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元凱騎在馬上,一路疾馳,莫風跟在他的後麵,保持著騎速,也就每次與齊元凱的馬差半個身子的距離。(.)
“籲”齊元凱勒住了韁繩,馬兒高抬起雙蹄,被強扯著停了下來。
齊元凱飛身下馬,走到小河邊去,捧起水來打濕了臉,狠狠地擦了擦。
“少爺。”
“莫風,把你看到的人和事都忘了,我不想別人知道,包括把你派給我的爺爺。”
莫風隻是片刻的遲疑了一下,便道:“是,少爺。”他是老將軍送給少爺的人,他現在要忠於的是少爺,少爺既然不讓除他以外的人知道那位原來的齊家小姐還活著的事,那他就不說。
這樣做了,妹妹你是不是就該放心了,自從你我就是陌路人了,我的妹妹齊雪萱,她此刻在京城,而你,隻是一個被抱錯了的女孩。沒有血緣的親人,其實最好的相處,也不過就是陌生人來的好。
其實這樣就很好,現在,有些人是你惹不起的,你已不再是將軍府的小姐,你隻是個小小的農女而已,就如那晚一樣,若不出手阻止,那個惡少豈會不來找你的麻煩。
齊元凱一甩頭,剛才被水打濕的頭發上的水珠被甩落下來,讓他看上去更加的清冷起來。翻身上馬,齊元凱不再迴頭,兩人快速的一路向北。
如花到作坊裏,如梅把她和伍立文一起麵試後招錄的男女工人共二十二個人,帶到了如花麵前,如花拿著名冊,上麵列明了姓名性別年齡和一些基本信息,這樣的名冊也是如花教如梅做的,而且每人還設了一份檔案,都保管在如梅那裏。
如梅在一旁跟如花說:“這次按你說的,主要招錄的是外村的人,跟咱們村來應招的人說了,叫他們一會兒在咱家院子前集合,給你挑選新作坊裏的工人。這二十二個人其中有十二個是鄰村李家村的,還有六個是馬家屯村的,剩下四個,是小吳村的。”
如花點點頭,打量了一下這二十二個人,女工十六個,男工六個,穿著的衣服都打著補丁,不過倒是都幹幹淨淨的,這是如花要求的,在她的作坊裏做工的人,不管是食堂裏的廚工,還是粉條作坊裏的工人,更甚者是麗人坊裏做繡活的,都必須要保持身體清潔,衣服幹淨。
故此,對於來做工的人,宿舍那邊的洗澡間,就專供他們不當班時去洗澡,而這些新招錄的工人,也會讓他們提前一個時辰來,先到洗澡間洗了澡後,換上他們的幹淨衣服,再去作坊裏做工。
如花看了看,對如梅說:“大姐,以後,凡是在咱們作坊裏幹活的,都配發工作服,工作服的樣式我來設計,到時候你和桔子姐負責安排幾個人來做,以後,在作坊幹活的時間,工人都必須穿工裝上工。大姐,你統計一下,一人兩套,需要做多少,需要多少布料和銀子,先做個預算。還有咱家的長工和仆人,就每一季發放兩套衣服。”
“噯,好。”如梅答應著,就看到聽到如花說這些話的那二十二人都一副又驚又喜的模樣。
接下來,如花按名冊上的名字,一一對照了一下,簡單問了幾句,認了認人,就叫他們都去幹活了。
“如花,白老板那兒的訂單你瞧瞧,這些日子咱們最主要的活計就是給白老板準備他要的貨。”
“白老板?”如花沒反應過來。
如梅說:“就是益州白家的少東家啊,你忘了?你叫爹和大哥跟他簽的訂貨協議。”
如花“哦”了一聲,說:“我一時沒反應過來,協議都簽了?我瞧瞧。”
如梅把訂單給了如花,如花翻看了一下,對如梅說:“姐,這量還真是有些多,他們把貨款付了沒?”
“付了五千兩的訂金,拉貨時再付餘下的銀子。”
“嗯,如果是這樣的話,這原材料我得再去安排著訂一些,你這邊的人手我看得重新安排一下,明天端午節一過,那二十個做香包的人,我可以先還給你十個,就留十個人來做香包,你把你這兒的工人的分工和最近要出貨的清單給我一份,我迴去再想想要怎麽分配人手。還有楚郡府那邊,如果不出意外,這個月應該就能買到鋪子,你這裏的訂單量會再加三成,大姐,你得提前做好心理準備喲。”
如梅一聽,急著就說:“哎喲,早知道你在楚郡府那邊要開鋪子,我就多招一些人了,你不知道,有幾個我瞧著不錯的,就是因為怕人招多了,沒敢招錄進來。如花,要不,把那幾個人也招來算了,你這兒的訂單量每月都在增加,穎州府那邊就得每月把咱們一多半的貨拉走,現在再加上白老板的,這貨量整個漲了一倍不止呢。”
“哦?你看上的那幾個人都是女工?是哪個村的?”
“都是女的,五個人,兩個是蔡家莊的,三個是上嶺村的,她們來應招時,正好這人選都定下了,她們來的有些晚,所以我就給她們登記了一下,看了看她們做的繡活,就叫她們迴去,說以後招人時再叫她們。”
如花想了想,“姐,你還是把我剛才說的東西準備好,我看看分工情況後再說。”
如梅點了下頭說道:“行,我一會兒把每個人幹的活計寫好了給你。”
如花:“嗯,好,我先迴去麵試了。”
從麗人坊作坊出來,如花跑迴了家,院子門口已等了不少村裏來應招工人的村民,其中就有村長家的二兒子吳誌西和侄子吳誌南,還有二嬸婆家的兩個兒子吳誌木、吳誌林和兩個孫子吳誌望、吳誌盼,楊樹林的媳婦和二兒子楊小山也來了,還有一些如花都見過的,粗數了一下,大概有四十多號人。
都是一個村子的,通過幾次招工,還有平常打交道或是聽別人說的,這些人的情況,如花也都基本了解,所以,隻是走了個過場,又問了一些問題後,就直接安排了。
“這次我招的人是給榨油作坊、炒貨作坊,還有豆腐乳加工作坊做活的,需要的人多一些,所以,通過平常的了解和方才問你們的一些問題,你們這四十五個人,我決定全部錄取。”
如花的話剛一說完,麵前緊張的等著麵試結果的村民都激動了起來,高興地笑著,有那嘴快的,就直接叫著:“謝謝少東家。”
眾人七嘴八舌的就向如花道謝,如花笑了笑,示意他們安靜下來,這才接著說道:“下麵,我把每個人分到哪個作坊給大家說一下,你們都記好了,我說完後,你們就按同一個作坊的人站一隊,中間的是榨油作坊的,左邊站炒貨作坊的,右邊站豆腐乳加工作坊的。”
接著,如花念了一下這四十五個分別安排在哪個作坊裏,聽了的人就按如花說的三個隊,一一站好了。
這次如花招錄的人裏,年齡最大的有六十二歲了,最小的楊小山隻有十三歲。
因榨油和烘炒幹果的兩個作坊都需要身強體壯一些的,因此,這兩個作坊安排的男工較多,尤其是榨油作坊裏,全部安排的是男工人。
分好了三個作坊的人,如花就帶著這三個作坊的人,先到各自的作坊,去打掃衛生,熟悉工作環境,並要求他們把雇工合同帶迴去好好看看,然後下午就和他們簽字按手印,簽定雇工合同。
姥爺今早又從上嶺村趕迴來了,如花請姥爺帶了些人,去那六畝地繼續收油菜籽。
迴到家,如花把如梅給她送來的工人工種明細和這兩個月的訂單,仔細研究了一會兒,這才發現,柳氏和如梅把這作坊裏的工人的工種安排的有些亂,好多活計明明是可以合在一起流水作業的,她們卻都安排了人分類進行,這樣就造成了一些崗位的人過忙,一些崗位的人的工作量又較輕。
這個時代沒有電,是最大的缺憾事,晚上根本就沒辦法開工,所以,工人上工的時間可以說就是白天光線好的那麽幾個時辰,遇上陰天下雨之類的天氣,這作坊裏的窗戶又不是玻璃窗,室內根本就必須得點了蠟燭才能工作。可點蠟燭的危險性又加大了,作坊裏全是易燃的布料、線繩,稍有不慎,就會引發火災。
作坊裏的采光問題,這一點,真的讓如花有些頭疼,雖知道玻璃窗要比白紙糊的窗戶好,也知道玻璃是石英石、石灰石、長石、純堿、硼酸這些東西製成的,如果她有心試著製作一下,一年不行,兩年也能把玻璃給做出來。但是,如花考慮最多的,還是一個自身安全的問題。
那些繡品可以借柳氏這個農婦有如此好的手藝所以才能開個作坊來做生意,豆腐乳、辣白菜這些可以說是家窮想方設法的整吃的所以才有那樣的醃製方法而做出來的,這些都還能糊弄過去。(.棉、花‘糖’小‘說’)
可據她所知,這個時代,除了番邦的某個國家能製出琉璃來,包括大慶國和大慶國周邊的幾個國家,都不曾有此工藝,就連琉璃見過的都很少,她若要製作玻璃出來,那還不得成舉世矚目的人物。這可不行,她要低調些。
采光的問題她還是得想想辦法解決,要不然晚上不開工,這要趕貨可就隻能靠白天的有限時間來做。
想著想著,如花站起身來,來迴的在屋子裏走著,突然看到她在泉州買的小銅鏡,忽然就靈光一閃,這光可以反射,用這種銅鏡反射蠟燭的光照,不知道效果怎麽樣。這個,晚上可以驗試一下。
忙了一個半時辰,終於把麗人坊作坊這邊的人員崗位和工作流程理清楚了,又把訂單上的貨品核對後,做了一個生產計劃表。做好這些後,如花又立刻跑到了作坊裏。
叫了如梅和桔子,把重新調配的人員崗位和工作流程跟她們一一的講解了一下。
“怎麽樣?這樣安排下來,是不是就不會有重複的,不會有的人工作量大,有的人工作量少的情況。你們想想,還有沒有我沒想到的地方,咱們商量一下,把這個事快點落實下去。”
如梅和桔子認真地想了一下,如梅臉上一紅,就對如花說:“如花,是我考慮不周,把好些人重複使用了,好些人又隻單幹著一項不輕不重的活。”
桔子也輕聲地說道:“如花,我也沒能想到這些,如梅叫我管著的事,我都沒有幹好。”
如花小手一揮,“不說這些自責的話了,你們同意這樣變動不?”
