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私下裏趙高就對胡亥說:“陛下,您現在雖然貴為九五至尊,但前麵的路還是很難走。”
這句話說到胡亥心裏去了,他立刻說:“是啊。大臣們勢力強大又不信服我,萬一其他皇子與我爭位要怎麽辦!”
這話意有所指,別人或許聽不懂,可是趙高明白。胡亥最大的心病就是他的皇位來路不正,越是這樣越是怕有人也學他當初,來個篡位玩玩。再聯繫眾大臣冒險建議一事,就更讓這位新皇寢室難安。
趙高立刻說:“這話臣其實早就想說了,可一直不敢說。先帝的大臣大多根基厚勢力大,他們世代公卿關係盤根錯節。而臣出身卑微,幸得陛下信賴提拔,讓臣當郎中令掌管要事。大臣們表麵上不說,其實都很不服氣。如今陛下正在巡遊途中,何不趁這個好機會,審查郡縣官員,將有罪的殺掉,這樣一來可以顯示陛下的皇威,二來可以除掉陛下不滿意的那些人。”
胡亥怔了怔,就聽趙高又說:“請陛下不要猶豫,隻要動作夠快,大臣們來不及防備事情就能辦成。然後您在舉用那些不得勢的人,讓卑賤的顯貴,讓貧窮的富裕,這樣必定能收用很多心腹之才,陛下您看這樣辦成不成?”
這話真是說得胡亥茅塞頓開,他興奮地說:“太好了,就這麽辦!”
這件事情由趙高全權代理,從這天開始,禦駕經過的郡縣就是一路血雨腥風。剛開始趙高還時時請示,走過的地方多了胡亥也懶得迴復。趙高手掌生殺大權,殺得興起,一路高歌猛進。從遼東迴鹹陽,走了一個多月,經過的郡縣無不人心惶惶,為求活命,郡縣官員們都對趙高阿諛逢迎,稍有不如意者就被強加罪名連坐三族處死。
在“巡遊事件”大方針上胡亥和趙高雖觀點一致,其間區別還是有的。胡亥主要想拔除的是在秦朝世代為官的大家族,大秦雖然沒有分封製度,但這些有功績有威望的大家族其潛力是可怕的,萬一哪天這些家族聯合起來,就能把胡亥拉下馬。
而趙高殺人隻是為了一件事,排除異己培植勢力。趙高很清楚自己是個什麽角色。目前來看他還是個小角色,能混到這份完全靠在沙丘豪賭一把,以及和胡亥關係親近。胡亥目前來看還願意聽他的耳邊風,可萬一哪天一句話說錯了,又或者胡亥不想再聽了呢?朝中有大把老資格大人物,比如李斯、馮去疾、馮劫等。這些人怎麽看得下去趙高一個宦官出生的傢夥手掌大權?趙高知道,要想永保官位權勢,就必須迅速培植自己的集團勢力。
迴到鹹陽後,此時的趙高和出行前已經判若兩人,沿途收到禮物不說,一招殺雞儆猴、培植勢力的感覺好極了。他驚奇地發現,朝中那些大臣們不再將臉打得高高的,看向自己的目光都帶了一絲忌憚。趙高在心中冷笑,你們這些士大夫向來自命不凡,這就開始怕了,好戲還在後頭。
好戲果然在後頭。趙高牛刀小試的同時還沒有忘記自己一心要剷除的對象——蒙氏家族。
二世登基開始,趙高就把一件事情作為每日必修功課。他每日每夜在胡亥耳邊痛斥蒙氏兄弟的罪狀。在胡亥即位前,趙高就曾要求要殺死蒙恬蒙毅,但為當時還是太子的胡亥拒絕,僅將蒙氏兄弟收監了事。此如芒刺在背,趙高日夜想著的都是除去蒙氏。而現在時機終於成熟。
巡遊途中,趙高開始初步培植自己勢力,且胡亥此時的底氣也已不同於才登基那會兒。拜山朝聖,沿途郡縣官員百姓的叩拜歡迎,讓他切實體會到身為帝王九五至尊、天老大我老二的感覺。胡亥的底氣足了,自信心暴增。
想到各自得意處,胡亥趙高相視一笑。“巡遊事件”是這兩位繼“沙丘事件”後的二次搭檔,大家利益均沾都嚐到甜頭,對後來的繼續合作充滿信心。而李斯,他到現在都沒發現,隻不過一趟巡遊,沙丘時候的“三人行”已經在不知不覺中變成了“二人組”。要說李斯你怎麽能這麽不警覺,皇帝都把你排除在外了,你都沒發現?
