誌學和誌曦興奮地跑在最前邊,誌學還記得如花在伍家村裏和誌曦捉過魚,還有上次去打獵時,如花那一條一條釣來的魚,今天,如花說來河邊鑿冰捉魚,他聽了就舉雙手讚成,因為他知道,如花不會空手而歸的。[]


    “如花,在哪個地方開始?”


    如花看了眼誌學,這娃興奮的滿麵紅光,拿著個鐵鏟就在河麵上比劃起來。


    “在這裏,鑿個直徑一米的圓洞,先在冰麵上畫個圓,然後依著線鑿開,注意力度。”


    如花找了一處地方,跟李強和袁宏交待了以後,就跟誌勤到一邊上等著去了,誌學和誌曦看了一會兒,覺得鑿冰沒意思,就跑到一邊去溜冰了,二河在一邊上給李強和袁宏幫著忙,李良跟著誌學和誌曦玩了一會兒,又跑來幫著也鑿了一陣。


    “好啦。”


    李強喊了一聲,就見他和袁宏把一塊圓冰塊給掀了起來,放在一邊的冰麵上。


    “二河,把魚網順著水流慢慢地放下去。”


    如花吩咐著,看二河把魚網慢慢地放進了河水裏,冰麵其實還是很厚的,現在看著河水似乎離他們站著的冰麵有不少距離。


    魚網整個放下去後,如花仔細注意著破冰處的水流,看到許多氣泡泛出水麵時,如花給二河和李強打了個收的手勢。


    “嘩嘩”的水聲響起,幾個人把魚網拉了上來,魚網裏立時露出不少魚來。


    誌學驚喜地叫著:“啊,好多魚,這麽多呢,快,快拉上來。”


    眾人把魚網拉上來後,如花叫他們快速地把魚兒撿到已裝了半桶水的木桶裏。


    一個木桶裏放了至少有十幾條魚,魚進到水裏後,不停地張著嘴吐著氣泡。


    “這些魚真大呀,一條最起碼有四、五斤呢。”


    如花聽二河在那兒說,也過去看了一眼,便說:“這河裏的魚一直沒有人撈,自然都活的好好的,你們都看著點,要是網裏網到小於兩斤的魚,你們就原放迴到河水裏去,等它長大了咱們再來捉。”


    “是,二小姐。”


    聽到牛叫聲,迴頭瞧時,見是袁琦和李大喜兩姐妹趕著牛車過來了,車上還放著四個大水缸。


    “二小姐,網到了嗎?”李小喜邊跑邊問著。


    “當然啦,瞧,多大的魚。”誌曦抱了一條特別大的魚在那兒向李小喜炫耀。


    李小喜看到誌曦抱著的魚,驚訝地張大了嘴,說道:“哎喲,好大一條,有十斤呢吧,咋這麽大呢?二小姐,咱去鎮子上和縣上賣吧,這還有三天就過年了,家裏都盼著年年有魚(餘)呢,這些魚一定能賣不少銀子。”


    如花看了下魚網裏的魚,想了一下,說道:“嗯,那你們分頭去縣裏和鎮子上賣吧,大哥、二哥、誌曦,你們要不要跟著去賣,賣了的錢分你們一半,當獎勵。”


    誌勤、誌學、誌曦聽了,都覺得這個提議不錯,齊聲說著:“好,我們去賣。”


    誌勤說:“你們快把魚都裝缸裏麵去,這魚啊要乘著活著的時候賣最好。”


    這一魚網的魚至少網了有二百三、四十條左右,如花給他們裝了滿滿的四缸。


    “大哥和誌曦帶二河和袁琦去縣裏,你們分兩組在菜市場、集市去賣,李叔和二哥去鎮子上賣,大哥你們帶三缸去,二哥帶一缸,一會兒我們再網了魚後,再給你們送去一趟。”


    如花安排好了,誌勤三兄弟就帶著二河、袁琦、李強分頭行動,去鎮子上和縣裏去賣魚了。


    如花則帶著袁宏、李大喜、李小喜、李良四個又去家裏準備了兩個大缸,用驢車拉了過來,繼續下網網魚。


    反正家裏什麽不多,就是壇壇罐罐、大缸不少,因為要做許多醃菜、酸筍什麽的,家裏後院蓋的一間木屋裏放的都是大缸和壇壇罐罐。


    冬天了,外麵天氣冷,農田裏也沒有活計,所以村子裏的人一般都在家裏待著,除了現在在作坊裏上工的工人外,在家裏待著的多是老人和小孩子,還有一些青壯年也都在家裏削些木片和劈竹條。