兩人忙點頭,“同意,同意。”
“好,現在,馬上叫大家停下手裏的活計,我要開個會,把這個安排公布下去,開完會後到下工前,所有手頭的活計都要給我完成了,明天,所有人按新的排崗到各自的崗位上工。”
“哦,好,我這就去叫大家。”
桔子忙去召集所有女工了,如花就又和如梅說了男工的調整和安排,叫如梅和她一會兒給女工開完會後,就去男工那兒開會宣布調動崗位的事。
這邊桔子把所有女工都召集來了,大家都聚集在一起,差不多有八十人。
如花站在她們中間,開了個簡短的會,把大家的崗位重新調整安排好了,這才說:“開完會後到下工前,所有手頭的活計都要給我完成了,明天,所有人按新的排崗到各自的崗位上工。聽清楚了嗎?”
“聽清楚了。”
“好,繼續去幹活吧。”
和如梅又匆匆地去了男工作坊,先找到項東父子,現在男工作坊的工人全部由他們兩父子管理。
同樣的,和他們兩人把人員崗位的調整一一講了後,就召集了所有男工人,開了個會,宣布了調動崗位,重新安排大家工作內容的事,都安排好後,所有人繼續去幹自己手頭的工作,明天正式按新的排崗到各自的崗位工作。
項東給如花說著:“如花,這邊的貝殼需要再添些貨了,要不然隻夠三個月的量。”
“行,我知道,我會安排人去采購的,還有什麽短缺的材料,就提前跟我說,一般就按三個月的貨量準備,隻要不夠三個月的貨量的,就要告訴我。”
項東點點頭,“好,我知道了。”
麗人坊整個做了大調整後,如花就去了豆腐乳作坊,這個作坊可以說是個綜合作坊,共分為大大小小的四個院子。
用來做豆腐乳的院子是裏麵最小的一個院子,共有房間七間。如花去時,所有人把院子裏打掃幹淨,稻草和壇壇罐罐的也都收拾在房間裏擺好了。
“明天是端午節,大家都在家過個節,後天早上咱們的作坊正式開工。你們要是沒問題的,就把雇工合同簽了,然後到我家去,找一個叫韓雅的姑娘,她給你們把作坊發的端午節員工福利給你們,你們領了東西就可以先迴家去了。後天早上再來,這作坊正式開工。”
九個婦女忙把雇工合同拿出來,“我們想好了,簽。”
有人還問:“我們也有東西發?”
如花點頭,“是,你們也有。”
女工們高興壞了,立即就把合同簽了,如花拿好了合同,叫她們去了她家領東西。
女工們到了如花家,找到韓雅,韓雅給她們九個人,一人發了一份端午節的員工福利,除了有六個紅棗糯米棕子外,還有一斤豬肉。
如花送走了簽了合同的女工出去後,就去了其他的三個院子又看了看。這三個院子如花的安排是:最大的一個院子是用來做辣白菜、酸菜、醃雪裏紅、酸筍之類的醃菜作坊,一個用來做鹹鴨蛋和鬆花變皮的鬆花蛋作坊,一個用來做食用醬料和調味醬的作坊,用來做牛肉醬、蘑菇醬、芝麻醬、甜麵醬、花生醬、黃豆醬、辣椒醬這些的。
買來的那些地,除了糧食外,如花安排大量種植了黃豆、大豆、花生、玉米、紅薯、土豆等,就是為了這些作坊的原材料供應。
像榨油作坊、醬料作坊和以後要開的醬油作坊裏需要的黃豆、花生這些,還有炒貨作坊裏需要的蠶豆、花生、大豆、玉米這些,再有就是粉條作坊需要的紅薯、土豆、綠豆、豇豆。
除了大量的種植外,如花還跟村裏和鄰近的幾個村子都訂了貨,收購豆子、玉米、花生、紅薯、土豆這些,還有白菜、蘿卜、竹筍這些,如花是種了些,還得需要向鄰村采購一些。
就連給她家賣壇壇罐罐的兩家窯場,如花都直接下了十萬個的訂貨單子,可把這兩家窯場的老板給高興壞了,隻如花一家的訂量他就能養活個窯場,不用再接別人家的訂單了。
像芥菜這樣的,如花叫冬娃子他們采的芥菜籽,除了要留一些種植外,剩下的,她都要磨成芥末。爺爺家賣著涼粉,這涼粉她就不賣了,天逐漸的要熱了,涼皮、擀麵皮、米皮這三樣,她打算在縣裏和鎮子上找家小鋪子開起來,這些她要拿來賣,自然少不了芥末、芝磨醬這些個調料。
邊想邊看了這幾個作坊,如花又去了榨油作坊和炒貨作坊,那裏分的工人也已把作坊裏裏外外打掃幹淨,裏麵榨油的工具、炒幹果的工具也都擦拭幹淨了。
如花先和他們把雇工合同都簽好了,這才先叫炒貨作坊的人去作坊裏去等著,她把榨油作坊裏的人招集在一起,先帶他們去一一的認識一下這些榨油工具和機子,她曾買的兩個在榨油坊裏幹過的兩個工人也調過來了,這個作坊裏現在就有二十一個人。
“這些是油菜籽,是來榨菜籽油的,你們按我說的步驟,咱們今天先學著榨菜籽油。”
接下來的一個時辰,如花一直待在榨油作坊裏,一步一步的,先由那兩個在榨油坊幹過的工人,由如花在一旁指導著,其他人在一旁看著,兩個人一起,進行操作,榨菜籽油。
這些油菜籽是如花吩咐趙嬸她們清理挑選幹淨的,經過了幹燥處理,此時,直接進行的是蒸炒工序,蒸炒工序結束後,放到榨菜籽油的機器裏,進行壓榨工序。
“榨菜籽油,幹燥過的菜籽裏有雜質,必須要清理幹淨,才能確保榨油的過程中不摻雜了那些東西,保證油質的清亮、純粹。接下來的蒸炒工序,你們每個人都要體會一下,這火候時間什麽的都要掌握好,才能保證出油量。”
眾人就和那兩個有經驗的榨油工,一起討論學習著這榨油的工序和技術,如花叫他們繼續互相學習、交流經驗。
從榨油作坊裏出來,如花又小跑著到了炒貨作坊,安排在這裏的工人已按如花說的,挑好了蠶豆在等她。
如花又把五香蠶豆、油酥蠶豆、椒鹽蠶豆的炒製方法給工人講了講,並現場操作,每樣炒製了一些,分給大家嚐了嚐味道。
“這幾樣是咱們先推出來的炒貨,接下來等大豆、花生、玉米這些收獲了,咱們還要做蘭花豆、糖皮花生、酥皮花生、爆米花、酥甜玉米粒,以後還要做琥珀核桃仁,總之,咱們這個炒貨作坊裏的東西是大慶國獨一份的,希望你們好好學,這不隻是你們來打工的地方,也是你們出成績的地方。”
因為時間實在是太緊張了,所以,這兩個作坊裏的人,一致要求,第二天端午節,他們還是來作坊裏學習,如花也就同意了,反正五月初六三個作坊同時開張,他們提前來學習也是可以的。
