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的事根本無法預料,誰知當年一句阿q的狠話,在十四年後竟會成真,雖說比君子報仇的限期晚了四年,但還是不妨礙報仇的。
章邯投降,項羽接受秦降軍二十萬。報仇的機會來了。
聯軍中各國將士迴想起當年苦難,遂感念老天有眼。這下投降的二十萬秦軍就倒黴了。
他們也被集體當成奴隸對待,從將領到士卒一概一視同仁。軍隊裏所有苦活累活髒活吃力不討好的活都由秦降軍幹,幹完了活,工錢就是一頓臭罵,當然也有用鞭子代替的。
項羽大軍走了多久,秦降軍這種日子就過了多久。
終於到了新安這個地方的時候,秦降軍受不了了。
幾個將卒在一塊私下商量道:
“兄弟,這樣的日子實在是過不下去了。”
“我還頂得住。如果隻是被打被罵每天幹活也就算了,但兄弟你想過沒有,章將軍騙我們歸降項羽,現在我們正在去攻打秦國。這一次,如果能打贏還好說。萬一輸了,我們跟著楚軍逃跑,可我們的家人怎麽辦?秦國知道我們造反,一定會拿我們老婆孩子開刀。到那時候怎麽辦?我們得早作打算啊!”
一波才動萬波隨,秦軍開始議論紛紛。消息很快走漏到聯軍耳中,即刻匯報項羽。
項羽得到這個驚天消息,卻不動聲色。私下召集英布吳芮二人密議。
項羽說:“這件事幸虧發現得早,否則後果不堪設想。秦降軍人數眾多,又有反心,等到了函穀關,如果他們暴動,我軍就有內亂的危險。”
英布吳芮聽了也是吃驚,連忙問:“那要怎麽辦呢?”
項羽沉默了一下,說道:“留下章邯、司馬欣、董翳,其餘的你們處理掉。”
英布吳芮領會了項羽的意思,當天晚上就展開行動。他們趁著夜色,將二十萬秦降軍坑殺,屍體就地掩埋在新安城南。
既然不受管束,不如全部殺掉以防兵變。同樣的事秦將白起也幹過,不同的是,他坑殺了四十萬。古話說慈不帶兵,仁不行賈。身為軍事統帥,很多時候都必須捨棄某些東西,以求大局的勝利。這裏說的某些東西就是人命。
項羽坑殺二十萬秦降軍,在道義上雖站不住腳,但在軍事策略上,這麽做卻是正確的。按當時情況,秦軍到函穀關會鬧兵變確信無疑。既知有危險,那為什麽不將危險扼殺在搖籃裏?
這是項羽出道後第二次大規模坑殺,相比首次坑襄城使炊煙斷絕,新安的慘劇顯然更容易被原諒。
但麻煩的是,人思維定式的養成。凡事有一必二,有二必有三,有了三就會有無數。這是人們的共識。正因如此,當第三次項羽屠戮鹹陽,殺秦降王子嬰,燒阿房宮後,人民就漸漸對項羽產生殘忍、殺人狂、不厚道等負麵的看法。
溯本求源來看,蓋世英雄項羽最終被流氓劉邦打敗,人心向背是原因之一。
第十三章 沛公叩關
項羽軍隊開到函穀關口,發現關口有守軍,這本來不奇怪。但問題是,這支守軍豎著“劉”字旗號。
項羽一看大怒:“姓劉的你敢誆我!”
原來劉季早就叩關進入鹹陽,在項羽還忙著追擊章邯的時候,秦帝國已經滅亡。
楚懷王熊心給了宋義五萬人馬解巨鹿之圍,這是楚國的全部財產。
人做事不能厚此薄彼,他也給了劉季一道命令,讓他收集陳勝、項梁的殘兵,編成隊伍,西擊秦。
得!國家窮那就靠自己吧。劉季奉命去收集殘兵,組成一支軍隊從碭縣出發,去攻打秦國。這一路非常順利,隻遇到少量秦軍,連戰破之。
二世三年,二月,劉季進攻昌邑,在這時,他遇見了一個人。
彭越
彭越字仲,生年不詳,卒於前196年。本職工作打魚的,後來轉行當強盜。
這個人雖然出身低下,但卻精通兵法。也不知道是哪裏學來的。鄉裏鄉親都很敬佩彭越,畢竟兵法這種東西在當時比清華北大畢業還牛。
早在陳勝吳廣起事的時候,就有同鄉少年對彭越提過意見,說:“現在大家都在造反,以你的本事,不如也造反,將來必定前途無量。”
對這個問題彭越避而不答。
等到項梁接過反秦重任之後,少年們又對彭越提同樣意見。
彭越這時候才說道:“現在局勢不明,不知道哪個是王,哪個為寇,不如先看看再說。”
就這樣又過了一年多,少年們沒耐心了。他們先斬後奏,組織幾百人拉好造反隊伍,人多勢眾才去找彭越,請他當首領。
彭越還是拒絕,少年們再三要求強迫。彭越沒辦法隻好答應。這個情節有點類似陳嬰當年。可他比陳嬰有主見,這是個聰明人。不是不想造反,隻是他覺得時機未到。造反這樣殺頭抄家的事,若無萬全把握,玩不起。
可現在眾少年蠻橫的威脅不幹不行。彭越想想答應,但他有個條件,他說:“既然當領導那大家就要聽我的,否則請另請高明。”
眾少年當然連連稱是。
彭越這才說:“明日日出之時,大家在此地相會。醜話說在前頭,希望大家記住千萬不要遲到,哪個遲到就殺頭。”
眾少年依然連連稱是。
</br>
章邯投降,項羽接受秦降軍二十萬。報仇的機會來了。
聯軍中各國將士迴想起當年苦難,遂感念老天有眼。這下投降的二十萬秦軍就倒黴了。
他們也被集體當成奴隸對待,從將領到士卒一概一視同仁。軍隊裏所有苦活累活髒活吃力不討好的活都由秦降軍幹,幹完了活,工錢就是一頓臭罵,當然也有用鞭子代替的。
項羽大軍走了多久,秦降軍這種日子就過了多久。
終於到了新安這個地方的時候,秦降軍受不了了。
幾個將卒在一塊私下商量道:
“兄弟,這樣的日子實在是過不下去了。”
“我還頂得住。如果隻是被打被罵每天幹活也就算了,但兄弟你想過沒有,章將軍騙我們歸降項羽,現在我們正在去攻打秦國。這一次,如果能打贏還好說。萬一輸了,我們跟著楚軍逃跑,可我們的家人怎麽辦?秦國知道我們造反,一定會拿我們老婆孩子開刀。到那時候怎麽辦?我們得早作打算啊!”
