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魂牽夢縈的小素包
那時候,村裏也有一幫閑哉的老人,在生產隊幹不動活了,就替兒孫料理點家務,喂喂雞鴨。沒事的時候,聚在一起打打紙牌和天九什麽的。
村子裏,有幾個這樣老人們常去的地方。
我們附近的一個姑姑,家裏人丁也少,她也幹不動莊稼地裏的活了,她家裏就成了老人們聚集在一起悠閑的地方。這個姑姑臉上也長著一臉的麻子,大家就喊她“麻二姑”。
那年頭,老一輩人很多小時候都得過天花,即使大難不死,日後也必落得一臉麻坑,找媳婦、嫁男人都有一定難度。
幾歲的時候,在家裏呆不住了,就和小夥伴們去二姑那裏看打紙牌的老人。
老人們眼睛已經昏花了,但打起牌來還是很較真的。有時候,為了一兩分錢的輸贏,還會吹胡子瞪眼地吵上半天。二姑性格好,就當和事老,說:“打發時間的事,吵啥啊,都一大把年紀了。”經她一勸,老頭子們豎起來的胡子才服帖下去,氣咻咻地坐下繼續玩。
在二姑那裏打牌,她會從贏家那裏抽點“頭錢”。誰打牌贏了,就會拿一小點給她,算是茶水費、桌椅費什麽的,至於輸了的則不用出錢了。她還捎帶著買點香煙,掙點零花錢。
打牌的老人們牌癮都大,煙癮也大,有時候坐下一天都不想起來,所以沒煙抽了隻好從她那裏買。有時候,二姑就吆喝那老人:“你都坐了一天了,也該給別人讓讓座,讓別人玩會兒。你起來活動下,也該迴去給孫子做飯了,要不迴去又要被兒媳婦罵了。”
有的時候,一幫老頭玩得興起,吃飯都舍不得迴去,就喊二姑幫著“叫外賣”。
那年頭,隻有東街的一個老奶奶,會在家裏蒸了素包子,裝在筐子裏,捂得嚴嚴實實地出來沿街叫賣。
素包子是粉條和豆腐餡,加點蔥花,她還會放點胡椒麵和香油,吃到嘴裏那叫一個香啊!那時候的香油,是地道的小磨香油,開壇十裏香啊!老奶奶往往才掀開筐子裏蓋的布,那股香味已讓每個人饞涎欲滴。
老奶奶基本上是在吃飯的點兒,才擓著筐子沿街叫賣,而且大多是去老人們聚集的地方去。每到一個地方,就有人喊進去買包子吃。有的時候,她從東街轉過來,往往還轉不到二姑這裏,一筐子包子就賣完了。
等她迴去擓了素包子再轉迴來,二姑這裏打牌的老頭們都餓得老眼昏花了,一筐子包子就會賣下去一半。
小孩子們是最怕看見這些老頭們吃包子,那個誘惑啊,真是受不了。所以,每次看到賣素包子的老奶奶過來,聰明點的孩子就一溜煙地迴家了。
有的孩子賴,磨蹭著就是不走。中間有哪個家裏稍微富裕點的老頭,看見孩子眼睛都綠了,就隻好打發一個。那孩子才一溜煙地滾蛋了,找個僻靜地方躲起來,一點點掐著吃,在嘴裏品味半天,才舍得咽下去那個包子。
有時候,爸爸發工資迴家,就央求他去買幾個。爸爸就牽著我走半條街,到老奶奶那裏買幾個。那時候,感到素包子的味道真是天下第一。古時候,形容人聲音美的時候,有個詞叫“天籟之音”。如果有形容美食味道的,老奶奶的素包子簡直就是“天籟之味”了。
再後來,生活條件好點了,街頭上逢集的時候,也開始有了賣肉包子的。但是,打牌的那些老人們,還是喜歡吃老奶奶的素包子。直到後來,老奶奶走不動了,大街小巷裏才聽不見了她那招牌般的叫賣聲。
“賣素包子嘍——”若幹年後的午夜夢迴,有時候耳邊還會響起老奶奶的叫賣聲,嘴角還會有饞涎滴下。
有時候,自己想吃了,也會做點素包子。但是,一樣的餡、一樣的調料,別人吃了也會一樣的驚詫,但自己卻總覺得缺少了點什麽,缺少了哪些味道?