叫榨油作坊和炒貨作坊裏新招的工人也去她家裏領了端午節的員工福利,正好作坊裏的人也下工了,如花和如梅又忙著給麗人坊作坊和粉條加工作坊裏的工人們把員工福利發了。
領了棕子和豬肉的工人都三三兩兩的結伴迴家去了,如花這才迴屋,喘著氣,喝了兩杯水。
吃完了飯,晚上如花在屋子試了好久的用銅鏡反射燭光照亮,結果卻是讓如花很失望,折騰了半天後,如花氣鼓鼓地洗了個澡後睡了。
五月初五,端午節。
南柳鎮臨河,卻沒有賽龍舟的習俗,人們隻是吃棕子過端午節,今年,麗人坊鋪子推出的香包和五彩手鏈,一下子吸引了不少人,許多人都到鋪子裏買了香包或是五彩手鏈戴著。
如花一早吃了飯,和如梅一起到作坊裏去,看所有工人按新崗重新到位做工,工序流程化後,似乎效果就顯現了出來,半個時辰,一切都就緒,看著出貨速度似乎有了變化,比以前是快了一些,如梅很是高興,覺得自己要向如花學習的還很多。
如花不知道如梅的想法,看工人都上手開始工作了,就去了榨油作坊,看著他們在那兒榨油,接著又去了炒貨作坊,叫每個人都操作了一遍炒鍋和炒爐。
“不要怕浪費豆子,你們都要上手試試,找找感覺,早早把火候和手法掌握了,咱們的炒貨才能早早找銷路推出去。”
有如花這樣的話說出來,那些怕把蠶豆炒不好浪費的人,也就不再縮手縮腳的,都認真地操作炒製起蠶豆來。
如花笑著,指了指一盆一盆炒出來的蠶豆說:“你們炒的這些,到時候你們留一些吃,剩下的都拿到其他作坊去,也叫其他工人嚐嚐你們的手藝。”
中午,食堂裏給每人發了兩個棕子吃,還加了兩個葷菜。
如花沒有時間去縣上或是鎮子上,但聽莫琳的娘齊氏說,棕子這兩天在點心鋪子賣的極好,有些本來要自己家裏蒸棕子的人,聽說伍家點心鋪子裏賣的棕子有好幾種口味的,那些人就花錢買個方便,或多或少地都從點心鋪子去買了。
單就今天端午節這一天,就有人提前一天預訂了棕子,齊氏和八個叫來包棕子的人,都已經忙的沒有時間喝水吃飯。
誌勤三兄弟今天倒是放節假,本來如花打算叫他們下地去幹活的,可三兄弟說和二伯、冬子約好了,今天去後山打獵,過節了,二伯今天不去鎮子上擺麵攤。
如花很想跟著去,可惜她還有榨油作坊和炒貨作坊的工作要忙,就叫他們小心著些去打獵了。
柳氏昨天把縣裏和鎮子鋪子裏的掌櫃和夥計的員工福利也都發了,今天過節,就沒再去鋪子,留在家裏,和伍立文一起準備了些東西,兩個人送柳長嶺迴上嶺村,也正好在那兒中午和馮氏、田氏他們一起過個節。
晚上伍立文這邊是要到吳和邦家去過節的,要送的東西如花和如梅中午就送了過去,除了棕子和一些肉、菜外,還有如花昨天榨出來的菜籽油和炒出來的蠶豆炒貨。
去爺爺家送完東西迴來,如梅和如花又都去了作坊忙活。
蘋兒今天輪到休息,便做了一大家子的飯,叫二嬸和小叔出來吃飯後,就提著一籃子的飯菜,送到爺爺的小吃食鋪子。
因為過節,今天來買紅棗蒸糕的人特別多,就連放在鋪子裏代賣的如花家做的棕子都賣的很紅火。
蘋兒便幫了一會兒忙,叫爺爺奶奶他們先後都換著去吃飯了,東子今天跟著二叔去打獵了,杏兒就來給東子替工,蘋兒叫杏兒把她爹和梨兒的飯送去了麵條鋪子,就叫杏兒在那邊和他們一起吃。
誌森不聲不響地在那兒洗了碗,蘋兒叫了幾次,這才端了碗飯草草地吃了,接著就又去收了碗筷進來洗。
“蘋兒姑娘,哎呀,正是好巧,來來來,給這位嬸子和這位後生來兩碗涼粉。”
林媒婆的大噪門一喊,所有人都把目光望向了蘋兒。
本來蘋兒隻在廚房裏幫著忙的,林媒婆這麽一喊,有那認識林媒婆的,再一看林媒婆身旁像是母子兩人的模樣,就知道這是在相看人呢,相看的姑娘不用說,就是被林媒婆大噪門直指其名的蘋兒了。
蘋兒臉上一紅,周氏快速地拌了三碗涼粉,給蘋兒手裏一碗,她則端了兩碗,“蘋兒,快來啊。”
周氏看蘋兒站著沒動,忙催了一聲,蘋兒這才低著頭,端著那一碗涼粉跟在周氏的後麵。
周氏把兩碗涼粉放到了林媒婆和那個婦人的麵前,蘋兒晚了一步,隻能羞著個臉低垂著頭把碗往那個要相看的小夥子麵前一放,轉身就走了。
“他嬸子,你們慢慢吃啊,今天這客人有點多,我先去廚房忙了啊。”
周氏說著,打量了幾眼那個小夥子,又看兩眼小夥子一旁的那個婦人。
“噯,這生意真是好,蘋兒娘,你去忙吧,咱們自家人,不用招唿的。”
周氏笑著就迴了廚房,看蘋兒在那兒舀了兩碗灰豆子,就跟她說:“蘋兒,你看到了沒?那個小夥子娘瞧著長的倒還端正,好似個頭有點低,不過,這不要緊,人老實勤快就成。”
“娘,左邊第一桌的客人要兩碗灰豆子,你給端出去吧,要不客人該著急了。”
“哦,好。”周氏聽了,忙把蘋兒舀好的兩碗灰豆子給端了出去。
蘋兒這邊收好了碗,到後麵跟誌森說了聲,“誌森,我先迴了,我娘問起來,你給她說一聲。”
誌森低著頭,“嗯。”
蘋兒從這邊的門出來,繞了圈子,往家走去。
前麵走著兩個人,蘋兒一眼就認出是項東和項方父子。
“爹,我都跟你說了多少迴了,我隻認定了桔子一個人,你再別跟我說給我相看別人的事了,成嗎?”
項方有些急躁,這些日子他爹不隻一迴的在說給他相看別的姑娘,他明明有他喜歡的,卻整天要聽他爹說要他娶別人的話,他快要受不了了。
蘋兒沒聽到項方的爹說了句啥,反正項方一甩袖子,飛快地跑了,項東在後麵喊了幾聲,都沒能叫項方停下。
蘋兒咬著牙,手裏的籃子要不是被她緊緊地挽在胳膊上,怕是在聽到“我隻認定了桔子一個人”的時候,就掉到地上去了。
原來,他喜歡的是桔子,怪不得她爹和她娘都瞞著她,隻不停地給她相看著人。
蘋兒苦澀地一笑,要怎樣想才叫自己不難過呢,想一想,他和桔子認識的早,而她,終是晚了。
不知怎麽走迴的家,蘋兒低著頭,剛要進院子時,胳膊上被猛地拉住。
蘋兒驚的喊了一聲,轉頭,一個不認識的小個子男人,拉著她。
“蘋,蘋兒,你相中我了嗎?”
蘋兒愣了一下後,立時掙紮著想要從他手裏把胳膊掙脫出來,籃子裏的碗筷“叮咚”地響著。
“喂,你小子幹啥?”
