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迫於情,也迫於勢,隻好陪他演了這出戲,讓他如了願,自那之後,朝廷大權盡歸於大長公主,哀帝徹底被架空。
可竇迴又覺不像是濮陽所為,即便後來大長公主以女流之身即位,成了天下之主,竇迴依舊覺得不像。這也是一種直覺,他在高帝身邊,高帝還有當局者迷,他是全然置身事外,皇子皇女的秉性看得就更加真真切切。新君狡猾歸狡猾,但還不至於對感情深厚的父親下手。且從他出宮後的往來走動來看,她確實毫不知情。
竇迴愈加難安,若她不是主謀,隻怕不久之後,此事就會被翻出來。迴想當日,駙馬泰然自若,他滿以為駙馬與公主商議過,已做了萬全準備,如今看來,好像又不是這樣。
竇迴這幾日心憂如焚,直到幾名內侍來到他的居所,傳了陛下口諭,竇迴反倒鬆了口氣。刀懸於頸上,總怕它掉下來,當它真的掉下來了,反倒就坦然了。
最壞不過如此。
濮陽是分批召見的。先問了太醫,看了脈案,得知先帝身前,身體康泰,並無性命之憂。太醫位卑權微,不敢多言,得皇帝垂問,周太醫方大著膽子多說了一句:“自陛下那迴勸過高帝,高帝便照著臣的方子安養,脈象一貫是溫和。”
有此一語,竇迴到時,濮陽的臉色已不大好。
先帝之死處處透著離奇,早前就有人覺得不對,但有一道遺詔壓著,便無人敢提。濮陽則是因先帝臨終,有衛秀在場,衛秀沒有與她說過有何不妥。她那時想,這等大事,阿秀若是知道什麽,斷不會閉口不言,她便也按下了未提。
然而,事情一旦顯出異象,那遺詔便字字都是可疑。
竇迴伏在地上,口道:“臣拜見陛下,恭請陛下長樂未央。”
濮陽看著他,他頭發花白,已顯龍鍾之態,身上穿的是一襲布衣,猶如一慈眉善目的阿翁。她也一直如此以為。他侍奉先帝大半生,少不得與些朝臣有些磕磕絆絆的事,她唯恐他辛勞半生,臨了老反過得不自在,便時常遣人照拂,也算全他忠心。誰知,這忠心卻是假的。
“竇卿,你偽造遺詔,是受何人指使?”濮陽直接就問了,她語氣平靜得有些可怕,竇迴便是已有了準備,也不由自主地泛起寒意。
他重重一叩首,迴道:“遺詔非罪臣所造,乃是駙……皇夫殿下與臣,臣所為,皆遵命行事。”
濮陽像是忽然間被人抽去了魂魄,有些心冷,有些難過,有些憤恨,又有些累。
她連說話的力氣都沒有,隻是擺了擺手,讓竇迴出去。沒有說如何處置他,也沒有說要他如何行事。
竇迴也沒有問,靜靜地退了出去。
殿中沒有一個人。濮陽早就屏退了宮人。她覺得不是衛秀做的,但她依然做了準備,以防萬一。倘若是呢?一個謀殺先帝的罪名,若是宣揚出去,即便她已是皇帝,也保不住她。
原來她們之間,有了這樣多的謊言。記得很久以前,每每先帝召見衛秀,她總是會跟來,她總很擔心,她的父親會傷了她所愛的人,處處都維護她。
現在看來,這真是可笑。
更可笑的是,她對衛秀,依舊提不起絲毫恨意。她騙她,她不恨她,父債子償,她唯有接受;她殺她父親,她還是恨不了她,確實是她家理虧。
可是先帝再不好,也是她的父親,她為人女,要如何去接受。
濮陽愣愣地出神,連自己流出眼淚都沒有發覺。她想,阿秀去了哪裏,她為何還不迴來,她真想親眼看到她。到了這個時候,她還是想能像從前那樣,靠在她的懷裏,哪怕知道,那溫暖可靠的懷抱是假的,是冷的,她還是眷戀,還是不想失去。
衛秀出宮,是去見焦邕。
晉王作亂那日,她提前將玉佩作為信物交與嚴煥,要他在事情有變之時,去請焦邕來圍了晉王府,以作威脅。
如今事情過去了。焦邕要交迴玉佩,還提出要見她一麵。
他幫了她一個大忙,且有此一事,她也暴露了,與其避而不見,不如前去一會。
焦邕隻因一枚玉佩,便毫不猶豫地遵命行事,可見他對仲氏心意。衛秀看到他,一下子就想起當年的歲月。小的時候她見過焦邕,他與兄長差不多年歲,兵法上,他不如兄長,但在武藝上,兄長遠不及他。
二人總是比試,兄長屢敗屢戰,焦邕也從不相讓,經常將兄長打得毫無還手之力,就是這樣,衛秀也從沒有見他們有過不睦,反倒愈加親近,如親兄弟一般。
焦邕一見衛秀就知道她是誰了。她與仲清生得實在太像,也多虧京中之人多已忘了那長居邊關的少年,才讓她不至於暴露身份。