或許,若幹年後的今天,素包子的食材已經不那麽地道了,或許是已經沒有了當初艱苦的環境、沒有了艱苦環境下的那種渴望和那種敏銳的味覺了。
失去的,才是最美好的;不再的東西,才最值得留戀。或許,隻有夢迴千年的時候,才能體味到小小素包帶來的絕美味道。
魂牽夢縈的小素包
那時候,村裏也有一幫閑哉的老人,在生產隊幹不動活了,就替兒孫料理點家務,喂喂雞鴨。沒事的時候,聚在一起打打紙牌和天九什麽的。
村子裏,有幾個這樣老人們常去的地方。
我們附近的一個姑姑,家裏人丁也少,她也幹不動莊稼地裏的活了,她家裏就成了老人們聚集在一起悠閑的地方。這個姑姑臉上也長著一臉的麻子,大家就喊她“麻二姑”。
那年頭,老一輩人很多小時候都得過天花,即使大難不死,日後也必落得一臉麻坑,找媳婦、嫁男人都有一定難度。
幾歲的時候,在家裏呆不住了,就和小夥伴們去二姑那裏看打紙牌的老人。
老人們眼睛已經昏花了,但打起牌來還是很較真的。有時候,為了一兩分錢的輸贏,還會吹胡子瞪眼地吵上半天。二姑性格好,就當和事老,說:“打發時間的事,吵啥啊,都一大把年紀了。”經她一勸,老頭子們豎起來的胡子才服帖下去,氣咻咻地坐下繼續玩。
在二姑那裏打牌,她會從贏家那裏抽點“頭錢”。誰打牌贏了,就會拿一小點給她,算是茶水費、桌椅費什麽的,至於輸了的則不用出錢了。她還捎帶著買點香煙,掙點零花錢。
打牌的老人們牌癮都大,煙癮也大,有時候坐下一天都不想起來,所以沒煙抽了隻好從她那裏買。有時候,二姑就吆喝那老人:“你都坐了一天了,也該給別人讓讓座,讓別人玩會兒。你起來活動下,也該迴去給孫子做飯了,要不迴去又要被兒媳婦罵了。”
有的時候,一幫老頭玩得興起,吃飯都舍不得迴去,就喊二姑幫著“叫外賣”。
那年頭,隻有東街的一個老奶奶,會在家裏蒸了素包子,裝在筐子裏,捂得嚴嚴實實地出來沿街叫賣。
素包子是粉條和豆腐餡,加點蔥花,她還會放點胡椒麵和香油,吃到嘴裏那叫一個香啊!那時候的香油,是地道的小磨香油,開壇十裏香啊!老奶奶往往才掀開筐子裏蓋的布,那股香味已讓每個人饞涎欲滴。
老奶奶基本上是在吃飯的點兒,才擓著筐子沿街叫賣,而且大多是去老人們聚集的地方去。每到一個地方,就有人喊進去買包子吃。有的時候,她從東街轉過來,往往還轉不到二姑這裏,一筐子包子就賣完了。
等她迴去擓了素包子再轉迴來,二姑這裏打牌的老頭們都餓得老眼昏花了,一筐子包子就會賣下去一半。
小孩子們是最怕看見這些老頭們吃包子,那個誘惑啊,真是受不了。所以,每次看到賣素包子的老奶奶過來,聰明點的孩子就一溜煙地迴家了。
有的孩子賴,磨蹭著就是不走。中間有哪個家裏稍微富裕點的老頭,看見孩子眼睛都綠了,就隻好打發一個。那孩子才一溜煙地滾蛋了,找個僻靜地方躲起來,一點點掐著吃,在嘴裏品味半天,才舍得咽下去那個包子。
有時候,爸爸發工資迴家,就央求他去買幾個。爸爸就牽著我走半條街,到老奶奶那裏買幾個。那時候,感到素包子的味道真是天下第一。古時候,形容人聲音美的時候,有個詞叫“天籟之音”。如果有形容美食味道的,老奶奶的素包子簡直就是“天籟之味”了。
再後來,生活條件好點了,街頭上逢集的時候,也開始有了賣肉包子的。但是,打牌的那些老人們,還是喜歡吃老奶奶的素包子。直到後來,老奶奶走不動了,大街小巷裏才聽不見了她那招牌般的叫賣聲。
“賣素包子嘍——”若幹年後的午夜夢迴,有時候耳邊還會響起老奶奶的叫賣聲,嘴角還會有饞涎滴下。
有時候,自己想吃了,也會做點素包子。但是,一樣的餡、一樣的調料,別人吃了也會一樣的驚詫,但自己卻總覺得缺少了點什麽,缺少了哪些味道?
或許,若幹年後的今天,素包子的食材已經不那麽地道了,或許是已經沒有了當初艱苦的環境、沒有了艱苦環境下的那種渴望和那種敏銳的味覺了。
失去的,才是最美好的;不再的東西,才最值得留戀。或許,隻有夢迴千年的時候,才能體味到小小素包帶來的絕美味道。