也許是被蘋兒的驚叫聲給引出來的吳立武一出屋,就看到院外,一個男人拉住了蘋兒的胳膊,蘋兒一張臉都嚇的慘白慘白的。
吳立武怒喝一聲,衝出院子,一把推開了那個男人,把蘋兒扯了過來,蘋兒雙手抱籃子抱在胸前。
“別打,我是和蘋兒相看的人,我相中她了,我就問問她相中我了沒?我沒想幹啥,真的,我就是著急著來問問。”
吳立武揮出去的拳頭愣是停了下來,不可信地迴頭看著蘋兒,問道:“蘋兒,他說的是真的?”
蘋兒搖搖頭,“我,我沒瞧清楚,我不知道。”
吳立武把那小子扯起來,“相沒相中那是給媒婆迴話時說的,哪有你這樣傻不啦嘰直接上來問人家的?走,還不給我走?”
吳立武一握拳頭,那小子馬上點頭哈腰的,“走,走,我這就走。”
看著那小子疾步跑開了,吳立武迴頭,衝蘋兒說:“蘋兒,進屋吧,沒事了,就是這小子心急了些,想知道你的意思,我看他沒啥壞心思的。”
蘋兒機械地點點頭,抱著籃子往院子裏走。
“蘋兒,那籃子要放廚屋裏,你抱到你屋裏幹啥?”
蘋兒聽了,停下腳步,低頭看了下懷裏抱著的籃子,轉過頭來又看看提醒她的小叔吳立武,點了下頭,往廚屋裏去了。
吳立武看著,搖了搖頭,坐在院子裏,繼續編他的荊條片子,今天過節,他叫青子休息一天,堂侄誌望應招去如花的作坊裏作工了,他這兒現在就他和青子兩個人,不過,如花跟他說了,叫他招兩個村裏年老的老人來編這荊片子,雖不比年青人速度快,但也差不了多少,還能幫著老人家掙些錢貼補家用。
“小叔,我沒相中。”
吳立武正想著找誰家的老人跟他編這荊條片的事,忽地聽到蘋兒說話,吳立武抬起頭來,不解地看著蘋兒,沒反應過來蘋兒說的啥。
“小叔,我沒相中。”
“哦。”吳立武反應過來了,看蘋兒迴了屋,關上了門,吳立武盯著那房門看了一會兒,歎了口氣。
“立武,你歎啥氣呢。”
樓氏從屋裏出來,看吳立武歎了口氣,就問吳立武。
“二嫂,沒啥,就是想到一些不順心的事情。”
樓氏笑了笑,說:“立武,別歎氣,你這媳婦兒的人選,娘一直給你找呢,還有三弟妹,她現在經常去縣裏、鎮子上,他們家認識的人多,一定會給你找個好姑娘的。”
吳立武聽樓氏誤會了,張嘴想解釋一下,卻又說不出什麽來,於是,也不不好意思,衝著樓氏點了下頭,“嗯,好。”
“立武,麻煩你替我聽著點裏麵,要是孩子醒了,幫我先照看一下,我去洗衣服。”
“噯,二嫂,你去吧,我給你看著孩子。”
樓氏端著一盆子衣服去了河邊。
蘋兒在屋裏呆呆地坐了很久,到她娘迴來時,蘋兒聽到聲音,忙猛地一下清醒過來,跑去周氏的屋子。
“娘,今天的那個人,你跟林媒婆說,迴了吧,我沒相中。”
周氏聽了,拉住了蘋兒的手,說:“蘋兒啊,我瞧著那小夥子還行,聽林媒婆說他家裏有二十幾畝地,隻就一個老娘,就是今天跟著來的那個,沒有兄弟姐妹,沒啥負擔,人也能幹,家裏的地都是他和他娘種的。”
“娘,你別說了,我沒相中,你迴了吧。”
“可,蘋兒,你再想想,別急著拒絕行不?”
吳立賢進來了,看兩母女說著話,蘋兒的臉色不太好,周氏也一副著急上火的模樣,就問:“說啥呢?”
“他娘,蘋兒說她沒相中那個後生,可我瞧著還不錯,家裏有地,又沒兄弟姐妹,就叫蘋兒先別迴絕了,再想想。”
蘋兒急的又想說話,卻被吳立賢拉住了,吳立賢說:“蘋兒沒相中,就迴絕了,我也覺得那後生不合適,雖說沒啥負擔,可他家裏的地他和他娘操持著,聽說,其實可以包租給別人十來畝的,可他們沒舍得,要是蘋兒真嫁了過去,怕是這沒日沒夜的就得去幹活了。”
吳立賢想到方才小弟吳立武叫住他,跟他說的蘋兒的事,這就對那個小夥子有了想法,所以,蘋兒沒相中不願意,他也不會強逼,就勸周氏也迴絕了這事。
周氏聽了,有些失望,不過,想想丈夫也說的對,林媒婆今天就說過,蘋兒要是嫁過去,她婆婆是不再下地幹活了,就等著享媳婦伺候的福呢。
周氏也舍不得自己的閨女去人家家裏當牛作馬的幹農活,唉,歎了口氣,就說:“行,聽你們的,那我給林媒婆說一聲,就迴絕了,叫她再給蘋兒留意著找找。”
蘋兒望著吳立賢和周氏,紅了眼睛,半晌才說道:“謝謝,爹,謝謝,娘,你們歇會兒,我去廚屋做飯去。”
伍立文和柳氏下午從上嶺村迴來了,進了家時,柳氏這眼睛就紅了。
如梅和如花今天給作坊裏作工的人提前放了一個時辰的假,這會子也在家裏呢,看到柳氏要哭的樣子,很是詫異。
如梅就問:“娘,你咋了?”
柳氏的淚流了下來,伍立文在一旁低聲地勸著。
如花和如梅麵麵相覷,如花就又問:“娘,是姥姥的病嗎?”
柳氏哭著,點了點頭,伍立文也歎著氣。
“姥姥啥病啊?娘,你說說唄。”如梅問。
柳氏看著兩個閨女,這個病,給兩個孩子說,還真不好說。
如花想到姥爺提過的馮氏當時這病的由來,於是就猜測著說:“娘,是姥姥當年生產時,沒有好利索,留下了病根?是婦人家的病?”
柳氏張了張嘴,看向伍立文,伍立文也在猶豫,要不要把這個給兩個閨女說,看柳氏淚眼朦朧的看著自己。
伍立文沉吟了一下,說道:“你們還小,這病不好給你們說。”
如花眨了眨眼睛,說道:“爹,我和姐都是女孩子,將來也會嫁人為婦,其實,也沒啥好瞞著不好說的,娘你就說說,我看的醫書多,說不定還能給出出主意,幫單大夫找到治好姥姥病的方法,你們想想是不是這個理。”
柳氏聽了,立即就開了口,“是啊,如花知道好多東西,他爹,那我就跟她說說。”
伍立文遲疑了一下,還是點了點頭。
柳氏就跟如花說:“單大夫給你姥姥瞧了病後,就說你姥姥當初生你小舅舅時,懷的是雙胎,可隻生下了你小舅舅,另一個嬰兒沒生,你姥姥當時也不知道是還有一個孩子,就草草地收拾了一下算是生完了。這沒生下來的孩子,這十幾年來,就長在你姥姥肚子裏了,成了一塊肉疙瘩,所以你姥姥一直覺得肚子疼,這病,怎麽治呢?單大夫隻說是除非開刀,把那塊肉給剜了去,但他也沒有辦法來做。”
如花和如梅聽了,不由地一陣起雞皮疙瘩。
如花想,一個成形的孩子沒生下來,一直憋在了肚子裏,都不知道他是不是還在子宮裏,還是說子宮都被他撐爆了,想想都覺得真是,沒有先進的科學儀器,這相當於腫瘤一樣的東西,根本就沒有辦法從身體裏取出來。
一時間,如花也有些束手無策。
這邊正想著姥姥的病,忽然就聽到院子外李小喜的喊聲,“大少爺、二少爺,你們受傷了?”
屋裏的伍立文、柳氏、如梅、如花一下子站起來,要知道,誌勤他們幾個是去了後山打獵的,他們受傷了?有多嚴重?