可竇迴又覺不像是濮陽所為,即便後來大長公主以女流之身即位,成了天下之主,竇迴依舊覺得不像。這也是一種直覺,他在高帝身邊,高帝還有當局者迷,他是全然置身事外,皇子皇女的秉性看得就更加真真切切。新君狡猾歸狡猾,但還不至於對感情深厚的父親下手。且從他出宮後的往來走動來看,她確實毫不知情。
竇迴愈加難安,若她不是主謀,隻怕不久之後,此事就會被翻出來。迴想當日,駙馬泰然自若,他滿以為駙馬與公主商議過,已做了萬全準備,如今看來,好像又不是這樣。
竇迴這幾日心憂如焚,直到幾名內侍來到他的居所,傳了陛下口諭,竇迴反倒鬆了口氣。刀懸於頸上,總怕它掉下來,當它真的掉下來了,反倒就坦然了。
最壞不過如此。
濮陽是分批召見的。先問了太醫,看了脈案,得知先帝身前,身體康泰,並無性命之憂。太醫位卑權微,不敢多言,得皇帝垂問,周太醫方大著膽子多說了一句:“自陛下那迴勸過高帝,高帝便照著臣的方子安養,脈象一貫是溫和。”
有此一語,竇迴到時,濮陽的臉色已不大好。
先帝之死處處透著離奇,早前就有人覺得不對,但有一道遺詔壓著,便無人敢提。濮陽則是因先帝臨終,有衛秀在場,衛秀沒有與她說過有何不妥。她那時想,這等大事,阿秀若是知道什麽,斷不會閉口不言,她便也按下了未提。
然而,事情一旦顯出異象,那遺詔便字字都是可疑。
竇迴伏在地上,口道:“臣拜見陛下,恭請陛下長樂未央。”
濮陽看著他,他頭發花白,已顯龍鍾之態,身上穿的是一襲布衣,猶如一慈眉善目的阿翁。她也一直如此以為。他侍奉先帝大半生,少不得與些朝臣有些磕磕絆絆的事,她唯恐他辛勞半生,臨了老反過得不自在,便時常遣人照拂,也算全他忠心。誰知,這忠心卻是假的。
“竇卿,你偽造遺詔,是受何人指使?”濮陽直接就問了,她語氣平靜得有些可怕,竇迴便是已有了準備,也不由自主地泛起寒意。
他重重一叩首,迴道:“遺詔非罪臣所造,乃是駙……皇夫殿下與臣,臣所為,皆遵命行事。”
濮陽像是忽然間被人抽去了魂魄,有些心冷,有些難過,有些憤恨,又有些累。
她連說話的力氣都沒有,隻是擺了擺手,讓竇迴出去。沒有說如何處置他,也沒有說要他如何行事。
竇迴也沒有問,靜靜地退了出去。
殿中沒有一個人。濮陽早就屏退了宮人。她覺得不是衛秀做的,但她依然做了準備,以防萬一。倘若是呢?一個謀殺先帝的罪名,若是宣揚出去,即便她已是皇帝,也保不住她。
原來她們之間,有了這樣多的謊言。記得很久以前,每每先帝召見衛秀,她總是會跟來,她總很擔心,她的父親會傷了她所愛的人,處處都維護她。
現在看來,這真是可笑。
更可笑的是,她對衛秀,依舊提不起絲毫恨意。她騙她,她不恨她,父債子償,她唯有接受;她殺她父親,她還是恨不了她,確實是她家理虧。
可是先帝再不好,也是她的父親,她為人女,要如何去接受。
濮陽愣愣地出神,連自己流出眼淚都沒有發覺。她想,阿秀去了哪裏,她為何還不迴來,她真想親眼看到她。到了這個時候,她還是想能像從前那樣,靠在她的懷裏,哪怕知道,那溫暖可靠的懷抱是假的,是冷的,她還是眷戀,還是不想失去。
衛秀出宮,是去見焦邕。
晉王作亂那日,她提前將玉佩作為信物交與嚴煥,要他在事情有變之時,去請焦邕來圍了晉王府,以作威脅。
如今事情過去了。焦邕要交迴玉佩,還提出要見她一麵。
他幫了她一個大忙,且有此一事,她也暴露了,與其避而不見,不如前去一會。
焦邕隻因一枚玉佩,便毫不猶豫地遵命行事,可見他對仲氏心意。衛秀看到他,一下子就想起當年的歲月。小的時候她見過焦邕,他與兄長差不多年歲,兵法上,他不如兄長,但在武藝上,兄長遠不及他。
二人總是比試,兄長屢敗屢戰,焦邕也從不相讓,經常將兄長打得毫無還手之力,就是這樣,衛秀也從沒有見他們有過不睦,反倒愈加親近,如親兄弟一般。
焦邕一見衛秀就知道她是誰了。她與仲清生得實在太像,也多虧京中之人多已忘了那長居邊關的少年,才讓她不至於暴露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