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此後,陳縣又發生激烈的爭奪戰。
秦軍又向陳縣進攻,呂臣的蒼頭軍退出,移轉兵力,與在鄱陽湖一帶活動的英布起義軍會合,發動反攻,在青波(河南新蔡縣西南)擊敗秦的左、右校尉,“復以陳為楚”,第二次奪迴陳縣。
前208年,秦二世二年,呂臣的這支反秦軍與項梁的反秦軍會合。項梁死後,其部又成為項羽、劉邦屬下的一支反秦隊伍。
總結
清人謝啟昆有詩詠陳勝道:
亡秦何用詐扶蘇,將相王侯起匹夫。
鴻誌安能逐飛雀,魚書聊復假鳴狐。
從來首事成功少,都為興王構難驅。
帳殿沉沒嗤夥涉,已忘了夏耦耕吳。
天下之端,自涉發難。
這句話可以從狹義和廣義上去理解。
狹義方麵,就是要說到即將登場的項羽、劉邦同誌;廣義上,則是影射後世無數的陳勝吳廣們。
不僅如此,這句話,還給我們總結出了一條固定公式:農民先起義-農民被鎮壓-後來者居上。中國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朝代的交替幾乎都可套此公式,鮮少例外。
言歸正傳,陳勝吳廣雖然沒有推翻秦帝的統治,卻已經為秦帝國掘好了墳墓。
接下來,會有人接手造反這個極具挑戰性的工作的。
第九章 群雄並起
陳縣爭奪戰打得如火如荼時,另一支人馬正從會稽起步開始了北伐的道路。
這支人馬打著項字旗,領導人項梁。
在介紹項梁之前,讓我們先來介紹下項梁的侄子。
彼可取而代也
項羽,字羽,名籍。男,生於前232年,卒於前202年。下相(江蘇宿遷)人。在那個混亂的年代,在眾多草頭階級或從民間尋覓來所謂的六國後裔中,此人的出身非常好。他的祖父就是項燕,這個想必不用說了。概括來講,項家在楚國,就如同蒙氏在秦國,世代公卿,是貴族。
至於其父是誰,很抱歉,史料無考。有人說是項燕次子項超,也有人說是項少龍。史書中沒有明確記載的部分都留給後人很多遐想的空間。
楚國滅亡後,項羽和項四叔逃難定居在江蘇宿遷。後來項四叔因事殺人,知本地不可居住,便帶同項羽逃到江蘇蘇州。
定居在蘇州的日子裏,項四叔很快和當地名流官員打成一片。要知道在任何一個朝代結交權貴必不可少黃白之物,項四叔帶小項羽連著逃命,轉戰兩地卻不忘帶上金銀珠寶,不得不說,此人的確非同尋常。
蘇州官員名流們在和項四叔深交後紛紛發現,此人不但荷包足,且才學出眾,辦事幹練,都覺十分敬服。
每當這些官員們遇到難題,如政府性大工程,或富貴人家出喪,無法解決就會請教項四叔。說起大工、大喪,事務煩瑣,人眾又多。若使用人不當,調度失宜,不是貽誤時機,便是虛糜費用。所以主辦之人,非有十分才幹不能勝任。
後者也大方,來者不拒。且再煩瑣難辦的事到了項梁手上也會漂亮搞定。這樣一來二去,沒多久,項四叔反而成為整個蘇州民政大權的掌管人,凡是朝廷要有什麽大事,都是項四叔拿主意。當然,他這算是無照經營。
項四叔能謀善斷,精明強幹的名聲就這樣傳遍了周邊的縣鄉。無數有本事,或隻求混口飯吃的閑散人員便瞄準這棵大樹,紛紛來投奔。對於這些人,無論其能力動機如何,項四叔一概收之下榻。項四叔的影響力也隨著門客的增多日益深厚。
楚國相氏就在這樣特定的環境下得以生存發展,項羽也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成人。
按理說有項四叔這樣的強人言傳身教,項羽綜合素質應該不差吧,但事實呢?請看項羽同學的求學史。
少年時,項四叔教項同學讀書。這當然是好的,讀書可以明誌,這個是人都知道。可沒讀兩天,項同學把書一扔,說:“不讀了。”
項四叔開通,或許這孩子對文的不感興趣,那咱就換一個吧,於是教項同學學劍。可沒耍兩天,項同學把劍一扔,說:“不練了。”
很好,很強大,項四叔終於怒了:“你小子到底想幹嗎,今天就給老子說清楚!”
項同學振振有詞,道:“讀書隻不過能認幾個字,練劍最多混個武林盟主,我要學就學稱霸天下的絕技。”
嘆為觀止,項老師的腦海中閃過以往的一幕。
那一年,在浙江錢塘江上,皇帝巡遊的龍舟綿延數十裏,吸引了沿途無數百姓圍觀。百姓們驚嘆皇家的天威排場,紛紛匐地叩拜。在眾多忙著磕頭作揖的身影中,有個少年冷冷地說:“我能取代他!”