------題外話------
感謝送月票給陽光的:188**7488、yelin、shidanyun、chenwei1968、wangyarong、宇文紫幽、飛揚ch、沈惠紅、春曉雪、紫色酸葡萄。謝謝大家的支持。
有票的還是給陽光啊,嘻嘻。
“籲”齊元凱勒住了韁繩,馬兒高抬起雙蹄,被強扯著停了下來。
齊元凱飛身下馬,走到小河邊去,捧起水來打濕了臉,狠狠地擦了擦。
“少爺。”
“莫風,把你看到的人和事都忘了,我不想別人知道,包括把你派給我的爺爺。”
莫風隻是片刻的遲疑了一下,便道:“是,少爺。”他是老將軍送給少爺的人,他現在要忠於的是少爺,少爺既然不讓除他以外的人知道那位原來的齊家小姐還活著的事,那他就不說。
這樣做了,妹妹你是不是就該放心了,自從你我就是陌路人了,我的妹妹齊雪萱,她此刻在京城,而你,隻是一個被抱錯了的女孩。沒有血緣的親人,其實最好的相處,也不過就是陌生人來的好。
其實這樣就很好,現在,有些人是你惹不起的,你已不再是將軍府的小姐,你隻是個小小的農女而已,就如那晚一樣,若不出手阻止,那個惡少豈會不來找你的麻煩。
齊元凱一甩頭,剛才被水打濕的頭發上的水珠被甩落下來,讓他看上去更加的清冷起來。翻身上馬,齊元凱不再迴頭,兩人快速的一路向北。
如花到作坊裏,如梅把她和伍立文一起麵試後招錄的男女工人共二十二個人,帶到了如花麵前,如花拿著名冊,上麵列明了姓名性別年齡和一些基本信息,這樣的名冊也是如花教如梅做的,而且每人還設了一份檔案,都保管在如梅那裏。
如梅在一旁跟如花說:“這次按你說的,主要招錄的是外村的人,跟咱們村來應招的人說了,叫他們一會兒在咱家院子前集合,給你挑選新作坊裏的工人。這二十二個人其中有十二個是鄰村李家村的,還有六個是馬家屯村的,剩下四個,是小吳村的。”
如花點點頭,打量了一下這二十二個人,女工十六個,男工六個,穿著的衣服都打著補丁,不過倒是都幹幹淨淨的,這是如花要求的,在她的作坊裏做工的人,不管是食堂裏的廚工,還是粉條作坊裏的工人,更甚者是麗人坊裏做繡活的,都必須要保持身體清潔,衣服幹淨。
故此,對於來做工的人,宿舍那邊的洗澡間,就專供他們不當班時去洗澡,而這些新招錄的工人,也會讓他們提前一個時辰來,先到洗澡間洗了澡後,換上他們的幹淨衣服,再去作坊裏做工。
如花看了看,對如梅說:“大姐,以後,凡是在咱們作坊裏幹活的,都配發工作服,工作服的樣式我來設計,到時候你和桔子姐負責安排幾個人來做,以後,在作坊幹活的時間,工人都必須穿工裝上工。大姐,你統計一下,一人兩套,需要做多少,需要多少布料和銀子,先做個預算。還有咱家的長工和仆人,就每一季發放兩套衣服。”
“噯,好。”如梅答應著,就看到聽到如花說這些話的那二十二人都一副又驚又喜的模樣。
接下來,如花按名冊上的名字,一一對照了一下,簡單問了幾句,認了認人,就叫他們都去幹活了。
“如花,白老板那兒的訂單你瞧瞧,這些日子咱們最主要的活計就是給白老板準備他要的貨。”
“白老板?”如花沒反應過來。
如梅說:“就是益州白家的少東家啊,你忘了?你叫爹和大哥跟他簽的訂貨協議。”
如花“哦”了一聲,說:“我一時沒反應過來,協議都簽了?我瞧瞧。”
如梅把訂單給了如花,如花翻看了一下,對如梅說:“姐,這量還真是有些多,他們把貨款付了沒?”
“付了五千兩的訂金,拉貨時再付餘下的銀子。”
“嗯,如果是這樣的話,這原材料我得再去安排著訂一些,你這邊的人手我看得重新安排一下,明天端午節一過,那二十個做香包的人,我可以先還給你十個,就留十個人來做香包,你把你這兒的工人的分工和最近要出貨的清單給我一份,我迴去再想想要怎麽分配人手。還有楚郡府那邊,如果不出意外,這個月應該就能買到鋪子,你這裏的訂單量會再加三成,大姐,你得提前做好心理準備喲。”
如梅一聽,急著就說:“哎喲,早知道你在楚郡府那邊要開鋪子,我就多招一些人了,你不知道,有幾個我瞧著不錯的,就是因為怕人招多了,沒敢招錄進來。如花,要不,把那幾個人也招來算了,你這兒的訂單量每月都在增加,穎州府那邊就得每月把咱們一多半的貨拉走,現在再加上白老板的,這貨量整個漲了一倍不止呢。”
“哦?你看上的那幾個人都是女工?是哪個村的?”
“都是女的,五個人,兩個是蔡家莊的,三個是上嶺村的,她們來應招時,正好這人選都定下了,她們來的有些晚,所以我就給她們登記了一下,看了看她們做的繡活,就叫她們迴去,說以後招人時再叫她們。”
如花想了想,“姐,你還是把我剛才說的東西準備好,我看看分工情況後再說。”
如梅點了下頭說道:“行,我一會兒把每個人幹的活計寫好了給你。”
如花:“嗯,好,我先迴去麵試了。”
從麗人坊作坊出來,如花跑迴了家,院子門口已等了不少村裏來應招工人的村民,其中就有村長家的二兒子吳誌西和侄子吳誌南,還有二嬸婆家的兩個兒子吳誌木、吳誌林和兩個孫子吳誌望、吳誌盼,楊樹林的媳婦和二兒子楊小山也來了,還有一些如花都見過的,粗數了一下,大概有四十多號人。
都是一個村子的,通過幾次招工,還有平常打交道或是聽別人說的,這些人的情況,如花也都基本了解,所以,隻是走了個過場,又問了一些問題後,就直接安排了。
“這次我招的人是給榨油作坊、炒貨作坊,還有豆腐乳加工作坊做活的,需要的人多一些,所以,通過平常的了解和方才問你們的一些問題,你們這四十五個人,我決定全部錄取。”
如花的話剛一說完,麵前緊張的等著麵試結果的村民都激動了起來,高興地笑著,有那嘴快的,就直接叫著:“謝謝少東家。”
眾人七嘴八舌的就向如花道謝,如花笑了笑,示意他們安靜下來,這才接著說道:“下麵,我把每個人分到哪個作坊給大家說一下,你們都記好了,我說完後,你們就按同一個作坊的人站一隊,中間的是榨油作坊的,左邊站炒貨作坊的,右邊站豆腐乳加工作坊的。”
接著,如花念了一下這四十五個分別安排在哪個作坊裏,聽了的人就按如花說的三個隊,一一站好了。
這次如花招錄的人裏,年齡最大的有六十二歲了,最小的楊小山隻有十三歲。
因榨油和烘炒幹果的兩個作坊都需要身強體壯一些的,因此,這兩個作坊安排的男工較多,尤其是榨油作坊裏,全部安排的是男工人。
分好了三個作坊的人,如花就帶著這三個作坊的人,先到各自的作坊,去打掃衛生,熟悉工作環境,並要求他們把雇工合同帶迴去好好看看,然後下午就和他們簽字按手印,簽定雇工合同。
姥爺今早又從上嶺村趕迴來了,如花請姥爺帶了些人,去那六畝地繼續收油菜籽。
迴到家,如花把如梅給她送來的工人工種明細和這兩個月的訂單,仔細研究了一會兒,這才發現,柳氏和如梅把這作坊裏的工人的工種安排的有些亂,好多活計明明是可以合在一起流水作業的,她們卻都安排了人分類進行,這樣就造成了一些崗位的人過忙,一些崗位的人的工作量又較輕。
這個時代沒有電,是最大的缺憾事,晚上根本就沒辦法開工,所以,工人上工的時間可以說就是白天光線好的那麽幾個時辰,遇上陰天下雨之類的天氣,這作坊裏的窗戶又不是玻璃窗,室內根本就必須得點了蠟燭才能工作。可點蠟燭的危險性又加大了,作坊裏全是易燃的布料、線繩,稍有不慎,就會引發火災。
作坊裏的采光問題,這一點,真的讓如花有些頭疼,雖知道玻璃窗要比白紙糊的窗戶好,也知道玻璃是石英石、石灰石、長石、純堿、硼酸這些東西製成的,如果她有心試著製作一下,一年不行,兩年也能把玻璃給做出來。但是,如花考慮最多的,還是一個自身安全的問題。
那些繡品可以借柳氏這個農婦有如此好的手藝所以才能開個作坊來做生意,豆腐乳、辣白菜這些可以說是家窮想方設法的整吃的所以才有那樣的醃製方法而做出來的,這些都還能糊弄過去。(.棉、花‘糖’小‘說’)
可據她所知,這個時代,除了番邦的某個國家能製出琉璃來,包括大慶國和大慶國周邊的幾個國家,都不曾有此工藝,就連琉璃見過的都很少,她若要製作玻璃出來,那還不得成舉世矚目的人物。這可不行,她要低調些。
采光的問題她還是得想想辦法解決,要不然晚上不開工,這要趕貨可就隻能靠白天的有限時間來做。
想著想著,如花站起身來,來迴的在屋子裏走著,突然看到她在泉州買的小銅鏡,忽然就靈光一閃,這光可以反射,用這種銅鏡反射蠟燭的光照,不知道效果怎麽樣。這個,晚上可以驗試一下。
忙了一個半時辰,終於把麗人坊作坊這邊的人員崗位和工作流程理清楚了,又把訂單上的貨品核對後,做了一個生產計劃表。做好這些後,如花又立刻跑到了作坊裏。
叫了如梅和桔子,把重新調配的人員崗位和工作流程跟她們一一的講解了一下。
“怎麽樣?這樣安排下來,是不是就不會有重複的,不會有的人工作量大,有的人工作量少的情況。你們想想,還有沒有我沒想到的地方,咱們商量一下,把這個事快點落實下去。”
如梅和桔子認真地想了一下,如梅臉上一紅,就對如花說:“如花,是我考慮不周,把好些人重複使用了,好些人又隻單幹著一項不輕不重的活。”
桔子也輕聲地說道:“如花,我也沒能想到這些,如梅叫我管著的事,我都沒有幹好。”
如花小手一揮,“不說這些自責的話了,你們同意這樣變動不?”
