向往,何況濮陽身在其中。
濮陽走到衛秀麵前坐下,衛秀對她笑了笑,將泡在熱水中的茶盅取出,放到濮陽麵前,而後替她滿上茶。二人都小小飲了一口,衛秀方道:“觀殿下神采自如,便知殿下一月來頗為順意。”
確實順。
府邸在建造,是她將來要住的地方,工部不敢怠慢,派了不少工匠一同作業,想來過不了兩月便差不多可得了。
除此外,捐款那件事,她雖未站到明麵大肆喧嚷地令王公權貴出資,但朝中她是首倡,民間造勢也是她派人去的,王丞相聽聞是外孫女起的頭,再加上這著實是件好事,便也添了把火,事情便進展得更順了。
如此,她雖未宣揚,民間也知是這位七皇女做得這件好事,又因她不主動提,還平添一抹“做好事不留名”的神秘感。
“確如先生所言,無一事不順。”濮陽笑道,還不忘邀功,“府邸是我親選的,裏麵有一片竹林,莽莽榛榛,蒼翠欲滴,雖不及先生這裏廣袤,也別有一番滋味。”
衛秀認真地聽她講。濮陽興致更高:“我令人在旁修了處院子,與這草廬一般大小,希望能讓先生居住舒心。”
完全無視於衛秀上次說過她在京中自有居處。
衛秀自然是婉拒:“我京中的居處已派人去收拾了,殿下那裏便不必費心了。”
一定是還在為“金屋”那事生氣,都一月過去了,還沒消,這氣性真是大。換做旁人,濮陽定然就隨她去了,不隨她去,難不成還讓她哄不成?
但衛秀不一樣,自從知曉她是女子,濮陽不但敬惜她的才華,更是對她莫名的好感,還有幾分“她一名女子如何就能做到這地步”的好奇與敬佩。幾重因素加一起,濮陽對衛秀格外寬容,哄就哄吧,誰讓她正要倚仗先生呢?況且也是她比擬不當,忘了金屋更多是象征男女之情,仔細論來太過輕浮了。
濮陽溫柔道:“先生說的哪裏話?有我在京,怎能讓先生獨居?再者,來日我若有突發之事與先生商議,緊急之下,還得派人去尋你,豈不麻煩?”
她語氣柔和得像水,且還是春日江中暖融融的流水,碧波蕩漾,萬分柔情。她所說話語麵麵俱到,確實在理,可那語氣卻讓衛秀覺得公主隻是純粹哄她罷了。
衛秀便蹙了下眉。
她當日問公主何處安置她,不過是提醒她,她尚缺一處安身之所,當從宮中搬出來了。皇宮雖好,卻終究不便。
她原本就沒有想過要住在將來的公主府,可殿下似乎誤會什麽了。
衛秀便想是否當解釋一二。
然而濮陽見她似乎在想什麽,便以為她仍下不了台,想了想,將眼中的柔和皆散去,變得十分嚴肅:“先生是在猶豫什麽?倘若事發危急,是一刻都耽擱不得的,與其你遠離我府,不如就住進來,也好便利些。”
有他們帶頭,宗親、世家、勳貴總不好意思眼巴巴看著,什麽都不做,也都或被輿論所迫,或也想為災民出分力地捐出財物。
眾人一道出力,數日間,竟將國庫尚在清點的救災的銀錢湊了個七七八八。
皇帝得知大驚,令竇迴去查了一查,得知源頭是濮陽,而濮陽到此時也不曾拿此事向他邀功。他便笑了:“他們還私底下怨朕專疼七娘,可論貼心,他們誰又及得上七娘?”
又令竇迴再講一遍,他不禁大笑,笑過之後,便是更加深重的可惜,為何七娘偏生是公主。
皇帝的惋惜,從不曾流露出來,他有此念,連竇迴都不知。又過了十來日,災情終是緩了下來。
濮陽便帶足了護衛,往邙山去了。
不見的時候倒沒什麽,平日也極少會想起衛秀。可一到了邙山,見了衛秀,濮陽竟覺分別一月,頗是想念。
作者有話要說:公主:╮( ̄▽ ̄)╭多日不見,好想先生。
高士低首看書。
公主:( ̄? ̄)先生近日可好?