    如花宣布了,家裏有削好的,可以給她送到作坊裏去,她會按量來收給錢。


    吳立武還是住在如花家裏,這些日子如花叫他在編荊條片。


    在如花買的四座山裏,有兩處的山上長著許多的荊條林,因為荊條開的花呈碎紫色,十分漂亮,所以荊條又有一個別稱叫“紫荊”。


    如花有次去板粟樹的那座山時,順路去看了看另一座山,就發現了這許多的紫荊,如花聽安掌櫃說這裏離煤礦其實也不太遠,也就一天多的路,如花問了安掌櫃,就是在楚郡府的常山,那兒就有四、五座煤礦。


    因此,如花把注意又打到這個紫荊身上,準備變廢為寶。


    如花叫李強和二河選了些新嫩的又細又直的荊條,讓他們拿鐮刀砍了兩大堆,又拿了兩根細細的荊條,搓一搓,揉一揉,再將兩個編到一起,就是最牢固的繩子,捆好了背迴家。


    荊條背迴來後,如花就將砍得一般大小粗細的四根荊條棍子放到木撐子上,按距離排開,再用木踩子踩住,就用劈開的細荊條開始編,邊編邊給吳立武講著,手指在四根荊條棍中穿過,再來迴反複,直到把上半部分編好,再倒過來,繼續踩住,再編下半部分,然後一個完整的荊條片就編好了。方正正的,很漂亮,也很牢固,拿在手裏來迴顛倒,也不會零散。


    如花說了,這個可以賣到煤礦裏去,於是,如花叫吳立武現在主要來編這個荊條片,至於桌墊,已編的少了,因為能人很多,已有人學會了編了在賣,所以,如花叫他少編些桌墊,他現在的精力都放在了編荊條片上。


    聽到院子裏的聲響,吳立武放下剛編好的一個荊條片,就開門出了屋。


    是李良提了一桶魚迴來,叫他娘殺幾條,中午如花要給大家做水煮魚、酸菜魚吃。


    “李良,哪兒來的魚呀?”吳立武問李良。


    “河裏麵網的,可多了,二小姐叫大少爺、二少爺、三少爺帶著我爹他們去縣上和鎮子上去賣魚了,現在網的這些,一會兒還要給大少爺和二少爺他們送去呢。我拿來的這幾條,二小姐說中午給咱們做水煮魚還有酸菜魚吃。”


    李良說著,還咽了幾下口水,來到這個家後,不光吃的飽,還吃的很好。主人一家吃啥他們就吃啥,一點沒把他們當仆人對待,還每個月給他們發月錢呢。


    “是嗎?魚大嘛?”吳立武摸索著過來,二十多歲的他曾經也是個好玩的,下河捉魚這些的,也幹過不少。


    “四老爺,你掂掂,這還不是最大的一條,最大的一條三少爺拿去賣了,這條也很大呢。”


    吳立武接過來,滑不溜湫的,忙抱在懷裏,才防止魚給掉下地去。


    “嗯,好大條,怕是有六斤多,這一條至少也得賣一百二十多文錢呢。”


    李良點著頭說:“可不是嘛,二小姐說一斤按豬肉的價賣,賣三十文,這不幾天就過年了,家裏要想年年有餘,都會搶著買呢,況且這魚還都是活的,新鮮的很。”


    “嗯,快拿去給你娘收拾吧,我可等著中午吃你說的那什麽水煮魚、酸菜魚呢,聽著就好吃。”


    “噯。”李良答應著,提了桶子就去了廚屋。


    趙氏已經開始準備午飯了,見李良提了一桶的魚迴來,趙氏也笑著說:“喲,這魚可大,二小姐總能弄到好東西,這些都要收拾出來?”


    李良說:“嗯,娘,二小姐說你把這幾條都收拾好,中午要做水煮魚和酸菜魚,二小姐這會兒要去作坊的食堂,給他們教著做魚吃呢,你把這魚拿到盆裏去,我還要去河邊把魚裝了給二小姐送去呢。”


    “行,就放這個盆裏吧,你慢著些,別把水灑了。”


    趙氏吩咐著李良,把五條大魚都取出來放到大木盆裏。


    李良提著木桶又跑了。


    這迴網出來了二百多條魚,如花給家裏拿迴去六條大的,剩下的給作坊的食堂留了四十條,其餘的都叫袁宏裝到兩個大缸、六個木桶裏,趕著驢車先給誌學又送去一缸加六桶木桶的魚,另外一缸則送了去縣上,給誌勤、誌曦他們去分著賣。


    到了食堂,四個廚房裏幹活的人正忙著準備午飯,見如花來了,都來打招唿。


    “少東家,你來了?身子好些了沒?”


    如花笑著,說:“好多了,今兒午飯準備的是什麽菜?”