兩人忙點頭,“同意,同意。”
“好,現在,馬上叫大家停下手裏的活計,我要開個會,把這個安排公布下去,開完會後到下工前,所有手頭的活計都要給我完成了,明天,所有人按新的排崗到各自的崗位上工。”
“哦,好,我這就去叫大家。”
桔子忙去召集所有女工了,如花就又和如梅說了男工的調整和安排,叫如梅和她一會兒給女工開完會後,就去男工那兒開會宣布調動崗位的事。
這邊桔子把所有女工都召集來了,大家都聚集在一起,差不多有八十人。
如花站在她們中間,開了個簡短的會,把大家的崗位重新調整安排好了,這才說:“開完會後到下工前,所有手頭的活計都要給我完成了,明天,所有人按新的排崗到各自的崗位上工。聽清楚了嗎?”
“聽清楚了。”
“好,繼續去幹活吧。”
和如梅又匆匆地去了男工作坊,先找到項東父子,現在男工作坊的工人全部由他們兩父子管理。
同樣的,和他們兩人把人員崗位的調整一一講了後,就召集了所有男工人,開了個會,宣布了調動崗位,重新安排大家工作內容的事,都安排好後,所有人繼續去幹自己手頭的工作,明天正式按新的排崗到各自的崗位工作。
項東給如花說著:“如花,這邊的貝殼需要再添些貨了,要不然隻夠三個月的量。”
“行,我知道,我會安排人去采購的,還有什麽短缺的材料,就提前跟我說,一般就按三個月的貨量準備,隻要不夠三個月的貨量的,就要告訴我。”
項東點點頭,“好,我知道了。”
麗人坊整個做了大調整後,如花就去了豆腐乳作坊,這個作坊可以說是個綜合作坊,共分為大大小小的四個院子。
用來做豆腐乳的院子是裏麵最小的一個院子,共有房間七間。如花去時,所有人把院子裏打掃幹淨,稻草和壇壇罐罐的也都收拾在房間裏擺好了。
“明天是端午節,大家都在家過個節,後天早上咱們的作坊正式開工。你們要是沒問題的,就把雇工合同簽了,然後到我家去,找一個叫韓雅的姑娘,她給你們把作坊發的端午節員工福利給你們,你們領了東西就可以先迴家去了。後天早上再來,這作坊正式開工。”
九個婦女忙把雇工合同拿出來,“我們想好了,簽。”
有人還問:“我們也有東西發?”
如花點頭,“是,你們也有。”
女工們高興壞了,立即就把合同簽了,如花拿好了合同,叫她們去了她家領東西。
女工們到了如花家,找到韓雅,韓雅給她們九個人,一人發了一份端午節的員工福利,除了有六個紅棗糯米棕子外,還有一斤豬肉。
如花送走了簽了合同的女工出去後,就去了其他的三個院子又看了看。這三個院子如花的安排是:最大的一個院子是用來做辣白菜、酸菜、醃雪裏紅、酸筍之類的醃菜作坊,一個用來做鹹鴨蛋和鬆花變皮的鬆花蛋作坊,一個用來做食用醬料和調味醬的作坊,用來做牛肉醬、蘑菇醬、芝麻醬、甜麵醬、花生醬、黃豆醬、辣椒醬這些的。
買來的那些地,除了糧食外,如花安排大量種植了黃豆、大豆、花生、玉米、紅薯、土豆等,就是為了這些作坊的原材料供應。
像榨油作坊、醬料作坊和以後要開的醬油作坊裏需要的黃豆、花生這些,還有炒貨作坊裏需要的蠶豆、花生、大豆、玉米這些,再有就是粉條作坊需要的紅薯、土豆、綠豆、豇豆。
除了大量的種植外,如花還跟村裏和鄰近的幾個村子都訂了貨,收購豆子、玉米、花生、紅薯、土豆這些,還有白菜、蘿卜、竹筍這些,如花是種了些,還得需要向鄰村采購一些。
就連給她家賣壇壇罐罐的兩家窯場,如花都直接下了十萬個的訂貨單子,可把這兩家窯場的老板給高興壞了,隻如花一家的訂量他就能養活個窯場,不用再接別人家的訂單了。
像芥菜這樣的,如花叫冬娃子他們采的芥菜籽,除了要留一些種植外,剩下的,她都要磨成芥末。爺爺家賣著涼粉,這涼粉她就不賣了,天逐漸的要熱了,涼皮、擀麵皮、米皮這三樣,她打算在縣裏和鎮子上找家小鋪子開起來,這些她要拿來賣,自然少不了芥末、芝磨醬這些個調料。
邊想邊看了這幾個作坊,如花又去了榨油作坊和炒貨作坊,那裏分的工人也已把作坊裏裏外外打掃幹淨,裏麵榨油的工具、炒幹果的工具也都擦拭幹淨了。
如花先和他們把雇工合同都簽好了,這才先叫炒貨作坊的人去作坊裏去等著,她把榨油作坊裏的人招集在一起,先帶他們去一一的認識一下這些榨油工具和機子,她曾買的兩個在榨油坊裏幹過的兩個工人也調過來了,這個作坊裏現在就有二十一個人。
“這些是油菜籽,是來榨菜籽油的,你們按我說的步驟,咱們今天先學著榨菜籽油。”
接下來的一個時辰,如花一直待在榨油作坊裏,一步一步的,先由那兩個在榨油坊幹過的工人,由如花在一旁指導著,其他人在一旁看著,兩個人一起,進行操作,榨菜籽油。
這些油菜籽是如花吩咐趙嬸她們清理挑選幹淨的,經過了幹燥處理,此時,直接進行的是蒸炒工序,蒸炒工序結束後,放到榨菜籽油的機器裏,進行壓榨工序。
“榨菜籽油,幹燥過的菜籽裏有雜質,必須要清理幹淨,才能確保榨油的過程中不摻雜了那些東西,保證油質的清亮、純粹。接下來的蒸炒工序,你們每個人都要體會一下,這火候時間什麽的都要掌握好,才能保證出油量。”
眾人就和那兩個有經驗的榨油工,一起討論學習著這榨油的工序和技術,如花叫他們繼續互相學習、交流經驗。
從榨油作坊裏出來,如花又小跑著到了炒貨作坊,安排在這裏的工人已按如花說的,挑好了蠶豆在等她。
如花又把五香蠶豆、油酥蠶豆、椒鹽蠶豆的炒製方法給工人講了講,並現場操作,每樣炒製了一些,分給大家嚐了嚐味道。
“這幾樣是咱們先推出來的炒貨,接下來等大豆、花生、玉米這些收獲了,咱們還要做蘭花豆、糖皮花生、酥皮花生、爆米花、酥甜玉米粒,以後還要做琥珀核桃仁,總之,咱們這個炒貨作坊裏的東西是大慶國獨一份的,希望你們好好學,這不隻是你們來打工的地方,也是你們出成績的地方。”
因為時間實在是太緊張了,所以,這兩個作坊裏的人,一致要求,第二天端午節,他們還是來作坊裏學習,如花也就同意了,反正五月初六三個作坊同時開張,他們提前來學習也是可以的。
