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華山關緣,拜見天師
“什麽人!”他迴手一掌,掌風分開了密林樹葉,正漏出一個人影。
那人道裝打扮,二十多歲,雙手低垂,蓋在了寬大的道袍裏。陽光被密林遮擋,樹影斑斕下,此人麵色陰冷,沒有表情,似乎對周遭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很感興趣。
關緣認得他,剛才圍在張天師身邊的人裏,就有此人。
“道長,你不在山上清修,來摻和這個做什麽。”
“你是朝廷的人?”那人答非所問,慢慢走近。“看你的舉止,不像是道士。”
“不是。”關緣的迴答也讓他一愣
“那你為何要打暈他們?”
“他們的謀劃,你聽見了麽?”關緣反問。
那人微微點頭,在關緣身前一丈處停下,“看來你我是友非敵。”
就在關緣打算進一步解釋自己的身份時,那道士身形一動,舉掌猛地撲來,速度之快,幾乎出現殘影。
距離又近,速度又快,關緣來不及迴擊,隻能側身避開。
避過那道人的攻擊,關緣腳踏虛步,身形飄忽,一掌拍出。攜帶著大成先天功的內力,手掌還未觸身,驚人的掌風就先撲向了那道人。
隻見對方腳尖輕點,猶如蜻蜓點水,身體猛地旋轉,長袖畫出半圓。在那寬大的道袍下,一隻手掌忽然探出,和關緣對了一掌。
雙方都覺得對方內力渾厚,猶如江河奔騰,不知虛實,兩人都不敢直接比拚掌力,稍觸即撤,各後躍數丈遠。
兩人的相向對峙,周圍寂靜得很,就聽見樹葉上的水珠滑落,砸碎在青石上。
關緣身體緊繃,眼神如炬,仿佛要用目光和對手比拚內力。
“道長,這是為何?”關緣有些不解。
那道人看拿不下關緣,忽然站直身軀,似乎放鬆了下來。關緣不敢大意,那道人長袖一拂,腳下步伐被袖袍遮擋。就見他頭也不迴,麵對關緣,直接後躍數丈遠,身影如飄絮般在山林間穿梭而去。
“全真傳人,名不虛傳啊。”
兩人的比鬥雖在電光火石之間,卻也似乎用了挺長的時間,關緣有些遺憾,自己還不知道這道人的名字。
不過關於對方的出現,他還是有些猜測的。
天師府裏也有人精,見寧王府的人被拒絕後麵色不善,知道此事還有後續。派出這位武藝高強的道士,恐怕和自己的打算不謀而合。
那人從動作中猜測出自己全真教的來曆,想和自己比試一番,看看到底是正一更高明,還是全真更勝一籌。
至於後麵為何要離去,應該是試探出了兩人實力不相上下,點到即止。
關緣迴頭看看還在地上挺屍的寧王府劉總管,心想也不好直接一劍殺了,便操作了一番後,翩然離去。
等到夜半時分,那劉總管迴轉清醒之時,就覺得後腦劇痛,低頭一看,自己居然赤條條的被困在了一棵巨木之上。
一聲驚恐地大叫,不知驚醒了多少熟睡的鳥獸。
寧王府的幾人費了半天勁才掙脫束縛,馬不停蹄的就逃下了山,再也不敢在附近露麵。
……
第二天,關緣又去了三清觀。
此時講經結束,道人們都已散去,隻剩下了少數與天師府親近的,還在逗留在此。
關緣心想,不如自己直接表明身份,上門拜見,一睹天師風采也好。
他也不穿道袍了,就是一副華山弟子的打扮,叩門而入。
守門的道士把關緣帶到了偏殿,正是昨日天師在的那處,讓其等候片刻,就離去了。
關緣來拜見天師,也不為別的,就是為了圓自己上輩子的夢。畢竟那什麽金光咒,異人之說,當初讓關緣大開眼界。若是能見到天師真人,一睹風采,也不枉自己來這個世界一遭。
當然如今大明正德年間的天師並不是那虛構的張之維,而是第四十八代天師,張彥碩,字士瞻,號湛然。
之前他的父親,上一代天師張元慶,生時便有異征,博學能文,擅長詩書。在弘治年間,皇帝命其祈雪於朝天宮,結果第二日果然天降大雪。眾人敬仰他,尊稱為大真人。
