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去年冬天發生的那場大慶朝和北戎的戰事,一般的老百姓或許不解其中的詭異之處,但作為朝廷命官的沈大人,其實心中卻是有些想法的。
誰都知道:秋天是農耕百姓收獲的季節,不可能存在饑荒,可在草原上,因為特殊的地理環境,一到秋天草木枯黃,牲畜飼料大幅度減少,使得遊牧民族秋冬季節的日子很不好過。而去年,天冷的太早,雪來的也太早。草原上幾乎一夜之間便被雪覆蓋,沒了草木,也凍死了牧民辛苦喂養的牛羊。
於是乎,北戎人又開始了他們慣以對付饑荒的辦法,搶掠大慶朝邊境百姓的糧食,抓邊境的老百姓當奴隸。按理來說,他們搶了糧食和人後,就該迴到他們的草原上去,努力地度過這一個冬季,等待次年春天萬物複蘇的時節,他們的牛馬羊可以再次活躍在草原上。
可是,百十年來不會發生在冬季大規模作戰的北戎人,先是偷襲了朔倉的糧倉,繼而以極快速的時間整合了草原上和各部落人馬,向大慶朝發動了戰爭。而且,還先後攻克了邊境的防守,先後將榆城和茂城占領了。
想那鎮守北地邊境的西北大營的最高統帥齊予揚老將軍,可謂一生戎馬,其在軍中的地位和名聲,也僅次於睿親王和鎮守東南的楚將軍、遼東的馬將軍。這連失兩城的敗仗,是齊老將軍一生所遇到的最大恥辱。
再往後,齊老將軍的兒子齊虎將軍率兩萬將士往猛狼山設伏,最終,兩萬將士都葬送在了猛狼山山穀裏。皇上派灝親王和灝親王世子徹查此事,結果便是皇商徐家誅九族,承擔了這兩萬將士身亡的責任。
因此,北戎人能在去年大雪數次的冬季發動戰爭,又能將齊虎兩萬將士誘入猛狼山,這其中若說沒有細作和大慶朝叛徒的裏應外合,就根本不可能會發生朔倉糧食被劫、兩萬將士在猛狼山身亡的事。
北戎人狼子野心,必是一早就有南侵大慶朝的心思,而他們的細作很可能正好在關鍵點給出了這猛狼山地形圖的情報,還有朔倉有大量糧食的消息,才使得大慶朝在初戰之時,會連失兩個城池。更甚者,這兩個城池的失守,也是因為大慶朝內部有害群之馬做了叛徒,走漏了消息,給了北戎人所乘之機。
“縣主怎麽不迴話?本官受陛下委任,審理此案。現在,已非吳家之婦樓氏為北戎細作之事這麽簡單,這份從縣主房中搜查出來的地形圖,可是又牽扯到北地戰事、兩萬將士身亡之謎的案子之中的,其中的利害關係,以縣主素來聰慧之名,該是能明白的,不是嗎?穎惠縣主?”
沈明開始咄咄逼人,質問起如花。
如花不緊不慢地迴道:“沈大人對本縣主的指控,恕本縣主不能承認。一,此圖出現在本縣主的房間,事實如何,本縣主不清楚。二,樓氏自始至終未曾承認她是北戎細作,沈大人要定罪,也該有證據和口供畫押才是。三,樓氏既非北戎細作,而本縣主又不知那張圖是何人何時放到本縣主房間,或是幹脆此圖並非是在本縣主房間尋到的,沈大人要把樓氏和本縣主一概而論,視為北戎細作和裏通北戎細作的叛國之人,本縣主絕難接受。”
說著,如花站起身來,對著皇宮的方向躬身鞠了一躬後,才又繼續說道:“臣女蒙陛下厚愛,賜縣主之尊和金鞭之器,自問行事一向低調規矩,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既使有兩次與京城貴人衝突之事,也皆因是對方無理挑釁在先,欺負於我。本縣主身負陛下厚恩,自是要維護皇家臉麵,依律還以對方顏色。”