叫榨油作坊和炒貨作坊裏新招的工人也去她家裏領了端午節的員工福利,正好作坊裏的人也下工了,如花和如梅又忙著給麗人坊作坊和粉條加工作坊裏的工人們把員工福利發了。
領了棕子和豬肉的工人都三三兩兩的結伴迴家去了,如花這才迴屋,喘著氣,喝了兩杯水。
吃完了飯,晚上如花在屋子試了好久的用銅鏡反射燭光照亮,結果卻是讓如花很失望,折騰了半天後,如花氣鼓鼓地洗了個澡後睡了。
五月初五,端午節。
南柳鎮臨河,卻沒有賽龍舟的習俗,人們隻是吃棕子過端午節,今年,麗人坊鋪子推出的香包和五彩手鏈,一下子吸引了不少人,許多人都到鋪子裏買了香包或是五彩手鏈戴著。
如花一早吃了飯,和如梅一起到作坊裏去,看所有工人按新崗重新到位做工,工序流程化後,似乎效果就顯現了出來,半個時辰,一切都就緒,看著出貨速度似乎有了變化,比以前是快了一些,如梅很是高興,覺得自己要向如花學習的還很多。
如花不知道如梅的想法,看工人都上手開始工作了,就去了榨油作坊,看著他們在那兒榨油,接著又去了炒貨作坊,叫每個人都操作了一遍炒鍋和炒爐。
“不要怕浪費豆子,你們都要上手試試,找找感覺,早早把火候和手法掌握了,咱們的炒貨才能早早找銷路推出去。”
有如花這樣的話說出來,那些怕把蠶豆炒不好浪費的人,也就不再縮手縮腳的,都認真地操作炒製起蠶豆來。
如花笑著,指了指一盆一盆炒出來的蠶豆說:“你們炒的這些,到時候你們留一些吃,剩下的都拿到其他作坊去,也叫其他工人嚐嚐你們的手藝。”
中午,食堂裏給每人發了兩個棕子吃,還加了兩個葷菜。
如花沒有時間去縣上或是鎮子上,但聽莫琳的娘齊氏說,棕子這兩天在點心鋪子賣的極好,有些本來要自己家裏蒸棕子的人,聽說伍家點心鋪子裏賣的棕子有好幾種口味的,那些人就花錢買個方便,或多或少地都從點心鋪子去買了。
單就今天端午節這一天,就有人提前一天預訂了棕子,齊氏和八個叫來包棕子的人,都已經忙的沒有時間喝水吃飯。
誌勤三兄弟今天倒是放節假,本來如花打算叫他們下地去幹活的,可三兄弟說和二伯、冬子約好了,今天去後山打獵,過節了,二伯今天不去鎮子上擺麵攤。
如花很想跟著去,可惜她還有榨油作坊和炒貨作坊的工作要忙,就叫他們小心著些去打獵了。
柳氏昨天把縣裏和鎮子鋪子裏的掌櫃和夥計的員工福利也都發了,今天過節,就沒再去鋪子,留在家裏,和伍立文一起準備了些東西,兩個人送柳長嶺迴上嶺村,也正好在那兒中午和馮氏、田氏他們一起過個節。
晚上伍立文這邊是要到吳和邦家去過節的,要送的東西如花和如梅中午就送了過去,除了棕子和一些肉、菜外,還有如花昨天榨出來的菜籽油和炒出來的蠶豆炒貨。
去爺爺家送完東西迴來,如梅和如花又都去了作坊忙活。
蘋兒今天輪到休息,便做了一大家子的飯,叫二嬸和小叔出來吃飯後,就提著一籃子的飯菜,送到爺爺的小吃食鋪子。
因為過節,今天來買紅棗蒸糕的人特別多,就連放在鋪子裏代賣的如花家做的棕子都賣的很紅火。
蘋兒便幫了一會兒忙,叫爺爺奶奶他們先後都換著去吃飯了,東子今天跟著二叔去打獵了,杏兒就來給東子替工,蘋兒叫杏兒把她爹和梨兒的飯送去了麵條鋪子,就叫杏兒在那邊和他們一起吃。
誌森不聲不響地在那兒洗了碗,蘋兒叫了幾次,這才端了碗飯草草地吃了,接著就又去收了碗筷進來洗。
“蘋兒姑娘,哎呀,正是好巧,來來來,給這位嬸子和這位後生來兩碗涼粉。”
林媒婆的大噪門一喊,所有人都把目光望向了蘋兒。
本來蘋兒隻在廚房裏幫著忙的,林媒婆這麽一喊,有那認識林媒婆的,再一看林媒婆身旁像是母子兩人的模樣,就知道這是在相看人呢,相看的姑娘不用說,就是被林媒婆大噪門直指其名的蘋兒了。
蘋兒臉上一紅,周氏快速地拌了三碗涼粉,給蘋兒手裏一碗,她則端了兩碗,“蘋兒,快來啊。”
周氏看蘋兒站著沒動,忙催了一聲,蘋兒這才低著頭,端著那一碗涼粉跟在周氏的後麵。
周氏把兩碗涼粉放到了林媒婆和那個婦人的麵前,蘋兒晚了一步,隻能羞著個臉低垂著頭把碗往那個要相看的小夥子麵前一放,轉身就走了。
“他嬸子,你們慢慢吃啊,今天這客人有點多,我先去廚房忙了啊。”
周氏說著,打量了幾眼那個小夥子,又看兩眼小夥子一旁的那個婦人。
“噯,這生意真是好,蘋兒娘,你去忙吧,咱們自家人,不用招唿的。”
周氏笑著就迴了廚房,看蘋兒在那兒舀了兩碗灰豆子,就跟她說:“蘋兒,你看到了沒?那個小夥子娘瞧著長的倒還端正,好似個頭有點低,不過,這不要緊,人老實勤快就成。”
“娘,左邊第一桌的客人要兩碗灰豆子,你給端出去吧,要不客人該著急了。”
“哦,好。”周氏聽了,忙把蘋兒舀好的兩碗灰豆子給端了出去。
蘋兒這邊收好了碗,到後麵跟誌森說了聲,“誌森,我先迴了,我娘問起來,你給她說一聲。”
誌森低著頭,“嗯。”
蘋兒從這邊的門出來,繞了圈子,往家走去。
前麵走著兩個人,蘋兒一眼就認出是項東和項方父子。
“爹,我都跟你說了多少迴了,我隻認定了桔子一個人,你再別跟我說給我相看別人的事了,成嗎?”
項方有些急躁,這些日子他爹不隻一迴的在說給他相看別的姑娘,他明明有他喜歡的,卻整天要聽他爹說要他娶別人的話,他快要受不了了。
蘋兒沒聽到項方的爹說了句啥,反正項方一甩袖子,飛快地跑了,項東在後麵喊了幾聲,都沒能叫項方停下。
蘋兒咬著牙,手裏的籃子要不是被她緊緊地挽在胳膊上,怕是在聽到“我隻認定了桔子一個人”的時候,就掉到地上去了。
原來,他喜歡的是桔子,怪不得她爹和她娘都瞞著她,隻不停地給她相看著人。
蘋兒苦澀地一笑,要怎樣想才叫自己不難過呢,想一想,他和桔子認識的早,而她,終是晚了。
不知怎麽走迴的家,蘋兒低著頭,剛要進院子時,胳膊上被猛地拉住。
蘋兒驚的喊了一聲,轉頭,一個不認識的小個子男人,拉著她。
“蘋,蘋兒,你相中我了嗎?”
蘋兒愣了一下後,立時掙紮著想要從他手裏把胳膊掙脫出來,籃子裏的碗筷“叮咚”地響著。
“喂,你小子幹啥?”