至於這位天師自己,反而還沒有軼事傳出,低調的很。
關緣等了片刻,從內室之中便轉過來幾人,正是昨日見到的張天師。
離近了看這天師,關緣便發現了些不同。
他印象裏的天師都是白發蒼蒼,精神矍鑠的老道士形象,可眼前的這位張彥碩張天師卻是年紀不大,最多不過三旬,麵留微須,雙眼目光炯炯,精神健旺。
刻板印象要不得啊,誰還沒有年輕的時候呢。
張天師麵帶微笑,並不是那種神情嚴肅,難以近身的宗教領袖形象。
“關居士,貧道有禮了。”天師做了個道揖,出口寒暄。
“華山關緣,拜見天師。”關緣抱拳做了個江湖禮。
“聽說關居士還是全真一脈的傳人,真是道渡有緣人啊。”
看來天師府已經知道了昨日自己的所作所為,兩邊很有默契,並不打算提及此事。
“晚輩師從華山派君子劍,之前是廣寧子郝真人的傳承,算是北全真一脈,不過隻是修習了武藝,並未出家學道。遊覽三清山時,聽說天師在此傳道,特來拜訪。”
“不管是武道,還是修行,又或是什麽全真正一,都是道門一脈。”天師並無流派之別,門戶之見。在他眼裏,全真也好,正一也罷,大道萬千,殊途同歸。
那些什麽醃臢事情,在道門成仙得道的大目標麵前,早就不被天師府放在心裏。
關緣雖然沒有出家修道,但年幼之時為了練武,也讀了不少道經。在華山派藏經閣待了這麽久,更是閱讀了不少道家手記。
如此一來,關緣兩人聊起天來,也不至於南轅北轍,話不投機。
話語間,兩人也聊起了武學一道。
正一道本質還是修道為主,內功隻是強身健體之用,至於武技,也並不精通。曆代天師之中,甚至還有完全不會武功的幾位存在。
不過由於道士們一般都精通練氣吐納之法,又多在高山深穀間居住,所以有不少內功深厚之輩,一般在門內都作為護道者的存在。
之前關緣遇到的那位內功深厚,武藝不低的冷麵道士,恐怕就是這種。
“什麽人!”他迴手一掌,掌風分開了密林樹葉,正漏出一個人影。
那人道裝打扮,二十多歲,雙手低垂,蓋在了寬大的道袍裏。陽光被密林遮擋,樹影斑斕下,此人麵色陰冷,沒有表情,似乎對周遭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很感興趣。
關緣認得他,剛才圍在張天師身邊的人裏,就有此人。
“道長,你不在山上清修,來摻和這個做什麽。”
“你是朝廷的人?”那人答非所問,慢慢走近。“看你的舉止,不像是道士。”
“不是。”關緣的迴答也讓他一愣
“那你為何要打暈他們?”
“他們的謀劃,你聽見了麽?”關緣反問。
那人微微點頭,在關緣身前一丈處停下,“看來你我是友非敵。”
就在關緣打算進一步解釋自己的身份時,那道士身形一動,舉掌猛地撲來,速度之快,幾乎出現殘影。
距離又近,速度又快,關緣來不及迴擊,隻能側身避開。
避過那道人的攻擊,關緣腳踏虛步,身形飄忽,一掌拍出。攜帶著大成先天功的內力,手掌還未觸身,驚人的掌風就先撲向了那道人。
隻見對方腳尖輕點,猶如蜻蜓點水,身體猛地旋轉,長袖畫出半圓。在那寬大的道袍下,一隻手掌忽然探出,和關緣對了一掌。
雙方都覺得對方內力渾厚,猶如江河奔騰,不知虛實,兩人都不敢直接比拚掌力,稍觸即撤,各後躍數丈遠。
兩人的相向對峙,周圍寂靜得很,就聽見樹葉上的水珠滑落,砸碎在青石上。
關緣身體緊繃,眼神如炬,仿佛要用目光和對手比拚內力。
“道長,這是為何?”關緣有些不解。
那道人看拿不下關緣,忽然站直身軀,似乎放鬆了下來。關緣不敢大意,那道人長袖一拂,腳下步伐被袖袍遮擋。就見他頭也不迴,麵對關緣,直接後躍數丈遠,身影如飄絮般在山林間穿梭而去。
“全真傳人,名不虛傳啊。”