“不想,在京城中得罪了人不說,竟然在穎州府裏,也有人看本縣主不順眼,更是以這通敵之罪證陷害於本縣主。不僅沒有上喻就私自闖入本縣主府上進行所謂的搜查,還隻以一麵證詞來作證此圖是本縣主房間搜查到的。試問沈大人一句,文知府無令搜查本縣主府上時,本縣主府上之人可在搜查現場一路跟著,親眼目睹這份證據是本縣主房間所得?若有,還是請沈大人先給本縣主一個交待,把人證都請來,先理清了文知府無令搜查本縣主府上之事,再理一理本縣主府人的家仆、丫環何人親眼看到這圖是從本縣主房間找出來的。”
如花一通長篇大論,最終還是把問題繞迴到了她和誌勤向沈明提出的質問之題上,如花身為縣主之尊,非聖喻、懿旨,還有誰能闖入她的府上說搜查就搜查,要是哪個地方官都有這麽大的權力,那皇室宗親豈不是人人頭上懸著一把刀,一個小小的地方四品知府,都能帶人無理由地進去搜查他們的府邸,最後還能拿著一兩樣所謂的證據,說他們裏通外敵,是大慶朝的叛徒,可以判個抄家滅門之罪。
沈明顯然也知道如花不會承認這份圖的來曆,又聽到如花話裏明裏暗裏在說,京城裏與她有衝突的兩人,一個宇文轍如今是階下囚,還是謀反叛賊宇文成憲的兒子,如花當初的行為,可以說是有理有利,此時更是有先見之明,痛打過叛賊之功。而另一個連家公子,其平日的作派,被打也不奇怪,更有國舅、太子府、皇後相繼認錯平息此事的作法,更能說明穎惠縣主無過。
而如花話裏所說的穎州府陷害她之人,沈明也是聽出了其意,知府文承銘審理伍立文養父母狀告伍立文一案中,可是先取消了伍家父子秋試的資格,後又數次在公堂之上偏向原告一方,也正因為如此,文知府要是和穎惠縣主不結仇,那沈明還覺得奇怪呢。
為此,沈明也不欲與如花再議這圖的來曆,而是再次把視線轉向了樓氏,隻有樓氏承認了,那穎惠縣主就可成了是被樓氏陷害的苦主,屆時,沈明便可暗示一番,叫穎惠縣主自行去向陛下請罪求恕,這樣,他就可以一舉兩得,完成陛下的聖喻,也能了結這個案子,同時,利用吳家,從睿親王和陶威那裏得些好處,對,還有灝親王世子,他也曾打招唿要關照吳家的。
“樓氏,你還是老實招認了,莫要做出損人不利己之事。穎惠縣主可是說了,此圖是有人陷害於她,她並不知此圖何時出現在她的房間的。樓氏,為人母者,該為自己的兒女做個好表率,否則,等他們長大時,豈不是行事沒有擔當,為人所不恥。”
如花輕輕坐下來,微垂了眼眸,看不到樓氏此刻的表情,但如花知道,沈明是用樓氏的兩個兒子作為要挾,逼迫樓氏認罪呢。
如花阻止不了,事態發展到現在,她雖在方才否認那份圖非是她的,但事實怎樣,她心裏還真是心虛無比。這樣的東西,不是她說清楚來曆就能證明自己的清白的,在她沒有在得到這圖的時候便毀了時,就為今天埋下了隱患。
此時,如花心中飛快地盤算著,怎麽想怎麽看,都覺得也隻有樓氏認下是她將圖放到自己房間的,才是最好的迴答。如此一來,如花一家可以洗脫嫌疑,成為被陷害的苦主。畢竟文承銘與如花一家不睦,此圖既然是他帶人查出來的,就必需有個合理的解釋。
而且,如花想到沈明在一開始開堂時,便就給樓氏定下了是她將圖放在自己房間的定論,雖沒想到沈明為何如此,但如花後悔自己沒毀了圖之下,隻能找一個人幫她把此事給圓過去,替她背下罪名。公堂上的人,也隻有樓氏最合適。
可是,如此一來,樓氏就要坐實了她是北戎細作的罪名,如花自己一家或許可以受一點點牽連,不至於判罪,但吳家上下可就在劫難逃了。
怎麽辦?如花的大腦不停地打著問號。
這個時候,如花也沒有想著去怪罪紅衣或是青影,她隻怪自己,這麽長的時間裏,木頭都死的不能再死了,她還留著那個沒看出是什麽圖的幹什麽,可以說現在的禍事,是她自己不謹慎所造成的,也怪她以為自己擁有重生的記憶,便以為凡事都會讓她有驚無險的度過或是任她超長發揮給迎刃而解了。