    四爺爺家的二兒子就說:“準備了酸菜燉粉條、素炒黃豆芽、麻辣豆腐、土豆絲,一個蘿卜骨頭湯。[]”


    如看了看,就說:“酸菜燉粉條改成酸菜魚,我給你們帶了四十條魚來,你們現在趕緊殺了,我來給你們說怎麽做。”


    “噯,好。”


    四個人答應著,趕緊把手頭的活都放下,看李大喜、李小喜、李良一桶一桶的提進來的桶裏,裝的都是鮮活的新鮮魚,個頭都很大,四個人都很驚喜。


    樂嗬嗬地接了魚過來,開始清洗,殺魚、刮鱗。


    忙活了一陣子,把四十條魚都殺好去了腮、內髒、刮了魚鱗。


    如花就教他們片魚片,做酸菜魚,又忙活了半個時辰,四菜一湯都做好了。


    作坊裏的工人都來食堂吃午飯,看到酸菜魚,都新奇的很,聽說是少東家如花給大家弄來的魚,親自教著食堂的人做的,眾人都紛紛地過來跟如花道謝。


    “快別客氣了,魚是新鮮的,味道極佳,你們都嚐嚐,我先迴家去了。”


    和眾人告別,如花迴了家後,趙嬸已把菜做好了,就剩如花的魚還在那兒放著,於是,如花又一陣子忙活,教著趙嬸把水煮魚和酸菜魚做了。


    兩刻多鍾後,一家人才開始吃飯,如花叫李大喜給爺爺他們一家送了一份水煮魚和酸菜魚過去。


    到了下午的時候,誌勤和誌曦、誌學先後都迴來了,跟來的還有福惠居酒樓的劉掌櫃和許掌櫃,還有南柳客棧的錢掌櫃。


    如花給大家把中午留下來的水煮魚和酸菜魚等飯菜端上來,叫眾人吃飯。


    “如花啊,知道我們來是為了什麽吧?”劉掌櫃和如花熟了,自然就直唿其名。


    如花笑著,點頭說:“嗯,為了魚唄。”


    許掌櫃和錢掌櫃也放下筷子,錢掌櫃說:“如花,我也是為了這魚來的,你這兩道菜很好吃,我的客棧裏南北來的客人極多,我那兒的大師傅做的菜他們總是覺得不合口味,你能不能把這魚的作法教給他,也好給我多招攬些客人在我客棧裏用飯,否則他們都跑到老許那兒去了。”


    許掌櫃立即出聲,“那哪兒行呢,這魚自然是我們福惠居酒樓賣最好,你那兒的客人吃些家常的菜就得了,要吃好的,還是到我們正兒八經開的酒樓這兒來吃最好,你說是不是呀如花姑娘?”


    如花微微地笑了笑,說:“錢掌櫃,你的客棧裏確實不太適合賣這兩道菜,我看還是給福惠居酒樓他們去賣的好,你那兒我給教四道新的用魚做的菜,包準你的客人吃了,下次來了南柳鎮還住在你那兒。”


    “哦?比這兩道菜還好吃嗎?”錢掌櫃聽到如花說要把這兩道菜給福惠居酒樓時,心裏很是失望,聽到如花說的後半句話時,兩隻眼睛一亮,很是期待地追問。


    如花點頭,說:“各有千秋,不比這兩道菜差,主要是適合住店的客人吃。”


    “噯,那好,那好,不枉我跟著他們來一趟,如花,說好了,給我四樣菜方子,價錢好說,你說多少就多少。”


    劉掌櫃笑著,說:“錢掌櫃,你別哄抬物價嘛,你這樣一說,如花姑娘一高興,我們這價錢又上去了,我們迴去可不好跟老板交待的。”


    如花故意朝劉掌櫃癟了下嘴,說道:“劉掌櫃,本來可以多掙些銀子的,你這麽替你家老板打算,我這到手的銀子又長了翅膀飛了。”


    眾人齊笑,如花叫他們繼續吃,她則迴屋去給他們寫菜方子了。


    給福惠居酒樓二道菜方子,給錢掌櫃四道菜方子,如花也沒多要銀子,就按前麵給福惠居酒樓的價,一道菜方子一百五十兩銀子,六道菜方子淨賺了九百兩銀子。


    劉掌櫃、許掌櫃、錢掌櫃走時,跟如花訂了明後天的魚,每家訂了一百條,除了酒樓、客棧裏要賣的,他們自己家裏和親朋間也可以送幾條魚過去。


    還有肉腸,也是早就說好的,如花曾說了過年前給他們供貨,明天也得跟魚一起給他們。


    做好的肉腸已有八、九百斤了,這次成季禮和張小一來時,如花就給張小一拉了三百斤去穎州府,還給成季禮帶了不到一百斤的樣子,叫成季禮送給知府崔大人和黃典史的,還有一些是給店鋪的往來戶送的,再有就是給成掌櫃和夥計們的,也都一人準備了兩斤。


    成季禮迴去時,把秦單留下了,帶了大柱子和劉小四迴去,他們兩個的家人都在穎州府,要迴去和家人過年,年後也好一起帶了采買的東西迴來。秦單和秦雙是孤兒,就留在這邊等放假了就來大吳村和如花他們一起過年。