一波才動萬波隨,秦軍開始議論紛紛。消息很快走漏到聯軍耳中,即刻匯報項羽。
項羽得到這個驚天消息,卻不動聲色。私下召集英布吳芮二人密議。
項羽說:“這件事幸虧發現得早,否則後果不堪設想。秦降軍人數眾多,又有反心,等到了函穀關,如果他們暴動,我軍就有內亂的危險。”
英布吳芮聽了也是吃驚,連忙問:“那要怎麽辦呢?”
項羽沉默了一下,說道:“留下章邯、司馬欣、董翳,其餘的你們處理掉。”
英布吳芮領會了項羽的意思,當天晚上就展開行動。他們趁著夜色,將二十萬秦降軍坑殺,屍體就地掩埋在新安城南。
既然不受管束,不如全部殺掉以防兵變。同樣的事秦將白起也幹過,不同的是,他坑殺了四十萬。古話說慈不帶兵,仁不行賈。身為軍事統帥,很多時候都必須捨棄某些東西,以求大局的勝利。這裏說的某些東西就是人命。
項羽坑殺二十萬秦降軍,在道義上雖站不住腳,但在軍事策略上,這麽做卻是正確的。按當時情況,秦軍到函穀關會鬧兵變確信無疑。既知有危險,那為什麽不將危險扼殺在搖籃裏?
這是項羽出道後第二次大規模坑殺,相比首次坑襄城使炊煙斷絕,新安的慘劇顯然更容易被原諒。
但麻煩的是,人思維定式的養成。凡事有一必二,有二必有三,有了三就會有無數。這是人們的共識。正因如此,當第三次項羽屠戮鹹陽,殺秦降王子嬰,燒阿房宮後,人民就漸漸對項羽產生殘忍、殺人狂、不厚道等負麵的看法。
溯本求源來看,蓋世英雄項羽最終被流氓劉邦打敗,人心向背是原因之一。
第十三章 沛公叩關
項羽軍隊開到函穀關口,發現關口有守軍,這本來不奇怪。但問題是,這支守軍豎著“劉”字旗號。
項羽一看大怒:“姓劉的你敢誆我!”
原來劉季早就叩關進入鹹陽,在項羽還忙著追擊章邯的時候,秦帝國已經滅亡。
楚懷王熊心給了宋義五萬人馬解巨鹿之圍,這是楚國的全部財產。
人做事不能厚此薄彼,他也給了劉季一道命令,讓他收集陳勝、項梁的殘兵,編成隊伍,西擊秦。
得!國家窮那就靠自己吧。劉季奉命去收集殘兵,組成一支軍隊從碭縣出發,去攻打秦國。這一路非常順利,隻遇到少量秦軍,連戰破之。
二世三年,二月,劉季進攻昌邑,在這時,他遇見了一個人。
彭越
彭越字仲,生年不詳,卒於前196年。本職工作打魚的,後來轉行當強盜。
這個人雖然出身低下,但卻精通兵法。也不知道是哪裏學來的。鄉裏鄉親都很敬佩彭越,畢竟兵法這種東西在當時比清華北大畢業還牛。
早在陳勝吳廣起事的時候,就有同鄉少年對彭越提過意見,說:“現在大家都在造反,以你的本事,不如也造反,將來必定前途無量。”
對這個問題彭越避而不答。
等到項梁接過反秦重任之後,少年們又對彭越提同樣意見。
彭越這時候才說道:“現在局勢不明,不知道哪個是王,哪個為寇,不如先看看再說。”
就這樣又過了一年多,少年們沒耐心了。他們先斬後奏,組織幾百人拉好造反隊伍,人多勢眾才去找彭越,請他當首領。
彭越還是拒絕,少年們再三要求強迫。彭越沒辦法隻好答應。這個情節有點類似陳嬰當年。可他比陳嬰有主見,這是個聰明人。不是不想造反,隻是他覺得時機未到。造反這樣殺頭抄家的事,若無萬全把握,玩不起。
可現在眾少年蠻橫的威脅不幹不行。彭越想想答應,但他有個條件,他說:“既然當領導那大家就要聽我的,否則請另請高明。”
眾少年當然連連稱是。
彭越這才說:“明日日出之時,大家在此地相會。醜話說在前頭,希望大家記住千萬不要遲到,哪個遲到就殺頭。”
眾少年依然連連稱是。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