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後。


    林雲嫣到了慈寧宮。


    小於公公出來迎她,一麵走,一麵道:「娘娘剛歇了午覺起來,聽王嬤嬤說,似是歇得不太平穩,剛又使了人去禦書房,想請聖上稍後過來一趟。」


    繞過影壁,林雲嫣往正殿那側看了眼。


    滿京城為何說她是皇太後的心肝兒呢?因為她入宮從不用提前遞帖子,想什麽時候來就什麽時候。


    這份殊榮是娘娘給她的。


    早幾年她還忐忑過,娘娘的恩寵是恩寵,她自己的規矩是規矩,恃寵而驕是大忌,該本分些,免得被人挑錯。


    後來漸漸想開了。


    她能驕成什麽樣子?隨意進出慈寧宮就是她最嬌縱的樣子了。


    再說,她一味堅持本分,何嚐不是傷娘娘的心呢?


    今生再來,林雲嫣就更不忌諱那些了,讓皇太後高興,處得就和一般人家的祖孫一般,才是對娘娘最好的迴報。


    也正是因此,林雲嫣沒想到,今兒可能會與聖上遇著。


    皇太後極少在平日下午尋聖上,而聖上亦看重娘娘,隻要不是正好忙著便一定會過來。


    小於公公特特提出來……


    「有要緊事兒要說?」林雲嫣輕聲問,「那我等下到偏殿避一避吧。」


    小於公公笑了下,以作迴應。


    內殿,皇太後正用著甜羹,見林雲嫣進來,忙道:「前天嚇著沒有?」


    林雲嫣上前,道:「等在外頭,急是急的,當時也沒顧著怕,等後來見著殿下與國公爺了,還有那頭黑熊,才後怕了。」


    「阿彌陀佛,」皇太後念了聲佛號,「消息傳迴來,哀家是嚇了一跳,也是運氣差,遇著個熊瞎子。徐簡的腿怎麽樣了?」


    林雲嫣挨著皇太後坐下,知道她關心,仔仔細細與她說狀況。


    皇太後聽得很認真。


    饒是知道他們脫險了,也聽人稟了狀況,但比不上聽林雲嫣親口說。


    看得到人,見她生龍活虎的,那顆懸著的心才算落下去了。


    「讓徐簡好好養著,」皇太後歎道,「年紀輕輕的,落下病根了,往後他受罪,你也不輕鬆。」


    林雲嫣應下。


    兩人說了會兒家常,林雲嫣正要把話題引到李邵那兒,外頭就傳來了迎駕的動靜。


    聖上來了。


    林雲嫣起身,出去接駕。


    聖上腳步匆匆,麵容嚴肅,見了林雲嫣,他有些驚訝,而後神色稍霽:「寧安什麽時候來的?」


    「剛來不久。」林雲嫣迴道。


    聖上微微頷首,抬步往內殿走,注意到林雲嫣沒有跟上來,就知她要迴避,便道:「寧安進來吧,陪朕和皇太後說說話。」


    林雲嫣應了,心中不由揣度。


    皇太後定是說要緊事兒,聖上不讓她迴避,是認為事情無關緊要,還是他並不想與娘娘打開天窗說亮話,幹脆拿她當個擋箭牌?


    一時吃不準,但她隻能跟進去。


    皇太後的視線從聖上與林雲嫣麵上劃過,看來是聽見了聖上剛才的話。


    幾人落座。


    人手都屏退了,王嬤嬤在內殿伺候,小於公公站了中殿,曹公公守在廊下。


    聖上抿了口茶,先開了口:「兒臣知道您想問什麽。


    這事兒怪兒臣,沒提前與您通個氣,您猜出來幾分,心裏肯定不暢快,也有許多想法。


    借著寧安也在這兒,兒臣聽聽您的見解,也想請您給兒臣出出主意。」


    皇太後深深看著聖上,歎道;「哀家不是不暢快,是擔憂。」


    聖上微微前傾著身子,一副洗耳恭聽模樣。


    「哀家聽說,有個永濟宮的太監被調到東宮了?」皇太後問,「這事是太子自己的主意?還是聖上知道後,也沒攔著?」


    林雲嫣心下了然。


    能讓皇太後急著找聖上的,也隻有李邵的事了。


    或者說,是圍繞著李邵、眼瞅著要展開的羅網。


    聖上答得很坦蕩:「是邵兒的主意,兒臣也確實沒攔著。」


    「聖上到底想做什麽?」皇太後壓低了聲音,「永濟宮的人,聖上敢信?哀家老了,見不得多少動蕩了。」


    皇太後說話十分克製。


    聖上登基十餘年,他們之間能保持和睦、融洽的關係,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她不隨便指手畫腳。