兩人的比鬥雖在電光火石之間,卻也似乎用了挺長的時間,關緣有些遺憾,自己還不知道這道人的名字。
不過關於對方的出現,他還是有些猜測的。
天師府裏也有人精,見寧王府的人被拒絕後麵色不善,知道此事還有後續。派出這位武藝高強的道士,恐怕和自己的打算不謀而合。
那人從動作中猜測出自己全真教的來曆,想和自己比試一番,看看到底是正一更高明,還是全真更勝一籌。
至於後麵為何要離去,應該是試探出了兩人實力不相上下,點到即止。
關緣迴頭看看還在地上挺屍的寧王府劉總管,心想也不好直接一劍殺了,便操作了一番後,翩然離去。
等到夜半時分,那劉總管迴轉清醒之時,就覺得後腦劇痛,低頭一看,自己居然赤條條的被困在了一棵巨木之上。
一聲驚恐地大叫,不知驚醒了多少熟睡的鳥獸。
寧王府的幾人費了半天勁才掙脫束縛,馬不停蹄的就逃下了山,再也不敢在附近露麵。
……
第二天,關緣又去了三清觀。
此時講經結束,道人們都已散去,隻剩下了少數與天師府親近的,還在逗留在此。
關緣心想,不如自己直接表明身份,上門拜見,一睹天師風采也好。
他也不穿道袍了,就是一副華山弟子的打扮,叩門而入。
守門的道士把關緣帶到了偏殿,正是昨日天師在的那處,讓其等候片刻,就離去了。
關緣來拜見天師,也不為別的,就是為了圓自己上輩子的夢。畢竟那什麽金光咒,異人之說,當初讓關緣大開眼界。若是能見到天師真人,一睹風采,也不枉自己來這個世界一遭。
當然如今大明正德年間的天師並不是那虛構的張之維,而是第四十八代天師,張彥碩,字士瞻,號湛然。
之前他的父親,上一代天師張元慶,生時便有異征,博學能文,擅長詩書。在弘治年間,皇帝命其祈雪於朝天宮,結果第二日果然天降大雪。眾人敬仰他,尊稱為大真人。
至於這位天師自己,反而還沒有軼事傳出,低調的很。
關緣等了片刻,從內室之中便轉過來幾人,正是昨日見到的張天師。
離近了看這天師,關緣便發現了些不同。
他印象裏的天師都是白發蒼蒼,精神矍鑠的老道士形象,可眼前的這位張彥碩張天師卻是年紀不大,最多不過三旬,麵留微須,雙眼目光炯炯,精神健旺。
刻板印象要不得啊,誰還沒有年輕的時候呢。
張天師麵帶微笑,並不是那種神情嚴肅,難以近身的宗教領袖形象。
“關居士,貧道有禮了。”天師做了個道揖,出口寒暄。
“華山關緣,拜見天師。”關緣抱拳做了個江湖禮。
“聽說關居士還是全真一脈的傳人,真是道渡有緣人啊。”
看來天師府已經知道了昨日自己的所作所為,兩邊很有默契,並不打算提及此事。
“晚輩師從華山派君子劍,之前是廣寧子郝真人的傳承,算是北全真一脈,不過隻是修習了武藝,並未出家學道。遊覽三清山時,聽說天師在此傳道,特來拜訪。”
“不管是武道,還是修行,又或是什麽全真正一,都是道門一脈。”天師並無流派之別,門戶之見。在他眼裏,全真也好,正一也罷,大道萬千,殊途同歸。
那些什麽醃臢事情,在道門成仙得道的大目標麵前,早就不被天師府放在心裏。
關緣雖然沒有出家修道,但年幼之時為了練武,也讀了不少道經。在華山派藏經閣待了這麽久,更是閱讀了不少道家手記。
如此一來,關緣兩人聊起天來,也不至於南轅北轍,話不投機。
話語間,兩人也聊起了武學一道。
正一道本質還是修道為主,內功隻是強身健體之用,至於武技,也並不精通。曆代天師之中,甚至還有完全不會武功的幾位存在。
不過由於道士們一般都精通練氣吐納之法,又多在高山深穀間居住,所以有不少內功深厚之輩,一般在門內都作為護道者的存在。
之前關緣遇到的那位內功深厚,武藝不低的冷麵道士,恐怕就是這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