其實,巡遊四個月,在忙的不僅是趙高胡亥,李斯也忙得很。能培植自己勢力的也不僅是趙高,李斯此人也有同好。
這是從偶然方麵看,從必然方麵看,胡亥、趙高、李斯這三位必然會有散夥分家,甚至鬥得你死我活的一天。原因也很簡單,這三位的合夥是為了“權、利”,散夥也必定是為了“權、利”。權利這種東西最是邪惡,最喜歡將人玩弄於股掌間。開始給甜頭是為了讓獵物彌足深陷,等獵物無法自拔了,權利才會露出它的真麵目,將之前給的甜頭都拿走不說,還會要你付出高昂利息。利息大致可以用八個字概括:身首異處、禍及宗室。
什麽都不說了,動手吧。
趙高找了幾個朝中文官,拿出長久以來搜集的偽證,在大殿上彈劾蒙氏兄弟的罪狀,要求處死蒙氏。滿朝文武用沉默表示贊同。這時候一個人跳了出來大喊:我反對!
這位大膽兄的名字叫子嬰。他雖然是皇親,在當時卻實在是名小角色,甚至史書上都沒有留下確切身世記錄。
子嬰的身世,現在比較流行的有三種說法。一種認為是胡亥的侄子,且是扶蘇的兒子;另一種認為是嬴政的弟弟,也就是胡亥的叔叔;最後一種認為是胡亥的哥哥。這裏,我們當然不能取三種說法。我個人傾向於子嬰是嬴政的弟弟,也就是胡亥的叔叔。有話說“斬草必除根”,胡亥矯詔殺死扶蘇,絕對不會放任扶蘇的兒子“春風吹又生”。這是駁斥第一種說法最充分的理由。第三種說法也不通,這個會在即將出現的宮廷血案中點出。
</br>
這句話說到胡亥心裏去了,他立刻說:“是啊。大臣們勢力強大又不信服我,萬一其他皇子與我爭位要怎麽辦!”
這話意有所指,別人或許聽不懂,可是趙高明白。胡亥最大的心病就是他的皇位來路不正,越是這樣越是怕有人也學他當初,來個篡位玩玩。再聯繫眾大臣冒險建議一事,就更讓這位新皇寢室難安。
趙高立刻說:“這話臣其實早就想說了,可一直不敢說。先帝的大臣大多根基厚勢力大,他們世代公卿關係盤根錯節。而臣出身卑微,幸得陛下信賴提拔,讓臣當郎中令掌管要事。大臣們表麵上不說,其實都很不服氣。如今陛下正在巡遊途中,何不趁這個好機會,審查郡縣官員,將有罪的殺掉,這樣一來可以顯示陛下的皇威,二來可以除掉陛下不滿意的那些人。”
胡亥怔了怔,就聽趙高又說:“請陛下不要猶豫,隻要動作夠快,大臣們來不及防備事情就能辦成。然後您在舉用那些不得勢的人,讓卑賤的顯貴,讓貧窮的富裕,這樣必定能收用很多心腹之才,陛下您看這樣辦成不成?”
這話真是說得胡亥茅塞頓開,他興奮地說:“太好了,就這麽辦!”