    送走了劉掌櫃他們,誌學拉著如花就說:“如花,你不知道啊,這魚一拉到菜市場,那人都圍著,少的買一條,多的一下子就來十條,我和李叔都忙不過來,要不是你們又送了魚過來,怕是不出半個時辰,我們的魚就被搶光了,好多人還問呢,明後天賣不賣,他們年三十要供祖先,想著年三十早上若是買條魚,那就最好,新鮮。”


    誌勤和誌曦也連連點頭,誌曦說:“我那兒也是,集市上的人都說要買,都問我還去不去再賣魚呢,我隻好說明天那個時辰若去了,就賣,若沒去,就不賣了。”


    如花說:“當然要賣啊,這銀子賺的容易,又沒本錢,今天鑿的那個冰洞已重新封上了,明天一早再找兩個地方去打魚,你們三個的魚要供上,還有劉掌櫃他們的,也得給人家送魚的呀。”


    如花又說:“二哥,你明天去鎮子上賣魚的時候,跟許屠夫、林屠夫說,我叫二河幾天前訂的四頭豬,叫他們明天殺好了下午送過來。”


    “哦,啊?你訂了四頭豬呢?又要做肉腸嗎?”


    如花搖頭,說:“不是,是給作坊的人發的,還有咱們家和爺爺家過年炒菜、做糟肉、炸丸子用的。”


    “哦,行,李叔,記得明天給我提個醒,我怕賣魚賣的把這事給忘了。”


    李強說:“是,二少爺。”


    誌勤拍了一下誌學的腦袋,說:“就這麽點事還要別人幫你記著,你這腦袋裏都裝了些啥?”


    誌學搖著頭晃著腦袋,說:“裝的全是知識,如花說了,她的知識都在腦袋裏裝著呢,用的時候,拿出來用就行。我啊,也向如花學習,這腦袋裏全部用來裝知識,到時候,啥事都難不倒我。”


    誌曦好笑地說著:“二哥,你就吹吧。”


    如花的身體還是沒有完全恢複過來,說笑了一陣就迴屋去歇息了。


    等到晚上柳氏和如梅從作坊迴來,如花和她們又把明天要發的工錢、獎金、福利又核對了一遍,這才洗了洗,早早的睡下了。


    臘月二十八。


    一早,吃過了早飯,誌勤、如花他們就去了河邊。


    如花尋了兩處地方,袁宏帶著二河和誌勤一組,李強帶著誌學、李良和袁琦一組,開始鑿冰網魚。


    半個時辰後,整整十四缸的魚都裝好了,依舊照昨天的安排,誌勤、誌曦去縣上賣魚,並給劉掌櫃送去他們的一百條魚,誌學和李強去鎮子上去賣魚,帶著給許掌櫃和錢掌櫃的兩百條魚。


    誌勤、誌學走時,如花還一趟把給孫縣令、吳主簿、方師爺、張捕頭、吳捕快、白老板、劉掌櫃、沈大夫等,還有鎮上黃老爺、錢掌櫃這些相熟的人的年禮給帶上了,叫他們一趟給早早的送過去。


    準備的年禮都是他們自家的東西,有肉腸、魚、豆腐乳、牛肉醬和酸筍、粉條,點心是如花帶著趙嬸她們做的粟子糕。


    穎州府那邊相關人員的年禮,如花在成季禮迴去時,也準備了給一起帶著,叫他也是這幾天送過去,如花想著成季禮會按她的吩咐去做的,不需要她來操心。


    明天二十九作坊就正式開始放假了,所以如花他們又網了兩次魚上來,準備下午的時候給作坊的工人發。


    如花和誌勤一趟車去了縣裏,給麗人坊和伍家鋪子、仙粉店的掌櫃和夥計們發了工錢和紅包,家裏還有些豬肉,如花叫趙嬸都分成一分四斤的,給鋪子裏的每人發了四斤豬肉、一斤肉腸、兩條魚、兩包粟子糕。