今天,當年語出驚人的少年又說,要學就學稱霸天下的絕技,一切似乎順理成章。項四叔靜默片刻,說:“好吧,你想稱霸天下,我教你兵法。”
項同學的學習熱情依然沒有保持太久,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項四叔無奈,也沒有再說什麽。時光荏苒,成年後的項羽,身高一米八五,魁梧雄偉,力能舉鼎,才氣過人。吳中少年,亦皆畏懼。那簡直就是蘇州城的一霸。
很快到了前209年,這一年項羽24歲,也是這一年傳來了來自大澤鄉的信息。陳勝吳廣反了。
各地響應陳吳的起義者很多,會稽郡守殷通忍不住了。把項四叔請來商議。為什麽請項四叔商議,前麵說過,在這塊地盤上項某人才是實際上的決策者。
</br>
秦軍又向陳縣進攻,呂臣的蒼頭軍退出,移轉兵力,與在鄱陽湖一帶活動的英布起義軍會合,發動反攻,在青波(河南新蔡縣西南)擊敗秦的左、右校尉,“復以陳為楚”,第二次奪迴陳縣。
前208年,秦二世二年,呂臣的這支反秦軍與項梁的反秦軍會合。項梁死後,其部又成為項羽、劉邦屬下的一支反秦隊伍。
總結
清人謝啟昆有詩詠陳勝道:
亡秦何用詐扶蘇,將相王侯起匹夫。
鴻誌安能逐飛雀,魚書聊復假鳴狐。
從來首事成功少,都為興王構難驅。
帳殿沉沒嗤夥涉,已忘了夏耦耕吳。
天下之端,自涉發難。
這句話可以從狹義和廣義上去理解。
狹義方麵,就是要說到即將登場的項羽、劉邦同誌;廣義上,則是影射後世無數的陳勝吳廣們。
不僅如此,這句話,還給我們總結出了一條固定公式:農民先起義-農民被鎮壓-後來者居上。中國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朝代的交替幾乎都可套此公式,鮮少例外。
言歸正傳,陳勝吳廣雖然沒有推翻秦帝的統治,卻已經為秦帝國掘好了墳墓。
接下來,會有人接手造反這個極具挑戰性的工作的。
第九章 群雄並起
陳縣爭奪戰打得如火如荼時,另一支人馬正從會稽起步開始了北伐的道路。
這支人馬打著項字旗,領導人項梁。
在介紹項梁之前,讓我們先來介紹下項梁的侄子。
彼可取而代也
項羽,字羽,名籍。男,生於前232年,卒於前202年。下相(江蘇宿遷)人。在那個混亂的年代,在眾多草頭階級或從民間尋覓來所謂的六國後裔中,此人的出身非常好。他的祖父就是項燕,這個想必不用說了。概括來講,項家在楚國,就如同蒙氏在秦國,世代公卿,是貴族。
至於其父是誰,很抱歉,史料無考。有人說是項燕次子項超,也有人說是項少龍。史書中沒有明確記載的部分都留給後人很多遐想的空間。
楚國滅亡後,項羽和項四叔逃難定居在江蘇宿遷。後來項四叔因事殺人,知本地不可居住,便帶同項羽逃到江蘇蘇州。
定居在蘇州的日子裏,項四叔很快和當地名流官員打成一片。要知道在任何一個朝代結交權貴必不可少黃白之物,項四叔帶小項羽連著逃命,轉戰兩地卻不忘帶上金銀珠寶,不得不說,此人的確非同尋常。
蘇州官員名流們在和項四叔深交後紛紛發現,此人不但荷包足,且才學出眾,辦事幹練,都覺十分敬服。
每當這些官員們遇到難題,如政府性大工程,或富貴人家出喪,無法解決就會請教項四叔。說起大工、大喪,事務煩瑣,人眾又多。若使用人不當,調度失宜,不是貽誤時機,便是虛糜費用。所以主辦之人,非有十分才幹不能勝任。
後者也大方,來者不拒。且再煩瑣難辦的事到了項梁手上也會漂亮搞定。這樣一來二去,沒多久,項四叔反而成為整個蘇州民政大權的掌管人,凡是朝廷要有什麽大事,都是項四叔拿主意。當然,他這算是無照經營。
項四叔能謀善斷,精明強幹的名聲就這樣傳遍了周邊的縣鄉。無數有本事,或隻求混口飯吃的閑散人員便瞄準這棵大樹,紛紛來投奔。對於這些人,無論其能力動機如何,項四叔一概收之下榻。項四叔的影響力也隨著門客的增多日益深厚。
楚國相氏就在這樣特定的環境下得以生存發展,項羽也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成人。
按理說有項四叔這樣的強人言傳身教,項羽綜合素質應該不差吧,但事實呢?請看項羽同學的求學史。
少年時,項四叔教項同學讀書。這當然是好的,讀書可以明誌,這個是人都知道。可沒讀兩天,項同學把書一扔,說:“不讀了。”
項四叔開通,或許這孩子對文的不感興趣,那咱就換一個吧,於是教項同學學劍。可沒耍兩天,項同學把劍一扔,說:“不練了。”
很好,很強大,項四叔終於怒了:“你小子到底想幹嗎,今天就給老子說清楚!”
項同學振振有詞,道:“讀書隻不過能認幾個字,練劍最多混個武林盟主,我要學就學稱霸天下的絕技。”
嘆為觀止,項老師的腦海中閃過以往的一幕。
那一年,在浙江錢塘江上,皇帝巡遊的龍舟綿延數十裏,吸引了沿途無數百姓圍觀。百姓們驚嘆皇家的天威排場,紛紛匐地叩拜。在眾多忙著磕頭作揖的身影中,有個少年冷冷地說:“我能取代他!”
今天,當年語出驚人的少年又說,要學就學稱霸天下的絕技,一切似乎順理成章。項四叔靜默片刻,說:“好吧,你想稱霸天下,我教你兵法。”
項同學的學習熱情依然沒有保持太久,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項四叔無奈,也沒有再說什麽。時光荏苒,成年後的項羽,身高一米八五,魁梧雄偉,力能舉鼎,才氣過人。吳中少年,亦皆畏懼。那簡直就是蘇州城的一霸。
很快到了前209年,這一年項羽24歲,也是這一年傳來了來自大澤鄉的信息。陳勝吳廣反了。
各地響應陳吳的起義者很多,會稽郡守殷通忍不住了。把項四叔請來商議。為什麽請項四叔商議,前麵說過,在這塊地盤上項某人才是實際上的決策者。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