這件事情由趙高全權代理,從這天開始,禦駕經過的郡縣就是一路血雨腥風。剛開始趙高還時時請示,走過的地方多了胡亥也懶得迴復。趙高手掌生殺大權,殺得興起,一路高歌猛進。從遼東迴鹹陽,走了一個多月,經過的郡縣無不人心惶惶,為求活命,郡縣官員們都對趙高阿諛逢迎,稍有不如意者就被強加罪名連坐三族處死。
在“巡遊事件”大方針上胡亥和趙高雖觀點一致,其間區別還是有的。胡亥主要想拔除的是在秦朝世代為官的大家族,大秦雖然沒有分封製度,但這些有功績有威望的大家族其潛力是可怕的,萬一哪天這些家族聯合起來,就能把胡亥拉下馬。
而趙高殺人隻是為了一件事,排除異己培植勢力。趙高很清楚自己是個什麽角色。目前來看他還是個小角色,能混到這份完全靠在沙丘豪賭一把,以及和胡亥關係親近。胡亥目前來看還願意聽他的耳邊風,可萬一哪天一句話說錯了,又或者胡亥不想再聽了呢?朝中有大把老資格大人物,比如李斯、馮去疾、馮劫等。這些人怎麽看得下去趙高一個宦官出生的傢夥手掌大權?趙高知道,要想永保官位權勢,就必須迅速培植自己的集團勢力。
迴到鹹陽後,此時的趙高和出行前已經判若兩人,沿途收到禮物不說,一招殺雞儆猴、培植勢力的感覺好極了。他驚奇地發現,朝中那些大臣們不再將臉打得高高的,看向自己的目光都帶了一絲忌憚。趙高在心中冷笑,你們這些士大夫向來自命不凡,這就開始怕了,好戲還在後頭。
好戲果然在後頭。趙高牛刀小試的同時還沒有忘記自己一心要剷除的對象——蒙氏家族。
二世登基開始,趙高就把一件事情作為每日必修功課。他每日每夜在胡亥耳邊痛斥蒙氏兄弟的罪狀。在胡亥即位前,趙高就曾要求要殺死蒙恬蒙毅,但為當時還是太子的胡亥拒絕,僅將蒙氏兄弟收監了事。此如芒刺在背,趙高日夜想著的都是除去蒙氏。而現在時機終於成熟。
巡遊途中,趙高開始初步培植自己勢力,且胡亥此時的底氣也已不同於才登基那會兒。拜山朝聖,沿途郡縣官員百姓的叩拜歡迎,讓他切實體會到身為帝王九五至尊、天老大我老二的感覺。胡亥的底氣足了,自信心暴增。
想到各自得意處,胡亥趙高相視一笑。“巡遊事件”是這兩位繼“沙丘事件”後的二次搭檔,大家利益均沾都嚐到甜頭,對後來的繼續合作充滿信心。而李斯,他到現在都沒發現,隻不過一趟巡遊,沙丘時候的“三人行”已經在不知不覺中變成了“二人組”。要說李斯你怎麽能這麽不警覺,皇帝都把你排除在外了,你都沒發現?
其實,巡遊四個月,在忙的不僅是趙高胡亥,李斯也忙得很。能培植自己勢力的也不僅是趙高,李斯此人也有同好。
這是從偶然方麵看,從必然方麵看,胡亥、趙高、李斯這三位必然會有散夥分家,甚至鬥得你死我活的一天。原因也很簡單,這三位的合夥是為了“權、利”,散夥也必定是為了“權、利”。權利這種東西最是邪惡,最喜歡將人玩弄於股掌間。開始給甜頭是為了讓獵物彌足深陷,等獵物無法自拔了,權利才會露出它的真麵目,將之前給的甜頭都拿走不說,還會要你付出高昂利息。利息大致可以用八個字概括:身首異處、禍及宗室。
什麽都不說了,動手吧。
趙高找了幾個朝中文官,拿出長久以來搜集的偽證,在大殿上彈劾蒙氏兄弟的罪狀,要求處死蒙氏。滿朝文武用沉默表示贊同。這時候一個人跳了出來大喊:我反對!
這位大膽兄的名字叫子嬰。他雖然是皇親,在當時卻實在是名小角色,甚至史書上都沒有留下確切身世記錄。
子嬰的身世,現在比較流行的有三種說法。一種認為是胡亥的侄子,且是扶蘇的兒子;另一種認為是嬴政的弟弟,也就是胡亥的叔叔;最後一種認為是胡亥的哥哥。這裏,我們當然不能取三種說法。我個人傾向於子嬰是嬴政的弟弟,也就是胡亥的叔叔。有話說“斬草必除根”,胡亥矯詔殺死扶蘇,絕對不會放任扶蘇的兒子“春風吹又生”。這是駁斥第一種說法最充分的理由。第三種說法也不通,這個會在即將出現的宮廷血案中點出。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