    然後,如花又趕去鎮子上,給麗人坊的張掌櫃和夥計們發了工錢和紅包,每人也是發了四斤豬肉、一斤肉腸、兩條魚、兩包粟子糕。


    從麗人坊出來,如花去瞧了誌學那兒,還圍著人在買魚,於是,如花就先迴家了。


    到未時過半時,誌學先迴來了,帶來的還有許屠夫和林屠夫,以及四頭宰好的豬。


    如花給許屠夫和林屠夫付了錢,又給兩人送了兩條魚和兩包粟子糕作為年禮,許屠夫和林屠夫高興地謝了,把他們帶過來的年禮也送給了如花家,是買的一壇酒和兩隻雞。


    如花指揮著趙嬸、李大喜她們,把豬肉都分成四斤一條的,一份一份的分好來,用草繩綁好。


    下午申時,誌勤、誌曦迴來了,拉了一車的東西迴來,都是相熟的人迴他們家的年禮,尤其是白老板,迴的年禮裏除了錦緞外,還有不少的海味,據劉掌櫃說是從海邊運過來的。


    大家都忙著分肉腸和包粟子糕時,一品酒樓的張小一來了。


    帶了一車的東西,有王掌櫃迴的年禮,還有崔知府他們和一些如花都不認識的人送來的,如花忙叫李強和二河去收了,拿了禮單給她。


    張小一也帶了成季禮的信來,從信中知道成季禮給這些如花不熟的人家也已送了年禮過去了,如花這才放心。


    張小一今天就要趕迴去,在草棚住一夜,明早就往穎州府去,所以,如花沒敢留他,按王掌櫃的需求,又給準備了一些肉腸和粉條、雪裏紅、板粟帶了去。


    “路上小心,早點趕到草棚那兒。”


    張小一笑著對如花說:“如花姑娘放心,這馬兒跑的快,天黑前能到草棚那兒投宿的。”


    送走了張小一,如花他們一家就帶著銀子和發的福利到了作坊。


    柳氏和伍立文麵對著所有站著的作坊裏的工人,首先說了幾句話,一是感謝大家在作坊裏的努力,二是鼓勵大家繼續為作坊的未來恪盡職守,最後就是給大家拜年,發放這個月的工錢和獎金、福利。


    誌勤和如花幾個從旁協助,先一一發了工錢,並按照作坊差不多三個月的盈利,麗人坊作坊裏的工人根據平時的工作表現和完成量,發了五百文到三兩不等的獎金。


    粉條加工作坊的工作也根據平時的工作表現,發了五百文到二兩不等的獎金。


    食堂的人和晚上在作坊值夜的人,則每人發了五百文的紅包。


    除此之外,所有在伍家作坊裏的工人,每人發了四斤豬肉、一斤肉腸、兩條魚、兩包粟子糕。


    就連冬娃子他們十幾個給如花家采過芥菜、挖過冬筍的小孩子和楊樹林、楊大山他們給如花家整過荒地的人,還有吳立白、吳立木這些給如花家做過短工砍過樹的人,如花他們都給每人發了兩斤豬肉和一條魚、一包粟子糕。


    幾乎全村的每家每戶,都有在伍家幹活計的,所以,每家都有肉可以用來過年包頓餃子吃了。


    領了工錢、獎金的工人,提著肉、魚和點心,紛紛給如花一家道謝拜早年,隨後,都喜氣洋洋地迴了家。


    二嬸婆這些日子來都很乖,從那天以後,再沒敢來說半句伍家的長短,反而在如花病了後,不時帶著東西來瞧瞧,還時不時不要錢的去給崔氏的攤子幫忙。


    如花知道要辭退二嬸婆家的人這一條,把二嬸婆徹底的嚇到了,所以,看她沒有再亂說話,也就裝著忘了那天的不快,再沒提要辭退二嬸婆家人的話,二嬸婆自然是一邊擔著心,一邊又討著好,消停了下來。


    馬燕兒和兩個哥哥光就獎金三人就領了三兩銀子,再看看三人手裏提的這些東西,更是激動的說不出話來。欠如花家的錢都已從工錢裏扣完了,他們家還有餘錢,家裏的所有人都做了新衣,買了過年的東西。


    現在還能提迴去十多斤肉和肉腸、魚、粟子糕迴去,這個年一定是他們村裏過的最好的一家,三人說不出感謝的話來,就給如花一家深深地鞠了三個躬,這才興奮激動萬分的往家裏趕。


    李家村的邵氏,如花單獨給包了個一兩銀子的紅包,給了她,算是感謝她那次在梨兒的事上出了力。


    臘月二十九。


    作坊裏關了門,留著看作坊的人還是把作坊裏外打掃的幹幹淨淨的。


    辰時過半的時候,如花家門口來了一輛馬車,是白靖軒派來的人,給如花家送來了不少東西,還有白靖軒的信。


    信裏白靖軒說是已收到了如花托成季禮帶給他的年禮,這車的東西是他跟表哥去做生意時,到處尋了的好東西專門給如花買的。


    如花看了看,送來的既有吃的,也有用的,像手爐什麽的,如花就很實用,看來白靖軒是盡了心給她買了這些東西的。


    如花也給白靖軒迴了信,信中感謝他給她送來的東西,並邀了他三月時到穎州府一聚,一起參加一年一度的商品展銷會。


    這一天,還是網了十幾缸的魚拿到鎮上、縣上去賣,去送到福惠居酒樓和南柳客棧。每次網完魚,如花都會叫袁宏把鑿的冰窟窿給用冰封上,就怕萬一哪個人一不小心,給掉到冰窟窿裏去。