    聖上不願另立皇後,皇太後勸過兩迴,說道理,卻不強硬。


    聖上想早早立下太子,皇太後也與他分析過利弊,說明白了,亦不要求一定如何如何。


    親生母子之間,還有因為做母親的太強勢以致關係破裂的,聖上並非她親子,皇太後行事向來注意分寸。


    也正是她重分寸,哪怕李邵這半年多做了幾次蠢事,皇太後也沒有朝聖上咄咄逼人過。


    可今時今日,她不能睜隻眼、閉隻眼。


    「圍場的事情也不能去怪太子,」皇太後道,「影響的確不好,但事已至此,聖上訓也好罰也好都沒有問題,可讓永濟宮摻和進來,不是明智之舉。李浚是什麽人,太子不知道,你我難道還不曉得?」


    聖上扣著扶手,聲音很輕,語氣卻是堅定的:「母後,兒臣打算廢太子。」


    皇太後倒吸了一口涼氣。


    她猜到了,品出來了,所以她著急請聖上來,可真等聖上親口說出來,她依舊感到心驚。


    可她很快注意到,林雲嫣並沒有多少驚訝。


    「雲嫣?」她疑惑著。


    林雲嫣微微點頭。


    聖上道:「寧安知道,兒臣才沒有叫她迴避,正好也讓她再聽聽,給徐簡捎幾句話。」


    皇太後握住林雲嫣的手,一時也不好說什麽。


    聖上整理了下思緒,沒有立刻與皇太後解釋廢太子,隻問林雲嫣:「上午邵兒去國公府,都說了些什麽?」


    「殿下其實沒講什麽,」林雲嫣哂笑,道,「昨晚父親過來,與我同國公爺說了下您的想法,我今日就故意尋太子的茬,洋洋灑灑抱怨了一通。殿下似是不想與我一般見識,很快就離開了。」


    饒是聖上情緒不好,聽她小心翼翼說什麽「抱怨」,也失笑搖了搖頭。


    「邵兒不占理,他能與你爭辯什麽?」聖上點評完,才看向皇太後,道,「不瞞您說,邵兒身邊確實有別有用心的人。


    那個姓馮的內侍,其實與王六年是一夥的。


    兩迴了,先是陳米胡同,後又是這個姓馮的,當然也可能不止,當初在裕門關,是不是有人慫恿著邵兒出關,眼下也說不好了。」


    那時跟著李邵的人,早受了處罰,且彼時並不知曉還有王六年那麽一夥人,也就沒往那上頭查過,現在要追溯很難再有收獲。


    聖上繼續道:「有心之人尋事,也是邵兒自己不爭氣,才會受了蠱惑。可兒臣也不得不細想,能讓王六年背著四哥另有他主,能讓朱倡一個國公哪怕抄家滅族都不交代,這麽個人,不會隻衝著邵兒,說到底,還是兒臣礙眼。」


    話說到這兒,皇太後便明白了:「聖上想要引蛇出洞?聖上懷疑李浚?」


    「兒臣說不準,」聖上道,「但您知道,當年很多事情都沒有定論,三哥一定是知情人。


    邵兒需要一點教訓,


    再不磨一磨,他往後如何扛起江山大業?