如花不僅感歎著:穿越女不是萬能的,重生之人也有陰溝裏翻船的時候。
誰都知道:秋天是農耕百姓收獲的季節,不可能存在饑荒,可在草原上,因為特殊的地理環境,一到秋天草木枯黃,牲畜飼料大幅度減少,使得遊牧民族秋冬季節的日子很不好過。而去年,天冷的太早,雪來的也太早。草原上幾乎一夜之間便被雪覆蓋,沒了草木,也凍死了牧民辛苦喂養的牛羊。
於是乎,北戎人又開始了他們慣以對付饑荒的辦法,搶掠大慶朝邊境百姓的糧食,抓邊境的老百姓當奴隸。按理來說,他們搶了糧食和人後,就該迴到他們的草原上去,努力地度過這一個冬季,等待次年春天萬物複蘇的時節,他們的牛馬羊可以再次活躍在草原上。
可是,百十年來不會發生在冬季大規模作戰的北戎人,先是偷襲了朔倉的糧倉,繼而以極快速的時間整合了草原上和各部落人馬,向大慶朝發動了戰爭。而且,還先後攻克了邊境的防守,先後將榆城和茂城占領了。
想那鎮守北地邊境的西北大營的最高統帥齊予揚老將軍,可謂一生戎馬,其在軍中的地位和名聲,也僅次於睿親王和鎮守東南的楚將軍、遼東的馬將軍。這連失兩城的敗仗,是齊老將軍一生所遇到的最大恥辱。
再往後,齊老將軍的兒子齊虎將軍率兩萬將士往猛狼山設伏,最終,兩萬將士都葬送在了猛狼山山穀裏。皇上派灝親王和灝親王世子徹查此事,結果便是皇商徐家誅九族,承擔了這兩萬將士身亡的責任。
因此,北戎人能在去年大雪數次的冬季發動戰爭,又能將齊虎兩萬將士誘入猛狼山,這其中若說沒有細作和大慶朝叛徒的裏應外合,就根本不可能會發生朔倉糧食被劫、兩萬將士在猛狼山身亡的事。
北戎人狼子野心,必是一早就有南侵大慶朝的心思,而他們的細作很可能正好在關鍵點給出了這猛狼山地形圖的情報,還有朔倉有大量糧食的消息,才使得大慶朝在初戰之時,會連失兩個城池。更甚者,這兩個城池的失守,也是因為大慶朝內部有害群之馬做了叛徒,走漏了消息,給了北戎人所乘之機。
“縣主怎麽不迴話?本官受陛下委任,審理此案。現在,已非吳家之婦樓氏為北戎細作之事這麽簡單,這份從縣主房中搜查出來的地形圖,可是又牽扯到北地戰事、兩萬將士身亡之謎的案子之中的,其中的利害關係,以縣主素來聰慧之名,該是能明白的,不是嗎?穎惠縣主?”
沈明開始咄咄逼人,質問起如花。
如花不緊不慢地迴道:“沈大人對本縣主的指控,恕本縣主不能承認。一,此圖出現在本縣主的房間,事實如何,本縣主不清楚。二,樓氏自始至終未曾承認她是北戎細作,沈大人要定罪,也該有證據和口供畫押才是。三,樓氏既非北戎細作,而本縣主又不知那張圖是何人何時放到本縣主房間,或是幹脆此圖並非是在本縣主房間尋到的,沈大人要把樓氏和本縣主一概而論,視為北戎細作和裏通北戎細作的叛國之人,本縣主絕難接受。”
說著,如花站起身來,對著皇宮的方向躬身鞠了一躬後,才又繼續說道:“臣女蒙陛下厚愛,賜縣主之尊和金鞭之器,自問行事一向低調規矩,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既使有兩次與京城貴人衝突之事,也皆因是對方無理挑釁在先,欺負於我。本縣主身負陛下厚恩,自是要維護皇家臉麵,依律還以對方顏色。”
“不想,在京城中得罪了人不說,竟然在穎州府裏,也有人看本縣主不順眼,更是以這通敵之罪證陷害於本縣主。不僅沒有上喻就私自闖入本縣主府上進行所謂的搜查,還隻以一麵證詞來作證此圖是本縣主房間搜查到的。試問沈大人一句,文知府無令搜查本縣主府上時,本縣主府上之人可在搜查現場一路跟著,親眼目睹這份證據是本縣主房間所得?若有,還是請沈大人先給本縣主一個交待,把人證都請來,先理清了文知府無令搜查本縣主府上之事,再理一理本縣主府人的家仆、丫環何人親眼看到這圖是從本縣主房間找出來的。”