    年三十的一天,家裏早上除了誌勤他們依舊去網魚賣魚外,趙嬸幾個已把大年夜的食材以及祭祀的東西準備好了。


    下午時,如花和柳氏、如梅她們一起,和趙嬸母女三個一起包餃子。


    如花把消了毒的銀角子和銅錢包了幾個在餃子裏,還包了有辣椒和花生的,看晚上誰有福氣能吃的到。


    這個時候除了鞭炮外,已有了煙花,雖不如上一世的多樣和炫爛,但如花還是花了一筆不菲的價錢買了一些。


    一家人熱熱鬧鬧地吃了一頓團圓年夜飯,誌勤和誌學幾個就出去放鞭炮、放煙花了。


    引了不少村民出來瞧熱鬧,煙花這東西,是個精貴的稀罕的東西,好多村民都沒有見過,更別說那些小孩子了。


    一時間,伍家院子門口聚了不少的人,大家都給如花他們幾個孩子塞著瓜子、花生、黑焦糖之類的小吃食,沒一會兒,如花兩個口袋裏都裝滿了。


    “族長爺爺,過年好啊。”


    如花瞧到族長也來看煙花,便跑過去。


    “噯,過年好,如花啊,村裏都靠你們家啊,才能過上這麽個富足的年。”


    如花笑了笑,說:“族長爺爺您客氣了,是大家幫襯我們家作坊,付出了努力,才會賺來錢,有吃有喝過個好年的。”


    族長微微地一笑,看著如花點了點頭,那邊劉鎮堂和劉鎮宇過來了,叫了誌學帶著他們到如花麵前,還鄭重其事地介紹了一下自己。


    “如花,他們是劉家的兩兄弟,我的同窗。”誌學不樂意地介紹著。


    劉鎮堂忙說:“如花姑娘過年好,我叫劉鎮堂,這是我弟弟劉鎮宇,我們上次見過,我們來看煙花的,你們家放的煙花真好看。”


    如花笑著說:“嗯,你們也過年好,煙花還有一些,你們和二哥一起去看吧。”


    說完,如花又和族長說起話來,劉鎮堂沒有離開,靜靜地站在一邊上,用餘光打量著正和族長說著話的如花。


    劉鎮宇拉著誌學又跑到跟前去看煙花了,還唆使著誌學,要了一截香來,兩個人一人點燃了一個煙花放了,這才心滿意足地又去放鞭炮了。


    到了子時的時候,伍家院外響起了很長時間的鞭炮聲,誌勤帶著一眾弟妹,給伍立文和柳氏跪下磕頭拜了年,伍立文和柳氏每人給了個紅包。


    趙嬸也煮好了餃子,一家子又圍在桌上,一起吃著餃子。


    最想吃到銀角子的誌學和誌曦,一個吃到了花生,一個吃到枚銅錢,如梅比較幸運,吃到了一個銀角子,那個辣椒的則被柳氏給吃到了,伍立文和誌勤、如花三個人則吃到的都是平常的餃子。


    看誌學有些失望,柳氏辣的眼淚都出來了,一家子笑著,誌勤則說:“餃子上早就被做了記號了,也就你們幾個還心心念念地想著要吃到銀角子和銅錢。”


    誌學這才“嗷”了一聲,說:“一定又是如花使的壞,偏總是欺負我和娘。娘,你要替自己和我出口氣,把如花的紅包給收迴來,罰她這過年的十五天裏,天天給咱們做一樣好吃的,否則,我們就不原諒她。”


    柳氏被辣椒嗆的眼裏還含著淚,看了眼如花,再看著微微地笑著看著她的伍立文和誌勤幾個,“啪”地一下打在誌學的背上,嗔怪地說了句:“就你事多,想要出氣,還拉著娘當擋箭牌,有本事自己去和如花計較,看誰治得了誰。”


    誌學又“嗷”地一聲,裝做萬分受傷的樣子,趴在桌子上,垂打著桌子,說:“娘幫親不幫理,老天爺啊,賜我無限的忍耐力吧,一輩子要忍受娘和二妹的欺壓。”


    如花好笑地差點把入口的一隻餃子給混論吐下肚去,咳著吐出餃子來,如梅忙遞了一碗餃子湯過去,如花喝了兩口,才好了些。


    熱鬧的氣氛一直到了午夜,一家人要一起守歲,就圍著燭光,邊嗑著瓜子、花生,邊玩著如花提議的成語接龍遊戲,因為如梅和柳氏知道的成語少,所以她們可以隻要說四個字的字頭對上字尾的就行。