    所以兒臣想廢太子,讓他多體會體會,但要廢得名正言順,圍場那點肯定不夠,兒臣才想把三哥扯進來。


    這麽一來,也正好再試試三哥,若能從他那兒摸出一點蛛絲馬跡,或許也能解開定國寺大火的謎團。


    您剛才說,您老了,見不得動蕩,兒臣想的是,趁著兒臣能掌握局麵,讓邵兒多成長,也替他把陳年舊事的隱患都除了。


    兒臣不想有一天自個兒動彈不得,掌控不住,邵兒還稀裏糊塗分不清忠女幹,被當槍使,最後連皇位都丟了。」


    皇太後聽完,抬手按了按眉心:「聖上有決心就好。」


    「兒臣這決心其實下得匆忙,昨日才想好的,隻和誠意伯、以及三公說了說,又讓伯爺交代了徐簡與寧安兩句,」聖上道,「原本該立刻告知您,還是遲了些,叫您擔憂了。」


    皇太後淡笑著搖了搖頭:「哀家是聽說了永濟宮的事,一中午都忐忑著。」


    「是,邵兒去了永濟宮,」聖上提到這個,眼底沉重劃過,「兒臣這廂還在準備著,看看如何讓邵兒犯個大錯,卻沒想到,邵兒真是,沒叫兒臣失望……」


    嘴上說的是沒失望,可林雲嫣哪裏聽不出來,這分明是對李邵失望至極。


    金鑾殿上的彈劾,國公府裏她陰陽怪氣的一番話,正撿著柴火、等著機會合適時點上,卻是沒想到,那柴火自個兒冒火星子了。


    李邵去了永濟宮,甚至還從裏頭調了個內侍到東宮。


    這般「配合」,也難怪聖上心塞。


    「調過去的內侍姓汪,」聖上道,「曹公公在查他的底細,先讓他在東宮吧,看看他要教邵兒做什麽。」


    再細的,聖上沒有說了。


    李邵去永濟宮,直接叫那汪內侍為「狗子」,可見兩人認得。


    而李邵從何認識永濟宮的人?八成是前迴去時認得的。


    能讓李邵直接見到李浚,那汪狗子「本事」不小。


    曹公公辦事,皇太後自是放心,再者,聖上並非毫無防備、而是主動促成此事,也算安了些她的心。


    當然,隻能安一部分。


    廢太子是社稷大事,即便隻是一石數鳥中的手段,也絕非輕飄飄的。


    「聖上既這般說了,」皇太後沉聲道,「有需要哀家時隻管開口,哀家雖老了,他們也多少要顧忌些哀家。


    哀家這輩子活到今日,經曆過太多了,要說放心不下的,也就是雲嫣和阿琪。


    倘若將來江山不穩、朝堂動蕩,她們的日子也肯定不好過。」


    聖上聞言,看了眼林雲嫣,又與皇太後道:「您說得是。」


    事情說完後,聖上起身迴禦書房。


    林雲嫣送他出去。


    聖上道:「讓徐簡多歇一歇,往後朕要他協力的時候還多著。」


    林雲嫣應下。


    等送走了聖上,林雲嫣迴內殿見皇太後。


    娘娘麵露疲憊之色,招她過去,握著她的手、在手背上拍了拍,良久無言。


    「您當心身體。」林雲嫣道。


    「哀家還好,」皇太後想了想,道,「哀家之前總擔心,你無端端把太子得罪狠了,往後哀家走了,你想搬救兵都搬不到。


    現在,哀家該換個煩心事了,太子吃點虧、受點難,改一改他身上那些不好的性子,往後不尋你和徐簡的麻煩,你也就不用搬救兵了。」


    林雲嫣彎著眼笑了笑。


    她知道皇太後是在寬慰她,那她就聽這個好。


    皇太後又道:「這一年到頭了,來年不太平,都得打起精神


    來。」


    林雲嫣俯身向著皇太後,低聲問:「您跟我講講永濟宮那位?」


    皇太後遲疑,很快又想通了:「李浚是個瘋子,他膽大,也有心計,不是個善茬,先帝曾說過,李浚做事像一條蛇。」


    林雲嫣抿了下唇,道:「可先帝隻是幽禁了他。」


    「因為阿滄走了,」皇太後哽咽了下,「哀家當年懷疑過阿滄的病因,卻沒有任何證據與線索。先帝可能也懷疑過,很難說,他當時狀況很不好,哀家沒有與他爭過這事兒。


    可到底是失去了寄以厚望的兒子,先帝本就糟糕的身體更是雪上加霜。


    他幽禁李浚、貶謫李汨,但都沒下死手,他當時也下不去手,都是親生的兒子,他才送走一個,狠不下心再……


    十幾年過去了,李汨死在江州,王六年的事不能算到他頭上,他也算老實了。


    李浚待在永濟宮,不聲不響的,但他那人一旦逮著機會,定是要咬人一口。」


    林雲嫣認真聽著。


    半年前,她和徐簡曾經討論過。


    從前的李邵能瘋成那樣子,與李浚定然脫不開幹係,與李浚往來的越多,李邵越瘋。


    可要說李浚就是王六年、朱倡等人的***子,那顯然未必。


    李浚即便有興風作浪的心思,朱倡卻不像是會對一位被囚禁的皇子如此忠心耿耿。


    陳米胡同事發後,那幕後之人引導著李邵見到了李浚,他把水攪得更混了,那麽現在,她和徐簡想的是,從這渾水裏,順著永濟宮,把那人真正找出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燕辭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玖拾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玖拾陸並收藏燕辭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