也許是被蘋兒的驚叫聲給引出來的吳立武一出屋,就看到院外,一個男人拉住了蘋兒的胳膊,蘋兒一張臉都嚇的慘白慘白的。
吳立武怒喝一聲,衝出院子,一把推開了那個男人,把蘋兒扯了過來,蘋兒雙手抱籃子抱在胸前。
“別打,我是和蘋兒相看的人,我相中她了,我就問問她相中我了沒?我沒想幹啥,真的,我就是著急著來問問。”
吳立武揮出去的拳頭愣是停了下來,不可信地迴頭看著蘋兒,問道:“蘋兒,他說的是真的?”
蘋兒搖搖頭,“我,我沒瞧清楚,我不知道。”
吳立武把那小子扯起來,“相沒相中那是給媒婆迴話時說的,哪有你這樣傻不啦嘰直接上來問人家的?走,還不給我走?”
吳立武一握拳頭,那小子馬上點頭哈腰的,“走,走,我這就走。”
看著那小子疾步跑開了,吳立武迴頭,衝蘋兒說:“蘋兒,進屋吧,沒事了,就是這小子心急了些,想知道你的意思,我看他沒啥壞心思的。”
蘋兒機械地點點頭,抱著籃子往院子裏走。
“蘋兒,那籃子要放廚屋裏,你抱到你屋裏幹啥?”
蘋兒聽了,停下腳步,低頭看了下懷裏抱著的籃子,轉過頭來又看看提醒她的小叔吳立武,點了下頭,往廚屋裏去了。
吳立武看著,搖了搖頭,坐在院子裏,繼續編他的荊條片子,今天過節,他叫青子休息一天,堂侄誌望應招去如花的作坊裏作工了,他這兒現在就他和青子兩個人,不過,如花跟他說了,叫他招兩個村裏年老的老人來編這荊片子,雖不比年青人速度快,但也差不了多少,還能幫著老人家掙些錢貼補家用。
“小叔,我沒相中。”
吳立武正想著找誰家的老人跟他編這荊條片的事,忽地聽到蘋兒說話,吳立武抬起頭來,不解地看著蘋兒,沒反應過來蘋兒說的啥。
“小叔,我沒相中。”
“哦。”吳立武反應過來了,看蘋兒迴了屋,關上了門,吳立武盯著那房門看了一會兒,歎了口氣。
“立武,你歎啥氣呢。”
樓氏從屋裏出來,看吳立武歎了口氣,就問吳立武。
“二嫂,沒啥,就是想到一些不順心的事情。”
樓氏笑了笑,說:“立武,別歎氣,你這媳婦兒的人選,娘一直給你找呢,還有三弟妹,她現在經常去縣裏、鎮子上,他們家認識的人多,一定會給你找個好姑娘的。”
吳立武聽樓氏誤會了,張嘴想解釋一下,卻又說不出什麽來,於是,也不不好意思,衝著樓氏點了下頭,“嗯,好。”
“立武,麻煩你替我聽著點裏麵,要是孩子醒了,幫我先照看一下,我去洗衣服。”
“噯,二嫂,你去吧,我給你看著孩子。”
樓氏端著一盆子衣服去了河邊。
蘋兒在屋裏呆呆地坐了很久,到她娘迴來時,蘋兒聽到聲音,忙猛地一下清醒過來,跑去周氏的屋子。
“娘,今天的那個人,你跟林媒婆說,迴了吧,我沒相中。”
周氏聽了,拉住了蘋兒的手,說:“蘋兒啊,我瞧著那小夥子還行,聽林媒婆說他家裏有二十幾畝地,隻就一個老娘,就是今天跟著來的那個,沒有兄弟姐妹,沒啥負擔,人也能幹,家裏的地都是他和他娘種的。”
“娘,你別說了,我沒相中,你迴了吧。”
“可,蘋兒,你再想想,別急著拒絕行不?”
吳立賢進來了,看兩母女說著話,蘋兒的臉色不太好,周氏也一副著急上火的模樣,就問:“說啥呢?”
“他娘,蘋兒說她沒相中那個後生,可我瞧著還不錯,家裏有地,又沒兄弟姐妹,就叫蘋兒先別迴絕了,再想想。”
蘋兒急的又想說話,卻被吳立賢拉住了,吳立賢說:“蘋兒沒相中,就迴絕了,我也覺得那後生不合適,雖說沒啥負擔,可他家裏的地他和他娘操持著,聽說,其實可以包租給別人十來畝的,可他們沒舍得,要是蘋兒真嫁了過去,怕是這沒日沒夜的就得去幹活了。”
吳立賢想到方才小弟吳立武叫住他,跟他說的蘋兒的事,這就對那個小夥子有了想法,所以,蘋兒沒相中不願意,他也不會強逼,就勸周氏也迴絕了這事。
周氏聽了,有些失望,不過,想想丈夫也說的對,林媒婆今天就說過,蘋兒要是嫁過去,她婆婆是不再下地幹活了,就等著享媳婦伺候的福呢。
周氏也舍不得自己的閨女去人家家裏當牛作馬的幹農活,唉,歎了口氣,就說:“行,聽你們的,那我給林媒婆說一聲,就迴絕了,叫她再給蘋兒留意著找找。”
蘋兒望著吳立賢和周氏,紅了眼睛,半晌才說道:“謝謝,爹,謝謝,娘,你們歇會兒,我去廚屋做飯去。”
伍立文和柳氏下午從上嶺村迴來了,進了家時,柳氏這眼睛就紅了。
如梅和如花今天給作坊裏作工的人提前放了一個時辰的假,這會子也在家裏呢,看到柳氏要哭的樣子,很是詫異。
如梅就問:“娘,你咋了?”
柳氏的淚流了下來,伍立文在一旁低聲地勸著。
如花和如梅麵麵相覷,如花就又問:“娘,是姥姥的病嗎?”
柳氏哭著,點了點頭,伍立文也歎著氣。
“姥姥啥病啊?娘,你說說唄。”如梅問。
柳氏看著兩個閨女,這個病,給兩個孩子說,還真不好說。
如花想到姥爺提過的馮氏當時這病的由來,於是就猜測著說:“娘,是姥姥當年生產時,沒有好利索,留下了病根?是婦人家的病?”
柳氏張了張嘴,看向伍立文,伍立文也在猶豫,要不要把這個給兩個閨女說,看柳氏淚眼朦朧的看著自己。
伍立文沉吟了一下,說道:“你們還小,這病不好給你們說。”
如花眨了眨眼睛,說道:“爹,我和姐都是女孩子,將來也會嫁人為婦,其實,也沒啥好瞞著不好說的,娘你就說說,我看的醫書多,說不定還能給出出主意,幫單大夫找到治好姥姥病的方法,你們想想是不是這個理。”
柳氏聽了,立即就開了口,“是啊,如花知道好多東西,他爹,那我就跟她說說。”
伍立文遲疑了一下,還是點了點頭。
柳氏就跟如花說:“單大夫給你姥姥瞧了病後,就說你姥姥當初生你小舅舅時,懷的是雙胎,可隻生下了你小舅舅,另一個嬰兒沒生,你姥姥當時也不知道是還有一個孩子,就草草地收拾了一下算是生完了。這沒生下來的孩子,這十幾年來,就長在你姥姥肚子裏了,成了一塊肉疙瘩,所以你姥姥一直覺得肚子疼,這病,怎麽治呢?單大夫隻說是除非開刀,把那塊肉給剜了去,但他也沒有辦法來做。”
如花和如梅聽了,不由地一陣起雞皮疙瘩。
如花想,一個成形的孩子沒生下來,一直憋在了肚子裏,都不知道他是不是還在子宮裏,還是說子宮都被他撐爆了,想想都覺得真是,沒有先進的科學儀器,這相當於腫瘤一樣的東西,根本就沒有辦法從身體裏取出來。
一時間,如花也有些束手無策。
這邊正想著姥姥的病,忽然就聽到院子外李小喜的喊聲,“大少爺、二少爺,你們受傷了?”
屋裏的伍立文、柳氏、如梅、如花一下子站起來,要知道,誌勤他們幾個是去了後山打獵的,他們受傷了?有多嚴重?
------題外話------
感謝送月票給陽光的:188**7488、yelin、shidanyun、chenwei1968、wangyarong、宇文紫幽、飛揚ch、沈惠紅、春曉雪、紫色酸葡萄。謝謝大家的支持。
有票的還是給陽光啊,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