    寅時的時候,如梅和誌曦就扛不住了,打起了瞌睡,柳氏叫他們還是迴屋去睡了,這樣坐著打瞌睡,還是容易傷風的。


    又半個時辰後,如花也困的不行,就迴了屋找周公下棋了。


    誌勤和誌學則一直陪著伍立文和柳氏,守完了歲。


    初一的早上,一家人下了餃子吃,提了備好的禮,就去了吳和邦家。


    沈翔年前沒有迴來,所以小叔吳立武在二十九的那天就迴到爺爺家裏了。


    這一年,是吳和邦家裏人最團圓的一年。


    老大家的蘋兒、梨兒都迴家來了,父妻兩個開著麵條鋪子,大閨女、二閨女給幫著忙,小閨女在作坊裏當著小管事,管著十幾個人。


    老二家,吳立德父子倆做著糖炒粟子的買賣,樓氏也就這幾天能再給老二添丁了,誌森和杏兒跟如花他們兄妹學了認字,一家子也好好的。


    老三伍立文終於帶著妻兒迴來了,不僅幫著兄弟幾個都賺了錢,能吃飽飯了,還花錢請了大夫,給老大和老四吳立武看了病,救出了蘋兒和梨兒。


    老四吳立武說是眼睛能稍微看到一點光亮了,加上他聽了如花的,編的桌墊掙了些銀子迴來,現在也沒閑著,正在編著荊條片,據說以後要賣給煤礦去,老四臉上的笑容也越來越多了。


    唯一的閨女去的早,女婿沒了蹤影,還好東子是個懂事能幹的孩子,不僅跟誌勤他們學認了不少字,還學會了算術,現在在攤子上給來吃灰豆子、肉夾饃、油炒粉的客人算賬算的又快又準。


    吳和邦夫妻現在有了賺錢的小吃攤子,除了把以前隻能充饑的豌豆做了美味的灰豆子賣出去賺迴銀子來外,還看著一家子的子孫都能過上了好日子,老兩口也欣慰不已。


    周氏拉了柳氏到屋裏去說話,如梅和如花跟著蘋兒幾個女孩子在一邊也說笑著。


    “大嫂,你是給蘋兒相中了項方?”


    周氏點頭,往那邊蘋兒望了一眼,小聲地說:“嗯,那孩子我看著極懂事,肯幹又愛幫助人,我那迴去山裏背著一捆柴,他瞧見了,幫著我背了老遠的路給送迴家的。人長的白淨,手又巧,我鋪子裏的凳子壞了,也是他幫忙給修好的。再說他十六了,和蘋兒同年,具體的月份不清楚,可我想著和蘋兒倒是極合適的。”


    柳氏笑著說:“嗯,項方這孩子確實不錯,脾性好不說,主要是有門手藝,到哪兒都能養家糊口。”


    周氏聽了也很高興,說:“就是說呢,我也是這麽想的,我三個閨女,沒兒子養老,但隻想著女兒嫁個好男人,這一個女婿也抵半個兒子呢。脾性好的,不會打人罵人,蘋兒嫁過去,也不會受欺負,還有他那個爹,看著也是心大寬厚的,蘋兒過去,也不會有婆婆壓著,應該能過好日子。”


    “是啊,這有閨女的人家,都盼著閨女嫁到別人家裏不受欺負,大嫂,你這意思是想讓我們去做媒?”


    周氏點頭,說:“是啊,三弟妹,這孩子在你家住著,又是作坊裏的,我想著你們既是親鄰的關係,又是主雇,這說起這事來也合適。”


    柳氏點了點頭,說:“行啊,大嬸,蘋兒這孩子我看著極好,又能幹又孝順,心地更是好的沒話說,我迴去後就讓孩子他爹去探探項家父子的口風,若是能促成這段好姻緣,也是這兩人的緣分,你們兩家的緣分。”


    周氏喜道:“如此就多謝你們了,三弟妹,這事怎麽都得是男方主動才好,所以,麻煩你們探口風的時候,先不要說是我家的蘋兒,要不然,我怕對蘋兒的名聲不好。他們若是願意,他們先向我家提了親了,我們女方麵上也好看些。”


    柳氏也說:“那是當然的,這抬頭嫁女低頭娶媳,放心吧大嫂,我們會把這事給你辦好的。”


    兩個人在那兒嘀咕了半天,早就引起了如花的注意,幾次看到周氏和柳氏向蘋兒望過去,如花就知道她們在說蘋兒的婚事,於是,就繼續和蘋兒、杏兒她們說笑著。


    一家老小,一直熱鬧到了晚上,周氏和三個女兒、杏兒,一起整了一桌子的好酒好菜,說是今年難得全家團圓才整了桌好的,但伍立文知道,這一桌子飯菜,主是來招待他們一家的。


    “這桌子上的新鮮東西,可是如花親自做的,我們這鄉下人,可沒見過這海邊的東西,今天借了如花的光,我們也嚐嚐。”周氏說笑著,端來一盤子的爆炒魷魚。


    還有一盤子的墨魚仔,涼拌海帶,這些都是福惠居酒樓的白老板迴贈給伍家的年禮,柳氏他們在年前就給吳和邦一家送了不少過來。


    可惜大家都不認識,也不會吃,今天正好伍立文一家上門來,周氏就請了如花來掌勺,把這幾道菜都做了。


    “爹、娘,你們嚐嚐,這是海裏撈的,這個叫海帶,這是魷魚,這個是?如花,你跟爹說的,這個叫什麽來著?”