高士將輪椅轉個向,背對著公主,繼續看書。
公主(委屈):(>﹏<)先生為何不理我?
高士(淡淡的):哦?我聽聞有人說金屋是句玩笑話?
公主:(#°Д°)
第17章
山中清靜,就如與世隔絕,世間亂成什麽樣,都亂不到這裏來。
濮陽深深吸了口氣,身心皆舒鬆下來。
衛秀在庭中煮茶,身前的幾案上還備了一副圍子,她身旁沒有其他客人,就似專等著公主來一般。
濮陽進門就笑了:“不意我與先生有此默契。”
山間清風徐來,四周皆是古樸的樹木,庭中設幾案,有茶,有棋,還有風流雅士,光是想這情景便已令人心神向往,何況濮陽身在其中。
濮陽走到衛秀麵前坐下,衛秀對她笑了笑,將泡在熱水中的茶盅取出,放到濮陽麵前,而後替她滿上茶。二人都小小飲了一口,衛秀方道:“觀殿下神采自如,便知殿下一月來頗為順意。”
確實順。
府邸在建造,是她將來要住的地方,工部不敢怠慢,派了不少工匠一同作業,想來過不了兩月便差不多可得了。
除此外,捐款那件事,她雖未站到明麵大肆喧嚷地令王公權貴出資,但朝中她是首倡,民間造勢也是她派人去的,王丞相聽聞是外孫女起的頭,再加上這著實是件好事,便也添了把火,事情便進展得更順了。
如此,她雖未宣揚,民間也知是這位七皇女做得這件好事,又因她不主動提,還平添一抹“做好事不留名”的神秘感。
“確如先生所言,無一事不順。”濮陽笑道,還不忘邀功,“府邸是我親選的,裏麵有一片竹林,莽莽榛榛,蒼翠欲滴,雖不及先生這裏廣袤,也別有一番滋味。”
衛秀認真地聽她講。濮陽興致更高:“我令人在旁修了處院子,與這草廬一般大小,希望能讓先生居住舒心。”
完全無視於衛秀上次說過她在京中自有居處。
衛秀自然是婉拒:“我京中的居處已派人去收拾了,殿下那裏便不必費心了。”
一定是還在為“金屋”那事生氣,都一月過去了,還沒消,這氣性真是大。換做旁人,濮陽定然就隨她去了,不隨她去,難不成還讓她哄不成?
但衛秀不一樣,自從知曉她是女子,濮陽不但敬惜她的才華,更是對她莫名的好感,還有幾分“她一名女子如何就能做到這地步”的好奇與敬佩。幾重因素加一起,濮陽對衛秀格外寬容,哄就哄吧,誰讓她正要倚仗先生呢?況且也是她比擬不當,忘了金屋更多是象征男女之情,仔細論來太過輕浮了。
濮陽溫柔道:“先生說的哪裏話?有我在京,怎能讓先生獨居?再者,來日我若有突發之事與先生商議,緊急之下,還得派人去尋你,豈不麻煩?”
她語氣柔和得像水,且還是春日江中暖融融的流水,碧波蕩漾,萬分柔情。她所說話語麵麵俱到,確實在理,可那語氣卻讓衛秀覺得公主隻是純粹哄她罷了。
衛秀便蹙了下眉。
她當日問公主何處安置她,不過是提醒她,她尚缺一處安身之所,當從宮中搬出來了。皇宮雖好,卻終究不便。
她原本就沒有想過要住在將來的公主府,可殿下似乎誤會什麽了。
衛秀便想是否當解釋一二。
然而濮陽見她似乎在想什麽,便以為她仍下不了台,想了想,將眼中的柔和皆散去,變得十分嚴肅:“先生是在猶豫什麽?倘若事發危急,是一刻都耽擱不得的,與其你遠離我府,不如就住進來,也好便利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