如花一通長篇大論,最終還是把問題繞迴到了她和誌勤向沈明提出的質問之題上,如花身為縣主之尊,非聖喻、懿旨,還有誰能闖入她的府上說搜查就搜查,要是哪個地方官都有這麽大的權力,那皇室宗親豈不是人人頭上懸著一把刀,一個小小的地方四品知府,都能帶人無理由地進去搜查他們的府邸,最後還能拿著一兩樣所謂的證據,說他們裏通外敵,是大慶朝的叛徒,可以判個抄家滅門之罪。
沈明顯然也知道如花不會承認這份圖的來曆,又聽到如花話裏明裏暗裏在說,京城裏與她有衝突的兩人,一個宇文轍如今是階下囚,還是謀反叛賊宇文成憲的兒子,如花當初的行為,可以說是有理有利,此時更是有先見之明,痛打過叛賊之功。而另一個連家公子,其平日的作派,被打也不奇怪,更有國舅、太子府、皇後相繼認錯平息此事的作法,更能說明穎惠縣主無過。
而如花話裏所說的穎州府陷害她之人,沈明也是聽出了其意,知府文承銘審理伍立文養父母狀告伍立文一案中,可是先取消了伍家父子秋試的資格,後又數次在公堂之上偏向原告一方,也正因為如此,文知府要是和穎惠縣主不結仇,那沈明還覺得奇怪呢。
為此,沈明也不欲與如花再議這圖的來曆,而是再次把視線轉向了樓氏,隻有樓氏承認了,那穎惠縣主就可成了是被樓氏陷害的苦主,屆時,沈明便可暗示一番,叫穎惠縣主自行去向陛下請罪求恕,這樣,他就可以一舉兩得,完成陛下的聖喻,也能了結這個案子,同時,利用吳家,從睿親王和陶威那裏得些好處,對,還有灝親王世子,他也曾打招唿要關照吳家的。
“樓氏,你還是老實招認了,莫要做出損人不利己之事。穎惠縣主可是說了,此圖是有人陷害於她,她並不知此圖何時出現在她的房間的。樓氏,為人母者,該為自己的兒女做個好表率,否則,等他們長大時,豈不是行事沒有擔當,為人所不恥。”
如花輕輕坐下來,微垂了眼眸,看不到樓氏此刻的表情,但如花知道,沈明是用樓氏的兩個兒子作為要挾,逼迫樓氏認罪呢。
如花阻止不了,事態發展到現在,她雖在方才否認那份圖非是她的,但事實怎樣,她心裏還真是心虛無比。這樣的東西,不是她說清楚來曆就能證明自己的清白的,在她沒有在得到這圖的時候便毀了時,就為今天埋下了隱患。
此時,如花心中飛快地盤算著,怎麽想怎麽看,都覺得也隻有樓氏認下是她將圖放到自己房間的,才是最好的迴答。如此一來,如花一家可以洗脫嫌疑,成為被陷害的苦主。畢竟文承銘與如花一家不睦,此圖既然是他帶人查出來的,就必需有個合理的解釋。
而且,如花想到沈明在一開始開堂時,便就給樓氏定下了是她將圖放在自己房間的定論,雖沒想到沈明為何如此,但如花後悔自己沒毀了圖之下,隻能找一個人幫她把此事給圓過去,替她背下罪名。公堂上的人,也隻有樓氏最合適。
可是,如此一來,樓氏就要坐實了她是北戎細作的罪名,如花自己一家或許可以受一點點牽連,不至於判罪,但吳家上下可就在劫難逃了。
怎麽辦?如花的大腦不停地打著問號。
這個時候,如花也沒有想著去怪罪紅衣或是青影,她隻怪自己,這麽長的時間裏,木頭都死的不能再死了,她還留著那個沒看出是什麽圖的幹什麽,可以說現在的禍事,是她自己不謹慎所造成的,也怪她以為自己擁有重生的記憶,便以為凡事都會讓她有驚無險的度過或是任她超長發揮給迎刃而解了。
如花不僅感歎著:穿越女不是萬能的,重生之人也有陰溝裏翻船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