    “哦,這是墨魚仔。”如花迴答著。


    伍立文就又夾了一筷子的墨魚仔給吳和邦,又給崔氏夾了,說:“對,這叫墨魚仔,味道都好吃,爹娘你們吃,大哥、大嫂、二哥、二嫂,你們都吃啊,還有孩子們,你們都嚐嚐,東子,給你四舅也夾些,立武你也嚐嚐味道。”


    因為這是第一個全家團圓的年飯,一大家子都坐在一桌上,兩張桌子拚在一起,圍了一圈。


    伍立文給他爹、大哥、二哥和小弟都把酒杯給斟滿了,崔氏和周氏不喝酒,以茶代酒,樓氏喝不成,用白水代替,伍立文和柳氏向他們一一敬了酒。


    這樣來迴的互相敬著酒,逐漸的,幾個男人就自行地在一起拚起了酒來。


    蘋兒及一眾堂弟、堂妹、表弟十幾個孩子,都得了壓歲錢,杏兒最是活躍,不停地講著一些小時候的趣事,把大家逗的直笑。


    一直到了戌時,如花一家子才打著燈籠迴了家,伍立文已經喝醉了,還是誌學迴家叫了袁宏過來,把伍立文給背迴家的。


    初二是迴娘家的日子,可柳氏的娘家人早已失了聯係,不知道在哪個地方,柳氏為此還難過了一陣子,家裏的人都待在家裏沒出去。


    和項東、項方父子以及李強一家、二河、袁宏兄妹、秦單兄弟,還有買來的那幾個罪奴,一起熱熱鬧鬧地吃了一頓年飯。


    初三的時候,伍立文帶著柳氏和五個孩子,去了族長家裏,給族長和村長他們拜了年。


    下午的時候,二嬸樓氏的肚子疼,是要生了,梨兒跑來叫了柳氏和趙嬸去幫忙,樓氏也算生的順利的,半個時辰後,就生了一對雙胞胎,兩個男孩,杏兒的臉當時就有些不好看了。


    初四,伍立文帶著誌勤三兄弟去了縣裏,到吳主簿家和方師爺家拜了年,縣令那邊不好去,托門房又送了一份禮進去。下午又到張捕頭家和吳捕快家裏去了一趟。


    初五,吳主簿、方師爺、張捕頭、吳捕快他們都來了,家裏熱鬧的招待了一番。


    初六,還是伍立文帶著誌勤三兄弟和如梅、如花,去了白老板和劉掌櫃府上,又去沈大夫府上拜年。


    直到初七的時候,如花才有時間,把孟娘子和從作坊迴縣裏陪孟娘子的喬珊瑚接了來,還有安掌櫃和張掌櫃,以及店鋪裏的夥計,秦單、秦雙兩兄弟,擺了兩桌,招待了一番。


    初八的時候,作坊開工了,縣上和鎮子上的鋪子也都開張了。


    接下來的幾天,如花家裏每天都有來拜年的人,有作坊裏的人,也有村子上的,還有一些有生意來往的客戶的,如花家招待著每一個來的人,有些還要到對方的家裏去拜年。


    如此,就到了大年初十二了。


    這一天,如花去柳鐵匠那兒取了叫他打的車軸等一些東西迴來,路過上次和張掌櫃第一次買仆人的地方,如花不禁又看了幾眼。


    “再跑,再跑就打死你。”


    如花剛要放下車簾子,就聽到叫罵聲,不由地又往那兒望過去,就見兩個人圍著個人在踢打,瞧著那挨打的人的身影,似乎是個小孩子。


    如花不免多看了兩眼,一個男子一把把小男孩從地上揪起來,一個巴掌拍過去,小男孩的頭被打歪在一邊上,一雙眼睛直直地往如花坐著的驢車望過來。


    如花一愣。


    那小男孩也顯然是愣住了,又被扇了一耳光的時候,小男孩突然發瘋似地朝如花跑了過去,那個男人抓了一把沒抓住。


    李強趕著驢車,見狀,忙勒住了韁繩,跳下車來,擋在小男孩的前麵,不讓他靠近。


    “讓他過來。”


    如花清冷的聲音傳來,李強聞言,側了側身子,小男孩邁出幾步,頭暈目眩中,跪倒在地上。


    ------題外話------


    國慶第三天,節日快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之極權農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陽光燦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陽光燦爛並收藏穿越之極權農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